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八百一十八章:陆军军备竞赛和连锁反应

时间辗转,很快就来到了1934年。

首先要提到的好消息,就是阿瑟之前下令的在澳大拉西亚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人口大普查终于顺利结束,并且彻底更新了澳大拉西亚的人口数据和规模。

根据第一次人口大普查的数据结果,截止1934年1月1日,澳大拉西亚共有人口4237.9万余人,排名世界第六(只计算列强本土),已经超过了意大利的4157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同样保持在这一水平的国家还有法国。虽然并不知道法国具体的人口,但根据法国近几年的人口增长数据和新生婴儿情况来看,法国的人口应该在4250万到4300万之间。

人口达到4237万,对阿瑟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了。在战争将近的情况下,人口越多,也就代表着国家的战争潜力越大。

澳大拉西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人口数据方面超过法国,在战争之前最好能够达到4500万以上的人口。

毕竟战争给国家带来的伤亡无可估量,只有拥有更多的人口,才能避免战争带给国家的重大伤害。

好消息是,民众们对于多生也不排斥。毕竟多生家庭儿童的学费基本都由政府负责,政府对于多生家庭还有相应的鼓励,已经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多生家庭在新生儿方面的开支。

相较于人口的规模,阿瑟其实更关心各种族之间的比例和分布情况,这也是举行这次人口大普查的真正目的。

根据人口大补查的结果,澳大拉西亚4237.9万人中,英国血脉高达56.4%,共计2390万余人。

俄国血脉占据21.7%,共计920万余人。德国血脉占据7.7%,共计326万余人。

美国移民占据4.7%,共计199万余人,其余欧洲移民共计占据8.1%,大约343万余人。

剩余的1.4%全部为亚洲移民。这些亚洲移民来自于东亚各处,也包括澳大拉西亚所控制的菲律宾。

不得不承认,此时的世界各国,所追崇的,自然是目前非常先进和发达的西方文明。

澳大拉西亚作为距离亚洲最近的西方列强,自然吸引了大量亚洲人的好奇。

有想要来澳大拉西亚学习知识报效国家的,自然也就有想要加入澳大拉西亚的人。

不过,因为欧洲人普遍的种族优越感,阿瑟其实并不提倡吸引亚洲移民。

一来是会制造种族之间的对立,二来是这些亚洲移民前来澳大拉西亚,他们会遭到更加严重的歧视,这就有些没有必要了。

不过,对于一些不顾一切想要前来澳大拉西亚的亚洲人,阿瑟自然也不会进行反对。

如果他们能在种族歧视横行的澳大拉西亚生活下去,那这确实是他们的能力。

随着时间进入1934年,阿瑟不得不将目光重新放到欧洲的局势上。

说实在的,此时的欧洲仿佛如同一战之前一般。法奥同盟和德意协定的对立,让人们又回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场规模浩大的战争。

对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颇有野心的国家来说,在试探到英法对他们的绥靖政策之后,他们绝对不会满足于一时的获利。

果不其然,在将陆军规模扩大到25万之后,德**队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大部分党卫军被拆散,重组到了德国的陆军当中。

这也让德国陆军人数从原本预计的25万迅速扩张到了40万,陆军规模重新踏入列强级别的行列。

英法发现德国的这些小动作了吗?

要说没发现,那完全是不可能的。但问题是,就算发现了这些小动作,英法又能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应对呢?

对于英国人来说,25万德军和40万德军没有太多区别。反正法国的军队也保持在40多万,法国还拥有更加强大的海军。

虽然在之前的大战中已经证明了,德**队的战斗力确实强于法**队。

但凭借着海军的优势,法国和德国的军事实力应该保持在同一水平,甚至法国还略微领先才对。

而意大利的陆军规模虽然庞大,但士兵的单体作战能力极其堪忧。意大利和残缺的奥地利帝国差不多也处于同一水平,这简直是一场完美的均衡内耗。

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想法,英国政府虽然得知了德国的小动作,但没有采取比较激进的措施来制裁德国。

毕竟德国40万军队的大部分轻武器都采购自英国,这在英国人来看,明显是德国向英国证明了自己的诚意。

只是,英国这么做,法国就明显不乐意了。25万的德**队面对接近50万的法**队,法国人是丝毫不担心的。

但如果德**队扩张到40万,谁优谁劣可就真的不好说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法国人并不是惧怕德国,而是惧怕和德国的战争给自己带来另一次巨大的伤害。

但这其实已经没有区别了。德**队已经实打实的扩充到了40万,如果掀起战争,就算能打赢德国,也绝对是一场消耗战。

法国人最终也退让了,但法国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允许奥地利帝国废除之前的陆军限制。

奥地利帝国作为战败国,它的陆军规模也被限制到了10万人。在德**队大规模扩张之后,法国人向奥地利提供了一大批贷款和武器装备,并且成功的让奥地利军队合法的来到了30万的门槛。

如果说之前的军备竞赛只是英法岛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好戏,那么现在的军备竞赛,就已经变成了所有列强参与的一场大戏。

德国和奥地利帝国分别扩张了自己的军队之后,其他的国家会不扩张自己的军队吗?

明显不可能。

1934年2月,法国颁布了新的征兵法案,表示将在未来半年内,将法国陆军规模从50万扩张到65万人,并且这新增加的15万军队,将全部部署在和德国的边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坚固堡垒,马奇诺防线上。

法国人这么做,意大利就不乐意了。

毕竟意大利是德国的盟友,也是法国的潜在敌人。法国的征兵明显是奔着德国去的,一点没有把意大利放在眼里的意思。

这在内心十分自大的墨索里尼看来,明显是看不起自己和自己的意大利。

愤怒的墨索里尼下达了命令,让意大利第一集团军超过15万军队接管北部驻防军队的任务,部署在和法国的边境线上。

意大利这样的举动还没有等到法国人的反应,就引起了意大利东面的塞尔维亚的不满。

此时的塞尔维亚已经是巴尔干的巨无霸国家,疆域已经遍及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黑山。

当然,它也有一个全新的霸气的名字,那就是南斯拉夫联邦王国。

这个南斯拉夫和历史上的南斯拉夫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本来的奥地利帝国,并没有损失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但在经济危机中,奥地利帝国并没有良好的控制住自己的领土,这也让已经吞并了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看到了契机。

当时的巴尔干半岛十分混乱。原本控制巴尔干半岛的俄国,因为自身的原因已经丧失了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

而意大利在那时迎来了墨索里尼的上台,而墨索里尼对巴尔干地区的野心也早已经众人皆知。

为了保证自己的独立,在塞尔维亚的主导下,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建立了塞黑联合王国。

在之后,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并且很快加入了联合王国。

奥地利帝国明显应对不了联合起来的巴尔干国家,毕竟奥地利的军队数量被严格限制在10万人。

而且,当时经济危机确实严重,奥地利帝国没有任何能力发起一场对外战争。

于是乎,一个占据了小半个巴尔干半岛,实力远超其他巴尔干国家的地区性强国就这么诞生了。

截止今日,南斯拉夫的人口已经超过1450万人,说是巴尔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罗马尼亚没有历史中那么强大)

作为意大利的邻居,南斯拉夫对意大利的警惕性,可以说是除了奥地利帝国之外最高的。

更重要的是,墨索里尼所组建的意大利第一集团军,可是入侵阿比西尼亚帝国的主力军。

像这样一支军队部署在意大利北部边境,虽然看起来是在针对法国,但对于意大利北部边境的其他邻居,奥地利帝国和南斯拉夫联合王国来说,也是相当严重的威胁。

虽然南斯拉夫的疆域和意大利差不了太多,并且同样都是欧洲国家。

但双方在人口方面的差距实在太大,经济和工业也完全处于两个水平。

意大利再弱,也是一个被各国承认的列强。面对这样一个还算强大的列强,南斯拉夫在感觉到危险之后,立即采取了自己的行动,那就是寻求法国的帮助。

为什么会寻求法国的帮助呢?首先,法国和意大利是潜在的敌人和竞争对手。

其次,相较于游离在两大军事集团之外的英国来说,在南斯拉夫联合王国看来,法国才是真正能给予自己帮助的国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