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六百零九章:农业大臣的野望

澳洲崛起录 第六百零九章:农业大臣的野望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经济的付出并不只体现在协约国和列强身上,同样也体现在曾经一战的战败国德国和奥匈帝国身上。

因为所谓的代工厂模式,德国的工业迎来了近一段复苏,工业规模已经相当于1905年的德国了。

虽然相较于战前的工业规模还有一段距离,但相比战后被限制的惨烈状态来说,德国至少在工业方面也迎来了复苏。

对比同样明显的还有奥匈帝国。虽然奥匈帝国失去了匈牙利,但工业的核心还是在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地区的。

目前奥匈帝国的工业规模已经恢复到1910年的水平,除了损失匈牙利之外,他们的状况是比德国要好很多的。

不过,这些国家工业和经济的复苏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货币实际价值正在减少,货币的价值正在不断的贬值。

虽然看起来各国的经济都在不断的增长,甚至民众的收入也在不断的增加。

但问题是,货币的价值在不断的减少,民众们的工资的购买力其实是在不断降低的。

虽然这样的经济增长造就了虚假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仿佛泡沫一般,随时有可能破碎。

民众们的收入看似增加了,但生活水平却在不断的降低。如果各行各业还看不到这样的危机,不断的提高制成品的生产规模,导致一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就成了必然。

但各国政府谁又愿意主动拆穿这样的潜在的危机呢?先不说对政府有没有好处,对拆穿的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反正只需要熬过自己的任期,总会有下一届政府来当接盘侠的。但如果在自己的任期上把这样的危机挑明,又该如何解决危机呢?

提出了危机却解决不了危机,这样的政府不就是最好的背锅者吗?

那些政客们也不是傻子,与其拆穿危机,交恶资本家,不如熬过自己的任期,还能凭借着名望著书立说,甚至被那些资本家聘请为企业的顾问,趁机大捞一笔等等。

凭借着他们在政府身居高位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政坛的影响力。就算他们写的书是一塌糊涂,也会有人为了他们的名望买单,这也就是名人效应。

两种选择已经变得很明了。几乎没有人愿意冒着风险拆穿危机,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第二种,不如顺应时代,顺应潮流。

这也是资本比较可怕的地方。虽然大部分时候权利是要大于金钱的,但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

当一个国家的钱权交织在一起,对于这个国家的民众来说,那才是最可怕的时候。

这也是阿瑟能够看到的,也是极力要避免的。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阿瑟设立选举委员会和皇家议院控制政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澳大拉西亚的资本和政权分割开来,尽量避免官员被资本影响。

像美国那样的选举,资本家很容易插手,为自己培养在民间有影响力的参选者。

最简单的道理,想要获得更高的支持就必须举行大量的演讲,这种演讲不仅需要大规模,还需要在全国各地举行。

这就相当于天然性的筛选,普通人的身家基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资产去举办演讲,还是那种全国各地都有的大型演讲。

这也代表着,普通人出身的参选人很难频繁的在民众面前抛头露面,民众们又怎么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去投票支持他呢?

但如果获得了资本的支持,甚至和资本达成了合作,就可以轻易的频繁举行大型演讲,将自己的名气和知名度打出去。

先不管自己的演讲质量以及自己的目的如何,先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这才是参选美国总统的第一步。

很明显,这样的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资本家把控。虽然也许会有平民阶层的参选者迈向成功,但更大概率获得成功的一定是资本家支持的参选者,或者本身就是资本家的参选者。

这样的竞选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资本总会有优势,参选者的起跑线就已经不同。

这也是阿瑟严格控制各党派的经费,甚至采取集中分配的原则的原因。

这样一来,资本家就没有太多支持某个政党和参选者的机会,因为政党的经费会被更多的党派瓜分,每个党派之间的资金差距并不是太大。

况且,阿瑟本身就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资本家,这也能够杜绝一部分资本影响政府的可能。

在澳大拉西亚,哪个资本又能大过阿瑟呢?在王室财团面前,谁又能和阿瑟的资本对抗呢?

1925年1月3日,阿瑟前往首都特区,视察墨累河流域的农业种植情况。

圣阿瑟堡的建设已经快要结束,预计最快可以在两年内进行迁都,最慢也能在五年内将首都搬迁到圣阿瑟堡。

这也十分考验圣阿瑟堡附近的农业种植情况,毕竟首都特区的开发是下一步建设计划的重中之重,也将迎来更多的人口和更多的粮食消耗。

“陛下,最近两年我们在首都特区开垦了超过五十万英亩的土地,目前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149万吨。”农业大臣马克一脸自豪的说道。

首都特区的大部分土地在之前属于荒芜地带,只有少部分曾经属于维多利亚州的土地才有人居住。

这也代表着,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大部分都是新增的,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也会增加不少。

“149万吨?”阿瑟点了点头,对于这个粮食生产数字还是比较满意的。

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均粮食消耗来看,光是首都特区的粮食产量,就足够将近300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耗了。

而首都特区的人口目前也没有突破百万,甚至总人口只有不到60万,这样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足够了。

不过,墨累河流域作为澳大拉西亚将来农业的重要生产区,粮食产量自然是越多越好。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嫌弃粮食产量太多,毕竟粮食和黄金一样,在比较混乱的时期,绝对是硬通货。

“陛下,目前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2400万吨,较上一年增长超过7%。预计四年计划结束时,我们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突破2600万吨,远远超过我们的消耗量。”农业部长马克继续兴奋的说道。

再次成为农业大臣之后,马克肯定是想着干出一番大事的。

作为1907到1918年的农业大臣,马克部长已经积攒了相当一部分功劳,甚至已经获得了爵士的头衔。

但这对马克部长来说远远不够。如果能在这一届任期中创造一些新的政绩,凭借着一战时的良好表现,获得一个男爵爵位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男爵才是能够真正世袭的贵族爵位,这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子女。

如果能够真正的跨出这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向着贵族阶级迈进了一大步,至少接下来马克一家不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基本上一家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不过爵士到男爵的爵位还是有很大的门槛的。这也是目前爵士的人数已经高达上百人,男爵爵位只有二十多人的原因。

世袭和非世袭贵族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这样的差距如果是熬资历的话,有些时候可能一辈子也熬不到。

对于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还是满足阿瑟的预期的。

这其实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民众们对于从事农业方面工作的热情还是比较强烈的,也不会有太多对于农业工作者的歧视。

虽然单纯的种植粮食的利润比不上工人阶级的利润,但农业工作者的生活更加潇洒,生活幸福指数反而是更高的。

虽然工人们也有严格执行的八小时工作制,但种种对比之下,生活水平反而不如农业从事者。

毕竟农业从事者的大部分食物不需要购买,但工人的衣食住行几乎都需要购买,这就已经形成了先天性的差别。

如果说工人是给别人打工的话,那么这些农场主就是为自己打工,这才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甚至大部分农业从事者就直接居住在农庄,完全不需要购买城市的房屋,这也让他们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农牧业生产也有着自己的补贴,政府还会帮忙出售农牧业产品等等,确保这些农牧场主都有足够的收入。

相较于辛苦的为别人打工来说,目前已经有不少的人选择自己开办农场或者牧场,成为一个自由的农牧场主了。

特别是目前新开发的墨累河流域的土地,土地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

这也算是澳大拉西亚的特征,在地多人少的情况下,土地的价格永远不可能昂贵。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首都特区的农场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个,牧场数量也超过了3000个。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小型的农牧场,但积少成多之下,所能贡献的粮食和肉类生产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澳大拉西亚的粮食生产速度之所以增长的这么迅速,这些小规模的农场也是有着不小的功劳的。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