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133铁幕

袁阀 133铁幕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吴郡。

时间已经临近夕阳来临的时候,王朗徐放才重新的摆出的进攻的阵型,赤着眼,咬着牙,指挥着会稽大军如同一**浪潮,直扑过来,强攻西城门。

“传令下去,会稽儿郎没有懦夫,不攻破这道城门,我们就不收兵,如若有后退者,杀无赦!”

王朗面色阴沉,手握长剑,以嫡系成立了一直督战队,让丁奉这么一捣乱,会稽军的士气低落,这不是一个攻城的好时机。

但是如今他真的等不下去了,唯有剑走偏锋。

“会稽的儿郎,杀!”

徐放为了提升士气,身先士卒,率部直接冲了上来。

“某家周瑜在此,兄弟们,杀敌,放箭,投石,无论如何,给我挡住!”

周瑜一身铠甲,头戴头盔,拔出长剑,站在最前面,以身为则,激发江东军的战意。

他知道,即使会稽军现在士气不足,但是兵力依旧在他之上,只要强攻,依旧有很大的希望能攻破城门,最后的决战来了,谁能坚持着最后一口气,谁就能拿到最后的胜利。

这一战打的无比惨烈,双方从天亮打到天黑,再从天黑打到天亮,西城门之上的擂鼓声,喊杀声,兵戈声,如火如荼,一夜都没有间断。

城上城下,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护卫河的水已经变成了血红色,双方仿佛都杀红眼了,停不下来。

王朗也好,周瑜也好,事到如今,拼的就是一口能坚持下去的气,他们都倾尽了最后一丝一毫的兵力,甚至亲身上阵,没有丝毫的保留,来打这么一场攻防战。

会稽军要进,他们知道只有拿下吴县才有活力,所以他们就算面对刀山火海也会毫不犹豫的前进。

江东军要守,后面的那座县城是江东军的尊严,宁可战死,不能后退半步,所以死守。

这一战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性的战略了,双方都在拼意志,王朗没有想到的是周瑜一个弱冠少年居然坚持到这个份上。

他不得不承认,他低估的周瑜的坚韧,一般的将领,就算程普黄盖之辈来守城,面对他如此不计较伤亡,疯狂般的强攻,西城门早已经落在了他的手中。

一个多时辰之后,初阳已经升起,金灿灿的阳光之下,咚咚咚……一阵阵的擂鼓声骤然的响起,会稽兵开始发起的最后的攻击。

“会稽的儿郎,拼死一击,不成功,便成仁,杀上去。”王朗已经完全的癫狂了,以文官之身,身先士卒,直接率兵冲锋。

“兄弟们,挡住,给我挡住,挡住就是胜利!”周瑜也疯狂起来了,声音都喊的嘶哑起来了。

“公子,不好了,东面的城墙让他们的攻城锤被攻破了一个缺口,会稽兵已经杀进来了。”不到一刻钟,朱治一脸是血,急匆匆的走过来,大声的道。

“董袭!”孙权大喝一声。

“到!”董袭一刀劈掉一个从云梯上冲上来会稽兵,立刻走上来,道。

“这里让丁奉顶住,你率兵两百,立刻支援东门,顶住东边的城墙,不能让敌人杀进来!”

“诺!”董袭立刻摔着两百士卒,大喝一声,冲向了东城头。

“难道真的挡不住了吗?”

周瑜目光看着城下,如同涛水般的会稽兵涌上来,不由得让喘着气,他亲身上阵,才保住这个死战不退的士气,身上已经有了好几道伤痕。

可是还是守不住吗?

嗒嗒嗒……

这时候,突然,城外一震响彻天际的马蹄声响起,震慑了正在交战的双方,如此沉重而复杂的马蹄声,最少有上千人。

果不其然,从城头上一看,只看见远处铺天盖地的旗帜闪亮,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汹涌而来。

“哈哈哈……援军来了,我们的援军来了,兄弟们,撑住最后一口气,我们就是胜利者!”周瑜双眸一亮,长啸一声,振奋着最后的士兵。

“杀!”这一次是真的援兵,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江东军无双的气势,一个个顿时振奋起来,爆发出最后一丝的战斗力。

“江东的儿郎莫惊,凌操来也,会稽已让破虏将军拿下,郭异已死,尔等速速投降,降者不杀!”

在这个关键时刻,率领着两千江东骑兵,日夜兼程的而来的凌操终于赶到了。

“大势已去!”

看着数千骑兵加入战场,王朗的脸色刷一下白了,仿佛苍老几十岁,手中长剑仅仅握着,他不甘心,但是事到如今,也只剩下不甘心了。

随着两千多的骑兵加入,成为最后压倒了会稽郡兵的一根稻草,仅仅剩下来不到七千之数的会稽郡兵崩溃,放下的兵器,投降了。

徐放让丁奉一刀砍掉了头颅,战死,王朗之前为了让会稽兵拼死一战,用的手段太激烈,被自己的部下囚禁,万般无奈之下,抹掉了自己的脖子,自杀了。

吴县之战以江东军惨胜而结束。

而随着王朗的谢幕,也就意味着原先历史时空,晋武帝司马炎的夭折,王朗的儿子是王肃,王肃的女儿就是司马昭的老婆,王元姬,而她的儿子就是司马炎,周瑜此战逼死王朗,也间接地帮到了太宗宣武帝袁熙一个大忙。

汉初平六年(195)。正旦。

甄府凉亭

“我昨曰跟着父亲出城射猎,今曰心血来潮,作了一首诗。久闻我家宓儿,是个能诗能舞的才女,你就给买指点一番,就当做你送给我的礼物吧。”袁熙抱了抱甄宓香肩。

甄宓自幼读书,在诗词歌赋上很有造诣,也以此为傲,听到袁熙这样夸她,心里很是高兴。指了指院子里的一座凉亭道:“公子取笑宓儿了,能诗能舞不敢当,只是粗通文墨而已。不过宓儿对公子的才华倒是敬佩不已,倒是愿意一睹公子的墨宝。”

只见月色下,一座八角凉亭矗立,亭下有一圆形石桌,四个石凳。亭边有竹子,还有一个池塘,搭配在一起,很有一番诗情画意。

袁熙点了点头,欣然应允,和甄宓并肩走向凉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以前的那个袁熙也不例外。袁熙便在书法上下功夫,终曰宅在屋里舞文弄墨,因此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他老早想在人前露一手,只可惜没有机会,今天女神主动提出,正是求之不得。

“对了,宓儿你兄长可曾在家?”

闻言,甄宓摇了摇头:“二兄午后便返回武安,筹备……只有我和三兄在这里住下了。”

甄宓其实想说的是,他二哥回武安给自己准备嫁妆去了,不过话到嘴边没有说出口。

皓月当空,春风送暖。如此良辰美景,和美人对坐,真是人生一件大快事。甄宓亲自给袁熙拿来了笔墨,又铺开了一张草纸,端来一盏罩着灯笼的蜡烛,放在石桌上。

“公子,都准备齐了。万事俱备,只欠公子才思了,请赐教!”甄宓笑嘻嘻的站在袁熙身后,不断催促着,一副满怀期待的模样。

袁熙也不客气,直了直腰,挽起袖子,提起毛笔,在草纸上挥毫泼墨,不大会功夫,一首大作,便跃然纸上。

“昨曰飞骑猎邺城控弦一发获罴熊。少年驰射英姿发,洛神绝色鬼神惊。昨夜星辰昨夜风,漳河西畔邺城东。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是袁熙综合了后来李商隐的诗,李白的诗,还有一首歌颂曹丕的诗,又加上了自己的灵感,才横空出世的大作,此刻读来,竟然是端的气势不凡。

甄宓才华横溢,天赋聪颖,这首诗看了一遍就明白了大致意思,知道这是袁熙对自己表达的爱慕之情,心里对袁熙的敬佩和爱慕又深了几分,对袁熙的才华更加钦佩不已。

看着甄宓娇艳的模样,袁熙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含情脉脉的看着她,此刻无声胜有声,用心交流,比用嘴巴交流,更能让彼此靠近,后来在高皇后过世后,太宗宣武帝袁熙的后宫,就是甄宓做主的。

她伸手轻轻地擦拭了额上的香汗,向着袁熙展颜一笑:“公子的大作真是让宓儿,大开了眼界,宓儿无以为报,这就为公子献上一支舞!以作酬劳吧!”

甄宓也不等袁熙说什么,走出凉亭,在青石铺成的路面上翩翩起舞。月色下,甄宓的舞姿美妙轻盈,果然如后来曹植写得《洛神赋》里面的一样,翩若游龙,矫若惊鸿。

不知不觉的,袁熙看的几乎入迷了。甄宓舞到情深处,忍不住把袁熙刚才写的诗里面的句子唱了出来:“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让袁熙很是触动,这一世不会让伤心,你是我的,曹丕抢不走你,谁也抢不走!

袁熙在冀州不知不觉间,已经待了四个月,这期间各势力间,充满动荡跟变动,而新的一年也已经到来。

汉代所谓正旦就是后世chūn节的前身,这在汉代也是被重视的一个节rì,仅次于腊rì和迎chūn。此时州牧府上上下下忙成一片,都为正旦的祭祀和筵席做准备。

一大早,袁熙就带着许褚等亲卫,将飨给兵卒地酒肉送到城外兵营中。冬日里酷寒。赵云、张辽那四千jīng骑,不需要频繁操练马术,兵卒们大多在营中练搏击箭术。

顾雍一直在营中打理军务,还有就是将青州各地,传来的消息转给袁熙,他将酒肉分发下去后,来到中军大帐。此时帐内地火盘上也架起肉食炙烤。袁熙等人围坐一旁饮酒谈话。

袁熙笑着对诸将问道:“上次送来地几匹战马可好?”

袁熙将袁绍赐给的五匹好马,送了许褚、赵云、张辽、太史慈每人一匹。

“不愧是西凉好马,还望公子代我等,谢过袁公。”张辽闻言谢道。

赵云也是连连称谢,但他随即又说道:“不久就要跟公孙瓒开战,但光是我跟文远几人,有宝马良驹是不够地。虽然中途加入不少新兵。但经过几次大战。营中骑军其实已不足四千。请公子要来一批战马,再从青州调来一批精兵,这样我军再进军幽州时,才能更有利。”

细细思量后,袁熙点头答应。这时冀州军骑兵不能像乌桓、匈奴那些游牧民族骑兵那样一人双骑甚至三骑。除了乘驼物资的马匹,基本上一人一骑。

不过好在,袁绍已经跟乌桓人联络上,历史上袁家也是有一支乌桓突骑的,而那支jīng骑是袁熙要极力争取的。

顾雍来到旁边,笑道:“公子,我这可是有从青州捎带来地信函跟一件披风呐。”

袁熙愣了一下,随即明白是高月和刁秀儿捎带来了东西,在几个月里这是很常见的事,看来自己在邺城呆了这许久,天天和洛神甄宓,耳鬓厮磨,真是有点乐不思蜀了呢。

然后他又跟几人笑谈一会,就回了州牧府。

汉代节rì例行的活动少不了祭祀,正旦祭祀更是重要,虽然不情愿但袁熙还是跟着袁绍进行了一系列繁琐的祭祖仪式。

之后的宴请跟走访,更是持续了三rì,毕竟是袁阀子弟,应酬还是不少的。不过这也是跟袁绍嫡系人马,拉拢联络感情地好时机。

正旦过后,各地郡县就开始忙碌准备chūn播,还有征讨公孙瓒的事宜。

在此期间袁熙也被领了个都督“司金”的职务,说白了就是监督兵器的制造和铜铁的冶炼。而担任“司金中郎将”地正是以刚正闻名的审配,毕竟三军未动,物资先行不是。

对于兵器的制作,袁熙还是稍有了解的,但这时他重新考量起,冀州匠作的能力来,不仅是监制供给北伐公孙瓒的兵器,如果有好地工匠跟工艺,他也想推广到青州。

这时的工房其实极其简陋,工匠们地位也不高。炼钢的工匠们顶着凛冽的寒风,裸着上身不断淬火捶打。

负责的工头看到审配、袁熙等人来到,赶紧取来账簿给他们核查。审配查对账簿,袁熙则在一旁取出一些造好的兵器亲自检验。冀州地冶炼工艺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先进的。灌钢法、百炼钢都很普及。

冀州的弓弩制作业,继承发展了列国时秦人、韩人地工艺,手 弩、蹶张弩、车弩地制造都很发达。在袁熙地周旋下,审配、袁绍答应派遣部分工匠,前去青州传授技艺。

最后,在审配陪同下,袁熙来到打造铠甲地工房。

袁熙将一套jīng甲的制作过程看了遍。这才发现铠甲的工序当真是繁琐而严谨,打造好甲片还是很粗糙的一环。

随后的编缀、上漆、水磨、镶嵌里衬外层更加是jīng细活计。毕竟现在还不是隋唐时代,技术和工艺还是有限的。

审配对袁熙说道:“札甲造作简易。而鱼鳞甲造作就繁琐费力了。库房里有几件新近打造出来的上品铠甲,公子要不要去瞧瞧?”

袁熙来了兴趣,跟审配来到库房。工头取出几件制作jīng良的铠甲,分别介绍到:“这是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

袁熙对“明光铠”“两当铠”特备感兴趣。“明光铠”是这个时代地名甲,从前在洛阳看大将军何进披过。其实“明光铠”是一般鱼鳞甲的jīng致版。

不仅工艺做工更加jīng湛,褪裙、护颈、护膊一应俱全,还在前胸后背安上明亮亮的“护心镜。”也因此得“明光”这个称号。

记得太宗皇帝李世民打天下时,手下就有一只玄甲精骑,不知道是不是类似这种铠。

“公子喜欢的话,可向袁公讨要一两件,大将上阵良驹、利刃、坚甲皆不可少的。”审配笑着说道。

袁熙道了声谢。但他只是对明光甲感兴趣而已,要是在还未普及的情况下披上阵去,那么明显地目标当真是众矢之的。

而“两当铠”是以后骑兵的制式铠甲,只是这时生产工艺还达不到大量生产的水平。“两当铠”配上“具装铠”就是标准的重骑兵了。经过一番查看,袁熙果然发现几套“具装铠”。他想到“马甲”一词,不禁轻笑了出来。

“公子为何发笑?”审配问道,“难道是此具装铠有问题?”

“那倒没有,我只是想问这具装,多少时rì可打造出一件?”

工头很是骄傲地禀报道:公子,不是在下吹嘘,放眼整个大汉。此时能产具装铠地只有咱们冀州了。不过现今能打造具装铠的工匠不多,每月能产两三具吧。”

现在技术还不成熟,到了南北朝时代才开始成熟普及更有了重甲骑兵,比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狒狸骑兵。

闻言,袁熙失望地暗中摇头,本来还想整一批具装铠回去,装备一支重骑兵。但看这库府里的存储,不过几十件,即便全部装备了也形不成战力。

“让那些工匠传授出造作具装的工艺,再给他们以重赏,激励他们赶造具装。”袁熙指着具装吩咐道。

工头点头答应,审配则问道:“这具打造起来装费时费力。难道公子认为它能在沙场上出奇制胜?”

袁熙点点头。接着说道,“正南先生不懂战事可能不知,如能建起一支几千骑的甲骑具装,那放眼天下,已无战阵能阻挡我军。”

太武帝拓跋焘和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是凭借如此,横行天下无人能出其右的。

审配半信半疑。不过也吩咐那个工头按袁熙说的做。其实袁熙要求实在过高,此时不像具装铠工艺成熟地南北朝时期,那时的骑兵大都是重甲骑兵。而历史上官渡之战时,袁绍上万骑兵,也仅有三百多件马甲。

“我军兵甲齐备,再一月多就要讨伐公孙瓒了吧,公子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审配说道。

“呈正南先生贵言,希望一切顺利吧。”袁熙拱手说道,他看着库府里那些“凶器”,意识到,新一轮兼并征伐即将掀开帷幕。

幽州渔阳。

虽然已经开chūn,但北风依然呼啸凌厉。村落里一片平静,乡民们在家中安享着chūn播前最后的空闲时光。

突然地,纷乱嘈杂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号角声胡哨声渐渐包围住整个村落。

“胡人来啦!”“快躲起来啊!”一时间村里乱成一片。逃跑时跑不过胡人四条腿的,乡民们只能躲进预先准备的逃难场所。

一队队的乌桓骑兵涌进村落里,他们结队下马开始排查搜略民宅。乡民如有抵抗就会被乱刃砍死,但幽州民风彪悍,村里男人们组织的乡勇渐渐聚集在一起,靠着预先设好地地势,将村落中央几个院落守住。

但是赶不及逃到村落中央地村民就遭了殃,女人的哀嚎声,男人地厮杀声,零星地在这片土地上响起。

乌桓兵将那些乡民,来不及带的粮食和钱帛都装上战马。因为出现抵抗,残杀jiān yín的事也开始发生。

但是乌桓兵在狭窄的村落里,展不开有效的突击,面对据高险而守的村民,不想多加伤亡的他们也是一筹莫展。

骑在战马上的乌桓兵头目吆喝一声,用乌桓话呼喝道:“古力奇,带你的人给我冲进去。加紧,要是汉兵赶来就是白忙活一场。”

那个乌桓兵头目刚呼喝完,示jǐng的号角声大作,接着厮杀声传来,村口的乌桓兵被挤进来。

“汉兵来啦!”“是公孙瓒的汉兵!”乌桓兵纷纷叫喊呼喝起来。

那个头目抽打几声响鞭,喊道:“给老子停下来,都从左边出了这里,到外头列队再打那些汉兵!”

一众乌桓兵刚要撤退,但村子四周都涌进公孙瓒军步卒。步卒们不给乌桓兵上马驰骋的机会,纷纷贴身近战。

前面的公孙瓒军骑兵则堵住村口,使乌桓兵不得不,跟那些步卒混战一起。

整场战斗虽然不大,但也持续了半个时辰,除了乌桓兵头目带着百多人逃出外,公孙瓒军共歼灭乌桓兵近三百。

村长跟一些有头脸的人都来到公孙瓒军一个青年头领面前,道谢称赞声不断。

村长叹气道:“田大人,虽然您事先要俺们做防备,但还是死了不少人。这个仇你得替俺们报啊!”

虽然公孙瓒不是袁绍的对手,最终仍旧逃不过覆灭的下场,仍旧是太宗宣武帝袁熙,走向帝业地踏脚石,但是公孙瓒他在边地,守卫汉土,保卫汉民,所以不妨碍他是个民族英雄,只不过可惜了,碰到了袁家这巨无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