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国 >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4章 两宫皇太后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日之举,关乎礼制,关乎人心,更关乎国祚兴衰。伏望陛下深思,审慎而行,以礼尊母,以孝治天下,使我朝基业长青,社稷永固······”

林希持奏站在殿内,声音铿锵,情绪激昂,谏尊崇朱太妃为太后,以正礼制,彰显正统。

从东晋至宋近千年来的传统,皇帝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时在世,则以嫡母为皇太后、生母为皇太妃,以示嫡庶尊卑有序。

虽有皇帝颠覆这个传统,但也是个例,大流均如此。

一个萝卜一个坑,若尊崇朱太妃,就得把向太后从坑里拔出来,这事有悖礼制,太常寺必须否决。

太常寺少卿温益专管礼乐,闻言立刻出班,不容置疑道:“臣以为此事有待商榷,母凭子贵,乃人伦之常,若寻常百姓如此,确实无可厚非,然圣上早尊向太后为嫡母,此时尊太妃,便是将圣上置于风口浪尖之上······孝为百行之先,礼为治国之本,林院事此举······谬矣!”

右正言黄履不甘示弱,随即出班反驳道:“臣愚以为温少卿管中窥豹,母以子贵,独非人伦之常,亦国之大纲。太妃有育君大功,宜享太后之尊,如此方能母仪天下,以顺天理,以慰人心······”

黄履话音刚落,反对者即刻出班反对,支持者不甘落后支持,两派唇枪舌剑,战成一团。

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而激烈。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嫡母既在,自然合乎礼制,顺乎人心。《易经》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陛下若听谗言尊崇太妃,则是亵渎礼制······”​

“陛下亲政后便有诏命,令尊号之议,如今时机已至,礼当举行。若迟迟不决,恐失信于民,亦失礼于天下。故臣冒昧进言,恳求陛下早作决断,顺天意,抚人心······”

“······”

众臣均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谁都有理有据,却无法说服对方。

辩论声此起彼伏,赵煦神色平静,静静聆听。

良久,吵声愈烈,赵煦使个眼色,梁从政尖锐的声音响起:“圣上面前不可乱了尊卑,肃静!”

殿内顿时安静。

赵煦指着案上奏疏,平静道:“太后上疏劝谏朕······罢了,梁从政,你念给诸卿听。”

“臣遵旨!”

梁从政拿起奏疏,大声诵读。

“······古之帝王,不以天下奉养为荣,而以能尽孝道为贵。昔汉文帝尊薄太后,后唐庄宗尊曹太后,皆以孝道治天下,成为千古美谈。陛下若能追迹前贤,尊崇圣母,必将名垂青史,永为后世楷模······”

向氏妥协了?

反对者顿时懵逼。

他们竭力维护传统,保住向太后独崇的同时,也保住了自己的荣耀。

然事与愿违,奏疏中向太后词句虔诚,又自愿降为太妃,如此一来他们的举动便显得极为多余。

太常寺管礼乐,温益不得不倔强劝谏:“官家,嫡母降为太妃······朝野上下恐怕会哗然一片,臣请官家三思······”

确实,此举不仅有违礼制,皇帝还会因之而有暴虐的诟病,这也是历代帝王谨遵传统的原因。

“诸卿多虑了,太后和太妃均为朕之母亲,朕自然不会厚此薄彼,做出有违孝道的决定,故而将太后降为太妃的建议,朕不采用······”

这话犹如石投大海,在众臣心中溅起层层涟漪。

章惇等人纳闷,官家钦定尊崇朱太妃,这么快就妥协了?

反对者窃喜,皇帝缴械,就是他们的福音。

停顿稍许后,赵煦又道:“既然太后和太妃均为朕之母亲,自然宜均享太后之尊,朕以为两宫太后并存,必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诸卿以为如何?”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赵煦提议两宫太后并存,这是到明朝才会出现的制度,但在这群老狐狸心中,把这制度早揣摩出包浆了。

之所以不拿到台面上说,不外乎担心内宫争权夺利,致使外戚做大,把持朝堂。

然而现在很微妙。

明显是皇帝给向太后台阶,把矛盾弱化的同时,还把尖锐的政治斗争演化为家事。

儿子给生母争一个名分不过分吧?

一山容下二虎,两宫太后并存,向氏就是一只拔掉獠牙的羸虎,拥有荣誉混吃等死,根本掀不起浪。

好手段啊!

从复活到如今短短数日,向氏服软,曾布反水,陈彦请辞,将端王踢出大内,后宫掌控在朱氏、刘氏婆媳手中。

而且皇帝姿态温和,没有剑拔弩张的窘态,不露声色中将事态掌控,这等高明手段······还是太祖教导有方。

“官家圣举乃天下绝唱,两宫太后并存,至诚至孝,臣为官家贺!为太后贺!”

温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又第一个站出来赞同,皆因此乃皆大欢喜的举措,再反对便是别有用心。

“臣为官家贺!为太后贺!”

众臣又是一阵捧,两宫太后并存的基调便定下来。

“诸卿一片诚心,便择日执行,三省负责审议,礼部规范礼仪······章相公,李尚书,此事劳烦二位了。”

“臣遵旨。”

首相章惇和礼部尚书李清臣领命。

“启禀陛下,青唐一战,我军大获全胜,俘获吐蕃王室无数,如何处置,请陛下示下?”

这事可追溯到元符二年秋,河湟吐蕃入寇占领青唐城,挑起战火,赵煦派王厚、王瞻率兵征讨,宋军一举灭了青唐,除青唐王溪巴温逃走外,他的儿子瞎征、陇拶、邦啐勿丁瓦,以及嫁到吐蕃的契丹、西夏等公主均被生擒,青唐王室几乎被一锅端,由西军押解横越千里戈壁进入汴京城。

空前大捷,举国欢庆,然此时的赵煦已病入膏肓,彻底失去执政能力,这伙俘虏便关在狱中,静候皇帝病愈。

赵煦微微点头道:“诸卿觉得如何处置合适?”

枢密使曾布率先出班道:“青唐千里戈壁,土地贫瘠,形同鸡肋,我军虽大捷,然吐蕃人的抵抗仍未停止,如此便陷入无止境的战斗中,臣以为当以夷制夷,封青唐王子为官,让他们带着陛下天恩治理青唐,一劳永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