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国 >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5章 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曾布的建议也是朝廷的一贯做法,在蛮地实行类似于羁縻的一种制度,来笼络控制藩属。

“臣亦有同感,昔日武侯七擒七纵,孟获屈膝,苗疆归附,蜀地乃得太平,今陛下用天恩感化,羌人定会感恩戴德,青唐必然再度平稳······”

“臣附议!”

“臣亦附议!”

“······”

章惇眉头微皱。

实际上他不甘用这种方式控制青唐。

羁縻策略简单且投入少,也有一定实效,却是养虎为患,羌人叛乱是迟早的事。

然要全力征服青唐,朝廷得源源不断用财力、兵力、人力去填这个无底洞。

这么沉重的包袱,稍有不慎就会压垮朝廷,到时便宜了坐山观斗的西夏、契丹、交趾等国。

如今的青唐更像是个烫手的山芋,吐蕃叛乱虽平息,但小部落的抵抗仍继续,要想彻底征服青唐,任重而道远。

哎!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两权相害取其轻,也只有这样勉为其难了。

章惇暗暗叹气。

“臣,大宗正丞任伯雨有奏!”

“奏来!”

任伯雨持笏神采飞扬道:“臣弹劾西军大将王瞻,此人极度残忍,在收复青唐之战中,他纵容部曲烧杀抢掠,致使羌人颇有怨言。臣可断言,如今羌人仍殊死抵抗,至少有一半原因来自于王瞻。臣恳请官家贬黜王瞻,以安民心,以固社稷。”

突如其来的弹劾,带偏风向,户部侍郎陈祐甫紧随其后出班道:“王瞻历来杀戮心就重,此战中,沁牟钦毡在邈川集众谋反,王瞻收复邈川后,下令将城中羌人杀得一干二净,尸体堆积如山,骇人听闻。其行为直接导致另一羌酋篯罗结向西贼乞援,西贼即刻出兵援助,致使战火燃的更旺······臣亦恳请官家黜王瞻,止干戈!”

“现今青唐局势,应是安抚为重,而非赶尽杀绝。王瞻以私心赚战功,将朝廷利益置之脑后,致使青唐民心尽失,战乱不断。此非战争之祸,实乃王瞻之祸······”

大坝决堤,洪涛翻天,文臣纷纷出班弹劾。

弹劾武将与新旧党无关,是大宋文官的一贯做法,他们见不得武人立功。

立功就等于翘尾巴,必须寻机打压。

功劳越大,打压地越重。

一张张翻云覆雨的嘴,根本不缺理由。

“王瞻之祸,乃主帅王厚御下不严,致使骄兵悍将不穷,长此以往我大宋边军将不受朝廷约束······臣恳请官家贬黜王厚,以儆效尤!”

“胡宗回未洞悉敌情,致使我军损兵折将······”

“······”

文官起群了,心照不宣合力打压武人,将青唐大捷中的武将挨个儿弹劾。

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赵煦目光如炬。

他清楚文臣们心里想的啥,不外乎打压武人的同时,用这种方式获得河湟吐蕃的“友谊”。

可笑!

当年王韶都把他们打成屎了,去年仍然反叛,这点小恩小惠,这群白眼狼根本不放在心上。

历史上赵佶登基后确实如此做了。

他贬王赡到昌化军,贬王厚到贺州,贬胡总回为蕲州知府。

将青唐拱手还给陇桚,授他为河西军节度使,赐名赵怀德。其弟邦啐勿丁瓦赐名赵怀义,任廓州团练使,兼任邈川知府。

王赡遭贬,悔愤交加,越想越恼火,竟自尽了却人生。

结果两年后,两位国姓爷又反,不得已朝廷再派大军征讨,空空耗费钱粮兵力,还寒了功臣的心。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废功臣而媚敌,此举大宋不屑也!”

章惇出班,一声厉喝。

他是文官之首,也会打压武将,但他有底线。

说实话,若非他力挺章楶,就不会有葫芦河、平夏城、天都山等大捷,如今大宋仍饱受西夏的欺凌。

“戎狄犯边,多少生灵涂炭,边军以血还血,何罪之有?难道戎狄的命是命,我大宋百姓和将士的命不是命?且戎狄反复无常,降而复反时有发生,无杀戮震慑此等宵小,何以惩治其恶行?”

章惇直率,心中不藏事,不怒自威的凛然气场顿时打开,“在老夫眼里,西军将士打得还不够狠,若是震慑力度够,羌人何故频频反叛?数年前西贼屡屡犯边,我军打出血性,才有胡芦河、平夏城、天都山大捷。如此强势才迫使西贼求和,西贼如此,羌人更应如此,唯有刀枪,才能让敌寇胆寒······”

蔡卞出班附和道:“贬黜守边将领,乃亲痛仇快的自残之举,老夫不敢苟同!”

“两位相公之言有理······”

逐渐有人站出来附和章惇,反对贬西军将领。

旧党反对战争,监察御史张舜民站出来就争论:“兵者凶也,颇需谨慎,普施恩泽自然能一帆风顺,穷兵黩武只能步履维艰,让羌人吃个定心丸,他们岂不死心塌地为大宋效命······”

“敌人都站在头上撒尿了,还要普施恩泽?如何普施?”

赵煦满脸不爽,厉声质问。

张舜民这是故意挑刺,自从他亲政后,对外政策都是用刀枪说话,此时说穷兵黩武,就是在打脸。

“张御史且退下,此事重大,涉及国祚兴衰,且听官家圣裁。”

曾布一句话打断准备争辩的张舜民。

“诸卿,何为一劳永逸?”

如何消化青唐,赵煦早有谋略。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他绝不会让大宋重走赵佶的弯路。

“以夷制夷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放虎归山,青唐吐蕃反复无常,降反只在一念间。放那些罪魁祸首回去,或许会平稳一段时间,但当他们再次露出獠牙时,将会对大宋造成极大的损伤和破坏。”

“所以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朕绝不会养虎为患,更不会放虎归山。相反,朕要处置那些挑起战乱的罪魁祸首,告诫那些觊觎大宋的宵小之辈······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赵煦掷地有声的话感染殿内大多臣子,纷纷深躬道:“官家圣明!臣等定辅佐官家开创盛世······”

“太祖遗制,大将出征,奏捷则告于庙,破贼则露布以闻,择日行献俘礼,着有司将青唐划分州县,选派官员管理,驻军防御,亦可迁百姓杂居。”

“有功赏,有过罚,嘉奖出征的所有将士,告诉王厚继续剿清吐蕃残余,但有异动者,格杀勿论!”

“派使者呵斥李乾顺,西夏再敢派兵参战,我天军将踏平兴庆府·····”

将青唐彻底纳入大宋版图,就是在西夏腹部埋下一枚钉子,等和两国战火重燃,正好捅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