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143子嗣

袁阀 143子嗣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sè放亮,冀州军营寨四周的大火终于熄灭,只剩下几缕黑烟环绕盘旋。

但尸体残肢被焚的焦臭味,浓得怎么也散不开,是不是公孙瓒,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袁熙捂着鼻子策马在周围查看着。

光着膀子,满身大汗的许褚一声大叫,提着一具焦黑的尸体跑过来,惊喜问道,“少将军,你看,这是否是公孙瓒那厮的尸体?”

他将一杆长槊扔到地上,指着说道,“这杆槊是尸体紧紧抓在手中的。”

袁熙看去,见尸体都已焦黑碳化,但依稀可以辨别出那副jīng制的铠甲,而那杆两头带刃的长槊确是公孙瓒的无疑。

至于诈死金蝉脱壳,公孙瓒应该玩不出来,因为他太骄傲了,他宁可死,也不会这样苟活,就像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一样。

“**不离十是公孙瓒了,可叹驰骋幽州的一代豪杰,竟然落得如此下场。”袁熙感叹道。

“公子,这公孙瓒咋的是被烧死的?他再不济也能跑出营地吧,要是被弓弩shè死,被乱矛扎死才对。”旁边的许褚不解道。

袁熙想起历史上陷入末路,**而死的公孙瓒,他感叹历史车轮的强势。虽然历史改变了,但那些人的xìng格却没有变,面对类似的事情,他们还是有相似的选择。

也许输不起的姓格,正是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白马将军”最大的缺陷,想想自己曾经和袁绍双雄对峙,雄霸北方,让鲜卑、匈奴人闻风丧胆,而现在却惶惶如丧家之犬般。

只是随便一想,公孙瓒就感到了无边的绝望,求死之心更加心如钢铁,这就可以体会,为什么项羽宁死也,不肯过江东的原因了。

在意志力这方面,公孙瓒比起同窗好友刘备真的差远了。由此可见,历史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一颗坚韧不屈的心,又怎能成就王霸之业?过刚则易折。

公孙瓒没有在穷途末路时**于高楼,却在被层层围困,突围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奔入火海自杀也不受辱,也算是英雄了。

袁熙他将这个设想跟周围的几人说了,并吩咐道:“公孙瓒是在咱们这边死的,算是咱们的功绩。枭去他首级,送到我父亲那去请功吧。”

许褚等人赶紧应诺。找来几个兵卒抬着公孙瓒尸首送给袁绍。留下一众部属打扫战场,袁熙跟着来到蓟县内袁绍地驻所。

一众武将都被派出统兵收拾残局,袁绍身旁只剩下了几个文吏。

“显奕,你做得好啊!公孙瓒这厮终究是死了。”袁绍高兴之sè难以言表,毕竟公孙瓒和袁家打了好几年了,终于算是解决了。

“公孙瓒弄得幽州民怨沸腾,这是上天也在相助父亲吧。”接着袁熙关切地问道:“不知黑山贼跟吕布那边怎样了,我担心蹋顿不是他们对手。应当将公孙瓒身亡的消息,迅速昭告天下,如此黑山贼不战自溃。”

袁绍呵呵一笑,说道,“我已让孔璋先生写份告示,传抄各州县。相信没几rì消息就会传开,届时黑山联军将军心大乱。”

“主公,蹋顿大人传来急报。”郭图急匆匆走进驻所大堂,严肃说道,“乌桓突骑在代郡代县,遭遇大股黑山贼,双方有两次交战,蹋顿吃了亏折损一些人马。”

“蹋顿居然初战就败?”袁绍吃惊道,“乌桓突骑名动天下,他打不过还跑不掉吗?”

郭图摇摇头,解释说道,“蹋顿大意轻敌,打一开始就想全灭黑山贼。不想对方阵中杀出一支,不逊于乌桓突骑的jīng骑来,却是吕布那厮的并凉铁骑。蹋顿不知吕布的厉害,大意下吃了亏。”

“这个蹋顿。当真是不足以成事!”袁绍恼怒道,“不过算是给他的一点教训,免得他目中无人,难以驾驭。”

“主公,我等是否该发兵驰援蹋顿?”郭图接着问道。

袁绍想了想,吩咐道,“让他且战且退,将黑山贼拖住,待我军彻底拿下,蓟县屯兵城后,再做计较。”

因为还有屯兵城中公孙瓒残部,袁绍一声令下,冀州军带着公孙瓒的首级、铠甲、兵器前去招降。只用了半天。屯兵城内剩余的近万守军,在将领地统率下全部投降。

江东。

孙坚的江东军,到今天以雷霆之势,一举占据丹阳和会稽,占据江东大半江山,顿时让整个江东都震撼起来。

“时也,命也,江东猛虎勇不可挡也!”

在豫章的扬州刺史陈温,接到消息之中,只是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然后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就卧病在床了。

“孙文台不尊汉诏,不听汉命,乃是大汉的叛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某家要出兵,扫除乱贼。”刘繇刚刚控制下九江郡不久,就接到两大心腹爱将兵败丹阳,皆然被斩杀的消息,一口气没有缓过来,就被刺激的晕过去了,醒过来之后,怒火冲天,狂叫出兵。

不过他也就怒火遮眼睛到时候,随口说说而而已,如今他不过刚刚控制九江南部,麾下之兵不过数万,内有前太守周昂的影响力未除,外有北边袁术虎视眈眈。

就算给他一个龙胆,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再派兵渡江而过和孙坚争锋于江东。

随着孙坚坐拥三郡,麾下兵精粮足,江东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事实,在江东,孙坚这头猛虎大势已成,无人可挡。

江东,已经开始姓孙了。

同时,在江东的士林之中,孙坚有兵,有地盘,名声也开始让一些读书人,士子,大儒注意,不少人开始接受孙坚统治江东的这一个事实,甚至一些慧眼之人感觉孙坚又争锋中原能力,纷纷来投。

这批不在少数的读书人来投靠,让孙坚的得到了一个意外大喜,迅速的补充了自己建立的政权其中的人才不足的短板。

如今天下局势逐渐清晰,能够作为袁家潜在对手的,目前也就是江东孙家,中原曹操,西北的西凉军而已,至于刘备他目前势力还不够成为,威胁袁家的主要对手。

不是说他叫刘备,他叫曹操,他们就无敌了,不是这样的,他们背后必须有一定势力和军队以及地盘后,才能成为袁家对手。不然的话刘备早就统一三国了。

河北幽州。

几rì后,得到蓟县沦陷消息的黑山军也从代郡撤回并州。

鞠义传来捷报,黑山张燕听闻公孙瓒身死之后,不顾公孙续苦苦哀求,连忙撤军,却被蹋顿从后赶上,损失惨重,退回黑山。

鞠义领军在后徐徐追赶,一路“护送”到其老巢,吕布见占不到便宜,也就徐徐退兵了。

公孙瓒死后,黑山军贼首张燕,在北疆之地再无仰仗,又恐袁绍报复,随采取化整为零之计,将麾下数万黑山军分为数部,分散潜伏与太行群山之中。

各州各郡皆有零散小股,销声匿迹,以图时候寻得时机,东山再起,再与袁绍交手。

而张燕本人,则是与其他的几员心腹重镇渠帅,如孙轻,王当,左校,郭大贤等强贼率领最为精锐的两万军卒,盘踞辗转与太行周边的群山峻岭之间,韬光养晦,躲避袁绍的剿杀,害怕的岂止他,天下诸侯也纷纷震动。

易京,城里城外的三万多公孙军,阵亡了一万五千多人,归降了一万多,只有城外的八千多残兵败卒,仓惶向西逃窜,去太行山投奔张燕去了,易京遂平!

冀州联军讨伐公孙瓒之役,以冀州军的完胜告终,基本上袁家和孙家,基本上同步结束了,对大后方的讨伐和安定。

所以说,孙家父子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就如同五代十国时期的,李克用父子,倘若袁家和孙家处于,一样的地位和背景的话,袁家父子不一定赢得了孙家,即便袁熙是穿越者。

袁绍带着逢纪、许攸、沮授、陈琳等幕僚进城安民,巡抚百姓,严禁军队扰民,如有违背,军法处置。

听说袁绍进了易京,袁熙立刻前来拜见,请求厚葬公孙瓒。

“公孙瓒与我作对多年,为父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以解心头之恨,怎能厚葬他呢?”听了儿子的话,袁绍并没有立即答应,不解的望着袁熙,问道。

“父亲大人,公孙瓒已死,你就算把他挫骨扬灰,他在九泉之下也是不知。还不如把他好生安葬,如此,既可安易京百姓之心,又能让天下人知道父亲胸怀宽广,能容天下人所不能容,就连仇敌都能厚葬,还有什么容不下的呢?消息传开,四方有志之士必然如过江之鲫一般来投,到时候何愁天下不定?”

听了袁熙的话,许攸也站出来表示赞同:“主公,二公子所言极是,实乃高瞻远瞩,高祖皇帝尚且厚葬项羽,主公亦当厚葬公孙瓒以收人心,方为上策!”

听了儿子和许攸的一唱一和,袁绍思忖了片刻,觉得很有道理,没必要较劲。

公孙瓒已经是尸体一具,就算把他烧成灰烬,他也是不知道了,还不如借此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就算拉拢不来人才,能让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声,也是不错的一个结果!

“我儿显奕言之有理,此事就依你所言,厚葬公孙瓒的事情,就交给显奕与子远办吧!”

许攸躬身领命:“主公尽管宽心,子远一定不负所托!助二公子完成此事。”

安民完毕,袁绍还得出城犒赏三军。围困易京城池二十多天有余,军心已经疲惫,是该好好的犒赏巡抚一番,以镇军心。便带着许攸、逢纪等人出城而去,留下了一部分人跟随着袁熙,为公孙瓒举办葬礼。

而袁熙此举,为几年后,袁谭叛逃后,袁熙能够顺利掌控幽州,埋下了潜在种子。

接下来,袁绍召集一众部属商讨之后管治幽州的事宜。最先地讨论到幽州牧由谁担任的事。于是问道,“黑山贼之事吾无忧矣。眼下幽州新定,诸位可有良策以安幽州。”

解决了黑山贼,袁绍很轻松,所以又恢复了,往常的儒雅大气的风度。会议又回到了中心议题,如何安定幽州。

“主公,眼下我军之下已有四州之地,属下以为,主公可上表天子辞去冀州牧之职,却可以车骑将军职掌冀,青,幽,并四州事,另择心腹人担任四州州牧治理四州。若如此,主公可无后顾之忧,一心经略中原,大业可期。”作为袁绍最为倚重的谋主,沮授首先倡言道。

“主公,许攸附议,治政之要,首在得人。公与所言,攸深以为然,四位公子(三子一甥)皆以年长正可以为主公分忧,乃是四州州牧不二人选,臣许攸请主公深思之。”许攸作为袁绍的旧臣,自汉灵帝时期,两人就相识,许攸最能揣摩袁绍的心思。

袁绍曾经透露过,要三子一外甥出掌河北四州的意思,许攸自然放在心上,此时正好提出来。袁绍颇为意动,神色欢喜,许子远深知我心矣。

“主公,大公子才德兼备,这几次大战下来立功不少,可让其统领幽州,跟二公子的青州一样拱卫我冀州,此乃上佳的人选。”郭图见缝插针说道,毕竟只有掌控一州之地,才能和接下来同袁熙的夺嫡之争,处于不败之地。

“主公,此事万万不可!”沮授急劝道。“让子嗣执照一州,统兵在外乃强枝弱干之举,rì久后恐有萧蔷之祸啊!”

沮授的看法和田丰是一致的,也和历史上魏征,张玄素的意见一样。

“公与,岂不闻疏不间亲。四位公子乃是主公至亲骨血,与主公乃是一体,有四位公子执掌四州,就如主公亲临,焉能有祸。公与言过其实了吧,莫不是公与想自己独领一州。主公,既然二公子能独领一州,身为嫡长的大公子为何就不可?”郭图冷笑道。郭图也揣摩了袁绍的心思,所以言辞间一事毫不避让。

“在下并无它意,只是就事论事罢了。主公,授忠心耿耿,绝无此意。孝景时期七王之乱殷鉴不远啊,分封子弟乃自取其祸啊。”沮授恳切说道,“为避免祸起萧墙,请主公另派贤才统领幽州跟青州。”

一心为袁绍大业着想,丝毫没发现言语间,已经将袁绍三子一甥都得罪了。

“哎,七王之乱时,诸位反王与孝景皇帝血脉早已疏远,焉能以古论近乎?前秦未取分封二世而亡,太祖高皇帝分封子弟而大汉立国四百余年。孰优孰劣,公与兄才高智绝,难道不明白吗?而且,四位公子若出任州牧,则是天子之臣,大汉之臣,非主公一人之臣,请元皓兄慎言。”郭图争辩道。

如果郭图这策略,站在朝廷立场上,分割弱化袁家的势力的话,还别说确实为良谋。

沮授的劝谏,连下面的袁熙都带上几分怒意,沮授这是得罪了袁谭、袁熙两方人。

许攸、逢纪两人得到袁熙的授意。他们对此事不闻不问。郭图为使袁谭得到幽州,他跟沮授进行死争,所以忠臣不是那么好当的。

后来太宗宣武帝袁熙,让沮授为大元帅,主持伐吴攻略,让他务必保住大乔性命,谁知道这沮授不知好歹,以妲己误国为由,斩杀了大乔,差点让袁熙记恨死。

“主公,公与并无他意,只是就事论事而矣。且四位公子虽然是少年才俊,然四州十几郡之地,四位公子终究是年轻了些,还请主公深思。”沮授见袁绍有发怒的迹象,赶紧上前委婉进谏。

其实早在二子袁熙出抚青州之时,袁绍就想过在掌握河北四州之后,让三子各掌一州,以观其能。只是如今,自己最为倚重谋士都反对,自己也不好拂了沮授面子。只好把探寻眼光投向了其他谋士。

他看向了一直置身事外的荀谌,问道,“友若,你说说看,此事如何处置妥当。”

“主公,前秦甘罗十二岁拜相,汉有冠军侯弱冠之年扬威于万里瀚海。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四位公子虽然年轻却是深得主公真传,都是大汉少有的青年才俊,若主公不放心,大可寻些德高望重的贤者辅助四位公子便可。”荀谌知道袁绍早已意动,只是不好拂了沮授的面子,遂言道。

荀谌随即又笑了笑,接着说道,“其实主公心中早有定夺了吧?既然二公子将青州治理得毫无差池,那么让大公子统领幽州也无什不妥。”

袁绍谋士由于子嗣问题,早已隐隐的分成三派。审配,逢纪与袁熙相善,辛评,郭图与袁谭相与,还有一派如沮授,田丰,荀谌等保持中立。

逢纪,郭图等为了与,自己相善的公子在日后,嗣位之争中占据主动,全力支持许攸的提议。而其他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不置可否,随了大流。

见诸谋士都赞同派子嗣出掌州牧,袁绍心中暗喜。于是开怀说道,“诸位皆是我的股肱心腹之臣。数子之中,唯谭,熙,尚及冠。虽习文练武,却无用武之地。如今,我袁家得天庇佑与诸位辅佐,忝有四州之地,正可以让他们执掌一州,以观其效。上可报陛下大恩,下可慰祖宗之灵。”

“主公····”沮授还欲再谏。

“公与不必多言,我意已决!”袁绍有些不悦道,接着让人召来此次随军出征的长子袁谭,面授机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