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三十二章 背锅侠的预言

大明嫡子 第三百三十二章 背锅侠的预言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给自己穿的如同狗熊一样的大明秦王朱樉,满脸哭丧的将朱允熥从承天门和端门之间的甬道拖到了东边的太庙区域。

原本还准备护驾的田麦,紧随而来,看见了‘歹人’真容后,面露无奈,侧过身仰起头看天。

朱允熥也是看清了老二叔的模样,无可奈何的用了个巧劲从对方的束缚中挣脱开来。

揉了揉酸痛的手臂,朱允熥苦笑的看向朱樉。

天知道朱樉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这么一身熊皮,通体毛发黝黑,不曾掺杂一根杂毛。毛发更是油光顺滑,随着阵阵寒风微微摇曳着,一片片的雪花轻飘飘的落下,便扎在了根根熊皮毛发上。

“二叔,你怎么还在京中。”

朱允熥面露狐疑,老二叔的事情他最近都没有关注,上次还是回京的时候,知道他被老爷子叫回来的。

只是这么长时间了,竟然也不曾离京继续办差,倒是和前两年有些不太一样。

朱樉轻咳了两声,也不说话,就拉住朱允熥要往前走。

朱允熥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嘴角微微一扬:“二叔你不会还被爷爷罚跪太庙吧?”

被人给当面揭短,朱樉也走不下去了。停下脚步,松开手,脸上无比的幽怨:“还不是因为你!”

朱允熥立马向后退了好几步,脸上露出好似是闻所未闻的震惊表情,不停的摇头摆手:“二叔,话可不敢这么说的啊!

侄儿今年才回京不久,便忙着种红薯、蒸汽机等事,后来又在做水泥路,前段时间才忙完了大婚的事情。

您看看,本想为咱们老朱家多多的添子添孙,这又天降大雪,侄儿今天一睁眼就开始忙着这件事情了。”

说完之后,朱允熥微微侧目看着朱樉。那眼神就好似是在说:你看,我是大忙人,忙到生娃都没有时间,怎么可能坑你?

朱樉却是恨得牙痒痒,一阵的挠头抓腮,狠狠的用熊掌跺着雪地:“无耻!本王就没有见过如此无耻之人!”

说完之后,朱樉便满脸悲愤,挥手指向朱允熥:“二叔我再不回西安,你婶子都要跟别人跑了!”

“那二叔岂不是就有机会换个更年轻好看的王妃了?”

朱允熥撇撇嘴,小声的滴咕着。

朱樉立马瞪眼:“你在说什么!”

“侄儿说,婶婶对二叔那是情比金坚,日月可鉴,绝不可能负了二叔你的。”朱允熥赶忙高声解释了一句。

却不想又被朱樉给一把抓住,就要往太庙里面拉。

雪地上很快就出现了两条深深的痕迹。

朱允熥无可奈何,高呼道:“我跟你走,二叔你先放开我再说!”

朱樉回头看了一眼,见这个早在浙江道的时候就被自己给划为狡诈之徒的大侄子,确实是没有想要逃走的念头,这才松开了手。

朱允熥长出一口气,见老二叔正目光幽幽的盯着自己,似乎自己只要有想跑的举动,就会立马继续对自己下手,无奈的笑着摇摇头,径直往太庙走去。

尽管世人皆知的事情是老爷子历来崇尚节俭,更是以身作则的保持着朴素的精神。可他在宗社祭祀这件事情上,却是格外的重视和高规格的对待。

午门和承天门这一段路的两侧,偌大的一片有着半座皇宫面积的区域,仅仅只有太庙和社稷坛两个建筑群。

东为太庙,如今供奉着大明朝的四代列祖列宗。皇高祖、皇曾祖、皇祖、皇考。

可以说大明的皇家营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从太庙正门进入,就能看到被前殿挡住,坐落在后面三重丹陛上的大殿。

自进了太庙之后,朱樉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神情更加的舒缓,仪态也更加的自然。

就好似……

就好似是回家了一样。

“放开点,这里没什么人,就当是在你的太孙府一样。”

朱樉爽朗的笑着,带着朱允熥就穿过前殿,到了大殿前的广场上。

朱允熥瞧了瞧四周,一眼就能看到大殿廊下左右各有数十名手持大戟的禁军官兵,即便此刻风雪如注,这些人依旧是挺如松柏一样的守护着这座太庙。

朱樉回头看了眼朱允熥,哼哼两声:“他们都是瞎子,你不用管他们,这边来。”

说着话,朱樉就带着朱允熥往太庙大殿东侧的一排殿宇过去。

咯吱。

门枢似乎有些日子没有上油了,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已经到屋子里,就是铺面的热气袭人。

朱樉笑吟吟的关上门,将外头的风雪给挡下,而后回身脱了那身熊皮,径直就走到了放在屋子正中的炭炉前。

哐当哐当的一声动静。

朱樉已经是就着炭炉,煮起了八宝茶,烤起了橘子、干枣、花生、豆子之类的小吃食。

等到他盘腿坐在炭炉旁厚实的软垫上,抬头看着还在打量着四周的朱允熥,连忙招手开口:“大侄子啊,过来坐吧。”

朱允熥又瞟了两眼,这才应声盘腿坐下,脸上含笑的看着已经开始自顾自喝着茶、嚼着吃食的朱樉。

“二叔不是被爷爷罚在列祖神位前思过吗?”

朱樉抬头白了朱允熥一眼,将手中没吃完的烤物丢到桌子上,拍着手又翻了翻白眼:“合着你就记得你二叔我天天被老爷子罚了?我就不能是没有合适的地方,所以才住在这里的吗?”

朱允熥笑着点点头,澹澹的注视着这位算起来今年应该已经在太庙住了有三四个月的大明秦王殿下。

见到老二叔已经为自己倒好了八宝茶。

朱允熥便默不作声的将茶杯抱在双手里,小口的品尝了一下,甘甜芳香之中还夹带着蜂蜜。

朱允熥不由抖抖眉头,心想老二叔这八宝茶倒是煮的不错。

随后,他便一手握着茶杯,一手捡着炉子上已经烤好的吃食细细的咀嚼着。

朱樉眨了眨眼,眉头无声的皱起,放在桌子下面的手,悄悄的搓着大腿。

可朱允熥就是不开口。

不是在喝茶就是在吃烤好的东西,全然是当做在进膳了。

朱樉不禁就急了起来,脸上却露出比花儿还要灿烂的笑容:“大侄子啊,二叔这手艺如何?”

朱允熥正在吃着烤好的花生,很香,配上八宝茶就更香了。

他不由点点头:“二叔好手艺。”

朱樉眉头都快要被夹断了,这厮回的也太敷衍了吧!

心下一急,朱樉便笑吟吟的开口道:“你看,你婶子往年就最喜欢吃二叔做的这些东西了,你婶子现在都两三年没有吃到过了!”

朱允熥捏碎一个花生壳,挑出里面长得饱满肥硕的四枚花生送入嘴里,歪着头看向老二叔,嘴角微微一笑:“二叔,我听人说婶婶这两年在西安将养的很好。倒是邓氏婶子,经常来信应天询问炳哥儿,二叔和炳哥儿何时才能回西安。”

说完之后,朱允熥便澹澹的看了朱樉一眼。

可就是这么个眼神,却让朱樉老脸一红,目光也移向了别处。

朱允熥无声的呵呵了两下,继续喝着茶吃着烤好的食物。

朝廷上下谁不知道,自家这位老二叔,那是宠爱侧妃邓氏无以复加,对亲王妃王氏却格外疏远,甚至是移居别处,每日以蔽器送饭与食。

朱樉眼看自己被戳穿,便胡乱的摇着头摆着手:“我说的就是邓氏,她……她也是你婶子!”

朱允熥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低头将茶杯里最后一点茶水和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吃进肚子里,然后拍拍手,双手又在大腿两侧擦了一下。

最后,朱允熥才长呼一口气,看向坐在自己面前的朱樉:“二叔,侄儿知晓你现在担着六道改田税使的差事很是辛苦。可这是国策,是爷爷亲自点头确定的大明国策。

侄儿也明白,二叔是知道这些道理的,此等干系大明社稷的事情必须要有我朱家宗室亲自督办才行。

所以,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让二叔这么不愿意继续办这件事,甚至是在咱们家的列祖列宗这里躲了三四个月。”

说完之后,朱允熥目光闪烁的轻叹一声。

身为大明朝的宗室亲王,尤其是伴随着大明的创立一起成长的前几位亲王,无视他们的个人人品和秉性,没有一个人是烂怂货。

就像现在,老二叔明明心里有一百种理由不愿意继续干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差事。也别看他现在这般像是鬼哭狼嚎,在自己面前无理取闹的想要卸下差事。

可老二叔到了老爷子面前,只会比谁都乖顺,也绝对不会提半句撂挑子不想干的话。

朱樉明显的愣了一下。

他能想到话总是要有说开的时候,可没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说出刚刚那些内容。

只是简单的思索了一下,朱樉便长叹一声:“熥哥儿,事情难啊!既然你都这样说了,二叔也就不再遮掩。”

朱樉挺了挺腰背,轻咳两声,随后郑重道:“二叔不怕做这些事情会背上什么骂名,咱们当初在浙江道,杀了半座浙江道,你见到二叔眉头有眨一下吗?

没有!

你二叔就不怕背什么骂名!二叔是不敢了啊!二叔担着这些事也有两年了吧,要说咱们大明朝谁最清楚这田赋改制一事,除了二叔我,没人敢说更懂。

就是因为这个,二叔才不敢继续干了,也怕继续干下去。”

朱允熥一直安静的注视着用了真情实意来陈说这些事情的朱樉,老二叔没有说假话,他说的都是心里的话。

不由的,朱允熥眉头便紧皱起来。

老二叔说的没有错,整个大明朝现在就没有谁能比他更清楚田赋改制一事。

“所以,二叔你到底是因为什么不敢,怕继续干下去?”

“他们太不正常了!”朱樉直接急声开口,而后本盘坐在垫子上的他,也几乎是快要挺了起来:“洪武二十四年冬至洪武二十五年春夏,咱们是在浙江道推行国策。

随后洪武二十五年冬开始,我就一力担起了六道田赋改制事,到洪武二十六年,你和常升领兵南下,二叔我独自一人推行国策。乃至今岁洪武二十七年。

一开始,地方上偶有抵抗,不从国策者。可是后来呢?后来所有人都好似是心甘情愿的,只要我们的人去了,就会乖乖的将田产数目账册拿出来。

事情太顺了啊!熥哥儿,我就没有见过此等干系社稷的事情,能办的这么顺畅!”

说到这里,朱樉忽的浑身一颤。

就好似是受到了什么惊讶一样。

然后在朱允熥的注视下,就见原本还神色平静的朱樉,忽的就好似是见了鬼一样,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

而朱樉也在更加急促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在准备着什么?他们是要推翻我朱家的大明吗?熥哥儿!熥哥儿!你说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一阵的念叨之后,朱樉开始剧烈的喘着粗气,原本刚被炭火烘的红润的脸也在眨眼间就是一片煞白。

“二叔!二叔!”

朱允熥接连呼唤了好几声,甚至是起身伸手,按在朱樉的手臂上。

朱樉的神色终于是渐渐平复下来,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目光定定的看着眼前安抚自己的朱允熥。

“允熥!你听二叔一句劝,这件事情不能这么急的办下去。”

“二叔真的怕,要是继续办下去,天下到底会生出什么事情来。”

朱允熥幽幽一叹:“二叔,自古革新无有不流血。我正在等着,等着他们跳出来,应天十万禁军,二十万京军,早已整戈待发,磨刀霍霍。

我在等着他们露头,好以雷霆之势,一扫乾坤,给我大明好生的打理干净,才好安安稳稳的走向我大明的盛世。”

朱樉一只手不停的在大腿的搓着,目光凝重:“允熥,你要用兵,二叔定做你的开路先锋!可是,你不知道他们到底躲藏在哪里,他们有多少人。你更不知道,这些人现在已经串联了多少。

乡野之间,古有郡望,今有士绅,百姓皆以他们为首。若是一地乱,尚可大兵镇压,可若是遍地烽火,我朱家难道是跟了龙王的姓了吗?

眼下不过是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他们或许会觉得只不过左右多出些钱粮。可他们定然还有数不尽的手段,能够将这份出项给平了。

可你已经在应天府推行粮长税吏改制,税署大行其道,就连他们最后的那点在地方上的权力也要夺了。”

朱樉站起了身,满脸忧虑:“我家这是要夺了他们所有的好处啊,不给他们留活路了啊。兔子被逼急了尚且会咬人,将他们给逼急了,我家当真要坐视天下处处起烽火吗?”

朱允熥脸色阴沉,目露精芒,略带着杀气道:“二叔或许还不知,今冬雪情,我已抽调三万京军离京。方才我从乾清宫而来,已经与爷爷交底,二十万京军皆可动用。”

朱樉唰的一下转过身,瞪大了双眼,然后目光逐渐缓和下来,长叹一声:“今冬或许不会有事,可一旦你在六道推行粮长税吏改制,必生事端!”

做了语言的朱樉,三步并两步的到了朱允熥面前,双手重重的拍在他的肩膀上。

“允熥,二叔知晓每朝皆有革新。你如今早早的就是我大明的国本储君,老爷子虽然已经年事已高,可你爹正值壮年,你更加年轻。

我家徐徐图之不好嘛?

二叔可以为你担起六道改田税之事,可若是继续下去,出了塌天的事情,二叔可是扛不动了!”

朱允熥没有说话,而是坐了下来,眉头夹紧,深思了起来。

朱樉今天将心中所有的忧虑都给说出了口,他不禁长出了一口气,过去压在心头的重担,好似在这一瞬间都被一扫而空。

见到朱允熥正在沉思冥想,他也坐了下来,动作小心的为两人各自倒了一杯八宝茶。

良久之后。

朱允熥终于是从嗓子里发出了一声动静,然后睁开不知何时闭上的双眼:“二叔,炳哥儿该成家了,他自幼体壮,如今武艺精湛,交趾道一行,兵略更是突飞勐进,成婚后也该和炽哥儿一样,为我朱家做事了。”

朱樉一愣,不明白为什么前面还在说着事关大明社稷危亡的事情,这小子想半天转过头就又说起了自家儿子的事情。

朱樉目光一转,忽的拍响面前的桌桉,高声道:“朱允熥!老子已经豁出去给你背锅抗事了,你不能再祸祸炳哥儿了!”

朱允熥一摊手:“是炳哥儿自己缠着我喊着要当大将军的,我可一点都没有鼓动过。”

朱樉顿时急了眼。

站起身揣着双手,来回的踱着步子。

然后定定的瞪着朱允熥,挥手道:“你要用京军,这是老爷子点头的事情。我给你背锅抗事,这是我愿意的。你要是让炳哥儿替你下去杀人,这事绝无可能!”

“这事我管不了啊,腿长在炳哥儿身上,二叔您的亲儿子,我建议您要是不放心,直接打断他的腿就是了。”

朱允熥哼哼着滴咕了一阵。

然后在朱樉满是质疑的注视下,缓缓起身,走向门口。

许久不曾上油的门枢再一次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屋外的漫天风雪,踩着前后脚的挤了进来。

朱允熥迎面顶着风雪,回首看向朱樉。

“二叔,大明的天不会变的,你且放心。”

“莫要担心,莫要不安。”

“此间天地定能日月永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