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九十八章:真正的欧洲大战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九十八章:真正的欧洲大战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远在圣彼得堡的尼古拉二世并不知道阿瑟的计划延长了他的王朝的寿命,也不知道他的帝国内部的风起云涌远比他想象的要危机四伏。

但现在,阿瑟有着更加重要的工作,比如轮换在欧洲作战的第四师。

第四师被派遣到欧洲进行作战已经长达四个多月的时间,目前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达到了1524人和5323人。

加起来就是将近6800人的伤亡,也让这支人数只有1.6万人的第四师可战之兵只有一万出头。

再这么打下去,第四师的作战能力是个问题,士兵们因为长时间作战也会导致厌战心理的出现。

经过国防部内部的商议,再加上阿瑟自己的计划,决定新一轮前往欧洲作战的军队是第三师和第二近卫师。

虽然近卫军的最大职责是巩卫首都,保护阿瑟和王室的安全。但作为阿瑟心目中澳大拉西亚最强大的部队,因为是不仅要装备着澳大拉西亚最先进,最豪华的武器装备,同样也要经历常规部队难以经历的生死,还能训练出最优秀,最精锐的士兵。

目前的近卫师是从常规军队中挑选训练中最为优秀的士兵组建而成的军队,但这不能保证近卫师在真实战斗中的战斗能力能够超过常规师,特别是像第四师这样,已经经历过真正生死的军队。

因此,分批次让两个近卫师全部上战场,也是阿瑟所计划的让近卫师增加战斗力的方式。

虽然近卫师参加战斗后的伤亡固然会让阿瑟心疼,相较于经历真正的大规模战争,所提高的军队和士兵的战斗力来看,一点点伤亡也不算什么。

而且,第三近卫师加第三常规师总共有高达3.6万的兵力,这也有助于澳大拉西亚军队在西线战场独立发动攻势,毕竟澳大拉西亚军队有自主指挥权,总得利用起来。

击退德军进攻,甚至收复德军占领的领土,这都将成为战后澳大拉西亚获取更多利益的借口和筹码。

如果战后俄国真的爆发内乱,到时候协约国也只剩下英法澳三国。

而英法受战争损伤比较大,更加需要澳大拉西亚这样的受战争影响不大的国家的支持,还有更多的时间回血。

这也导致战后澳大拉西亚的重要性反而会上涨,英法都需要澳大拉西亚这样的盟友,来帮助自己稳固国际地位。

毕竟,德国和奥匈帝国肯定要被瓜分,剩下的领土也会遭到大量的限制,列强地位和实力肯定不保。

如果德国再遭受内乱,三个比较强大的列强就会直接损失列强地位。

这也让澳大拉西亚的国际地位直线上升,甚至有希望在一战后成为仅次于英,法,美之后的第四列强国。

当然,如果澳大拉西亚军队在战争中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将海军的规模再提升上来,也不是没有希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三大列强。

至少目前看来,美国的军事实力还是很落后的,陆军规模和战斗力都不堪一击,海军规模倒是可以,战斗力就另说了。

跟随近卫第二师和常规第三师一起前往欧洲战场的,还有数量高达20万的土著军队。

这么多军队的运输是个难题,因此也耗费了英法大量的运输船只。在将来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军队将陆续抵达欧洲战场,并且加入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对德作战。

同时,法国训练完成的新兵,英国派遣的第二轮远征军也抵达欧洲战场,伴随着俄国在东线计划进行大规模战役,西线英法澳三国也策划组织一场大规模战役,将德**队彻底驱逐出法国国土。

东西线两场大战役的准备时间都在一个月以上,甚至具体发动时间要等到两个月后。

毕竟西线要等澳大拉西亚的军队到来,东线要等澳大拉西亚运输的物资抵达前线,嗯,都是等澳大拉西亚。

当然,也不全是等澳大拉西亚。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所策划的大规模战役都是百万军队以上的超大规模战役,需要准备的物资和武器装备自然更多,所需要的时间也更长。

毫不夸张的说,高达上百万军队的吃喝拉撒对后勤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要说战争所频繁消耗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炮弹了,足以累垮一个国家的后勤体系。

英法两国也不轻松。英国承担澳大拉西亚远征军一半的开销,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再加上英国远征军自己的花费,大量的英镑被砸到这场战争中,也让英国人愈发期待结束这场战争。

法国自然不用多说,目前部分法国领土被德国占据,西线的战争也大多都是在法国边境和国土上进行的。

战争越持续一天,对于法国国内经济的损害也就越大,法国民众对和平的期待也就越大。

1915年4月11日,第二近卫师和第三常规师成功抵达法国,和第四常规师完成轮换。

第二近卫师师长托马斯·约翰森,接替斯科特师长,成为第二任澳大拉西亚远征军总司令。

为了表达对军队的支持,阿瑟将远征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远征军总司令,澳大拉西亚方面只负责远征军的后勤供给。

这也代表着,远征军总司令的权力非常大,甚至能自行决定澳大拉西亚军队在战争中的角色。

虽然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澳大拉西亚远征军总司令的角色,在战争中所能获得的功劳也是最大的。

别的不说,等到战争胜利之后,历任远征军总司令,只要在战争中没犯太大的错误,都能被按照惯例,军衔往上提一级。

如果在战争中立下不小的贡献,甚至能够进入国防部门,或者进入近卫师,参谋部等重要职位任职。

如果澳大拉西亚将来建立军级别的军队,指挥官也将从这些立下功勋的人中优先考虑。

没能成为远征军的总司令,第三师师长巴特罗·尤德罗格还是有些惋惜的。

突然想到自己的竞争者是近卫二师师长马丁·鲁斯,巴特罗·尤德罗格就有些想开了。

能够成为澳大拉西亚为数不多的近卫师师长,马丁·鲁斯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说。

按照澳大拉西亚军队的晋升惯例来看,下一任国防大臣除了国防部内部竞争之外,近卫师师长也是有力的竞争者。

而常规师的师长,哪怕立下再大的功勋,不可能直接成为国防大臣。

虽然常规师到近卫师到国防部的晋升并不是死板的,但谁也不能否认,澳大拉西亚常规师和近卫师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抵达法国之后,近卫二师和常规三师很快就被运送到前线,驻扎在第三师之前驻扎的地方。

第二天,法国总司令霞飞和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弗伦奇爵士联袂来访,表达了对于澳大拉西亚远征军的重视。

在霞飞,弗伦奇和马丁三人的笑谈中,一场事关200多万人,四个国家的大规模战役被策划,轻而易举就决定了这200多万人的生死。

三人所商谈的话题,很可能导致西线战场再次徒增数十万伤亡。但没办法,为了战争的胜利,相较于这数十万伤亡来说,取得更大的战果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西线战场的具体进攻计划分为三个方向,在北方,联合比利时军队将德**队驱逐出法国,依据比利时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御。

中部,再次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尽可能威胁到德国的鲁尔区,。

如果能攻占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话,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法国的作战士气,同样也能让德国的物资供应减少一大部分,还能威胁到德国的腹地。

对于南部方向,主要计划为拉拢意大利,联合意大利军队进行反攻,威胁奥匈帝国的西部,德国的南部。

再配合俄国在东线发起的大规模战役,德奥两国将应接不暇,疲于双线作战。

为了让战役取得成功,协约国可谓是底牌尽出。包括意大利在内的还没有参战的欧洲国家,全部都是协约国拉拢的对象。

如果说之前半年的战争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战争,那么从现在开始,这场战争将成为整个欧洲的大战,波及到的不再只是英法俄澳德奥,而是包含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土耳其,比利时,黑山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混合大战。

1915年4月17日,罗马尼亚对德国宣战并且加入协约国。

1915年4月18日,希腊对德宣战并且加入协约国。

黑山紧跟其后,在4月18日这天加入协约国。

之后是最难啃的意大利,在同意意大利获得部分领土和大量利益之后,意大利于4月21日公开宣布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

德国的反对措施很快到来,因为同盟国的战争已经陷入劣势,因此加入同盟国的国家很少,整个欧洲也只有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愿意加入同盟国。

从1915年5月开始,这场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大战,参战国已经高达十多个国家,具体为:协约国(英,法,俄,澳,意,塞,希,罗,黑,比),同盟国(德,奥,土,保)。

3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