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袁阀 > 大汉最后的天意,刘协,诸葛亮

袁阀 大汉最后的天意,刘协,诸葛亮

作者:巴奀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44: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建兴十二年)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这是《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和《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的记载。

我们翻看历书就会发现,所谓的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其实是同一年,也就是公元234年,再翻一下二人履历,就会发现这二位不但同年薨逝崩殂,而且还是同年出生——均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生肖属鸡。

生肖属鸡,一为真龙天子,一为卧龙先生。汉献帝刘协与丞相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离世,这其中有何隐情?莫非诸葛亮真是改名换姓的刘协?

​诸葛亮就是改名换姓的汉献帝刘协,这只能说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历史的天空中是绝不对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诸葛亮崭露头角的时候,曹操还比较尊敬汉献帝;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刘协是曹操手中的一张王牌,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所以汉献帝刘协想金蝉脱壳去辅佐刘备,那是做不到也没必要做的:如果刘协有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早就把曹操干掉或者把大权收归己有了。

刘协不是没有机会干掉曹操,只不过是不肯、不忍或者不敢下手而已:“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

如果汉献帝有诸葛亮一半坚决果敢或心狠手辣,十个曹操也挂掉了。熟读后汉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在当时最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门阀士族。这个集团世代高官根深蒂固、财大气粗人多势众,曹操一直没有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后来曹丕搞出的“九品中正制”,实际是讨好门阀士族,但最后曹魏也没有逃过被门阀司马世家灭掉的命运。

​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曹操集团树倒猢狲散——荀彧荀攸崔琰等人,可能更忠于刘协而不是曹操,所以曹操被干掉,并不需要刘协偿命,只要找出几只替罪羊就行了,比如许田围猎时候的刘备关羽张飞(关羽欲刺曹操,多部正史有记载)。

这样看来,刘协是刘协,诸葛亮是诸葛亮,根本就不可能是刘协变身诸葛亮来辅佐刘备:其一、黄承彦黄月英不干;其二、刘备不干。刘备不会让皇帝大人给自己当谋士的,没准哪一天诸葛亮(刘协)就变成了庞统第二,被一支流矢莫名其妙地射掉了。

既然卧龙诸葛亮不是汉献帝刘协身外化身,那么他们为什么同年出生同年离世呢?按照万物有因有果以及蝴蝶效应来分析。

这两个人同年出生,或许是一个偶然,而这样两个后汉三国时期头等重要人物,在同一年离世,人们要是不产生一些联想,那似乎也不合人之常情。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如果诸葛亮先逝而刘协尚在,那么山阳公就会失去重回皇帝宝座的最后机会,希望破灭,了无生趣,刘协含恨抱憾而终。但实际情况是山阳公刘协三月薨(已无资格驾崩)于山阳公国,同年八月,武乡侯、丞相、司吏校尉、领益州牧卒于军。

也就是说,刘协先薨而诸葛亮后卒,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真正心急如焚而又大失所望的,正是大汉忠臣诸葛亮了。

在不久之前,诸葛亮还曾跟政敌李严描绘恢复汉室之后大家的美好生活:“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如果咱们同心同德灭了曹魏干掉曹叡,让皇帝还于旧都,大家就可以一起升官发财了,那时候别说是加九锡,就是受十命我也不推辞——大业成功,咱们理应高官厚禄!

这里有一个问题:诸葛亮说的“帝还故居”的那个“帝”到底是谁?如果是刘禅,那么故居应该是涿郡涿县还是荆州新野?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亮一辈子有两件事坚决不肯干:第一件是背叛刘备,第二件是打东吴。诸葛亮这两个不肯干,合二为一,就是一件事:“全力辅佐刘备灭曹兴汉。”至于东吴孙权,似乎是反手可灭的小菜鸟,干掉曹魏,孙吴自然认怂,态度好就给他一镇诸侯之位,态度不好,就弄到京城变成马腾第二。

正当诸葛亮雄心勃勃出兵伐魏、前线战事陷入胶着的时候,汉献帝没了——这对诸葛亮来说,就是当头一盆冷水甚至当头一棒:比较聪明能干的刘协挂了,谁还于旧都兴复汉室呢?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吗?

这样我们就可以解答大汉丞相诸葛亮与汉献帝刘协生死同年的问题了: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不离不弃,是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经营蜀汉(季汉),也是为了兴复汉室;以寡击众以弱敌强坚持伐魏,也是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是与大汉(其代表可以是刘备刘禅,更可以是刘协)同呼吸共命运的。

​诸葛亮也知道,刘禅是不成的,即使给他江山,也难保不会步汉桓灵二帝后尘。如果汉献帝尚在,诸葛亮伐魏途中“顺手解救”了山阳公刘协,那么蜀汉阵营的内耗(西川集团与荆州集团)就会减少,天下英才也会蜂拥而来(诸葛亮最缺人才),那时候孙权也只能乖乖俯首称臣,一统大业事半功倍。

刘协薨逝,刘禅颟顸,诸葛亮心力交瘁前途渺茫。眼看着复汉大业已成镜花水月,诸葛亮在刘协薨逝五个月后撒手人寰。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站在另一个角度分析,却能看出另一种因果关系——当然,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读者着诸君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诸葛亮跟刘协生死同年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也有人说诸葛亮和刘协就是同一个人,还有人说诸葛亮根本就没把刘协当一回事儿。

这些观点笔者都不反对,因为历史因为大胆猜测而变得更加精彩,真相往往因为争论而才逐渐浮出水面……

不过不管刘协也罢,还是诸葛亮也罢,这两个人都太累了,也都为了大汉而油尽灯枯,终究抵不过历史的车轮,逝者已逝,就让他们安息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