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国 >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71章 取死之道

“噗!”

一口殷红的鲜血喷涌而出,空闻顿时身形一颤,软软跌倒。

慧能见状大惊,忙冲上前去,双手紧紧扶住空闻,满脸忧色道:“主持,您、您这是怎么了?”

“孽障!孽障!慈云这个孽障,害人不浅,他这是要断了寺庙的活路啊······”

空闻浑身颤抖,声音沙哑,连声斥责慈云。

心中犹如五味瓶打翻,愤怒、不甘、懊恼、憎恶、焦躁等情绪一股脑儿蹦出,又掺杂在一起······那味怪异的几乎将他撕裂了。

财不露白。

普通人露财,尚且怕被贼惦记,何况是他们这些清净修行的僧人?

寺庙露财,事情忒大。

信徒们一旦得知寺庙竟有这么多钱,他们心中对神明的那份虔诚与慷慨就会大打折扣。

继而会心生疑惑:这样倾力施舍是对还是错?

那些曾经一掷千金的大檀越,以后怕是会横眉冷对了。

他们很可能会觉得,曾经的慷慨是落到局中的肥猪,被宰了还得说一声阿弥陀佛。

而且,寺庙有钱的事实泄露给官府,以后就如被饿狼盯上,然后小刀慢火炖肉,榨不干净停手才怪。

他不是守财奴,也能看清楚形势,但钱不能捐得这么直白。

这不是捐钱,这是取死之道。

大相国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活生生把其他寺庙踩在脚下,成就了大相国寺不可一世的威名,也成就了慈云如日中天的清誉。

从此天下第一寺一枝独秀,凌驾于云端之上。

其余寺庙黯然失色,成为其陪衬,以后稍有不慎,必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哎!

早知是今日这般结果,这件得罪天下僧人的事,我空闻第一个就干了。

至少能换来一件御赐紫衣。

闻空缓了一口气,悲戚道:“寻诚大师,如今局势,我们如何善后?”

都是道行高深的老狐狸,谁能不明白闻空话中意思。

作死还是顺从,现在就必须选择。

“阿弥陀佛,救苦济难,乃我佛门弟子本分。众生皆苦,我等更应秉持佛法,以慈悲之心,济世度人······以老衲之见,诸位还是以慈云法师为榜样,慷慨解囊,救国救民······”

寻诚大师双手合十,劝解众僧应认清形势,顺应潮流,共渡难关。

“大师说得简单,您可知这些财物乃我寺僧人省吃俭用积攒而来。把几代人的辛苦慷慨解囊,寺内僧众的生活又将如何维持?难道要逼迫僧众舍弃清修,全都出去化缘吗?那样一来,我们的修行岂不是在走下坡路?”

闻空还是不服气,强自辩解。

“对啊!那点财物,寺内自给自足还嫌不足,哪有余钱救济他人?”

“贫僧觉得官府此举理亏,出家人清心寡欲,生活困苦,本就够惨了,还要在僧人身上榨汁?这、这也太无道了······”

“阿弥陀佛,大师请慎言!再若这么下去,沙门恐怕要获罪于天。”

寻诚忙截断牢骚,劝诫与警示道,“大宋佛教自英宗陛下起,逐渐兴盛,如今已经历三朝官家的庇护与扶持,可谓仁至义尽。正因如此,才有我们如今相对安稳、快乐的日子。”

“请诸位铭记,若无三代官家恩典,沙门哪来今日的清净与安宁?更遑论继续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了。知恩要图报,否则朝廷有何必要支持沙门。”

寻诚的话是告诫,更是警醒。

“鬼樊楼存在历史很久了,就因为危害到大宋根基,官家一声令下,鬼樊楼灰飞烟灭。”

寻诚大师的话如刀,直刺众人内心深处,“老衲忧虑一件事,尔等若不重识时局,恐将步鬼樊楼之后尘······诸位,细细考量,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寻诚已经把话挑明了。

佛教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朝廷的庇护与扶持。

饮水思源,不忘挖井人。

僧人要时刻铭记这份恩泽,否则就会有寺院被罢废的危险。

而且,如今的寺庙,已有动摇朝廷根基的趋势。

若任其自由发展,不加约束,必将走向灭亡。

届时,被冠以披着袈裟的恶魔,僧人将千夫所指。

官府清理僧人,比清剿鬼樊楼轻松数十倍。

还上顺天意,下合民心。

这样的未来,谁人愿意坦然承受?

你们该醒醒了。

寻诚这几句话如当头棒喝,震慑了众僧,也喝醒了他们。

牢骚与不满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

“身为沙门中人,我们本应上行慈悲之道,下行济世之心。今观诸位,贪、嗔、痴三欲皆满,浑身上下铜臭味熏天,尔辈似这般修行,阿鼻地狱不远矣······”

说完这句,寻诚大师选择了沉默。

听不听在于你们,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

是否能够醒悟,那便要看你们自己的造化了。

话已至此。

你们爱死不死,与我一个东瀛僧人何关。

······

自大相国寺的慷慨捐献后,汴梁城内的各个寺庙反对声淡化,开始陆续为朝廷捐献钱财。

只是热情被压制,响应度些许迟缓且不高。

不久,道观中的牛鼻子也加入到捐献行列,僧侣们如同吃了死苍蝇一样难受。

大宋阐道之争已久,若被道教比下去,阐教失势便得不偿失。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景教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外来胡教,也加入这场捐献热潮。

这一切,让僧人彻底坐不住了。

这不是异常捐献,这是一次博弈,影响到信仰传承和动摇的博弈。

僧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仿佛自己的信仰之基,正在被那外来的势力所毁。

景教将他们的神明,包装成类似于佛教中的明王、法王。

高喊着明泰法王保佑世人,手持怪诞的十字架,到处挖佛门的墙脚。

如今,景教抓住了这个机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他们神明的存在。

景教开始大挖特挖,佛教徒自然要赢下这次较量。

于是,汴梁未见一纸明确的捐款檄文,寺庙、道观却捐献成风,个个都是大手笔。

这股风潮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连犹太教的寺庙也来凑热闹。

不得不说,大宋海纳百川,对各类宗教很是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