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四十四章:文化宣传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四十四章:文化宣传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俄国方面已经同意继续战争,但国家的外交关系又是复杂的。

一方面,俄国在获得了来自英法的大量援助之后,并未撤回前线的军队。

而另一方面,德国和俄国也在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德俄之间似乎有达成一定的和平条约的可能。

战争打到现在,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已经疲惫不堪。

双方投入到战争的军队已经将近2000万,在先后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之后,伤亡数字更是接连暴涨。

根据各国目前所透露出的情况来看,一战对参战各国造成的总伤亡数字已经将近1200万,其中已经确定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超过500万。

这个伤亡数字是十分夸张的。虽然目前看起来只有各国投入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在战争之前,欧洲几大列强加起来的军队也没有超过500万。

这代表着什么,欧洲各国在战前的精锐部队基本已经损耗殆尽,目前正在参加战争的军队,绝大多数都是战争后临时招募的。

俄国是第一个因为战争爆发内乱的国家,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目前战争对于欧洲各国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工作时间的增加,物资分配的减少以及大量的成年男性被迫参与到战争,让大量欧洲民众越来越厌烦这场战争。

早在半年之前,德国就提出了全面和平的提议。但德国是目前占领领土最多,夺取利益最多的国家,英法自然不可能以现在的局面结束这场战争。

和谈的希望也就此终止,俄国的内乱也让德国人重新看到了和谈的机会,因此频繁和俄国人接触。

其实战争期间的外交活动并不止这些。除了欧洲国家之外,亚洲的岛国以及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都在时刻关注着这场战争。

历史上的美国曾经和岛国在一战期间争夺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并且爆发了异常尖锐的矛盾。

但现在,这些地区基本全部被澳大拉西亚接收,美国和岛国之间也就没有了矛盾。

甚至前几年签订的美日同盟条约,就大有共同针对澳大拉西亚,共同占领远东和太平洋岛屿的意图。

但可惜,澳大拉西亚和协约国几大列强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密切,小小的美日同盟根本不可能是整个协约国的对手,怕是在战争中和战争后。

和岛国密谋德国的东亚殖民地不同,美国人明显有着更大的野心。

一战刚刚爆发之时,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宣美国将严守中立。但这并不是要将美国置身于战争之外,甚至不参与国际间的事务。

按照威尔逊总统的原话来说,这是要在战争前期保留足够的实力,在战争中后期以仲裁者的身份直接裁定这场战争。

很显然,与其累死累活的直接参与这场战争,美国人更想保留足够的实力,在战争后期加入胜利的一方,以最小的伤亡赢得这场战争。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美国和澳大拉西亚两个国家,应该是战争中受影响不大的唯二列强。

在其他欧洲国家都面临罢工浪潮和反战浪潮之时,美国和澳大拉西亚的经济仍然在蓬勃增长。

相较于美国的经济来说,其实澳大拉西亚经济的增长更加迅速。

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和美国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因为和协约国有着大量的贸易往来,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已经赚取了足够的资金,这还收获了大量的资源,黄金和矿产以及科技。

单单在和俄国人的贸易中,澳大拉西亚就已经获得了价值高达2000万英镑的黄金。

虽然看起来只有2000万英镑,但按照之前英镑和黄金的比值来看,这批黄金的重量高达146吨以上。

要知道,这可是纯黄金,并不是富含黄金的黄金矿。无论是现在的金本位制还是将来的货币体系,黄金的储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

这不仅代表着货币的价值,同样也能保障货币的公信力。

正因为来自欧洲的大量黄金的流入,导致澳元实际上并未发生较大的贬值,澳元的价值仍然很坚挺。

正因为货币的保值,澳大拉西亚人的生活比欧洲国家好上许多,国家的生活目前还算稳定。

在欧洲各国迎来罢工浪潮,游行浪潮和革命浪潮之时,澳大拉西亚国内仍然风平浪静,民众们对于政府和王室的支持度仍然很高。

当然,虽然目前的局势很稳定,但提高民众对于政府的支持度也不是坏事。

澳大拉西亚对于战争的宣传和民族凝聚力的提高一直没有停止,在欧洲各国普遍制作号召支持战争的文化作品之时,澳大拉西亚的各种文学作品和电影也在国内大肆播放。

在国内生活还算稳定的前提下,看电影对于澳大拉西亚人来说也变得很是平常。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有声黑白电影,但对于这个时代的澳大拉西亚人来说,已经是不多见的休闲时间了。

无论是国庆和节假日播放的免费电影还是平时需要购票的收费电影,都会吸引大量的观看者。

在所有电影的分类中,澳大拉西亚人最喜欢的就是那种爱国主义的宣传片。

这些可是阿瑟精挑细选的剧本,再加上各大电影厂的精心制作,融合了后世的宣传手段,自然能够轻易的吸引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澳大拉西亚人。

只要对国家有认同感,在爱国主义的宣传和宣染之下,自然会有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也正是因为这种爱国之情,导致澳大拉西亚人对于战争的支持度空前高涨,在欧洲已经很常见的罢工游行和反战游行在澳大拉西亚完全看不到。

毕竟欧洲人之所以进行游行,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被战争困扰。

不仅要面临更长时间的加班,政府还限制物资的供应,甚至还有大量的平民被迫走向战场。

种种因素让欧洲平民对于这场战争已经十分不满,哪怕是大英帝国,今年爆发的罢工浪潮和游行已经高达数十起,累计参与罢工和游行的工人以及平民已经高达30多万。

而澳大拉西亚人完全没有这种处境。在战争爆发之前,这就已经号召澳大拉西亚人提前储备一年的粮食。

澳大拉西亚政府先后向居民开放了两次每户家庭500斤粮食的储备,也让大部分澳大拉西亚家庭的粮食储量高达近千斤。

这还没完,澳大拉西亚政府的战略粮食储备高达600万吨以上,足够所有澳大拉西亚人在没有任何粮食产出的前提下,生活一年半以上。

再加上澳大拉西亚极其发达的畜牧业,澳大拉西亚人甚至没有任何粮食危机,战争前后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和热量没有任何减少,甚至在肉类摄入方面还有所增加。

正因为澳大拉西亚发达的粮食产量和优秀的畜牧业,导致澳大拉西亚是唯一一个没有实行物资配给制的参战国。

虽然战争爆发后粮食价格也有一定的上涨,但在王室财团的控制下,澳大拉西亚的粮食售价仍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字,一个足以让所有澳大拉西亚人买得起粮食的数字。

而且,战争时期王室救济委员会也没有停止工作,仍然在向低收入和无收入人群免费发放粮食和医疗等物资。

澳大拉西亚人可以自豪的宣布,他们绝对是所有参战国中过的最好的。

当然,过的好归过的好,阿瑟也没有任何炫耀的打算,甚至对外的形象一直过的很简朴。

为了更好的让民众了解王室,让民众对王室抱有更高的好感,皇家电影制片厂做了一部关于澳大拉西亚王室的电影,里面包含了阿瑟一整天的工作内容和王室的衣食住行。

在这部类似于宣传片的电影中,阿瑟和王室的饮食都很简陋。早餐一块面包和一杯牛奶,以及一份蔬菜羹。

中午一块牛排,一份土豆泥和一根烤肠,以及一杯出产自酒庄的红酒。

晚餐更是简单,一份西班牙风格的炒饭,搭配一份起来十分清淡的炒蔬菜,还有一些水果。

虽然这样的生活要比民众好上一点,但也差不多处于同样的水平。

如果澳大拉西亚人想要过的奢侈一点,完全可以做到和阿瑟相差不多的饮食。

这也是阿瑟想宣传的,王室对外的朴素和节俭。民众们一看王室和自己的食物也差不了多少,就算战争对自己造成了影响,那份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

不过,这些平民百姓显然不知道,王宫的厨师和外面的厨师自然不一样,做出来的食物其实也有本质上的差距。

就比如阿瑟所吃的牛排,挑选的是最好的肉质来源,并且经过精准到秒的烹饪,再加上来自天南海北的调料和精心制作,在后世绝对是一份奢侈品。

当然,展现节俭和朴素也并不止这一项。战争爆发之后,王室成员就没有高调的出行过,也没有光临过澳大拉西亚的任何街道和商店,没有购买过任何奢侈品。

在民众的眼中,王室的衣食住行都变得很简朴,这也让民众们更加爱戴王室,毕竟能够和民众同甘共苦的贵族可不多,更何况是阿瑟这样每年都要拿出大量资金救济贫民的。

虽然在明面上并没有大量购买衣服和奢侈品,但在暗地里,王室的私人裁缝和珠宝匠每年还会为王室所有成员定制服饰和珠宝制品。

对于欧洲所有王室成员来说,私人定制的才是最好的。阿瑟的任何一件私人定制礼服,成本价都超过上万澳元,更不要说算上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之后的具体价格了。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