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五百二十三章:对德态度

澳洲崛起录 第五百二十三章:对德态度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被英法澳三国的代表相继打脸之后,岛国人在这场会议上已经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甚至毫不夸张的来说,岛国人在这场会议上只剩下笑料,除了躲在暗处独自呼吸之外,他们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敢做。

此时的岛国代表内心已经十分精彩,一方面,在埋怨和憎恨美国人的无动于衷,一方面也在惧怕国内的反应,毕竟岛国国内对于海军的发展抱有非常大的期望,著名的八八计划,已经证明岛国政府对于海军的重视性绝对不低。

如果最终换来一个相对较低的海军规模限制的话,这对于岛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导致这一结果的岛国代表,下场到底如何谁也无法保证。

岛国代表此时的脸色已经面如死灰。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的话,他绝对不会将这场会议当做自己的试金石,更不会认为这场会议会让他成为新一任的岛国外相。

现在好了,别说是外相了,能不能继续自己的政治生涯都是一个问题。

岛国代表井上三犬甚至都开始埋怨国内的极端势力。如果不是国内政府太过激进,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强国,目前岛国的状况也不至于此。

这下好了,陆海军都要面临较大的限制,这是岛国不能承受之重,也会对岛国接下来的发展和计划造成巨大的影响。

岛国人闭嘴之后,会议的进度就变得顺利了很多。

其他国家大部分都是要面子的,除了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之外,也基本不会站出来光明正大的反驳英国人。

毕竟,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名头太过响亮,哪怕是目前综合实力世界第二的法国,也轻易不会触怒英国人的眉头。

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一团和气,更加让之前的岛国人看起来像一个跳梁小丑。

毕竟岛国是参与会议的唯一一个亚洲强国,并且和其他国家的关系都不太好。

在这样的基础上,哪怕是有着一些矛盾的欧洲国家,也基本都会调转枪口,有意无意的针对岛国。

谁让欧洲各国家之间的关系太过复杂呢?前一秒是敌人,后一秒就变成盟友的例子多不胜数,这种复杂的关系是岛国人根本无法理解的。

经过众多国家的讨论,一致同意将国土面积,工业规模,经济水平三个要素作为决定各国最终海军规模和比例的先决条件。

而岛国人所提出的参照目前军事实力的提议被全票否决,因为这么做反而会引起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争,毕竟各国都不想自己的海军规模落后于其他国家,扩充自己的军备实力就变成了必然。

这是一场关于限制军事实力的会议,自然不可能采纳这样的提倡扩军的提议。

而国土面积,经济和工业三项要素,对于岛国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基本都是岛国的弱项。

在最终表决的时候,岛国代表面如死灰,但又不得不举起自己的手。

因为英法澳三国代表的目光已经放在了他的身上,只要他不举手,相信三国代表的质疑就会接踵而至。

岛国代表怎么和岛国政府沟通的没人知道,但这份关于决定各国海军规模和比例的参考条件,对岛国来说可谓是重磅一击。

要知道,岛国政府内部可远远不是那么平静。和其他的列强国家不同,岛国的军事实力其实十分超标,一个工业和经济都不太发达的国家撑起了列强规模的军队,这也注定会产生许多问题。

比如岛国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甚至约定双方不通婚不结交,就连武器供给中的螺丝型号都要各不相同。

岛国陆军和海军的矛盾甚至能够追溯到幕府时期,长州藩和萨摩藩之间的矛盾。

在倒幕运动中,长州藩和萨摩藩结成了萨长同盟,并且顺利将权力交还给了天皇,也导致内阁政府中的大多数官员都来自于这两个藩。

虽然共同效力于天皇,可是代表两藩的势力却一直伴有摩擦。

维新运动开始时,岛国着力发展现代化的陆军和海军力量,长州藩由此兴办陆军学校,其中培养的人才主要为陆军服务,萨摩藩则专攻于海军建设,海军主要由萨摩藩的武士组成。

两个藩之间的矛盾也被顺利转嫁到了岛国的陆军和海军之中,并且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甚至愈演愈烈。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并不广泛的国家,再加上矿产资源十分有限的限制,导致岛国在军事方面的投入是有限的。

但岛国的陆军和海军都是列强规模,都需要相当高额的预算和大量的投入。

每年争夺预算的斗争让岛国陆海军的矛盾不断加深,甚至演变到了明面上的刁难。

这在旁人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作为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居然光明正大的互相刁难,甚至全国上下对此都不惊讶和意外。

这其实还要归咎于岛国在发展军事实力中的野心。岛国在发展现代化军事力量的时候,参考了英国的海军发展和法国的陆军发展。

问题是,这两个国家在陆海军方面截然不同,一个崇尚重海军轻陆军,一个崇尚重陆军轻海军。

岛国的陆海军深受这两种军事发展思想的影响,互相能够看对眼才是怪事。

在平时,这样的终端或许也不算什么。毕竟岛国的军事预算还是能够保障的,无非就是哪一方吃点亏,第二年再抢过来便是了。

但问题是,这次的海军会议可不是开玩笑的,在接下来的许多年当中,注定要对军事力量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限制。

无论是岛国的陆军还是海军,都不愿意成为损失最严重的那一方。

虽然明面上看是岛国政府争取更多的份额,但实际上是陆军和海军之间的斗争。

对于岛国政府来说,这注定是一个不眠的夜晚。

会议的结果注定会加剧岛国陆海军的矛盾。除了安抚陆海军之外,如何处理岛国目前的外交困境,也就是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后援的事情,也是岛国政府要面临的头疼的难关。

之后的海军会议又持续了几天,不过办事情就没有那么高效了。

各国代表相聚一堂,时不时品尝美酒,再举办几场舞会,好像不是来搞外交的,反而是来搞艳遇的。

岛国代表的心情可没有那么美丽,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就向东道主英国辞别,匆匆回去处理国内的事情了。

不过英国人也不在意,毕竟接下来的主角不是岛国人,也没有在意岛国人的去向。

放松了几天之后,这场会议也终于散场了。不过几个列强的代表在英国人的要求下暂时停留几天,因为还有一场保密的会议需要召开。

这场会议事关之前英国人所提出的,关于缩减德国战争赔款的事情。

随着时间进入1920年,德国人的状况可不太好,国内的发展可谓是一团混乱。

严重一点来说,德国人的经济问题随时有可能威胁到整个欧洲,毕竟德国的廉价工业品可不止是一个国家在享受,已经畅销到了包括英法意在内的多个国家,充斥着大半个欧洲市场。

因为各战胜国的强势要求,从战败以后,德国对于赔款的态度可谓是十分诚恳的。

所有德国民众,包括在战前十分风光的容克贵族都在勒紧裤腰带过生活,大部分工业品被用来抵债,少部分工业品用来换取原材料,德国国内的生活物资甚至都无法保障。

威廉二世重新被选举为德意志皇帝之后,为了稳固国内,并没有对国内的政治局势进行任何措施,而是将首要目标放在了挽救德国的经济上。

威廉二世先后颁布了关于禁止使用奢侈品以及进口物品的指令,尽可能减少德国的外汇消耗。

但德国目前面临的首要危机,其实是巨大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让德国的官方货币马克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废纸,之前还十分值钱的马克,现在的价值甚至不如之前的二十分之一。

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比例。要知道,之前一英镑相当于20德国马克,现在的一英镑已经相当于400德国马克,甚至只高不低。

目前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包,在德国的售价已经高达数百马克,这是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花费。

如果不是英国人为了维持德国政府,向德国紧急援助了一批粮食的话,恐怕德国目前的粮食价格还要暴涨。

巨大的通货膨胀让民众手中的资金瞬间变为废纸,甚至反而欠了银行很多债务。

银行和资本家成为德国通货膨胀的胜利者,但德国民众已经不堪重负,德国的危机已经来临。

值得一提的是,容克贵族作为德国最大的政治势力,他们也是德国粮食的重要生产者。

这些容克贵族以土地为根基,他们并不希望德国政府大量进口粮食来平息国内的粮价,毕竟粮价降低了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但问题是,德国国内目前的粮食危机已经相当严重,德国政府不可能放弃进口粮食,因为饥饿的德国民众不可能无动于衷。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目前正处于政治和社会的双重混乱,光是每天的政务处理就让威廉二世焦头烂额,在威廉二世的身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骄傲和自信。

好在,英国人绝对不可能坐视德国就这样崩溃,因为德国是限制法国的先锋,也是欧洲大陆目前唯一有可能阻止法国扩张的国家。

如果德国人崩溃了,法国就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大陆霸主,这是英国人绝对不愿意见到的。

因此,哪怕注定是一场亏本买卖,英国人也要援助德国,也要推动各国缩减德国赔款的比例,来抢救目前德国的市场和经济。

当然,最后能留在伦敦和英国人展开最后会谈的,自然就是英国人计划中的重要国家。

详细点来说,英国,法国,澳大拉西亚和意大利,才有资格参加这最后的会谈。

当然,重点谈判的国家其实就是英法,意大利人的存在感不高,属于中立派,哪边强势就听哪边的。

澳大拉西亚早在之前的会议上就表达了支持英国人的态度,自然也不需要再进行劝说。

各自坐在位置上,英国外交部长格雷先是和所有人碰了杯,轻抿一口来自法国的红酒,这才笑着向法国总理兼外交部长米勒兰说道:“米勒兰总理,我希望能和您展开一场真诚的会谈。

相信德国的现状您也有所了解,如果我们放任不管,德国经济的崩溃是迟早的事情。

不管我们之前和德国有着怎样的矛盾,但德国数千万人口是无辜的,我们不应该让他们来承担战争的后果。”

此时的法国外交部长米勒兰算是法国政坛影响力比较大的人物。

在一战初期,米勒兰担任过陆军部长,并且在一年前选举成为法国故土,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行政长官。

今年年初就就任总理和外交部长,已经是法国政府中最大的实权派之一了。

如果历史没有偏差,米勒兰将会在今年成为法国新任总统,足以见得米勒兰此时在法国的地位。

“话虽如此,格雷部长。”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米勒兰轻笑一声,说到:“法国同样也没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德国人的危机。德国在战争中对法国造成的伤害是这笔赔款远远无法弥补的,法国政府更不可能同意缩减这笔赔款,目的是为了缓解德国的经济问题。”

“这不单纯只是为了缓解德国的经济问题,米勒兰总理。德国拥有庞大的工业体系,他们的工业产品已经充斥欧洲的市场。

如果德国经济崩溃的话,我们将损失一个重要的廉价工业品生产地,对于我们的影响也十分严重。

甚至夸张一点来说,如果德国的现状导致一场经济危机的爆发,谁又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呢?

我的朋友,我们的牺牲不是为了德国,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如果多减一定的赔款比例就能避免一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何乐而不为呢?”格雷部长笑着反驳到。

4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继续日万,已更4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