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九百二十四章:国教抚养院

澳洲崛起录 第九百二十四章:国教抚养院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修建艾尔湖运河的时候,就是按照宽44米,深11米的规范建造的,最大可以容纳3.5万吨以下的超级巨舰通行。

因为澳大拉西亚海军建造计划中已经全面取消战列舰的原因,目前所建造的最重的航空母舰也只是帝国级航空母舰的3.13万吨标准排水量。

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的所有新式军舰都可以通过运河前往艾尔湖,这里将会是澳大拉西亚海军最安全的场地。

不过很明显,至少对于现在的澳大拉西亚来说,这片安全场地基本不会发挥作用。

因为澳大拉西亚在飞机方面的成就,极大程度的加强了澳大拉西亚航空母舰的战斗力。

根据海军部门的大概预测,目前澳大拉西亚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哪怕是碰到了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也仍然有的一拼。

如果是撕破脸皮的死战,澳大拉西亚太平洋舰队甚至有希望凭借着导弹的优势,将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消灭。

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果了。虽然英国人的舰队遍布全球,本土舰队也只是皇家海军中相对较强的一支分舰队。

但问题是,澳大拉西亚也不只拥有太平洋舰队这一支舰队,还拥有印度洋舰队和本土舰队共计三支舰队。

考虑到澳大拉西亚在海军方面的投入并不多,目前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已经相当令人意外了。

英国皇家海军之所以如此强大,除了英国人每年投入的皇家海军的大量真金白银之外,还有英国人在海军发展中所拥有的上百甚至数百年的底蕴。

再看看澳大拉西亚,立国到现在也就37年的时间,这相当于在海军方面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如果不是阿瑟并不打算将大量的资金浪费在海军上,恐怕澳大拉西亚有资格和大英帝国竞争世界最强海军的称号了。

确定艾尔湖运河的建造计划很有成效之后,阿瑟也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当初这项让阿瑟投入了大量资金的建设项目,可是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媒体的注意。

要是这项建设完全失败的话,虽然不至于对阿瑟的地位造成冲击,但对于声望来说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影响。

阿瑟虽然对名声并不在意,但既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自然是想要取得一番成绩的。

更何况艾尔湖运河计划一旦成功,带给澳大拉西亚的改变绝对不止一星半点。光是那些改善的土地面积,就足够让其他国家眼红了。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澳大拉西亚已经完全不缺土地,对于战后利益的诉求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了。

经过改善后的澳大利亚就已经是可以容纳数亿人口的庞大土地,再加上新西兰,新几内亚,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大型岛屿,澳大拉西亚这些土地可容纳的人口至少高达5亿人以上。

当然,这里所提到的可容纳人口可不是最大限度的可容纳人口,而是综合一系列居民生活要素之后,所测算出来的大概数字。

如果要算整个帝国人口的最大容纳限度的话,这一限度至少也要突破10亿人。

不过话说回来,阿瑟也根本没想过把国家的人口提升到如此庞大的数字。哪怕到了现在,经历了37年的漫长发展,澳大拉西亚的人口也不过只有4681万左右。

别说5亿10亿的了,哪怕是一亿人口的大关,恐怕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去慢慢累积。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取巧的方式,那就是在战后迅速确立世界霸主的地位,然后通过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技不断的吸引移民,通过移民的方式快速增加人口。

但对于阿瑟和澳大拉西亚来说,这种方式已明显已经成为下策。

后世的美国也差不多是这种方法,不算国内人口的自然增长,只算每年的移民,人口增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但问题是,这样的人口增长数据固然喜人,但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来说,就明显是一个隐患了。

后世的美国之所以还稳定,美国本身强大的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样的稳定只是暂时的,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

一旦美国不再强大,到时候各种问题就会蜂拥而至,以一种极快的速度瓦解这个庞大的国家。

阿瑟也正是明白这一点,在国家人口突破4000万,基本抹平和列强国家的差距之后,就不再对外大量吸引移民。

在早期,澳大拉西亚每年的移民数字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其中俄国人就占据了一半。

但现在,每年的移民数字保持在30万以下,并且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高素质移民。

现在国内人口的增长大部分依靠于本土人口的自然增长。为了鼓励澳大拉西亚人多生育,民生部门也算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补贴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小雨伞和堕胎技术也早已经发明,并且被欧美各国广泛运用。

这两项技术对于各国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各国人口出生率的进一步下降,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两项技术的发明。

阿瑟自然明白这两样东西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不过阿瑟也不打算禁用它们。

首先是关于小雨伞这种东西,阿瑟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使用,但也动用了皇家财团旗下的媒体进行宣传,表示内部所用的润滑油等会伤害身体。

如此一来,民众们对于购买小雨伞的想法自然会降低。皇家财团再大量投资并且控制相应小雨伞的生产企业,将产量进行一定的降低,就可以做到小雨伞的少用。

这么做虽然并不能完全制止民众们使用小雨伞,但确实也有效的降低了整個国家使用小雨伞的数量。

根据皇家财团所投资的几家小雨伞生产厂商的生产和销售数据来看,整个澳大拉西亚4600多万人,小雨伞每年的消耗量不足150万个。

要知道,这可是一年的消耗量。如果换算成一天的话,整个国家每天的消耗量甚至只有4100个左右。

小雨伞使用数量降低了,自然会提高怀孕的几率。

这时候的堕胎技术还很落后,虽然确实是有,但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仍旧是同样的办法,利用大量的媒体宣传堕胎对于身体的危害,然后再通过澳大拉西亚新教的方式,向民众灌输一种婴儿也是有权力看看这个世界的思想。

如此一来,真正经济有困境的民众仍然可以选择小雨伞或者堕胎的办法,避免让自己负担更加沉重的经济代价。

经济没有困境的民众,自然可以享受没有束缚的生活,并且不用担心对身体的危害。

而且,为了避免少量民众在生育之后后悔,甚至产生弃婴的现象,阿瑟联合斯蒂德大主教建立了国教抚养院,专门收纳婴幼儿。

如果是被遗弃的婴幼儿,进入国教抚养院之后就和原父母没有任何关系,只会效忠于王室和宗教。

如果是父母主动送进国教抚养院的,这些婴幼儿在抚养院的花费会被记录在册,等到婴幼儿成年之后才会偿还。

一般偿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军入伍或者加入教会,可以抵消债务。

另外一种就是为抚养院工作一段时间,持续到债务还清为止。

抚养院的好处就是帮助民众们解决抚养儿童的压力,打消民众们生孩子的负担和忧虑。

更重要的是,因为进入抚养院的儿童基本都是从小教起的,对于这些孩子的思想教育,相较于年龄更大的儿童来说,自然会更加成功。

虽然避免不了一些不受思想教育影响的案例,但也能保证大部分从抚养院走出的孩子,内心对王室和宗教是充满感激的。

这时候,不管他们选择任何一种还债的方式,对阿瑟和将来的王室来说都算是一种好消息。

抚养院走出的孩子参军入伍,不管作战素质怎么样,忠诚度绝对是最高的那一批。

就算加入教会,教会也是听命于王室的,这也相当于间接性的为王室效力,也不枉阿瑟费的一番苦心。

国教抚养院建立到现在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了,目前所有抚养院收留的婴幼儿加起来已经高达数千人,这对将来的王室绝对是不小的助力。

再加上全国范围内大量的孤儿院所收留的儿童,凭借着这两样机构和相应的规定,王室每年可以获得上千甚至数千名非常忠心的人才。

特别是孤儿院,这项阿瑟为后世子孙所栽的大树,现在也差不多撑起了繁茂的枝叶,为威廉等人提供足够的阴凉。

正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比普通孩子缺少了一些东西,他们也会更加的成熟。目前从孤儿院毕业的孩子学业大多都比较优秀,虽然也少不了一些混日子的家伙,但总体上也能算得上是人才。

目前混的最好的孤儿院出身的人,应该就是阿瑟比较关注的马丁·格雷格了。

澳大拉西亚的孤儿院有着一项比较特殊的规定,那就是年龄相差不大的同一批次孤儿,会被赋予相同的姓氏。

马丁·格雷格就是这样,他的姓氏来源于悉尼孤儿院当时的院长玛丽·格雷格,名字则是他自己取的。

原因就是马丁·格雷格非常崇拜曾经帮助过悉尼孤儿院的近卫第二师师长马丁,并且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像马丁师长一样的军人。

现在,马丁师长已经成为国防第3军军长,已经是军衔高达中将的将军级别了。

而马丁·格雷格,在孤儿院的帮助下完成了到高中的学业,并且顺利的考上了悉尼皇家军事学院,并且在两年前成功毕业。

目前的皇家军事学院已经不再是初创的那般模样。现在的皇家军事学院有着大大小小多个校区,已经是澳大拉西亚国内,甚至全世界都著名的军事院校了。

目前比较主要的校区一共有三个,分别是悉尼皇家军事学院,墨尔本皇家军事学院和圣阿瑟堡皇家军事学院。

这三大军事学院具体的招生级别各不相同,招生的学生对象也有较大的差异。

招生范围最广的是悉尼皇家军事学院,学生来自于民间,军队和国外,海陆空三军都有涉及,也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军事学院分校。

悉尼皇家军事学院主要招收国内高中毕业生,国外高中毕业生和军队优秀新兵,负责培养军队中高层骨干军官,也是澳大拉西亚中高层军官培养的摇篮。

从悉尼皇家军事学院毕业,至少也能获得少尉的军衔,表现优异者甚至能够获得中尉甚至上尉的军衔,并且朝着最年轻的校官发起冲刺。

第二大的是墨尔本皇家军事学院,这里重点招收高中学历以上,18-28岁的成年男性公民,或者军队中获得功勋的,符合提拔要求的士兵。

不过相较于培养中高层军官的悉尼皇家军事学院来说,墨尔本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出的军官就比较基层,普通毕业生进入军队后获得的军衔基本都是上士,军队毕业生重新返回军队后,所获得的最高军衔也只有少尉。

稍微换算一下就明白了,普通毕业生所获得的上士军衔一般只能担任班长级别的职务,军校毕业生的少尉军衔也只能担任排长级别的职务。

不过好处是报考墨尔本皇家军事学院的难度会更低,这也是军队大量培养基层军官的方式之一。

至于成立时间最晚的,并且更加神秘的圣阿瑟堡皇家军事学院,是三大军事学院中规模最小的,并且招生人数最少的学校。

因为圣阿瑟堡皇家军事学院成立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军官,而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新锐将领。

圣阿瑟堡皇家军事学院只有两种招生方式,一种是从悉尼皇家军事学院择优录取,另一种是从军队选拔年龄较小的优秀士兵录取。

不同于其他的军事学院,圣阿瑟堡军事学院的学习时间高达六年,其中有三年是理论培养,三年是具体实践。

作为阿瑟非常重视的高级军官培养学校,圣阿瑟堡军事学院的学生必须只能是拥有澳大拉西亚国籍的公民,并且父母都必须是澳大拉西亚人。

其次,报考者三代以内没有任何犯罪历史,哪怕任何小偷小摸都不行。

因为圣阿瑟堡军事学院的学生基本都是悉尼皇家军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和军队的优秀年轻军官,这些学生在进入军事学校之前的军衔就已经达到了少尉以上。

在3 3一共六年的学习中,他们会先后体验排长、连长和营长的军旅生涯,并且在完成六年的学习之后,至少获得少校级别的军衔。

这也是将圣阿瑟堡皇家军事学院称作将军学校的原因,因为军事学院的毕业生年龄普遍在28岁到30岁,但军衔已经能够达到至少少校级别。

只要在接下来的军旅生涯中不犯错误,哪怕没有大的功劳,也能熬到至少上校的级别。

但凡有点像模像样的功劳,这些年纪轻轻就达到少校级别的家伙,甚至能够突破校官到将官的门槛,哪怕只是将官的最低层次,但也好歹是准将级别。

这已经领先很多人了,哪怕是少校军衔营长级别的军官,如果在军队慢慢熬资历的话,少尉到少校没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熬出来的。

但在圣阿瑟堡皇家军事学院,只需要六年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少尉到少校的巨大转变。

而且这只是对于普通学员来说。如果是表现特别优秀的学员,毕业后的军衔肯定不止少校这一级别。

阿瑟所关注的马丁·格雷格,就是这么一个表现特别优秀的家伙。

在悉尼皇家军事学院的时候,马丁·格雷格的表现就引起了当时校长的称赞,并且很快进入了圣阿瑟堡皇家军事学院的关注名单。

两年前从悉尼军事学院毕业之后,马丁·格雷格就进入了圣阿瑟堡军事学院深造。

目前已经两年过去了,马丁·格雷格已经是上尉级别的连长,并且随军前往欧洲作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