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五百六十七章:军火援助

澳洲崛起录 第五百六十七章:军火援助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悉尼电影节六个奖项中,爱国主义电影包揽了五个奖项,只有一个宣传景点的大投资电影获得了最佳摄影奖。

不过,这样的结果并未遭受到来自民众的异议,民众们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认同的。

毕竟那些获得奖项的爱国主义电影都是三大电影厂耗费大投资制作的电影,不仅剧本来自于多位文学工作者的努力,就连摄影也请的是最专业的导演。

相应的音乐制作,场景布置等等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亚最顶级的,这些电影要是不占据奖项的大多数,才证明奖项的评选有问题。

电影节的当天和第二天,相关的奖项获得成了澳大拉西亚热议的话题,也让那些获得奖项的电影多了许多热度。

总体上来看,这届悉尼电影节还是很有效果的。不仅让许多电影重新恢复了热度,也让拍摄这些电影的公司和相关的导演以及演员,在民众的心中有了印象。

这个时代的电影相较于后世来说,可没有什么艺术上的追求,也没有什么刺激眼球的场景。

毕竟画面全部都是黑白的,而且画质部分情况下比较模糊,能够讲清楚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追求画面上的刺激感,通过画面来震撼观众了。

这也是目前电影发展的潮流,因为技术原因,普遍放弃了画面,转而选择更加动人的故事。

而《澳大拉西亚之梦》其实也很简单,说白了讲的就是澳大拉西亚崛起的梦想。

虽然只是一个梦想,但却是上到阿瑟,下到每一个澳大拉西亚人想要完成的事。

作为第一部澳大拉西亚的有声电影,这部电影带给澳大拉西亚人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不管每年会出多少新的爱国主义电影,澳大拉西亚之梦每年都会在国庆节免费放映,并且都会得到热烈的欢迎。

就拿今年的数据来看,明明是一部已经耳熟目染的电影,但还是吸引了上百万人观看,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夸张的数字了。

现在这部电影还在国外吸引了不少的模仿者,就连岛国都拍了自己的岛国野望,吸引了大量的岛国人观看。

只不过,澳大拉西亚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快要实现的梦想,而岛国的野望,实现起来的难度比澳大拉西亚崛起都要大上不少。

随着时间进入二月,阿瑟签署了一项法令,关于加大对新几内亚的移民引进,包括各殖民地的移民引进。

这项法令是为了促进殖民地的人口增加,加快澳大拉西亚的殖民地本土化进度。

争取在二战前,将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皇家领地,苏拉威西岛等重要地区全部本土化,这样才能够在战争时期稳定国内的局势,也不用担心战争后的殖民地体系崩溃。

甚至在二战后,澳大拉西亚只需要维持波斯湾领地,这会极大程度的减少政治压力,以及军队所面临的军事压力。

就算波斯湾领地丢失了,只要能够保住大洋洲的基本盘,澳大拉西亚仍然是那个南半球的霸主,在南半球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

在帝汶的殖民地本土化战略取得完全的成功之后,全国的目光都放在了新几内亚的殖民地本土化工作上。

新几内亚对于目前的澳大拉西亚来说十分重要,不仅是潜在的水资源供应地,同样也是澳大拉西亚北部重要的屏障,以及一块面积十分庞大的领土。

这座岛屿上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无论是从战略地位还是从经济价值来说,这都是澳大拉西亚必须要掌握在手中的领土,最好的掌握方式也就是本土化。

不过坏消息也正是新几内亚太过庞大,想要完善的开发和占领,就需要比帝汶更多的人。

新几内亚的领土并不输澳大拉西亚的州级行政区,想要进行完善的开发人口没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只是初步的开发,也至少需要百万以上的人口,才能做到基本稳定新几内亚的局势。

而且新几内亚原来的土著也是个问题,目前还有一些土著停留在苏拉威西岛,这是必须要尽快遣散的。

首先,这些土著都是黑人,根本不在澳大拉西亚的任何计划内。

其次,这些土著在理论上对于新几内亚拥有主权,新几内亚的土著部落遗迹也证明了这些人曾经在新几内亚居住了很长时间。

殖民地体系崩溃的时候,这些殖民地的原住民也就自然的获得了殖民地的主权,这是阿瑟根本不会允许的。

因此,尽早的将土著驱逐出澳大拉西亚的国土,让他们在国外混居很长时间,能尽可能减少这些土著对于殖民地的影响。

等到二三十年后,这些土著又怎么说的清他们是新几内亚的原住民呢?

二月底,菲律宾终于撑不住了,再次请求澳大拉西亚的支援。

当然,这里的撑不住并不是军队的撑不住,而是武器和弹药的撑不住。

菲律宾没有太多军工行业,也自然不可能制造配套澳大拉西亚武器的子弹。

他们能够使用这批武器的唯一方式,就是从澳大拉西亚购买大量的武器弹药。

虽然澳大拉西亚接连两批援助给菲律宾的武器弹药并不少,但战争的消耗是无可估量的,更何况是菲律宾这样训练不佳的作战军队。

这次阿瑟并不是无偿援助了,而是要求菲律宾提供同等价值的资源,或者直接提供人力。

澳大拉西亚国内开启了铁路的建设,将来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工程,菲律宾提供的人力能够更好的补充澳大拉西亚的人力资源空缺。

同时,这些菲律宾人对澳大拉西亚也不会产生影响。相较于土著来说,菲律宾人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会被遣返,相当于一批临时雇佣工。

长时间的作战不利让美国人动了真格,再加上已经到了美国政府的换届期,让威尔逊总统十分头疼。

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威尔逊总统已经签署了关于增兵的条例,接下来在菲律宾战场,还有更大的战役要展开。

阿瑟自然也不会坐视菲律宾被美国人击败,在援助武器装备的时候,还是相当大方的。

菲律宾方面,曼努埃尔同意付出十万人的人力,再加上菲律宾国内矿产资源的优先开采权,换取高达20万支步枪,5000万发子弹,200门各口径火炮,150挺重机枪,10万发炮弹,300万发机枪子弹和众多其他武器装备。

在攻坚战中表现良好的手榴弹也被菲律宾采购了上百万枚,这批武器装备足够菲律宾将自己的军队再扩充一倍了。

不管美国人是否动真格,有了这批武器装备武装的菲律宾军队,势必能让美国人喝上一壶的。

最好能让菲律宾独立战争变得更大规模,更加焦灼,这样才能拖延美国人更多的注意力。

如果美国人能够深陷菲律宾的泥潭,那对于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美国的换届期,菲律宾独立战争势必会成为总统候选人竞选总统的议题。

承诺尽早结束菲律宾独立战争的,或许会获得美国民众的支持。

但问题是,菲律宾独立战争真的那么好解决吗?目前的迹象已经表明了菲律宾背后站着其他列强,而且大概率是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中的一个。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想要快速的解决菲律宾战争,除非能够获得其他列强的支持。

但问题是,目前美国的名声可不太好,就连自己的盟友岛国都不一定坚定的支持自己。

而且美国加岛国的国际地位,肯定比不上英国加澳大拉西亚的国际地位。

毕竟英国和澳大拉西亚背靠整个世界联盟,团结了数十个中小国家,这是游离在世界联盟之外的美国根本无法企及的。

想到这儿,威尔逊总统对于国会的那些废物们也就更加憎恨了。

如果不是国会强硬的阻拦了美国,美国早就先英国一步创建了国际联盟,又怎么会游离在这个世界最大的联盟之外呢?

要知道,像世界联盟这样的组织,对于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甚至往长远了说,英国的行动可以随时变成整个世界联盟的行动,天然上就具有道义上的优势。

美国和英国的竞争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了美国和世界的竞争,再加上美国的糟糕名声,美国面临的下场可想而知。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美国的总统竞选者不承诺尽快结束菲律宾战争,美国民众会支持他吗?恐怕未必。

目前的菲律宾独立战争已经成了美国人的心结,这是一个处理不好就会爆炸的矛盾,也会点燃美国人心中的不满。

如何妥善的处理菲律宾战争的问题,既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又不会让美国损失什么,这是现任总统威尔逊以及几位总统候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要不然,就算他们成功当选了总统,也要被菲律宾问题弄得头昏脑胀。还不如提前做好准备,随时等着上任后实行自己的解决办法。

相较于美国政府的头疼来说,阿瑟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首先是距离优势,其次是澳大拉西亚还有着英国的支持。而且,美国的经济状况不见得良好,因为流感的大量赔偿,早就让美国政府的财政进入拮据状态。

再说了,美国政府是否团结一心也是个问题。就算美国总统想要继续战争,也得看国会同不同意才行。

说白了,如果阿瑟真的想把美国拖在菲律宾的战争泥潭,美国真的还不好挣扎出去。

除非美国白白放弃菲律宾,但美国人是否会同意,这同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现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和接下来的美国总统来说,如何选择,如何付出相应的行动,就知道深思再深思了。

安排了武器装备前往菲律宾,阿瑟也算是放下心来,顺路开始视察军工厂目前的情况。

说起来,澳大拉西亚的军工行业也是支柱产业,目前的规模在国际方面也是顶尖的。

因为德国和奥匈帝国都被严重限制了军事发展,这导致在武器装备出口方面,澳大拉西亚直接超过了两个名次,来到了仅次于英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

是的,澳大拉西亚的军火贸易已经来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大英帝国坐享第一其实并不奇怪,毕竟英国在欧洲范围内有一众小弟,这些小弟都会购买英国的军备。

而美国之所以位居第二,因为美国和岛国的贸易条约,让岛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美式武器。

如果不是这份条约的存在,美国的军火贸易市场其实是比不上澳大拉西亚的。

毕竟澳大拉西亚的军火贸易可是在一战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成长,是一战协约国的武器提供国之一,出口武器的总数量在所有协约国中是最多的。

之前是卖给俄国,现在是卖给俄国和菲律宾,甚至还有不少的亚洲国家从澳大拉西亚订购了装备。

这些军火贸易的订单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仅能够轻松养活皇家军工厂,甚至还让皇家军工厂的规模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夸张的数字。

军火带来的利润完全不输于其他行业,甚至出口军火的暴利,在某些方面远胜于农业和牧业。

进行一次军火贸易的利润,要出售上百万吨粮食或许才能赚到。

阿瑟暂时也没有裁撤军火工业的想法,毕竟俄国内战带给澳大拉西亚的收入,就足以养活军工行业了。

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各国不愿意结束俄国内战的原因,单单是俄国内战带给欧洲各国的收入,就足以让这些国家改变自己的立场。

虽然在一开始对苏维埃俄国实行了严格的封锁,限制任何物资进口到苏维埃俄国。

但这样的限制真的有效吗?如果真的有效的话,苏维埃俄国也不会坚持到现在了。

4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