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一十六章:德国军方的分歧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一十六章:德国军方的分歧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德国总参谋长法金汉和前任参谋长小毛奇的处事方式截然相反。

小毛奇秉持着不干预前线指挥官决断的态度,只负责制定宏观战略,微观实操则交给前线各集团军总司令执行。

但法金汉不一样。作为德国新任参谋长,法金汉不仅全权参与宏观战略的制定,同样频频命令和指挥前线的各集团军。

对于目前可能的包围所有俄**队,一网打尽的良好时机,法金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兵进行两路夹攻,主攻仍然由刚刚获得大规模胜利的马肯森的第11集团军担任,进攻方向为维瓦斯河和布格河之间的地域。

第二路兵力为东普鲁士方向的第12集团军,进攻方向为波兰突出的北根部,争取把波兰突出的地区全部切割下来。

但东线军队总司令兴登堡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兴登堡认为,从涅曼河发起进攻,经科夫诺直接插入明斯克,从俄国后方直接切断俄**队的退路,不仅能够占领包括波兰在内的大片俄国领土,同时还能消灭更多的俄军主力,为整个东线战场创造决定性的胜利。

法金汉的计划仍然是在波兰地区进行作战,而兴登堡的计划已经深入到俄国领土的明斯克,这距离俄国边境足足200多公里。

虽然绕到明斯克确实能切断东线俄军的后撤路线,也更可能获得更多的战果。

但问题是,如此深入的作战计划必须要投入更多的兵力,才能保证突进军队的侧翼不受威胁。

更多的军队也代表更多的后勤补给,这对于德国的后勤部门来说是个问题。

要知道,虽然东普鲁士地区的交通十分发达,但这不代表波兰地区和俄国国内的交通就足够发达了。

相较于德国发达的铁路网络和公路网络,俄国的交通环境会更加原始,兵力调动不仅更加困难,不勤不己的运输更是无法承受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目前已经临近九月,距离俄国的冬天已经不远。如果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迅速结束战斗,俄国的冬天对于德国士兵来说,那可就是冰天雪地的地狱了。

到时候除了常规的粮食和物资之外,德国后勤部门还要运输大量的棉衣以及过冬物品,才能保障德**队不会冻伤。

种种因素下来,兴登堡的计划已经不太现实。德国的后勤部门根本不能保障大量德**队能够得到充分的物资补给,更不要说在将来冬天的时候,能为每一名德国士兵派发棉衣和过冬物品了。

作为德**方目前最有话语权的两个人,法金汉和兴登堡互相不能说服对方,导致德**队迟迟不能决定对俄国的最终作战计划。

眼看着最好的消灭俄**队的时机即将错过,法金汉无奈只能前往劝说威廉二世。

相较于已经刚愎自用的兴登堡来说,威廉二世更容易被劝说。

法金汉直截了当的表示,兴登堡就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家伙。

兴登堡的计划根本行不通。俄国领土十分辽阔,可回旋的余地极大。

按照目前德奥联军的现有兵力,根本不可能对所有俄**队实现有效的合围,更不可能实现深入俄国内陆作战。

就算德**队不会被俄国国内数不清的沼泽,湖泊,森林和糟糕透了的道路打败,也注定会被几个月后到来的冬天打败。

法金汉表示,如果威廉二世不想如同当年拿破仑那样面临困境,那就应该仔细斟酌对俄国的作战计划,采取更保守,同时也是成功率更高的计划。

法金汉的话语确实有效。拿破仑在欧洲无人不知,拿破仑的成就更是远超威廉二世。

但曾经无可阻挡的拿破仑,虽然被俄国广泛的国土和寒冷的冬天所打败,更不要说目前的德**队了。

威廉二世很快被法金汉劝说,他毫无保留地支持法金汉的计划,并且下令让前线所有军队按照法金汉的计划执行。

好消息是,大部分德**队都听从了威廉二世的命令,按照法金汉的计划进行行动。

坏消息是,唯独兴登堡阳奉阴违,明面上在遵照法金汉的计划进行部署,暗地里仍然按照自己的计划命令部下进行准备。

兴登堡对于威廉二世命令的阳奉阴违,其实也代表了一个悲哀的事实,德国皇权已经逐渐被军权架空。

在德**队密谋策划着下一**攻势之时,俄**队对于目前的战争局势已经极度悲观。

上一次战败之后,愤怒的尼古拉二世直接罢免了西南方面军总司令伊凡诺夫,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新任西南军总司令。

同时,尼古拉二世多次责问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如果不是临阵换帅会导致军心崩溃的更快,恐怕尼古拉大公的俄军总司令职位,早就被尼古拉二世罢免。

俄国统帅部认为,果尔利策战役失败之后,俄**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不仅面临严重的兵员伤亡和损失,还丧失了大量的物资,促使前线军队物资稀缺,弹药供给不足。

再加上军心的受损,导致前线军队战斗力已经衰弱,并不适合和德奥联军正面抗衡。

尼古拉大公还下令,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前,禁止任何军队对德奥联军采取进攻行动,并且在所有不利于俄**队的战线上实施大踏步一般的撤退。

必要时刻,军队可以撤离华沙,转移到华沙后方的布列斯特。

这其实也相当于俄国单方面放弃了大部分波兰的土地,在东线由全面进攻转为全面防御。

虽然这样的决定会让俄国损失大量的土地,但却是目前俄国所能够做出的唯一的正确决定。

为了方便西南方面军进行整合,重新恢复战斗力,西南方面军新任总司令阿列克塞耶夫要求西北方面军各集团军至少坚守一个月,来掩护华沙地区的西南方面军撤退,在布列斯特地区重新组织兵力。

在俄国西南方面军开始撤退的第二天,德国就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1915年9月3日,德国第11集团军以及布格河集团军和奥匈帝国第四集团军发起大规模战役,对托马舒夫和克拉西尼克展开猛烈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知道俄**队没有充足的火炮,德国的火炮阵地甚至距离俄国前线十分接近,距离最近处只有不到一公里。

如此近距离的抵近直射,相当于拿步枪在一米之内开枪,命中率也会大幅度增高。

当然,命中率增高了,这种近距离火炮的杀伤力也就大的惊人。

得益于距离更近,德国火炮几乎可以精准的命中俄国的战壕,炸死在战壕内的大片俄国士兵。

各**队惨烈的一幕让人为之动容,甚至就连德**官也不由得可怜起这些惨死的俄国士兵。

当然,身为军人,他们最多只是可怜几秒钟,然后会以更勇猛的的姿态对俄**队展开绞杀。

俄**队在这两个地区坚守了四天的时间,付出了接近十万人的伤亡,最终战线坍塌全面败退。

九月中旬,在德**队强行渡过布格河时,俄国终于首次出动了从澳大拉西亚购买的飞机,向渡河的德奥联军展开猛烈轰炸,并且不断地用机枪扫射。

这是俄**队第一次动用飞机进行战争,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空地协同作战,是俄国战争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

俄国总共出动了十多架飞机,在几天的时间里一共投下了超过三吨的炸弹。

在部分澳大拉西亚专家的紧急培训下,俄国总算是训练了十多名飞行员,才得以第一次出动飞机作战。

幸好飞机第一次出动就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也让尼古拉二世连连庆幸自己在飞机上的钱没白花。

在第11集团军强行渡河失败之后,东普鲁士方向,德国第12集团军也开始从纳雷夫河下游普夏斯尼希发起进攻。

相较于第11集团军面临的俄**队,德国第12集团军面临的俄国士兵就要弱很多。

进攻加利西亚的时候,俄国将部分精锐军队调到了西南方面军,也导致东普鲁士地区的部分俄**队作战能力并不强。

在第12集团军的猛烈炮火攻击之下,俄**队只能撤退到城市中,依托城市中杂乱的街巷和德**队展开巷战。

一时之间,没有太多准备的德**队在巷战中付出了大量的伤亡。

俄**队充分发挥了打一枪换个地方的精神,在巷战中展开了游击战,让德**队根本找不到敌人在哪,一时之间方寸大乱。

其他地方赶来的援军将德**队击退,导致第12集团军司令加尔维兹强行渡过纳雷夫河的企图失败。

不过,加尔维兹急中生智,想到了另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通过绕道的方式,在其他地区渡河。

经过一番寻找,加尔维兹终于找到了俄**队兵力较弱的地区,从罗察尼一带强行渡过纳雷夫河,并且顺利控制了纳雷夫河上的重要渡口。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