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八百一十七章:艾尔湖运河建成

澳洲崛起录 第八百一十七章:艾尔湖运河建成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阿瑟记得没错的话,在胡安王子继承顺位之前的两个王子,在历史上似乎都在1933年放弃了王位继承权。

虽然这一幕暂时还没有发生,但让其发生也并不困难。

考虑到了这些,阿瑟也没有阻止安娜和胡安王子的相恋,最终两人也终于走到了订婚这一步骤。

在1933年年底,阿瑟终于见到了西班牙的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

经过两人的商讨,胡安王子和安娜公主的订婚也被定在了明年的年初。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算是一件好事。对阿瑟来说,安娜公主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人,这对身为王室公主的安娜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而对于阿方索十三世来说,自己的儿子能够为自己找到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盟友,这对自己的王位复辟计划很有帮助。

澳大拉西亚虽然距离西班牙比较远,但好歹也是公认的世界第三列强。

这样的实力已经完全足够支持自己复辟,这也让阿方索十三世几乎全程微笑着,笑脸非常诚恳。

而在外界,媒体纷纷评价这两家王室的联合是西班牙王室高攀。

一个已经丢掉王位的王室,和一个刚刚成为皇室的王室,两者之间的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更何况,西班牙本身就只是一个欧洲二流国家,而澳大拉西亚可是世界最顶尖的国家。

这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市的首富和国家排名前三的富豪联姻,高攀的绝对是普通城市的首富。

除了安娜公主的婚事之外,1933年年底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消息。

其一就是艾尔湖运河正式建成。

艾尔湖运河从1929年年初开始建造,在1933年年底完工,用时接近五年的时间。

在这五年的时间内,澳大拉西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终于才将一整段运河建造完工。

建造完工的当天,阿瑟出席了艾尔湖运河的完工庆祝,并且亲眼目睹了大量河水涌入艾尔湖的“盛况”。

肉眼可见的,原本干枯的艾尔湖瞬间变得湿润。仅仅几天的时间,艾尔湖内部就涌入了大量的海水。

这些海水顺着土壤不断浸湿周边的土地,让原本干旱的艾尔湖周边地区,突然间变得湿润起来。

澳大拉西亚国内的媒体大量报道了运湖的建成,并且开始宣传艾尔湖建成之后,大量湖水涌入会对周边的土地造成怎样的有益影响。

不过,就算有影响也肯定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了。艾尔湖周边的干旱环境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艾尔湖运河更多的是长远的利益考虑。

在艾尔湖完工的第二天,阿瑟乘坐着一艘两万多吨的游轮,自南向北体验了一番艾尔湖运河的全程。

因为艾尔湖运河在建造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运河要为周边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承担一部分运输,这也让运河的宽度和深度比之前预想的还要更大。

两万多吨的游轮行驶在运河上,根本不会对运河造成任何的拥堵。

也正是在这一天,大量的运输船开始在运河中通行,自南向北或自北向南,将澳大利亚中部地区的大量矿产资源,通过水路的方式运输到其他城市和国内外。

特别是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因为艾尔湖运河的建成,多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

工业基地的发展也因此变得更加顺利,在1933年年底,就已经进入最大生产状态,并且成功容纳超过50万名工人。

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进入最大生产状态,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在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周边,有着维多利亚州、首都特区、悉尼领地和新南威尔士州四大行政区,也是整个澳大拉西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这也代表着一件事,那就是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远超想象。

阿瑟对此也作出了重要决定,那就是开展新一期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建设,将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和利奥诺拉工业基地打造成真正的东西双工业中心的布局。

这两大工业中心有各自的优点。利奥诺拉工业基地靠近西澳大利亚的矿产,优点是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并且靠近澳大利亚内陆,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敌人的轰炸。

而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虽然周边的矿产资源没有利奥诺拉工业基地那么丰富,但矿产资源也绝对不少。

更重要的是,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周边有着大量的人口,这也代表着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或许比阿瑟曾经寄予厚望的利奥诺拉工业基地还要大。

这一点,就要看到时候布罗肯西尔工业基地的总生产量和利润来判别了。

但不管怎么说,继续扩大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规模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阿瑟并不想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工业。但眼看着战争即将到来,这时候扩张工业是没有坏处的。

毕竟这场战争是比一战还要残酷的战争,资源的消耗也比一战多得多。

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制造的各种关于战争的物资,只要能够平安的运输到欧洲,就完全不愁销路。

特别是澳大拉西亚在太平洋有可能和岛国打一仗的情况下,扩大工业规模和产量,在工业和经济方面碾压敌人,就显得很有必要。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工业规模已经是岛国的好几倍了。要是工业规模继续扩张的话,阿瑟实在是不知道这场战争应该怎么输。

这也就是阿瑟不愿意将大量的资金砸到海军方面。要不然,光凭目前澳大拉西亚和岛国巨大的工业和经济差距,岛国在海军军备竞争方面,是完全追不上澳大拉西亚的。

岛国的经济和工业已经决定了他们在海军方面的投入虽然巨大,但也是有限的。

澳大拉西亚则不一样。如果阿瑟疯狂起来,完全可以做到岛国每建造一艘军舰,澳大拉西亚就建造两艘这样的夸张地步。

澳大拉西亚立国到现在,政府还没有负担过特别夸张的债务。要是真的不顾一切,岛国的经济规模绝对不是对手。

但可惜,阿瑟不会为了这么个对手,就耗尽国家的潜力。

更何况,在航空母舰更加强大,并且导弹已经领先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情况下,阿瑟也不觉得凭澳大拉西亚现在的海军规模,在对战岛国人的时候会输。

阿瑟对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新一期建设没有具体的要求,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就是和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组成一东一西两个工业中心的布局。

这也代表着,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的规模是要朝着利奥诺拉工业基地追赶的。

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已经能够容纳超过150万名工人,而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目前只是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一个零头。

要想达到150万名工人的规模,也就代表着布罗肯稀有工业基地要将目前的规模再扩大两倍才行。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的工业大臣大卫·保罗·奥利弗,其实是偏向保守的。

为了让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能够顺利发展,阿瑟特意授予了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特区区长更高的权力,让他在谋划布罗肯希尔工业基地建设的时候,不会被大卫部长影响太多。

随着时间即将来到1934年,阿瑟也决定进行战争的最后准备,让澳大拉西亚逐渐的进入战争状态。

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建设了。

虽然这30多年以来,澳大拉西亚在铁路和公路方面已经赶上了欧洲国家,交通运输环境也改善了太多太多。

但阿瑟可不会满足于此。

在阿瑟和新任交通运输大臣佩里·萨克林的会面中,阿瑟就提出了对交通运输部门的要求,那就是在1934年大力建设高速公路。

说到高速公路,对于现在的澳大拉西亚来说已经并不陌生。

从最简陋的公路,到现在已经比较平坦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部门的努力值得夸赞。

事实证明,高速公路对于各地区的交流和沟通还是很有帮助的。

目前高速公路的限速已经提高到每小时75千米,这也代表着在大部分情况下,乘坐汽车已经是除了飞机和飞艇之外最快的交通方式了。

综合考虑之下,汽车是便宜里面最快的交通方式,最快的里面最便宜的交通方式。

也正因为如此,各地的民众纷纷要求政府将高速公路修到他们所在的城市,让他们也享受到高速出行带来的便利。

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汽车行业的发展,才让高速公路不断的修建到各地。

最开始的汽车,时速是达不到75公里每小时的。但现在,澳大拉西亚的汽车品牌已经多不胜数,最快的豪华跑车,速度甚至可以提高到90公里每小时以上。

不过,因为现在的汽车没有那么稳定的原因,高速公路的限速仍然保持在75公里每小时。

甚至在城市地区,城区道路的时速不得超过30公里每小时,城郊道路的时速不得超过50公里每小时。

这样的规定更多的是保证路上行人的安全。毕竟在道路上没有摄像头的现在,大部分司机开车可没有那么多的顾忌,路怒症也是有很多的。

这也让治安部门不得不加强了在城市内部的警察的数量。特别是交通警察,已经是城市警察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了。

现在科技可没有那么发达,想要监管各个道路上车辆的速度,就只能让这些交通警察去亲自控制。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