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四百五十五章:昏天黑地

澳洲崛起录 第四百五十五章:昏天黑地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俄国加入反攻开始,几乎所有人都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德国人的结局只有失败。

实际上除了德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这么觉得,就连不少德国平民都觉得自己的国家离败亡不远了。

但唯一不认同这点的是德国政府,或者说是控制德国政府的兴登堡和容克贵族。

在兴登堡的策划下,一场浩大的临死反扑即将开展,也决定德国到底是胜利还是失败,至少兴登堡是这么觉得的。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德国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几乎所有的民用工厂都为军用工厂让步,政府号召所有的民众走向军工厂,被前线的军队生产需要的物资。

如此一来,让德**工厂的生产速度扩大了数倍不止,从每月生产数千万发子弹,已经暴增至每月生产接近两亿发子弹。

虽然这么做确实基本满足了前线军队的消耗,但对于德国来说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内的经济已经被战争摧毁,德国的发展因为这场战争已经乱了套了。

哪怕就此无条件和平,德国想要恢复战前的局势和经济,也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到。

这样的现状也让德**政府更加疯狂,他们坚定了德国不能失败的事实,转而将希望寄托到决一死战,用一场奇迹般的胜利来挽救德国。

对德国来说有一个最大的坏消息,那就是无论东线还是西线,协约国都对德国保持着绝对的人数优势。

德**队充分领教了人海战术的威力,哪怕德国的战损比高达1比3,甚至在部分地区的战损比高达1比6,协约国仍然笑开了花。

毕竟目前德国消耗的是英法的殖民地人口,以及根本不缺人口的俄国。

但德国人消耗的可是自己的本土人口,每一个德国人的死亡对于德国来说都是一种削弱。

全面大反攻开始的第一个月,也就是1917年8月,协约国和德国的对战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那就是单月伤亡数字的人数超过200万,平均每天因为这场战争受伤或死亡的人数超过8万人(8月6日开战,实际只有25天)。

虽然这200万人中只有超过50万人是德国人的伤亡数字,但毫无疑问,德国政府已经开始惧怕这样的庞大消耗。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让德国损失了十分之一的兵力,剩下的四百多万军队又能够坚持多久呢?

对于德国政府来说还有一个坏消息,支援奥匈帝国以及和奥匈帝国互换的军队加起来超过三十个师,这可是超过50万的作战军队。

奥匈帝国投降之前和德国没有任何的联系,也让这支德**队在奥匈帝国投降后的处境十分危险。

庆幸奥匈帝国没有直接加入协约国,不然这50多万军队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要知道,前这支德**队处在意大利控制的范围内,再往北才是奥匈帝国控制的奥地利领土。

想要让这支德**队接连穿过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领土返回德国,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协约国很明显也知道这支德**队的存在,意大利军队对于这支德**队频繁骚扰,还有少量巴尔干军队和美**队的协助,这支德**队被拖在了意大利境内,根本没有办法回援国内。

如果德国政府拿不出任何的援军支援这支军队,那么这支德**队被围歼的可能性很大。

但没办法,目前德国几乎所有部队都部署在了东西前线,兴登堡和德国总参谋部手中掌握的预备部队只有不到30万。

30万的军队去解救50万的军队,这想想就有点异想天开。

如果30万军队就能解救这支德国集团军的现状,这支德国集团军早就返回德国本土了。

不只是陆地上的困境,德国海军龟缩在港口内根本不敢外出,因为北海和波罗的海之外,大量的协约国舰队在联合巡逻。

德国之前经常使用的潜艇战术也基本不再动用,因为美国的加入,协约国有了足够的军舰来保护商船。

虽然偶尔还是有一两条商船被德国潜艇袭击,这样的攻击对于目前的协约国来说已经是挠痒痒,反而还会加剧协约国对德国的仇恨,变相增加将来战败后德国需要赔款的资金。

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时间还有不少协约国轰炸机对于德国城市进行轰,或者投下一些劝降的传单。

德国前线的军队,后方的城市和工厂,都在这些轰炸机和飞机的袭击目标中。

随机性的轰炸不仅干扰了这些城市的秩序,飞机上散发的大量传单也干扰了这些德国人的思想。

哪怕是战前对于战争再支持的德国人,此时也不由得从内心发出疑问,甚至开始质疑政府和军方在这次战争中的决策。

因为此时的总参谋长是兴登堡,因此兴登堡承受了相当一部分压力。

不过好在之前还有两任参谋长小毛奇和法金汉,他们也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压力。

只不过因为兴登堡目前还活跃在德国政坛,因此他是承受压力最大的。

因为这些协约国飞机的骚扰,再加上前线战事的频繁失利,让以兴登堡为首的军政府的威望下降了一大截。

甚至有不少非容克贵族的军方高层开始发难,表示正是因为总参谋部的瞎指挥,导致目前德国所面临的困境。

这些人要求兴登堡将权力还给德皇威廉二世,不要让德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相较于比较极端的容克贵族和军政府来说,威廉二世统治时期,德国政府还是多了一些理智的。

更重要的是,威廉二世可不是坚定的主战派。以威廉二世为代表的利益团体,他们更像是均衡派。虽然希望战争获胜,但他们也能接受战争的失利。

毕竟对于威廉二世来说,自己的皇位才是最重要的。像兴登堡这样直接架空威廉二世和政府的,才

是德国皇权和政府的最大威胁。

虽然军方和民间已经有了一些声音,但兴登堡绝对不会理会这些人的疑问。

开什么玩笑,兴登堡好不容易才架空了威廉二世的权利,获得了军政府的实际统治权。

他根本不可能因为国内一些人的言论,就将自己的权利拱手还于威廉二世。

毕竟威廉二世被架空也是有怨言的,而作为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兴登堡绝对是威廉二世所记恨的人之一。

敢返还权利给威廉二世,兴登堡就等着被威廉二世清算吧!

虽然看起来危机重重的是德国人,但协约国的消耗同样也很巨大。

发动战争仅仅半个月,俄国人又再次向澳大拉西亚求援,请求购买更多的武器装备。

如果是在以前,阿瑟还会想办法拖一拖俄国人,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收益。

但现在,阿瑟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俄国人的要求。没办法,就算澳大拉西亚不向俄国出售武器,后面还有个美国口水直流地盯着各国的军火贸易。

如果澳大拉西亚拒绝这份订单,美国人绝对会横插一手,接手这份订单。

与其让美国人赚钱,还不如澳大拉西亚辛苦一下自己把这份钱赚了。

更何况,更加强大的俄国对于阿瑟来说也是一个好事,至少俄国的君主制应该能够再维持一段时间。

阿瑟清楚的知道,俄国君主制的最大威胁,就是控制莫斯科的工人联盟。

俄国临时政府想要的其实是君主立宪制,这也是阿瑟能够接受的。

毕竟君主立宪制也是君主制,一个有威望的君主还是能掌握一定的权力的,就比如之前的维多利亚女王。

甚至君主立宪制还是有希望转变为君主**的,一个有威望,深受民众爱戴的君主就可以做到。

但如果转变成工人联盟所希望的共和制,想要再恢复君主制,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自己的头上平白无故多一个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国王,这个国王还会分走政府的一部分钱财,甚至还能趾高气昂的命令自己。

1917年9月1日,兴登堡精心筹划的大反攻终于来了。

南部战线百万德军突破了协约国的防守,主要是突破了意大利军队的防守,甚至一度靠近马恩河沿线。

要知道,巴黎可就在马恩河的下游,距离德国人的前线只有100多公里。

德国的这一反攻让协约国有些慌了,要是巴黎沦陷的话,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对于协约国的打击是无与伦比的。

毕竟西线1000万的协约**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法国人贡献的。

如果真的让德国人偷袭成功,迫使法国人投降,那剩下的协约**队能不能扛住德国人的进攻可是个问题。

为了支援法国人,同时是服法国政府和民众的心情,英国人紧急宣布再向西线支援50万军队。

意大利也在协约国各国的压力之下,增兵20万堵住德国人的进攻。

这时候,之前预留的将近200万预备部队就有了用处。

随着协约国总司令部的一声令下,盘据于马恩河沿线和凡尔登后方的预备部队开始频繁调动,意图将德国人重新赶回原来的前线。

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在距离巴黎70公里的马恩河河畔,上百万协约**队成功阻挡了德**队的进攻,并且将德**队打退了20多公里。

避免了又一次巴黎攻防战的爆发,这也让整个协约国特别是法国松了一口气。

同时也让所有的协约国明白,意大利军队成为主攻点是不可靠的,甚至还会连累其他的战线。

协约国总司令部当机立断,从北部战线调集30万澳大拉西亚军队,和南部战线30万意大利军队换防。

凭借着比利时和法国地区发达的交通网络,高达60万军队的换防几乎可以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

为了换防时期前线的稳定,协约国总司令部决定在换防期间加大其他战线的进攻,同时派出大量的侦查飞机确定德国人的动向。

当然,在换防期间,还有高达50万预备部队随时准备顶上前线,来填补任何因为换防产生的空缺。

同时,协约国总司令部也要求俄国人加大在东线的攻势,德国人没有任何心思发动像之前那样的突袭。

在上百万预备部队的反扑之下,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成功将突袭的德**队重新赶回前线。

而澳大拉西亚军队也和意大利军队在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换防,澳大拉西亚军队成了南部战线的主攻点。

这对于澳大拉西亚军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毕竟在北部战线可以跟在英国人身后打打酱油,作为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就行。

但南部战线混杂着法**队,意大利军队,巴尔干联军和美**队,再加上刚刚换防完成的澳大拉西亚军队,说这是万国营都没有任何问题。

而澳大拉西亚军队作为南部战线的主攻点,面临的德**队的反扑是最大的。

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军队避免不了伤亡,死伤也不可能如同之前那么少。

不过,只要能够击败现在的德国,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目前几乎所有的参战国都在渴望着和平,阿瑟也在期待着澳大拉西亚的战后利益分配。

牺牲一个德国,来幸福协约国所有国家,强大澳大拉西亚,何乐而不为呢?

38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