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八百四十二章:最后的准备

澳洲崛起录 第八百四十二章:最后的准备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按照正常道理来说,一个国家军队的大规模调动,基本上是瞒不住其他的国家的。

调动军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想要完全隐瞒消息更是不可能。哪怕目前还没有卫星刺探情报,这种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仍然能够迅速的被其他国家所察觉。

就比如在一战,德国和法**队的调动,双方基本都是清楚的。虽然不清楚对方的军队到底调动到了哪里,但根据现有局势进行一定的猜测,还是可以做到的。

按照道理来说,德**队的调动瞒不了法国人,法国人自然也会明白德国人背后真正的用意。

但有一项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德国人刚刚通过和谈的方式,和平拿到了自己曾经割让出去的波兰走廊。

派出军队重新控制自己的领土,这种动向看起来也是非常正常的。法国人正是这么觉得的,他们对于德**队的调动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德法边境的军队并没有太多的动向。

为了让自己的进攻再无后顾之忧,德国人决定在发起进攻之前,解决西班牙和澳大拉西亚两个问题。

经过德意岛三国同盟的一次会议之后,德国和意大利加强了对西班牙国民军的支持,并且对仍然处于西班牙政府控制的马德里发起了最后总攻。

战争爆发到现在,西班牙内战已经变成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争。

光是西班牙本土的政府军和国民军的总数量,加起来就已经无限接近百万人。

这对人口只有2500万的西班牙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巨大。换句话来说,每25个西班牙人中,就有1个人以士兵的身份亲自经历了这场内战。

考虑到还有大量的企业和工厂为这场内战服务,可以这么说,这场内战已经是西班牙能够拿出的最大军队规模了。

除了这接近百万的西班牙军队之外,在西班牙的战场上,还拥有加起来超过8万人的德意志愿军。

虽然看起来只有8万人,但在西班牙内战的这段时间里,德国和意大利至少轮换了30万军队以上。

这也代表着,超过30万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在西班牙战场上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相较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法**队来说,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至少在战争的经验上是更加充足的。

为了彻底拿下马德里,德国和意大利准备了上万门火炮,还有超过300架飞机对马德里展开了持续一周多的轰炸。

西班牙国民军和德国及意大利的军队,总共投入了超过40万人。

经过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围攻,终于在1935年9月11日,全面占领了对西班牙来说最重要的城市,首都马德里。

马德里被攻克之后,西班牙共和国所掌握的国土,基本就只剩下了东部沿海很少的地区。

虽然东部沿海是西班牙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但此时的西班牙共和国已经明显不是国民军的对手。

此时就算没有德国和意大利的援助,西班牙国民军也能逐渐蚕食共和国的领土,最终达到鸠占鹊巢,重建西班牙的目标。

更何况,德国和意大利的援助不仅没有停止,甚至还因为德国政府所计划的进攻波兰的时间将近的原因,援助力度被大大的增加了。

为了让西班牙共和国彻底成为孤立无援的孤岛,在佛朗哥的建议下,西班牙国民军制定了对内战来说至关重要的加泰罗尼亚战役。

众所周知,西班牙和法国是邻国。因为比利牛斯山脉的阻隔,实际上只有比利牛斯山脉的东西两端可以和法国连接。

目前比利牛斯山脉的西部已经被国民军控制,只剩下加泰罗尼亚地区可以和法国人进行交流。

佛朗哥的计划,就是占领加泰罗尼亚,彻底断绝西班牙共和政府和法国人之间的联系。

少了法国人的援助之后,西班牙共和政府将少一大助力。虽然还有着来自俄国的支援,但因为距离太远,这样的援助对已经陷入劣势的西班牙共和政府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且,只要攻克了加泰罗尼亚,西班牙国民军就可以实现对共和国的全面包围。

如此一来,西班牙共和国就成了瓮中之鳖,被消灭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西班牙国民军紧张的准备对加泰罗尼亚的攻势的时候,地球的另一边,德国和意大利的盟友岛国,也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帮助下,准备着自己的行动。

当然,德国和意大利也没有丧心病狂到让岛国直接对澳大拉西亚发起战争。

毕竟这么做会让澳大拉西亚直接下场,甚至还会让原本中立的英国人有所行动。

因此从最开始,德国和意大利的目的就很简单,那就是让岛国牵制澳大拉西亚,让两个国家进入无穷无尽的军备竞赛当中。

因为清楚岛国在工业和经济方面不可能是澳大拉西亚的对手。因此,德国和意大利对岛国也进行了一系列援助。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大量的无息或者低息贷款,岛国最需要的石油和其他矿石物资的出口,还有德国和意大利关于军事装备相关的科技和技术等等。

因为欧洲还没有爆发战争,此时的德国和意大利还是能购买到足够的石油的。

这也极大程度的方便了岛国。岛国从德国和意大利那购买了足够的石油,在不经过澳大拉西亚的前提下,倒也能勉强满足自己国内对于石油的需求。

但缺少石油这个问题仍旧存在。这也造就了岛**队和澳大拉西亚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军队机械化的完成度。

在澳大拉西亚的军队,能够看到大量的军用汽车的身影。还有那些坦克和飞机,无一不是消耗石油资源的大户。

岛国虽然也有着军用汽车,坦克和飞机,但在数量上就没有澳大拉西亚这个产油大国那么豪横。

不过,和德国以及意大利作为目前最为极端和重视军事的国家,岛国在飞机方面的数量,其实是领先不少欧洲国家的。

根据粗略的情报统计,岛国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前的飞机数量大约为870架左右,这一数字已经超过当时的大英帝国了。

而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后,岛国又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产量。

截止目前为止,他们的军事飞机数量应该已经突破了1200架,是除了澳大拉西亚之外,飞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当然,岛国的这个第二名,其实是有些取巧的。

虽然这1200架中不乏战斗力比较强大的飞机,但也有接近一半是老掉牙的产品,真正的战斗力并没有那么强大。

而且,欧洲列强的飞机数量也都开始猛增,这也算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空军军备竞赛。

英国虽然在局势上保持了中立,但他们的空军数量始终都保持在高水平的增长中。

原因也很简单。英国仍然在不断的建造航空母舰,航空母舰自然需要大量的飞机数量。

就目前阿瑟所掌握的关于英国的情报来看,英国人的飞机也已经突破了1000架,并且在以每年300架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

其实按英国人的工业水平来看,如果他们想要不顾一切的生产飞机,年产量绝对是一个夸张的数字。

但在没有进入战争状态之前,大量生产飞机所造成的财政负担,对英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虽然目前的主流飞机还是木制的,造价并没有那么昂贵。

是的,木制的飞机。

虽然以后世的目光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对于现在的世界各国来说,木头制作的飞机其实并没有那么特殊。

首先就是全金属飞机高额的制造成本了。澳大拉西亚目前单架飞机的建造成本大约在1.5到2.5万澳元,算是全世界范围内价格最为昂贵的军用飞机了。

这样的造价并不夸张,是目前全金属飞机的正常成本。

这也是澳大拉西亚没有大量制造飞机的原因。要是成千上万架的制造飞机,所带来的资金方面的成本,就足够让财政部门头疼了。

相较于成本高昂的全金属飞机,价格更加低廉的木制飞机,才是目前世界飞机发展的主流。

根据各国飞机造价的数据来看,一架较为普通的木制飞机,制造成本只有5000澳元左右,最贵也不会超过1万澳元。

按照两种飞机的综合成本来看,一架全金属飞机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完全可以制造2到3架木制飞机。

要不是阿瑟清楚全金属飞机在战斗中的优势远远超过木制飞机,恐怕澳大拉西亚现在的飞机设计,同样也是以木质飞机为主。

这也是阿瑟在听到欧洲各国大量建造飞机的时候仍然不慌的原因。除了来自喷气式发动机的巨大优势之外,全金属飞机面对木制飞机的优势,也是阿瑟波澜不惊的原因。

当然,木制飞机也不是没有优点的。木制飞机除了造价比较低之外,本身因为重量比较轻的原因,在天空中是比较灵活的。

但在使用了喷气式发动机的全金属飞机面前,灵活的优点也被抵消了大半。

虽然重量更轻,但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肯定要超过木质飞机。而且,木质飞机几乎无法承受喷气式飞机的速度,这也决定了木制飞机的上限远远落后于全金属飞机。

这也代表着,各国主流的木质飞机,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除了成本确实比较低这个优点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好处了。

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木制的飞机确实也能承受较快速度的飞行。

但要是被大口径子弹或者更大威力的武器命中,对于比较脆弱的木质飞机来说,四分五裂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