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五百三十三章:青霉素的批量生产

澳洲崛起录 第五百三十三章:青霉素的批量生产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尼古拉二世那弄到200吨黄金的储备之后,阿瑟的心情还是十分美妙的。

虽然这笔黄金理论上还属于俄国政府,只有俄国在十年内偿还不了贷款才属于澳大拉西亚,但这丝毫影响不了阿瑟的心情。

毕竟这笔贷款已经被澳大拉西亚的运输船接,是要储存在澳大拉西亚的。

俄国真的能在十年内偿还6000万澳元吗?这个问题值得深究,也具有各种可能。

但如果结合俄国实际进行讨论的话,其实也就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基本上不可能。

除非俄国内战能够立马结束,并且俄国人不再作妖,立即进入一段长达十年的休养生息阶段,也许能够在十年后轻松偿还6000万澳元的贷款。

但问题是,这两项要素基本都不可能实现,欧洲也不愿意看到俄国内战这么快结束,毕竟许多国家吃肉还没吃过瘾呢。

吃谁的肉?那当然是俄国了。

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总花费已经超过了20亿英镑,其中有一大半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物资的花费。

这也让许多欧洲国家尝到了甜头,在各国经济都不景气的时期,俄国的订单仿佛救命稻草一般,挽救了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让这些国家经济的崩塌速度至少没有那么迅速。

也正因为如此,俄国内战的结束是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凭一己之力结束俄国的内战,除了让所有俄国民众支持之外,根本不可能实现。

尼古拉二世有这样的威望吗?或许在一切事件都没有发生之前有,但自从尼古拉二世下令武力驱逐游行群众开始,已经有不少的人对尼古拉二世彻底丧失了信心,俄国人对于沙皇的崇拜也在逐渐减少。

俄国不能尽快结束这场内战,想要在十年内还清这笔贷款的希望也就十分渺茫。

这其实也代表着,这笔黄金几乎已经成了澳大拉西亚的储备,极大概率不会走出澳大拉西亚。

有了这笔黄金,王室银行就能印刷更多的澳元,创造的价值可远远要比6000万澳元高的多,也是阿瑟愿意抵押贷款更多的澳元的原因。

毕竟澳元就是阿瑟印刷的,在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的前提下,想要印刷多少的澳元,不过也只是阿瑟一句话的事情。

心情愉悦的度过了几天之后,阿瑟又迎来了一个更好的消息,那就是之前所提到的青霉素,已经找到了批量生产的方法。

青霉素的重要性已经说过,而青霉素的批量化生产,也是澳大拉西亚医药集团目前最重要的大事。

之前因为流感的耽搁,医药集团将重心放在了口罩和消毒液的生产,以及对于那场流感的研究上,对于青霉素的批量化生产有所放缓。

流感真正的消失之后,医药集团不敢有任何耽搁,再次启动了对于青霉素批量化生产的研究,并且很快就获得了成效。

当然,严格一点来说,青霉素的批量化生产研究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并不是很快就有成效的。

从发现青霉素到实现批量化生产,这不是一步就能够完成的。

实验室发现的青霉素是在巧合下的结果,如何重现这一巧合,并且用技巧有效的实现青霉素的大量生产,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医药集团特别是生物研究室的重点话题。

好在,无论是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还是他的导师赖特,在医药和生物研究领域,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能力,并且有着足够的耐心。

说起青霉素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会感到陌生。但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是比较常用的抗菌药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抗生素。

它能有效的治疗各种伤口感染,对于在战争中受到各种枪伤和外伤的士兵来说,这就是一种救命良药。

可惜一战中并没有发现青霉素,要不然,至少能够挽救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士兵和家庭。

得到青霉素能够批量化生产的消息之后,阿瑟没有任何犹豫,立即赶到了悉尼郊外的医药集团生物实验室。

还是五年前的那副样子,生物研究室的正副负责人弗莱明和赖特正在专心进行着自己的研究,阿瑟也没有主动打扰的意思。

大约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之后,两人的余光这才扫到阿瑟,连忙站起来恭敬的行礼问好:“陛下!”

“不用多礼,两位专家。听说青霉素的批量化生产已经实现了?什么时候能够进入正式的生产环节?”阿瑟笑着走上前,示意两人不用多礼,一脸微笑的询问道。

“陛下,目前已经实现了初步的批量化生产方式。根据目前的建设进度来看,第一个批量生产青霉素的医药厂可以在两个月后建立并且正式投入生产,开启我们批量化生产青霉素的先河。”赖特笑着回答道。

批量化生产青霉素是在座所有人的心血,也是生物研究室这么多年以来的追求和梦想。

自从五年前发现青霉素之后,弗莱明和赖特就对阿瑟十分重视的青霉素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最开始的青霉素只是溶解和抑制葡萄球菌,但对于人体的真正作用还没有进行验证。

为了全面实验这种新物品,弗莱明和赖特先是在老鼠的身上进行研究,给老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并且挑选了几只单独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最终使用青霉素治疗的老鼠还健康的活着,其他的几只老鼠没过几个小时就全部死亡。

这一实验结果也证明了,青霉素对于链球菌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加大自己的猜想,在往后的几年时间里,弗莱明和赖特先后进行了多次临床实验,实验的对象不止局限于老鼠,还包括猴子和各种动物。

最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之后,弗莱明大胆的决定,把青霉素用在人类身上,进一步探究青霉素对于人类的治疗作用。

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受到外伤一旦感染,致死率是非常高的,甚至接近100%。

这也让弗莱明很快就找到了一个甘愿进行实验的感染者,在政府的允许下进行了对于人类的临床实验。

最终的结果让人振奋,因为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

但人和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不会对人和动物产生影响,这也是青霉素能够杀死病菌,并且不损害人体细胞的真正原因。

完全试探出青霉素的作用之后,弗莱明和赖特没有任何犹豫,立即进入了研究青霉素的批量生产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澳大拉西亚政府的帮助下,弗莱明收集了世界各国的土壤,并且从中分离出了菌种,将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升到了20单位左右。

在阿瑟的授意下,弗莱明意外的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且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将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0单位又提升到了50单位左右。

也正有着这些成果,青霉素的大批量生产已经成为现实。生物研究室立即展开了研究,并且在时间不久后,也就是现在,实现了青霉素的批量化生产方式。

生物研究室所属的医药集团立即开展了青霉素生产的环境建设,只要相关的设施到位,被命名为第七制药厂的专门负责青霉素生产的医药厂就可以开始批量化生产青霉素。

“制药厂建成之后,青霉素的生产速度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吗?”阿瑟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完全没问题,陛下。根据我们预估的生产速度来看,制药厂建成之后,只需一年,就可以满足澳大利亚的使用需要。在五年内,就可以满足一战规模的需求。”赖特相当自豪的点了点头,一脸自信的说到。

找到青霉素的批量化生产方式之后,实现大规模生产其实并不困难。

听到赖特这么说,阿瑟满意的点了点头,欣慰的说到:“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你们为澳大拉西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国家也不会忘了你们的功劳。”

说着,阿瑟示意侍卫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奖励,直接分发给生物实验室的所有研究人员和员工。

其中,弗莱明和赖特是功劳最大的,一人一张一万澳元的支票,其他人则是上千到数百澳元不等的支票,具体的数目根据这些人加入生物实验室的时间,以及在生物实验室中做出的贡献而论。

但不管是谁,只要拿到了钞票,脸上都是喜笑颜开的神情。

毕竟这可都是真金白银,不管是数百澳元还是一万澳元,对于这些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一笔大资金,他们拿到钱自然也会开心。

对于奖励给弗莱明和赖特的一万澳元,阿瑟可是一点都不心疼,甚至只觉得奖励的少了。

毕竟青霉素能够带给阿瑟的收益远远不止这两万澳元,至少也会翻上万倍,甚至百万倍千万倍。

要知道,哪怕在后世,青霉素都是相当重要的抗生素,每年的生产量更是庞大的吓人,巨大的市场也足以创造更大的利润。

和这些利润相比,这两万澳元简直不值一提。如果不是接下来还有绝味的赏赐的话,阿瑟甚至都觉得自己太过吝啬了。

在众人还在喜笑颜开庆祝之时,阿瑟也没有卖任何关子,继续说道:“对于弗莱明和赖特先生在青霉素研究中的重大贡献,我决定,授予弗莱明先生男爵爵位,授予赖特先生爵士爵位,其他人也都根据自己的功劳各有赏赐。各位,尽情狂欢吧!你们是国家的功臣,你们是人民的功臣!”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阿瑟在生物实验室也没有停留多久,只吩咐手下在悉尼的酒店组织一场大型的宴会,来庆祝关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实现规模化生产。

当然,在这场宴会之前,弗莱明和赖特也会对这些研究人员进行要求,确保他们不会在酒后吐露真言,提前泄露澳大拉西亚的青霉素。

好在,这场宴会肯定有着严格的身份限制,这也确保了青霉素的消息不会流传到国外。

虽然相关的提取方法和生产方式注定是保不住的,但在泄露之前,还是能够给澳大拉西亚创造大量的收入,这笔钱不要白不要。

返回王宫之后,阿瑟正式签署了关于授予弗莱明,赖特等人爵位的文件,也象征着澳大拉西亚再次多了几名贵族。

实际上,这次青霉素的研究并不止弗莱明和赖特的贡献。根据情报部门的调查结果和弗莱明上报的情况来看,因为青霉素,这次获得爵位的总共有五个人,一个男爵,四个爵士。

生物研究室中,除了弗莱明和赖特之外,另一个获得爵士的人的名字也走到了阿瑟的视线中。

这是一个年轻人,但却是纯正的澳大拉西亚人。

霍华德·华特·弗洛里,1898年9月24日出生于阿德莱德,1916年进入澳大拉西亚国家大学医学院进修,并且在毕业后顺利的进入医药集团生物研究室工作。

或许因为同样年轻的缘故(弗莱明39岁),弗莱明对于这位刚刚进入生物研究室就展现天赋的小子很感兴趣,并且将其作为副手培养。

在整个青霉素的发现和研究中,弗洛里展现了非同一般的天赋,其创造性的思维为弗莱明提供了很多思路,也是其年纪轻轻就获得爵士头衔的原因。

当然,这位鼎鼎大名的弗洛里,在原本的历史上也非常出名。

好巧不巧,这位正是奋斗在青霉素研究中的人才,也正是他成功的将青霉素的产量提升到了一个夸张的数字。

正因为如此,弗洛里和弗莱明一起获得了历史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且被大名鼎鼎的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的男爵爵位。

虽然现在的发展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但弗洛里仍然奋斗在青霉素的研究上,仍然和弗莱明一起,发现并且实现了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

对于这样一位澳大拉西亚本土出生并且成长的生物人才,阿瑟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重点培养。

要知道,虽然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才已经不少,但真正本土出生并且本土培养的人才其实并不多。

弗洛里就是一个例子,能够更好地鼓励澳大拉西亚政府培养本土人才,能够更好地鼓励澳大拉西亚人选择自己国家的高校和培养环境。

4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72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