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173陈群

袁阀 173陈群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个白衣文士停下脚步,问道:“不知袁公子叫唤在下所为何事?”

“先生也认得在下?还不知先生高姓大名?”袁熙也问道。

“袁二公子地大名谁人不知。”白衣文士微微一笑,说道,“在下颍川人陈群,陈长文。”

“原来是长文先生,昔rì在京之时,在下跟令尊有过一面之缘,不知陈侍中现在何处?”袁熙赶紧回礼说道。

他心中暗暗惊呼。想不到陈群这个历史上,魏国的辅政大臣竟然在下邳,在同住一个别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开启了门阀政治的先河,此后门阀政治持续到唐朝近四百年。

“劳烦公子惦记。前些年西凉军寇略颍川,在下跟家父正避难徐州东海。如今兖州军寇略徐州,蒙陶使君照料,在下跟家父暂避在此。”陈群答道。

袁熙点点头,说道,“想不到因一场兵祸,在下跟陈侍中在此重遇。还请先生带我去探望陈侍中。”

袁熙心中默默想起,历史上陈群确实举家到徐州避难,刘备赏识他的才干多次征辟,但陈群这个士族名门子弟并不领情。

陈群答应一声,带着袁熙等人来到别馆内一个院落。等陈群去通报后,袁熙被请了进去。

陈纪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虽然须发花白,但并没有陈群对刘备说的,那样染病已久的样子。

“陈侍中,晚辈袁熙有礼了!”袁熙施礼道。

“哎呀,二公子快来坐!”陈纪赶紧让陈群招呼袁熙、郭嘉、贾诩三人坐下。

“陈侍中还记得在下?”袁熙问道。

陈纪抚了把长须,笑道:“是老夫辞官那年吧,公子跟令尊来送地老夫。当时你才十一二岁,但已经是洛阳有名地小才子了。”

回忆起京中旧事,袁熙也笑了笑,说道,“难得陈侍中还记得在下。想不到一别好几年,在这徐州他乡能再次见到您。”

“老咯,老咯!”陈纪长长叹息道,“也不知这把老骨头是否要葬在这异乡。”

“方才听令公子说您抱病在身,不知是否严重?我青州倒是有几个名医,陈侍中要是不弃可来治病修养。”袁熙说道。

“唉,是腿脚地老毛病了,也不太碍事,只不过风雨天走不得路而已。长文他是夸大了。”陈纪说着皱眉道:“公子老是称老夫地官职,岂不分生了?我与你父亲算是同朝为官的旧交好友。不妨叫我一声叔伯。”

“那容在下称您一声陈世伯!”能跟陈纪攀上关系。袁熙自然是求之不得。

陈纪笑了笑,问道:“公子带兵来帮陶恭祖退敌的吧。不知外头战况怎样了?”

袁熙叹息着摇头,“曹cāo算准在此天灾之际侵犯徐州,我带来的兵马不多,不足以扭转战局。而曹cāo兵势凶猛凌厉,下邳怕是守不住了,陶使君不rì就会下令撤离。”

“啊!这可如何是好?”陈纪惊呼道。

“陈世伯宽心,撤离下邳时不妨来我军中,如此可确保您一家周全。”袁熙建议道。

“啊,显奕你费心了,只是不知撤离下邳后你跟陶使君要去何处?”陈纪再问道。

袁熙犹豫了一会,说道:“曹cāo气势汹汹,摆出一副势必吞并徐州,谋害掉陶使君地态势。在下已建议陶使君暂避青州,等他rì我父亲腾出功夫来,再打回徐州。”

“想不到才过上几年安稳rì子,徐州又要变成交战的凶地了。”陈纪不住感叹。

“陈世伯,如今河北被我父亲平定,青州、冀州还算安稳之所,您不妨到那里定居。”袁熙邀请道。

“这个,只怕劳烦公子了。”

“陈世伯哪儿的话,您能到我青州定居,在下也能时常登门拜访请教。”袁熙说道。

陈纪想了想,徐州兵祸连连,还真呆不下去。如今稍为安稳的地方,除了偏居一隅的荆益,就只有河北了。

“那有劳二公子你为我家安排了,在下感激不尽。”陈纪客气道。

“哪儿的话,陈世伯只管安心,待撤离下邳之时,我会让一队兵卒护送您一家先行离开。届时安排世伯你乘海船先回青州。”袁熙说道。

“海船!这个使得么?”陈纪惊疑道。

陈群凑到父亲身边,说道:“如今徐州遍布曹cāo军,海路相对安全一些,只怕陶使君也会走海路去青州避祸,二公子如此安排乃甚为照料咱们家。”

“噢!那有劳公子你安排了。”陈纪感激道。

袁熙微微一笑,只要陈纪一家也到青州避祸,那陈群就跑不掉。历史上,陈群曾为曹魏地御史中丞,后又任吏部尚书,尚书令,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并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曹丕死后,陈群还受遗诏辅政。其可谓三朝元老,为曹魏制定礼制及官制,能竭忠尽职,是个治世之才。

顿了顿,袁熙又问道:“方才刘玄德也来探望陈世伯吗?您跟他是何时有的交情?”

“唉,哪有交情。”陈纪摆摆手,露出不屑的表情,说道,“他因为我们家的名望,三番五次来招揽长文。”

“陈家乃是颍川望族,他来招揽长文兄长也不奇怪。”袁熙答道。

“哼,就那个贩屦小儿?”陈纪不屑的神情更加明显了,“小地方出来的乡民村夫,打出个汉室宗亲的名号就四处招摇,也不知是真是假。”

对陈纪如此抵触的反应袁熙见怪不怪,这个年代出身名门望族的这些人,大都清高自傲。他们当中很多人瞧不起名门士族以外地一切人,仿佛天生高人一等。

不过正因为如此,袁熙更加高看刘备了,在这样的时代最终能三分天下有其一,比袁绍、曹操、孙坚等人开局难多了,所以袁熙和曹操一样,本能的对刘备多了一份忌惮。

对陈纪如此抵触的反应袁熙见怪不怪,这个年代出身名门望族的这些人,大都清高自傲。他们当中很多人瞧不起名门士族以外的一切人,仿佛天生高人一等。

时人也都以士族门阀为尊荣,士族中人自视甚高,家族间的联姻也要讲究门当户对。像袁家这种四世三公的大士族门阀,家中出来的子弟哪怕再不济,他人也会给三分面子。

这也是陈纪对刘备傲慢敷衍,而对袁熙礼遇有加的原因。怪不得后来人们都说袁熙有了一个好出身,所以成功比其他人容易,这话有对的成分,不过也不全然,好出身没有能力照样被历史淘汰,历史上的袁家,刘家,尔朱家,比比皆是,好多因素的。

而曹cāo虽是官宦之家,但乃宦官之后,声誉上是远远不及袁家的。正是曹cāo的出身,使他体味到寒门子弟的辛酸,如此就有了唯才是举令的出现。

另一方面,曹家毕竟是朝廷册封的世代官吏,其政治资本比不上袁绍,但比刘备却是丰厚许多。这也是历史上陈群拒绝刘备的征召,而后又投到曹cāo帐下的原因。

说起来袁熙对自己的父亲袁绍还是有几分信服的,袁绍虽然也是出身名门望族,但因是庶出,所以袁绍也能折节下士。

虽然他骨子里是门阀士族那股傲气,至少也能做做表面文章。诸如沮授、田丰、审配等士大夫文人对他死心塌地。这不是没有原因地。

“说起来在下也听过令公子的才名,颍川果然多才子。”袁熙笑道。

“唉,跟公子比起来,小犬算得了什么。如果他是大雁,那公子就是凤雏。”陈纪笑道。

“青州尚缺文吏,不知长文兄可愿来任职?”袁熙试探道。

“这个。青州才俊何其多,而家父年事已高……”陈群婉言道。

“唉。长文年纪也不在小,是该某个任职了。蒙公子不弃,待去青州后老夫就让他给公子做个小书佐。”陈纪说道。

“长文兄大才,在下怎敢让他做个书佐。最少也是个郡守,亦或是从事。”袁熙高兴道。只要陈纪答应下来。陈群只有服从的份。

陈纪笑着直抚长须。陈纪也是望族名士,但他在朝中的官职不高。他自然想给儿子谋个好前程。而此时袁家,袁绍的声望一时无二。陈纪自然想让儿子搭上袁熙这条大船,以便rì后再攀附上袁绍。

袁熙再跟陈纪唠叨一阵就辞别了他们父子,陈纪让陈群将袁熙等人送出去。

一出到院落,陈群向袁熙等人拱拱手。说道,“二公子,蒙您照料,在下感激不尽。”

不等袁熙答话,郭嘉就笑道:“不久之后就要跟长文兄一起共事了,想不到啊!”

袁熙不明就里,但他能听出郭嘉语气里淡淡的讥讽。

“几年不见,奉孝兄你倒跟了二公子,如今也当上一州之重臣了。只是愈是身处要位,就愈要身正为范!”陈群硬邦邦地答道。

陈群为人虽然清尚有仪、雅好结友。却也不苟言笑、公正直言。其实他们两人早就认识。在颍川时,两人都是颍川书院学子。但陈群出身名门望族,跟郭嘉相交不深,又见郭嘉平rì里放浪形骸,自然而然地产生嫌弃厌恶之感。他们天生八字不合,历史惯性真是大。

郭嘉又年轻,也是狂放不羁,除了荀几个好友,他也不屑于跟那些名门子弟为伍。一来二去陈群、郭嘉两人因几次冲突产生芥蒂,那时有荀彧这个和事老在,他们闹将不起来。可是分别多年后再次相遇。两人不自觉想起先时旧事。

“长文兄。你跟奉孝是旧识?”袁熙问道。

“昔rì跟奉孝兄、文若兄他们同在颍川学院求学,倒是认识。”陈群答道。

“他乡遇旧识。此乃值得庆贺之事,不如今晚过我这来共饮一杯。”袁熙建议道。他隐隐察觉两人又矛盾,也想趁此机会化解掉,毕竟两人今后是要一起共事地。

“公子好意在下心领,只是大战在即,不当再宴饮,要是耽搁了军务,在下吃罪不起。”陈群拒绝道。

袁熙语塞,他想不到陈群竟然跟田丰那个老顽固有些像。

等回到房间里,袁熙才向郭嘉询问事情的缘由。

郭嘉委婉地诉说一遍,并解释道:“我跟他虽然牵扯个人私事,却不会因私废公。”

“想不到奉孝你这般潇洒之人也会记仇。”袁熙笑道。

郭嘉摇头苦笑,说道,“倒不是我记仇,每次闹事之后我都是一笑而过。只是长文刻板得紧,每次都揪我地不是。”

袁熙也不知如何处理两人的事。郭嘉是懒散放浪惯了,不是曹cāo、袁熙这样的君主是不能容忍他这般不治行检的臣子的。陈群清尚耿直,要是这样地人在手下任职,一定是三天两头检控郭嘉的。

其实田丰、王修等人也是多次检控过郭嘉,但都被袁熙压下来。再则郭嘉虽然放浪懒散,大事上却是表现出sè,田丰等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恐怕今后奉孝不得清静了。”贾诩难得地笑道。

在袁熙心里,他更喜欢贾诩这样的臣子。不但才智高深,还懂得为人处事。不但善解上意,还懂得保全身家。

虽然是个老狐狸,却也是仕途上的不倒翁。而郭嘉虽然才智非凡,却过于光芒四shè,要是投在袁绍之类君主手下,恐怕命不长。

郭嘉摇摇头,说道:“长文有时虽然刻板。却是个难得地政才。他jīng通古今礼法吏制,擅长执法说理。要是在朝中,必是尚书之才。”

袁熙笑了笑,“看来奉孝还是他知己,不若我为你们两人劝说和解。”

“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就是我愿意和解。但长文还是会秉公执法。如我触犯礼制,他还是会检举于我。”郭嘉直摇头。说道,“我是不会因私而废公地,公子且宽心。”

袁熙吁出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兖州军大营。

曹cāo带着一众亲随视察下邳城外cāo练忙碌的兵卒。

“水源囤积得怎么样了?”曹cāo问道。

“秒才将军亲自在督促,再有一天就能积够了。”赶回曹cāo中军的程昱答道。

曹cāo用马鞭遥指下邳城,“父亲您等着。不久之后我就会取下陶谦小儿的头颅祭奠您!”

“主公,袁熙赶来跟陶谦汇合,他手下不乏才高之士,水攻之策恐怕会被识破。”荀攸提醒道。

“识破又如何?”曹cāo冷笑一声,“他们弃了下邳城更好,至少不用将此地变成一片湖沼。不过没了下邳。陶谦只能龟缩广陵,如此徐州指rì可破。”

“只怕陶谦会寻求袁家地庇护,随青州军回青州或冀州。”荀攸再提醒道。

曹cāo沉默下来,其实几人之间心照不宣,复仇始终是个幌子,曹cāo的真正仇人不知所踪,吞并徐州才是曹cāo本质目地。

“袁熙几千人马,还想折腾出什么花样!”乐进不禁恼怒道。

“袁熙虽然区区几千人马,不能影响大局。我猜他出兵徐州。一来为了做出结交陶谦的姿态,二来是奔着糜家跟徐州的钱粮。”荀攸分析道。

“结交陶谦?”乐进不解道:“陶谦败亡在即,袁熙当真是盘算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