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五百五十八章:帝汶直属州

澳洲崛起录 第五百五十八章:帝汶直属州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时间来到1921年的9月1日,预订好的新的行政区划的投票时间也正式截止。

结果不出阿瑟和政府的预料,那份备受认可的行政区划设计图,获得了487万份投票中超过79.4%的支持度,被澳大拉西亚政府正式确定为新的行政区划设计。

既然新的行政区划设计被确定了,那接下来有一件比较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完善新成立的北澳大利亚州和首都特区的整治体系,并且切实的将各州的范围落实,明确土地的归属。

在澳大利亚地区的所有州中,南澳大利亚州和西南威尔士州是改变最大的两个州。

这两个州的面积都被划去了一半以上,也要面临相当巨大的政治改革。

不过好消息是,新成立的北澳大利亚州和首都特区的首府都已确定,只需要在达尔文和圣阿瑟堡建立相应的州政府,这两个州的行政体系也就能相应的建立。

北澳大利亚州还好说,达尔文是澳大利亚北部最大的城市,这样的改变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而首都特区并没有所谓的首府,这是专门为首都建立的特殊行政区,政治核心在澳大拉西亚新的首都圣阿瑟堡。

但有个问题,圣阿瑟堡的建设仍在进行,州政府的建立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不过目前首都特区的范围内,因为大多数都是墨累河流域平原的原因,人口并不多,管理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

但只需要建立比较简单的州政府,管理首都特区内的一些小城市即可。

等到圣阿瑟堡的建设完成再对整个首都特区进行妥善管控也是可以的,毕竟首都特区是为了首都服务的,首都都没建成,其他的工作也自然要延后。

其实不同意这份新的行政区划的民众,大多都是新南威尔士州和悉尼的人口。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份新的行政区划,让新南威尔士州损失了西部大半的土地,也让悉尼失去了首都地位。

虽然这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做出的改变,但民众们也不会思考那么多。

特别是悉尼的民众,悉尼不再作为首都,而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城市之后,悉尼所享受的待遇自然会低一级。

虽然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和悉尼媲美,但悉尼的辉煌也不复从前。

纵使这些人再反对,也无法改变行政区划已成定局的事实。

1921年9月2日,澳大拉西亚政府正式颁布了关于改变行政区划的公告,阿瑟也正式宣布成立首都特区和北澳大利亚州,并且将首都领地改为悉尼领地。

新增了两个州级行政区,相应的也要新增两个州议院,并且也要调整众议院中对于各州的比例分配。

不过众议院的人数已经不会更改了,298人已经是不小的规模了。

当然,借着这次机会,这也趁机宣布了帝汶的本土化。

从9月2日开始,澳属帝汶殖民地正式改名为帝汶直属州,会和北澳大利亚州以及首都特区一起,建立相应的州政府和州议院,成为澳大拉西亚新的州级行政区。

这是澳大拉西亚殖民地本土化的第一步,接下来,包括新几内亚在内的众多殖民,也将成为本土化的重要一环。

不过,殖民地本土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拥有自己的产业规模之外,相应的基础建设,以及医疗和教育的普及也要跟得上本土的节奏。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发展之下,新几内亚以及皇家领地,还有附近的诸多岛屿的本土化已经是必然,无非就是时间的长短罢了。

因为首都圣阿瑟堡还在建设,因此首都特区的首府暂时设在圣阿瑟堡的北部小城市布罗肯希尔。

布罗肯希尔原本是新南威尔士州著名的矿业城市,也是澳大利亚东部干旱地区最大的居民。

这次被划分到首都特区之后,布罗肯希尔自然也成为了首都特区除了正在建设的城市之外,最大和最出名的城市。

当然,因为是一座矿业城市的原因,布罗肯希尔的人口注定不会太多,目前也只有七千人出头。

将首都特区的首府设立在这里只是暂时的,等到圣阿瑟堡建成之后,第一时间会进行迁移。

其实像布罗肯希尔这样的矿业城市澳大拉西亚还有很多,虽然他们的人口规模并不庞大,但在矿产方面,它们却做到了国际知名。

布罗肯希尔是澳大拉西亚全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开采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银、铅、锌矿产地。

这里产出的矿产大部分经铁路运往皮里港,在那里进行熔炼,或者出口到国外。

因为矿产让布罗肯希尔拥有发达的铁路,也是政府决定将布罗肯希尔临时作为首都特区的首府的原因。

毕竟作为一个州的首府,交通条件一定要好,至少要和政府能够快速有效的沟通。

其他的小城市不在澳大拉西亚原本的铁路线规划上,要是将它们设为首府,还得为临时首府建设相应的铁路,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不划算。

为了表示对于新成立的三个州的重视,阿瑟前后参加了首都特区,北澳大利亚州和帝汶州州政府的成立仪式,以及州议院的选举仪式。

州长的人选还需要州议院进行选举,因此也只能由首府市的市长进行兼任,或者像帝汶那样,原殖民地总督暂时兼任州长,等待州议院的最终选举。

最后,回到悉尼的阿瑟也安抚了悉尼民众。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城市,悉尼拥有超过300万的人口,这些人的情绪还是要照顾的。

阿瑟进行了公开演讲,再三保证哪怕悉尼不再作为澳大拉西亚的首都,也仍然是澳大拉西亚最重要的城市。

并且悉尼的福利政策不会有任何减少,悉尼宫也会进行保留,阿瑟也会时常来居住。

在阿瑟种种保证之下,这才算是安抚了悉尼人的心情,也让这次行政区划的改变得以顺利进行,悉尼人也接受了悉尼将来不会是首都的事实。

其实对于这些悉尼人来说,他们还有着一个选择,那就是跟着阿瑟前往圣阿瑟堡。

作为一个新开发的城市,圣阿瑟堡的土地价值自然没有悉尼高。

而且因为政府大力开发新首都的原因,鼓励澳大拉西亚人口移居到新首都圣阿瑟堡,政府会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土地,确保新首都的人口有居住的地区。

这个选择分为两种,一种是圣阿瑟堡和附近农业城市的农业人口。

因为广袤的墨累河流域,每一个前往农业城市的农业人口可以获得至少5英亩的土地,这一水平远远超过澳大拉西亚的人均耕地面积,也能保证这些农业人口的收入。

其次,就是购买圣阿瑟堡的地产,包括地皮,修建的房屋等等。

人们可以选择购买现成的房屋或者自己买地皮修建房屋,通过房产将自己变为新首都的居民。

目前新首都的房价远远低于悉尼,这也代表着在不计损失的情况下,确实有部分人可以轻易做到卖掉自己的房产,随后在圣阿瑟堡居住。

当然,为了保障圣阿瑟堡的地产价格不会有控制不住的增长,以及确保悉尼的经济不会因为大量人口的流失陷入低迷,政府对于圣阿瑟堡的第一批人口也是有着人数限制的。

第一批圣阿瑟堡的居民人数大约在十万人左右,这十万人全部从悉尼和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移民,确保不会影响其他小城市的经济和秩序。

等到圣阿瑟堡的各项建设和发展进入稳定状态,才会考虑引进第二批移民,但圣阿瑟堡的最终居住人口也不会突破30万。

人数保证在30万的水平线之后,接下来的发展就要靠圣阿瑟堡自己了。

不过,因为有着澳大拉西亚的首都的名声的加持,相信圣阿瑟堡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虽然不至于短时间内就变成人口百万的大城市,但成为首都特区名副其实的最大,最发达城市还是没问题的。

目前新首都的建设满打满算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各项建设其实已经有了雏形,市中心的建设更是已经有了基本的框架,部分房屋甚至已经开始住人。

不过要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目前圣阿瑟堡的建设还远远不够。

首先是国家政府的所在地,政务院的建设。目前政务院的总建设进度已经进行一半以上,预计可以在1923年左右完工。

这也代表着内阁政府最快可以在1924年搬迁到圣阿瑟堡,从而实现实质上的将首都搬迁到圣阿瑟堡。

王宫的建设就要落后许多了。这倒不是说王宫的建设有所拖延,相较于政务院的建设来说,王宫的建设更加庞大,耗资也更加昂贵。

阿瑟对于新王宫的预算高达1.5亿澳元,这笔资金甚至和政府拿出的新首都和墨累河流域的开发资金5亿美元也差不了多少。(5亿美元等于2亿澳元)

建设一整个区域的资金用来建设一座王宫,新王宫的奢华和庞大可见一斑。

也正是因为新王宫的建设太过庞大,导致目前新王宫的建设进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预计最快也要在1925年左右完工。

结合新王宫以及政务院的建设进度来看,政府搬迁首都的时间大约在1926年,从决定迁都开始,至少花费8到9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迁都工作。

目前时间才过去了不到三年,迁都工作仍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这也是现代国家的通病。

古代国家的迁都要简单很多,毕竟古代国家的政治体系相较于现代来说更为简单,政治机构也没有那么复杂。

但现代国家的迁都需要考虑到复杂的政治机构之间的协调,以及对于迁都两地经济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十年左右搬迁首都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像一些对于新首都建设有着宏大目标的,迁都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阿瑟就没有那样的目标了,相较于建设一座新的超大城市,阿瑟更喜欢新首都设计中数十万人口的中等规模预想。

人口太多了也会造就这种或那种的问题,大量的人口势必会发展工业和其他行业,这对城市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虽然阿瑟在发展工业的时候已经相当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但这个时代的工业设备在设计的时候就没考虑到保护环境的问题,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澳大拉西亚还好,像欧洲以及美国那些工业发达的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是比较差的,甚至连水资源都遭受了污染。

要知道,对于欧美国家比较严重的工业污染,可是有着香车,美酒,臭伦敦的美誉的。

阿瑟可不想感受如此严重的工业污染,不仅损害身心健康,就连心情也会遭到严重的影响。

首都毕竟是王室需要长久居住的地区,首都的环境保护还是需要严格执行的。

这也是为什么澳大拉西亚的最大的工业区设立在西澳大利亚州,远离首都的真正原因。

而在首都圣阿瑟堡的建设上,阿瑟采取了专家的建议,将圣安瑟堡和工业完全分离。

哪怕是将来完全建成的圣阿瑟堡,也不会有重污染工业的存在。

将来的圣阿瑟堡是澳大拉西亚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至于工业和农业,根据政府的建设计划,在澳大拉西亚的附近会建设农业小城市,为首都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

而工业城市距离首都的距离就更加遥远,最近的也有几十公里,确保首都的环境不会遭到太大的影响。

在剥离了工业的情况下,首都的规模也注定不会太过庞大,维持一个中等规模的人口和经济,就已经能够满足首都的要求了。

在大部分情况下,首都并不是越大,经济越发达越好。综合考量之下,阿瑟更愿意让新首都的人口和经济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规模不要变得太过庞大。

4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