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应天城真好看

大明嫡子 第二百一十九章 应天城真好看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燕王棣要回京了。

消息如春风化雨,又似钱塘潮涌,风一阵雨一阵,就传遍整座应天城。

世人都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

这句话放在如今大明朝那唯一的一条真龙身上,得到了最高的验证,且让人挑不出半分的毛病来。

身为大明朝第一位皇太子,受到满朝文武大臣赞许及支持的朱标,自然是最完美无瑕,就如昆仑天山上伴随着冰川流淌下来的羊脂白玉一样。

这样的皇子,皇太子。

就该是成为大明朝第二位皇帝陛下!

而对于皇帝的第四位嫡子,燕王朱棣。

朝堂上的观感和评价,就显得有些暧昧起来。

或许是因为少年时的顽劣,燕王朱棣在应天朝堂百官,甚至是他那位皇帝老爹眼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好的人设。

倒是后来成了中山王徐达的女婿,就藩北平,在那苦寒的终年只有风雪和前元余孽时不时骚扰一下的环境中,这位燕王慢慢的也就成了一个值得称赞那么几句的龙子了。

至少,这两年朝廷里已经颇有些,燕王棣当永世镇守北平的言论,是流传了出来。

燕王棣,就该是统领千军万马,为大明朝永世镇守北疆的大将军才是!

“你就该当一位大明朝的大将军!”

近来从宫中隐隐传出,要接受改造的应天府境内的官道上,身着绣着团龙、满眼大红色亲王朝服的燕王朱棣,脸色认真的盯着护卫在自己身边的燕王府护卫都司指挥张志远。

已经在北疆军阵之中足足打磨了十二年的朱棣,如今的眼光很准。

这个被遮掩了罪过发配北疆的汉子,是朱棣这些年难得一见的军中勐将。

入北疆不过数月,便在数九寒冬北出雪原数次,敢打敢拼,且每战必胜,斩获颇盛。

这便是朱棣为何会骤然重用张志远的原因,选拔人才,当不拘一格降人才,委以重任,才能让人才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而张志远也没有让朱棣失望。

去岁冬,随朱棣回北平之后,只是在燕王府吃了一顿年夜饭,第二天礼拜过燕王一家子,他便请命带着燕王府护卫千余人出塞。

整整三个月,正是草原上牧草生长的季节,也是牧民们圈养了一个冬天的母羊下羊崽子的时候。

整整一千大明铁骑,在已经担任燕王府护卫都司指挥的张志远带领下,几乎是出地千里,转战数十个前元余孽部落。

大小战事十数场,斩敌三倍之,在带着那只铁甲残破、长枪断裂、长刀卷刃的军队回来的时候,张志远还带回了一千多名指天发誓此生绝不背叛大明的牧民,以及不下万余羊羔、千余只牛。

尽管出发时是整整千人,归来时只余不足五百人。

战损过半。

但那一日的北平城头上,所有原本还对燕王殿下骤然提拔张志远这么一个默默无闻之辈而心生幽怨和不满的人们,顿时便收起了所有的质疑和不满。

这人活该是要成为统兵大将军的人!

而张志远,也终于是在冰冷的春风之中,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燕王殿下的眼光。

张志远抬头看向眼前的燕王,他总觉得自己不该担任这次燕王奉诏回京的护卫,至少不该是在这个时候回来的。

他闷闷道:“属下只懂得上阵杀敌,不懂如何统帅大军。”

战场上冲阵杀敌的是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灭国的才是大将军。

朱棣哼哼着,眼神却在张志远身上那带着道道豁口,豁口里还残存着一团团暗红色血肉的铁甲。

朱标带着些不满:“再不将你带回南边,是不是等修整好了,就又要带着人出边磨刀子?这次回来带上你,本王便是要为你求一份封赏的。”

草原人南下是打草谷,朱棣对明军北上喜欢称之为磨刀子。

刀子一下下的磨在元人的脖子上,刀口就会越发的锋利,让人只是远远地看一眼都会战栗。

张志远不太想打理这位对自己有着无尽赏识以及信任的燕王,他看向前方不远处的应天城:“王爷,世子过了扬州便又咳嗽了起来,还是快些入城寻了太医院瞧瞧吧。”

听到此言,朱棣回首看向身后不同于以往回京那等庞大的队伍,只有百余名由张志远统帅的燕王府护卫,队伍之中也只有数十辆马车,拉着燕王府的女人和孩子们。

老爷子说了这次要好好的瞧一瞧自家的儿孙,尤其是孙子们都是个什么模样。

最前头的马车里,仍是传来了一阵阵低沉的咳嗽声。

这让朱棣将将露出的笑容,瞬间烟消云散。

再回头,看向早年间已经看得熟透了的应天城,朱棣的脸上才又露出笑容。

任由身下历经百战的战马载着自己慢悠悠的靠近应天城。

朱棣歪着头,斜眼看向驱马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张志远。

“本王总觉得应天城是看不够的,那时候母后还在,本王与太子还有兄弟们都不曾长大,我们跑遍了这座城每个地方。”

张志远忽的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所以我等誓死守卫边疆,才是一件让人值得的事情。”

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张志远就不会明白,为何三爷放着秦王和晋王不管,偏偏要让自己择机爬到燕王的身边。

朱棣并没有察觉到张志远话里的深意,扬着马鞭指向左手方向的一座大湖:“这座玄武湖,当年害的本王醉酒落水,挨了太子好一顿训斥。现在回想起来才知晓,若是太子不训斥,本王当时指定是要挨父皇的打了。”

张志远皱着眉,静静的看着面前开口说话的燕王。

似乎从江船上踏足应天府的土地,随着应天城出现在众人面前,燕王殿下就变得多愁善感了起来,更是不断的追忆过往。

朱棣仍是继续道:“咱们走神策门入城,安仁街有几家糕点很是好吃,到时候你买上一些送给王妃品尝品尝。”

“丹凰街口的酸辣面汤最是可口,给了银两让出身北地的弟兄们也尝尝。”

“就是不知道莲花桥那家卖糖人的人家还在不在了,若不然还可以买些给明儿那丫头吃。”

说道这里,朱棣便停了下来。

因为再往前走,就到了坐落在皇城西北角的府军右卫大营,也是此次诸王入京护卫驻扎的地方。

张志远一一点头,将这些都记在心里。

朱棣又说道:“你那些战功自己再核对一遍,虽然有燕王府护卫都司考功,还是不能疏忽大意了。既然是能做大将军的人,就不该只统帅燕王府那一星半点的军马。”

张志远握着缰绳举手抱拳:“属下只愿护卫在殿下身边。”

朱棣挥挥手,抬头看向已经近在迟尺的应天城神策门:“应天城真好看啊!”

神策门并不好看。

相比于直通洪武门的正阳门,又或者是通往应天最是繁华的南城和中城的聚宝门而言,神策门就啥也不是。

冷冷清清的城门口,半天不见有多少人进出,守卫在城门前的京卫官兵,也是有些懒散的站着不太整齐的队伍。

站队不能太过随意,虽然大明朝的京师如今不太可能有敌人打过来,懒散些没事,可若是见不着人,最近一直在追求业绩和证据的都察院御史们,定然会如同疯狗一样的扑咬上来。

朱棣扫了一眼城门前懒散的京卫官兵,觉得自己此次回宫该和老爷子提醒一句,京卫不能这么荒废下去。

只是不等他整理好思绪,却被城门洞里的一行人给吸引住。

朱棣的脸上慢慢的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本王的侄儿也愈发的不一样了啊!”

这就话像是唤醒了到现在还是不怎么愿意回京的张志远,抬头看向神策门城门洞。

只见一早就候在这里的朱允熥,带着孙成,以及礼部、兵部、太医院的人,已经是走了过来。

随行的官员都穿戴整齐,庄严肃穆,面对燕王殿下却又不**为臣子的尊敬和规矩。

朱允熥就穿的很是随意,一袭曳撒,腰上挂着一柄雁翎刀,另一侧是老大一块暖玉。远远的瞧着,颇有些京师勋贵子弟的模样和气派。

他迎着老四叔回京的队伍走上前,脸上带着浓郁的笑容,躬身抱拳:“侄儿见过四叔。四叔不远万里奉诏回京,一路迢迢,定然已是极累的了,容侄儿引四叔和四婶入城回宫。”

说着话,他偏头看向头前那辆不时传来轻咳声的马车。

朱允熥轻轻一招手,被他今天特意叫来的太医立马上前,到了马车前问安请诊。

坐在马背上的朱棣,默默的打量了朱允熥片刻,随后才翻身下马。

他手中握着马鞭,走到朱允熥面前,便当即抱拳:“臣参见监国。”

还不等朱棣躬身,朱允熥立马上前托住这位四叔的双臂,脸上带着笑容:“可不敢,四叔这是折煞侄儿了。”

朱棣是真的想要参拜的,因为他已经隐隐看向躲在神策门城墙上,有御史的身影刚刚暴露了那么一下。

然而朱允熥托住了他,这小子如今的气力让人惊叹,朱棣只得是笑着挺直了身子。

他先是看了看朱允熥身后已经上前,与张志远交接核查的礼部及兵部官员,又回头看了一眼已经入了马车的太医。

朱允熥笑了笑,解释道:“本来只有兵部和礼部的人来,侄儿想到如今高炽堂哥这一路南下,身子骨定然会不适,便叫了太医一起过来。”

这就让朱棣原本还要以君臣而论的心思荡然全无,轻笑着道:“叫你费心了。”

朱允熥挥挥手,满脸的不在意道:“这次堂哥回来,便待在家里好好的将养着身子,等打磨好了身子,再回北平继承四叔的志愿。”

朱棣笑笑,轻声道:“不敢奢想,只愿一声平安便好。”

这话就有些意思了。

朱允熥心里笑了笑,转身笑道:“四叔,回宫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