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一十八章 朱老四回京了

大明嫡子 第二百一十八章 朱老四回京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谁能相当,堂堂的礼部左侍郎,以有古君子之遗风着称的任亨泰,竟然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出如此行径来。

瞧着那已经开始变色了的金砖,任谁都开始觉得,周玉泰这帮人今天属实太过分了些!

任亨泰却没有停止哭嚎,也不管自己身上穿的是正三品的朝服,攥着衣袖伸手就往自己的脸上抹了一把。

这下,这老倌儿的眼泪就更想是山洪一样的奔涌不止。

“臣自襄阳起,洪武十七年甲子贡人,二十年丁卯科举人。二十一年戊辰廷试,陛下亲阅,厚赞臣‘对策详明,以天下为己任’,命擢戊辰科进士第一,授官翰林修撰。并‘擢题名记,立石监门’。有明恩科进士第一牌坊始于臣。”

“臣莫敢忘却陛下圣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唯恐一日得闲,叫陛下期许成空。去岁倭国二使,臣即知便奏,为国事社稷计,方才允二使入朝,今我镇倭大将军,已宣威于倭国。”

“臣不敢求功,皆为臣之本分。然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聚朝堂同僚,不问前由,不辩今事,万般罪名尽加臣身,臣如芒在背,不知自己竟已成了滔天大罪之人。”

任亨泰那张脸已经没法看了,整个脸满是泪水和鼻涕。

朱允熥却从心底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倌儿的本事和演技。

也难怪人家能是大明朝第一个被下旨建造牌坊的状元,更是有明一朝,襄阳唯一的一个状元郎。

状元郎的脑子就是好用,仅仅是只言片语,就将老爷子对他的圣恩说的明明白白。最后更是反手倒打一把,借着去岁朝廷申斥倭国足利义持的机会,大明朝派出曹国公李景隆作为镇倭大将军,出兵倭国。

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周玉泰一行人,给影射成了党同伐异之人。

朱允熥不由的看向文官班列最前面,与詹徽并肩同排的户部尚书赵勉,又在人群中寻搜到了中书舍人刘三吾。

如今,人家任亨泰已经将今天这出好戏的气氛给烘托到了最**,就是不知道这些人要到什么时候,才会自己亲自出手。

然而。

朱允熥,乃至于是他身后的朱标和朱元章,都还没有开口的时候。

任亨泰已经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举起双手,径直的就将自己头顶上的斜双翅乌纱帽给取了下来,带着满脸的冤屈,小心翼翼的将官帽给放在了身边。

随后任亨泰就双手一扬高高举起,随后整个人就重重的以五体投地的姿势,趴在了中极殿冰凉的金砖上。

“臣今次受朝中诸多同僚弹劾,便是无错,亦是有错。皇命浩浩,圣恩不敢辜负,臣亦是有罪之身,不敢窃据皇恩所赐。臣乞骸骨,惟愿陛下允准臣告老还乡,于襄阳乡野之间,颐养天年,含孙弄怡。”

夭寿了!

这老倌儿竟然要乞骸骨告老还乡!

被数十名御史和言官弹劾的任亨泰,在一番嚎哭已经震得所有人眼睛珠子都快要蹦出来的时候,再一次的颠覆了所有人的设想。

他竟然就这么赤条条的摘了官帽,开始玩起了辞官的手段。

就连站在御史言官最前面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周玉泰,听到任亨泰开始乞骸骨,眉心也不由的纠动了一下。

事情,似乎开始朝着预想之外发展了。

实在是那句‘便是无错,亦是有错’,太过于吓人了。

如果按照任亨泰这番言论,皇帝应该怎么去设想?

是不是他们这帮人已经报团取暖,当真是要党同伐异,在朝堂上戕害忠良了。逼的人家没做错事,也只能是乞骸骨告老还乡。

爱阅书香

昨夜才与任亨泰见过一面,并且还给了人家一线指点的詹徽,这会儿也是震惊不已。

他想到了任亨泰会依着自己的指点,硬怼周玉泰这帮人。但他没有想到,任亨泰不光是回怼了,还一顿弯弯绕绕的,将周玉泰等人给怼成了党同伐异的人。

能赶出党同伐异的都是什么人?

那都是大大的奸佞!

赵勉亦是默默的回头,看了一眼站在班列里的中书舍人刘三吾,旋即便低下头。

他在犹豫,自己这时候到底该不该走出去,为任亨泰说话?

这个时候为任亨泰说话,才能让周玉泰等人不至被陛下严惩,也能悄无声息的将那什么劳什子的党同伐异的言论给压下去。

然而,正待他要迈出脚步的时候。

一直俯瞰整座朝堂的朱元章,却已经是幽幽的看向跪在金砖上,向自己乞骸骨的礼部左侍郎任亨泰。

朱元章轻轻一笑:“好你个襄阳任!你是要咱这朝堂之上,少一位状元郎吗?”

皇帝什么旁的话都没有说,只是这么一句看似玩笑的话。

可中极殿里,谁人不知道,皇帝老爷子素来对这位出自襄阳的状元郎信赖有加,也正是因为有这份信赖和期许,平日里才绝不提任亨泰的名字,而是以襄阳任冠之。

而后半句,少一位状元郎。

更是已经含蓄的点明了,大明朝如今的朝堂之上,不能没有任亨泰的存在。

任亨泰心中长出一口气,自己的法子终究就是比詹徽那个老倌儿出的主意要强。

只是还不等他开口谢恩。

也不等文官班列里的赵勉和刘三吾出口为周玉泰等人求情。

站在陛阶之上的朱允熥已经是在于老爷子及老爹对视交流眼神后,无声的站了出来。

他一挥衣袍,轻咳一声,将满朝堂的注意吸引到自己身上。

随即,就见他幽幽开口:“去岁倭国入朝事,乃孤一力交代承办,所为乃是令我大明师出有名。今次,我大明镇倭大将军,引兵坐镇倭国,稳定倭国朝局,当可谓仁义之师!”

给大明出兵倭国定性之后,朱允熥继续道:“孤不曾将此事交代于朝堂,却是致使尔等言官御史不曾能探究详细,方才有今次朝堂上的争论。任侍郎乃是我大明洪武二十一年的状元郎,更是陛下倚重的襄阳任。诸位亦是我大明不可或缺的干臣,都是为了大明,都是为了天下社稷。”

到这里,朱允熥就不愿意说话了。

今天的事情压下,却又不压死,好让这些人能够继续换个法子争斗下去,才是朱允熥希望取得的效果。

陛阶上,皇太子朱标挪动了一下开始有些发麻的腿脚,今天这场戏已经到头了,下一场戏还得等眼前这些人重新排练。

御座上,朱元章更是伸着懒腰的站起身。

“既然太孙如此说了,咱便听太孙的。”

“咱家今天做了几样新吃食,不留饭,你们都回去吧。”

皇帝老爷子总是这么的言简意赅。

一句话,就将满朝臣子给驱赶了走。

原先还在忧心自己等人会不会被定位朋党论罪处罚的周玉泰等人,顿时心安,人人脸上都松了一口气。

看戏的老朱家爷孙三人已经悄然消失在中极殿内。

群臣左右看看,觉得今天这场战争,忽然有些索然无味起来,有些凶险出现,却又有些意犹未尽。

官卑人微的小官们,脚步加速的从中极殿里离去。

落在后面的朝堂大老们,则是三五成群的结伴,个个都是双手揣在袖子里,漫步着踏出中极殿。

气氛很微妙。

大多数人心中都清楚,今天这场争论并不会因为皇太孙的几句话就结束。

谁也没有达成目标,在目标没有完成之前,谁都不会放弃。

……

然而,三日之后。

就在部分人,绞尽脑汁,准备在朝堂上发起新一轮弹劾之风的时候。

从皇宫忽然发出了一道圣旨,经过通政使司和行人司,知晓整座朝堂。

旨意很简明,即日起大明朝的御史言官们,不得闻风而奏,万事当以实证举检,无证不得弹劾。

一时间,从都察院到六科,再到朝堂之上,百官纷纷奔走私议。

谁能知道,仅仅因为前几日一场弹劾,皇帝就顺势挤压了御史和言官们的权力。

然而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当日皇太孙已经明说了,去岁出现倭国二使的事情,是他亲自交代的,是皇太孙不察的过失。而他们却揪着这件事情去弹劾任亨泰,就让这件事情成了他们这帮御史和言官的过错了。

谁也不敢上奏皇帝老爷子,重新索要回原本的权力。

因为谁也不清楚,回头一旦他们上奏,皇帝老爷子会不会同样揪住这件事情,给他们一个当头棒喝。

……

而这几天对于朱允熥来说,却是无比的舒畅,以至于时间过了整整一个月,他都还在想着那些整日里揪着一件事情就胡乱弹劾的御史和言官们吃屎的表情。

而在这一个月里,朱允熥也没有停下来。

劳山皇庄跑了好几趟,田间地头的庄稼长势很不错。

翰林院后面的那块空地,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建设着书局文报。

西城那边也选了一个交通最是方便的地段,大队大队的工部及将作监的匠人,开拔过去,为还没有最终确定名称的兵事学院进行着营造。

几处奔走忙碌着,朱允熥还不时的去一趟上林苑监,更多的时候是待在将作监里面,和那边负责军械制造的匠人们,整日里就躲在作坊里。

严格来说,是躲在火药作坊里。

如今,将作监的火药作坊,每日里都要耗费巨量的鸡蛋清以及价比黄金的霜糖。

就在应天城酝酿着新的朝堂争斗的时候,应天城外官道上的驿站,也已经快马加鞭,将燕王棣奉诏入京的消息,送入皇宫大内。

朱家老四,燕王朱棣,已经到了应天城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