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六百四十八章:崩溃前的疯狂

澳洲崛起录 第六百四十八章:崩溃前的疯狂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避免不了伦敦的雾霾这样的污点,但站在一个绝对公平公正的角度,目前的大英帝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样也是最先进的,最发达的,最繁荣的国家。

后世许多城市都没有普及的地铁,早在100多年前的伦敦就已经建设,甚至目前已经有不少的伦敦市民享受到了地铁这样的便捷交通方式。

因为澳大拉西亚也有建设地铁的计划,威廉还特意赶往了伦敦的地铁站,感受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地铁建设,大都会地铁线路。

人类的各项科技发展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意外的发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会演变成后世那样看起来非常安全先进的科技。

地铁一开始也不是那么安全的。因为采用了蒸汽动力的原因,地铁线路上弥漫着大量的灰尘和蒸汽,空气质量并不是太好,容易滋生细菌。

直到电气化的普及,电力制动多过蒸汽制动,这才改善了地铁线路的环境,让地铁变得更加文明安全。

说是地铁,但大都会铁路的大部分区域还是在土地之上。只有伦敦市中心的一些区域是在地下的,毕竟伦敦市区寸土寸金,可没有太大的地方去修建地铁道路和地铁站。

满打满算,英国人在地铁方面也有几十年的经验了,而这正是澳大拉西亚需要学习的。

悉尼和墨尔本的人口分别突破了300万和200万,为了改善这两个城市的交通,建设地铁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还有首都圣阿瑟堡,也会有地铁的建设规划,增强城市内部的人口流通和经济流动。

地下的地铁站还有着一个用途,那就是在战争中充当防空洞,让更多的市民避免遭到敌人空军的轰炸。

不过在澳大拉西亚,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遇到。距离澳大拉西亚最近的列强应该是岛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最近距离也将近3000公里,目前的飞机的航程不可能有这么远。

航空母舰更加不用考虑,在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和整个防御导链的保护之下,敌对势力的军舰不可能靠近澳大拉西亚的本土。

等到改进的雷达部署在所有海岸线,敌人的军舰想要靠近海岸就更加不可能了。

这是技术领先带给阿瑟的自信,也是澳大拉西亚的地理环境带给澳大拉西亚的安全保障。

除了地铁之外,大英帝国还有着很多领先世界一大段路程的技术。

不得不承认,虽然各国都在指责英国对其他国家的殖民入侵,但大英帝国的先进科技也确实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

虽然也有大量的后来者和英国展开了竞争,但没有经历战争削弱的英国,绝对能够站在科技的顶尖。

也正因为凭借着因为工业革命带来巨大进步的工业和科技,大英帝国几乎入侵了后世世界上超过90%的国家,并且纷纷在这些国家建立了殖民地。

后世英联邦的国家数量仍然很多,这也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上百年前大英帝国殖民时代的辉煌。

很多人都在痛恨疯狂对外殖民的大英帝国,但又有着无数的国家羡慕大英帝国,恨不得能够取而代之,成为那个殖民体系中的最顶端。

正因为大英帝国的强大,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也顺利的从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接过了世界第一家族的名号。

哈布斯堡家族辉煌的历史只是历史,哥达家族的辉煌才是现在。

算上已经改名为温莎的英国王室,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统治着四个王国,其中还包含两个列强以及两个欧洲二流国家。(英澳,比保)

再加上许多的公爵头衔,以及和其他家族的联姻等等,已经让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成为名正言顺的欧洲第一家族,在欧洲诸多王室中具有相当的威望。

正因为这样一个个的头衔加持,让大英帝国的经济一天比一天繁荣,数据一天比一天夸张。

让威廉没想到的是,他的营销策略很快被其他的房地产公司学走,并且很轻易的就在伦敦开启了新的一轮房产热潮。

这轮房产热潮带来的最大结果,是所有房地产公司的市值翻了好几倍。

哪怕是想要提早退出的威廉,也不得不笑着接受了自己的公司市值已经超过500万英镑的事实。

不过这并未打消威廉抛售房地产公司的计划,甚至还让威廉加快了抛售的速度。

股票的价值疯狂上涨虽然是个好事,但这种上涨的比例太不正常了,甚至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和这样的现状有些相似的就是之前的那次橡胶危机了。在橡胶危机爆发之前,只要是橡胶公司,一经上市,股价都会翻好几倍甚至数十倍,基本上都是空手套白狼。

现在的房地产行业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市值在一天内能翻好几倍也绝对不是好消息。

澳大拉西亚的王室财团出售资产的消息不可能瞒过所有人,这也影响了一部分国外的财团,让他们也加入了抛售资产的行列。

不过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在观望的,毕竟现在大英帝国的强大是肉眼可见的,伦敦的繁荣也是其他的事情不能影响的。

特别是平民阶层,他们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自然也不会削减对于进入股市的热情。

在各方面势力的影响下,伦敦甚至整个大英帝国的经济新闻都在报道好消息,各大企业的财政报表上也都是大赚特赚,股价翻了多少倍,市值涨了多少万英镑的事迹。

用股票方面的专业术语来说,这是一段持续很长时间的牛市,也迅速推动着伦敦甚至整个英国的经济发展。

1926年4月9日,进入伦敦股票市场的资金突破了新的纪录,达到了恐怖的1924万英镑。

这是什么概念? 1924万英镑相当于141吨黄金,这只是伦敦股市一天资金的进入量而已。

也正是源源不断进入伦敦股市的大量资金,让威廉很轻易的就出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并且卖出了482万英镑的高价。

加上自己积攒下来的50多万澳元,威廉的身价已经正式突破了千万澳元,放眼全世界也绝对排得上名次了。

更夸张的是王室财团的资产出售情况。虽然王室财团在伦敦投资的资产(不算本茨汽车厂)加起来也不过1500万英镑左右,但架不住最近几天股票市场的火热,让这些资产的价值普遍翻了2到3倍。

虽然还没有出售完毕,但目前已经收入了超过2000万英镑的资金,预计至少还能收入1000万到1500万英镑左右,绝对算得上是大赚特赚。

这还远远不是结束。经济大萧条之后,大多数列强都会迎来经济低迷。

这些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都会处于股价最低迷的时期。一个市值上百万英镑的企业,在经济大萧条之后,抄底的时候可能都用不到十万英镑。

出售产业的这几千万英镑,等到将来返回英国股市抄底的时候,至少能够购买等同于目前市值上亿英镑的企业,这也是另一次大赚特赚的好机会。

威廉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暂时不会在英国股市投资任何企业,一切都要等到阿瑟所说的危机爆发再说。

当然就算危机没有爆发,威廉也不会有任何急躁。上千万澳元足够他在澳大拉西亚投资很多产业了,这笔钱只要稳妥的利用,只会是钱生钱,出现问题的概率并不大。

毕竟威廉要背景有背景,要资金有资金,算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几个资本之一了。

这阿瑟巨大的声望的加持,威廉投资的企业注定会得到政府的大量支持,亏本甚至比盈利还难。

为了不让英国人怀疑,同时也是尽可能减少英国在经济大萧条中的损失,威廉在进行撤资的时候,也是对英国王室进行了解释的。

不过威廉并没有笃定经济危机的发生,只是用了比较模棱两可的话语,对英国股市疯狂的上涨表示了怀疑,并且解释澳大拉西亚的行为只是保守的避险。

英国王室不是没有聪明人,不可能因为他们是英国的王室就死磕伦敦股市,不在乎自己的利益。

实际上,英国王室相当一部分的产业也在退出伦敦股市,只不过退出的幅度更加缓慢,并且尽可能低调罢了。

这其实也正常,英国股市的数据一看就有问题,只是那些平民没有渠道获得真正的数据罢了。

对英国王室来说,股市到底有没有问题他们还是清楚的,只不过不清楚问题的大小,以及问题带给英国危害的严重性罢了。

虽然进入伦敦股市的资金在不断的增加,但流出伦敦股市的资金也在不断的增加。

等这波房地产的热潮过后,进入股市的资金能不能超过流出股市的资金都是个问题,两者临近交叉并且最终颠倒的那段路程,也正是澳大拉西亚方面所预计的伦敦股市崩盘的时间。

但在理论情况下,英国王室和政府肯定会对股市有一定的救济措施,不会让股市崩盘或者说不会让股市崩盘的太过严重。

事情的发展谁也预料不到,有可能经济危机马上发生,也有可能经济危机不会发生。

但无论如何,目前英国的股市确实有问题,澳大拉西亚的撤资也是可以解释的。

阿瑟甚至已经在期待经济危机爆发后的在全球抄底的计划了,现在的英国和美国可是有着不少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后世毫无疑问都是鼎鼎大名的世界500强,经济大萧条时只需要付出一丁点的代价,这样大赚特赚的机会阿瑟可不会错过。

3200字第一更,求支持,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