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国 >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2章 让子弹飞

祠部要考较在京诸寺僧尼经文的文书一经下发,便引起朝野热议。

考教一视同仁,只要是持有度牒的僧尼,不管初入佛门,还是久居寺庙,是普通沙弥,还是主持、方丈等僧首,均要考教,没有特权。

这一记重拳打出,整个汴梁寺庙内的僧尼都抓狂了,犹如被踩了尾巴的猫,噌一下子窜上了天花板。

当然,和尚们窜上天花板的是血压。

天呐!

贫僧连法事的程序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还提什么念经,早送给师父了。

尤其那些滥竽充数的假僧尼,本就没学过几天经文,现在听到考教,慌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频频自掐人中来平复内心的恐慌。

便是那些主持、方丈等僧首,多少也有些慌张。

年轻时,他们确实有扎实的佛学基础,但这么长时间未曾坚持修禅,佛法多少有些生疏。

这并非是他们有意疏远佛法,而是铜臭的香味早已侵蚀了他们的心灵,信仰的灯塔在金钱的迷雾中逐渐黯淡。

当然,这些年来他们也没有闲着,忙着打算盘、记账、数钱,心思全在世俗中。

祠部考教这些多好?

这些人急得似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或忙于疏通关系,为自己赢得一丝先机;或抓耳挠腮,寻思能作弊又不被察觉方法;更多的则是拿起经书,开始临时抱佛脚。

刹那间,京城勾栏瓦舍里的收入跌落了好几个点,就是因为这些没头发浪子早被考教牵动心神,没心情寻欢作乐。

经文考教范围也公布,分别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阿弥陀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等六部佛家入门经。

既是入门经,僧尼们自然不好意思说范围广,内容难了。

僧尼们发牢骚的同时,《大宋日报》上刊登了赵煦的一篇文章,标题醒目而坚定——《净化佛门,势在必行》。

文章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开篇,随后笔锋一转,直指当今僧尼多不守戒律的种种事实。

他详细列举了那些违背戒律、玷污佛门清净之地的种种行径。

“没头发浪子”、“有家室如来”、放高利贷、等等让佛门清净之地受污的例子再次进入读者眼帘。

为肃佛门清规,朝廷决定让祠部牵头,进行考教,优胜劣汰,肃清败类。

此文犹如惊涛,再次把和尚们的丑态暴露在公众面前,让他们无地自容。

和尚们自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

他们在京城经营数十年,关系网错综复杂,遍布朝野,更是通过质库控制千家万户。

疏通门路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非就是以钱财开路,贿赂祠部官员,提前买到考题。

虽说祠部重组,他们得重新打点。

不过不要紧,花钱能解决的事,就不叫事。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翻倍。

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居然处处碰壁。

关系网中关系密切的人,要么闭门不见,要么敷衍塞责,也有真心想帮忙的人,却苦于无从下手。

因为此次僧尼考教,被朝廷视为一级绝密。

考官早选好了,名字却在密封袋内,由皇帝亲自保管,开考前才会宣布。

出题的官员也已选好,却被软禁在宫内,吃喝拉撒都由皇城卒伺候。

这些人的职责就是出题,除皇帝外,任何人都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保证试题的绝对保密性。

考点设在贡院,这本是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地方。

如今,和尚们也有幸过一把科举瘾。

京城寺庙内所有持有度牒的和尚,都编发准考证,七天后参考。

空有人脉却帮不上忙,一些僧人的脑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谁都清楚,大宋和尚不守戒律,招摇撞骗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之所以这样,与朝廷滥用度牒脱不了干系。

朝廷一有经济困难,就用度牒充当经费,分发给各地方州县,用度牒换钱解燃眉之急。

结果就出现上述乱象,而且真和尚会经文没度牒,假和尚腹中空空,却有官府认可的度牒。

抓住这一点,和尚们开始向朝廷发难。

······

“朝廷没钱了,先前逼迫寺庙捐献,现在又要废掉一批旧度牒,好发行新度牒换钱。”

“天呐,那些和尚岂不是成为冤大头,买度牒的钱都没有赚出来。”

“据说是有妖道给宰臣进谗言,要不利于佛门。”

“这些牛鼻子坏得很,他们曾被暗害过官家,幸亏官家识得仙丹内有毒,才逃过一劫。”

“宰臣内有奸臣,他们没有敬佛之心,便要掀起佛难。”

“听说朝廷要学周世宗,趁机将寺庙之中,信众们捐修的佛像融了铸钱。”

“······”

汴梁城内的茶馆瓦肆内,流言四起。

一时间,佛教信徒,人心惶惶。

和尚们的伎俩,自然瞒不过皇城司,燕亥将这些消息向赵煦禀报。

赵煦轻轻一笑道:“狗急跳墙了,竟用这种粗陋的手段,把牛鼻子拉下水,想把水搅浑。倘若道士们沉不住气,跳出来自证清白,正好合了他们的意。”

“无论如何造谣攻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朝廷考较汴京诸寺僧尼的做法不合理,更妄言是妖人作祟。和尚们无非是想用这等手段,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官家,和尚们这是针对您,针对朝廷······如此一来,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信徒就会闹事。官家,臣请旨出动皇城司,将带头闹事的和尚抓起来,以儆效尤。”

燕亥忧心京城安宁,忙请旨。

“无妨,让子弹先飞一会儿。”

赵煦轻挥衣袖,波澜不惊道,“汴梁城内铜臭味太重,人人向钱看,看重孔方兄,而轻视佛祖。”

“百姓也就是吃瓜心切,赚个口爽罢了,大和尚指望百姓为了佛祖而与朝廷对抗,那是做梦。”

“和尚们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才敢大胆造成舆论攻势,借此迫使朝廷让步。”

“若非如此,他们若是真的煽动百姓闹事,朝廷迁怒与寺庙,他们承受不住。”

“盯着就行,看他们能玩出个什么花样。”

“退下吧!”

“臣告退!”

燕亥退出殿外,脑中一直揣摩子弹、吃瓜、孔方兄等陌生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