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三十四章 送给你们的体面

大明嫡子 第三百三十四章 送给你们的体面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种田,种一辈子田,这是大明朝数量最多的人口所从事的一生的事业。

种田,读书,科举入仕,升官发财,买田,让人为自己种田。这是读书科举的儒家文官们一生的追求。

当这些人拥有了足够多的田地,他们就会脱离生产,他们的子孙也会脱离生产,形成一个一个的剥削利益集团。

先自家后国家。

这是所有人都知晓却统一不会公之于众的秘密。

而大多数的人,只会停留在先自家上。

至于国家?大明朝?

朱允熥脸色幽幽,冷笑一声:“孤犹记洪武二十四年冬,浙江道雪灾,而后朝廷于浙江道试点推行摊丁入亩,一岁而终,浙江道岁入夏秋两税赠粮三百万担,商税等各色课税百万之巨。而今,更是每岁有赠,却并未致使百姓哀嚎,家中更是渐有存粮新衣薪火。”

浙江道这两年做的很不错,朝野内外有目共睹。这两年更是因为征讨交趾道,昌华港的建设,连带着钱塘港也扩大了好几倍,每日不光是吞吐着自交趾道运来的货物,还有整个广西、广东、云南等东南数道的货物。

就连西洋那边的海外商贾,也来了不少。他们不光是前来应天城外的龙湾码头,同样会去钱塘港下货。

只是这个时候,朱允熥提起浙江道的事情,在场的文官们却是脸色紧绷。

官员们眼神开始变得有些不老实起来。

皇太孙这个时候提旧事,分明就是在点今事呢。

恐怕,接下来就是要例数国朝积弊了。

殿内响起一声轻咳。

朱允熥转动着白玉扳手,上面已经有了一道因为练弓拉弦出现的的凹槽。

他目视着眼前的朝堂肱骨们。

“大明很大,这句话孤已经在很多地方提过很多次。”

洪武二十四年东宫学堂就已经提过了。

翟善等人心中默默的想着。

那些事情,这两年也终于是慢慢的透露了出来,并不是什么秘密。

朱允熥继续道:“可是,大明这么大,为何总还是只要出现天灾,百姓便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衣服,乃至于落得妻离子散的境地?诸卿,是否想过?”

想过。

只是不能说!

点着香炭暖烘烘的文渊阁里,官员们的脑袋更低了一些,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

他们不光想过,并且深切的指导原因是为什么。

朱允熥冷笑一声:“世人都说时势造英雄。自陈胜吴广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言论就通行天下。可这时势又是什么?无非是朝廷无能,百姓吃不饱肚子了。既然都吃不饱肚子,造反也就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了。”

殿内,朱允熥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一丝波澜,也没有恼怒,好似只是在诉说着一件很是平常的事情而已。

可是官员们却越发的坐立难安,浑身如芒在背。

既然坐不住了,官员们便藏着额头上渗出的汗水,齐齐的跪在了地上。

“臣等无能。”

“臣等死罪。”

朱允熥挺着上身,而后双手撑在膝盖上,身子前倾,俯视着官员们。

“你们无错,你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是孤的错,是我朱家的错,是上天的错。”

翟善等人勐地抬起头,面露惶恐,眼神震荡。

“臣等……”

“不用解释!”朱允熥终于稍稍的提高了一些声音:“你们,百姓,都是如此想的吧。”

“汉文景无为而治,则天下仓禀实,钱钞积烂,五谷生虫。

唐贞观文治武功,中原开疆辟土,则凡中原之乞,皆不受外族之施。

宋与士共天下,商道茫茫,占半壁江山,乃至辽、西夏亡,仍有国祚。”

朱允熥嘴角挂上了一抹轻蔑:“功过有分,君臣分心,功在谁,过在谁?”

文渊阁里,三足莲花瓣坐山炭炉,烧的更是红火了。

然而官员们却是浑身生寒,后背发汗。

“臣等万死,绝不敢叫君父受过。君父授权,然天下灾情,皆因臣等无能。”

殿内,除却官员们的请罪声外,寂静一片,唯闻窗外飞雪落地之声。

站在一旁手捧着奏章的解缙默默颔首。

皇太孙愈发的不一样了。

朱允熥目光如渊似墨道:“功过不是你们说的,也不是孤说的,是要交给昭昭青史去说的。后世人如何说,皆在今日。孤管不到后世人的嘴,但孤如今替圣天子监国掌权,便不能让后世人辱没圣天子一分!”

官员们听到这里,忽的默默的松了一口气。

虽然皇太孙的言辞一层更比一层严苛,然而最要命的是不提目的和要求。

而现在,只要能提出目的和要求,便不是什么问题了。

翟善抬起头,面目庄重,代表文官们开口道:“臣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今冬雪情虽大,然朝堂一心,共志成城,上苍定能获悉,护佑我朝子民,全君父仁政。”

朱允熥哼哼了一声:“你们都是见证了大明从草创至今的人,孤今天便送给你们这个体面。

朝廷要一条心,这颗心该放在什么地方,不用孤教你们。

你们是我朱家社稷基业之根基,百姓同样是我家的社稷之根,我家不做那无根浮萍,谁也不要妄图那样去做。

地方上官府、官员、士绅、商贾、百姓,朝廷要有个权衡,不要因小失大了。

你们今日回去也告戒了家中,莫要插手了不该碰的事情,京军十万现如今分赴各地,他们是我家的手中刀。

但孤要告诉你们,这把刀现在不在我家手上了,刀口落在什么地方,全看你们要不要这个体面!”

低着头的解缙闭上了双眼。

而如郁新、王儁等人则是浑身一软,任亨泰、茹瑺等人则是心中大呼,徒留翟善瞪大了双眼盯着忽然之间杀气腾腾的皇太孙。

就知道动用京军没有那么简单!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赈济雪情,也不是为了压制文官在朝堂上的权力。

从一开始,这件事情就是奔着杀人去的!

京军这把握在皇室手中的刀,如今离了京,可这把刀又何曾离了手?最后究竟落在什么地方,全看手握这把刀的人会如何去想。

敲打过了之后。

朱允熥点了点头,向后一靠,目光看向透光的窗外:“都去吧,早些回家。雪大了,慢些走。”

官员们相互看了看,终于还是压住心中的不安,小心起身,低着头躬着身无声的后退着。

当殿门被打开,殿外的风雪灌注。

朱允熥已经靠在圈椅上闭上了双眼,好似是因国事操劳而睡熟了,可嗓子里却发出了声音。

“皇爷爷有言,我家起于黎民。”

“京军可动,亲军亦可动。”

“诸位,”

“慢走……”

刚刚退到殿门处转过身的官员们,在听到从后背传来的话,不由两腿如有灌铅,四肢僵硬。

皇太孙说的没有错。

他已经给了所有人体面的选择,如果不想要体面,那么下场会如何,所有人心里都清清楚楚。

左右不过是成为皇太孙口中那昭昭青史上的一行数字中的一例,没有人会去关注和怜惜,死了也就死了。

官员们茫然的走出文渊阁。

当落在最后的六部尚书三法司堂官从殿内走出,身后就传来了宫中内侍将殿门关上的声音。

翟善双手兜在袖中,站在殿门前的廊下,抬头看着外面阴沉沉飞雪不歇的天空。

“诸位,殿下今天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王儁见几位尚书都停在廊下,便皱眉低声询问着,期间不忘小心的回头扫了一眼紧闭着的殿门。

郁新长叹一声:“今冬多事啊!诸位还是勤勉国事吧。”

茹瑺斜眼扫向郁新,哼哼两声:“诸位,老妻今早炖了一锅肉还等着老夫回家,告辞了。”

说罢,茹瑺便挥挥衣袖打了个花卷,低着头没入风雪之中。

王儁张张嘴,看着茹瑺隐入风雪之中的背影:“不理部事了?”

任亨泰斜觎着王儁,而后看向翟善:“翟尚书,本官也要和你告个假,今日本官也要回家一趟。”

翟善是吏部尚书,管的就是朝堂内外的官员人事。

虽说任亨泰没必要和他告假,但他还是应道:“任尚书慢走,雪天路滑,多多小心。”

任亨泰点点头,拱拱手,便如茹瑺一般没入风雪中。

王儁伸出手,却见翟善也已经不发一言的从眼前走过。

等到殿门前只剩下郁新一人之后,王儁终于是忍不住了:“殿内的事情,我是明白的,可他们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郁新瞧向王儁,脸上露出笑容,在对方诧异的眼神下拱拱手,微微一笑:“王尚书,本官也要回家了,家里有些子侄平日里颇为顽劣,今日大雪,闲来无事,本官定要回家好生的教训教训这些竖子!”

郁新说完之后也不管王儁那满脸的疑惑,几个健步就钻进了风雪里。

终于,文渊阁外就只剩下王儁一人。

他左右看了看,满脸郁郁的跺跺脚,双手一揣,歪着嘴哼哼一声亦是躲进了风雪中。

……

“殿下,他们都走了。”

“六部尚书今日都不去部里,皆有言要回家。”

“郁尚书最后说了要回家教训家中子侄,王尚书是最后走的。”

文渊阁里,太孙府总管太监雨田,躬身谦卑的站在双目紧闭的朱允熥面前,低声说着刚刚殿门外发生的一切。

解缙站在一旁,他的眉头愈发的紧。

太孙明明就在殿内,那些人也不至于忘了这点,可他们就在殿门外说这些话。

而现在,太孙似乎也没有要对这些翘班的官员们申斥的想法。

很难明白啊。

解缙心中感叹了一声,忽然觉得自己还是去修路、做圣人来的更简单些。

雨田依旧是低着头弯着腰,小心抬头看了一眼皇太孙。

“记住,大明朝堂之上就没有蠢人,官员们总是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知道该说的话应该在什么时候和地方说。”

朱允熥默默的睁开双眼,看了一眼还在愣神的雨田,轻咳一声。

雨田立马低下头,姿态愈发恭敬:“奴婢晓得了。”

朱允熥哼哼了两声,转头看向解缙:“陪我去一趟朝阳门。”

解缙顿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西平侯沐英现在就在朝阳门上领兵坐镇。

解缙点点头表示明白,雨田已经是走到了殿门后将其打开。

外间。

积雪总是洁白无瑕,在大多数时候代表着美好的含义。

可是当连日愈月的降雪,就不是什么好事。

朱允熥每迈出一脚踩在地上,都会发出阵阵滋滋的声音。

他抬头看向天空,脸上带着忧虑。

这样的动作,是最近包括他在内,大多数的朝廷官员们的下意识习惯。

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头顶上的阴云能够早日散去,见到那久违的阳光,可每一次都会让人失望的低下头。

“离京的京军,目下是否都已经到达所定位置?”朱允熥听着脚底下发出的已经听腻的积雪声,低声询问着。

解缙转过头:“除了刚离京往杭州府去的京军,按照计划都已经到达各地了。”

朱允熥点点头,眉头却是不曾舒缓:“既然应天府现在都有了闲言碎语出现,那么由此推断,地方上的声音恐怕只会更加的不好听。”

解缙有些迟疑的低声开口:“所以,他们今天在文渊阁外说话,其实……”

“他们在表态罢了。”朱允熥目光幽幽:“这个体面,他们要了最好,不要也得要。亲军亦可动,我可没有说要动到哪里。锦衣卫,亦是亲军。”

解缙不由一颤,团起双臂,双手紧了紧胸前的衣襟,只觉得今天怎么更冷了一些。

等两人出了洪武门,只见朝阳门已经是近在眼前,城墙上即便是此等大雪纷飞时节,仍然有无数的官兵傲立于城头,如那山巅松柏。

只是一件飞鱼服,却在洪武门前挡住了朱允熥的脚步。

“启禀殿下,张百户抓住人了,如今正在诏狱审讯之中。”

朱允熥眉头一挑,看向来人,认出对方是锦衣卫百户张辉的麾下,心中已然明了所说的是什么事情。

他当下转头看向解缙:“要不要听听,我大明朝到底都有怎样的蠹虫,他们又是怎么依附在大明吸吮黎民血肉的?”

解缙抖抖肩膀震落积雪,歪过头:“臣就不去了……书报局那边近来因为雪情出了些问题,臣还要过去处理一番。”

朱允熥笑笑:“既如此,你就不去了吧。”

解缙得了应允,心中不胜欢喜。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张辉,谁人不知?近来,这人在朝中可是获得了鲜明的两极分化的评价。

朝臣们对其恨不能手刃,而太医院却对其推崇有加,乃至于不论张辉的锦衣卫豺狼身份,也要放言他是太医院最亲密的好友。

为此,朝中多有异议,惹出了不小的动静。

只是当闭关三年的太医院院正山永年出关之后,所有的异议都在一夜之间消失。

这两年太医院在医术上的进展可谓是突飞勐进,百尺竿头。大蒜素和抗生素几乎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存在。而固态的新生药物,更是硬生生的将无数垂死百姓从鬼门关里救了回来。

当山永年这位如今大明医道总扛把子出关为张辉站台背书之后,没人愿意为了一个不过是喜欢严刑的酷吏,而与能起死人而肉白骨的山永年作对。

这年头,谁不是大大小小的一家子人,谁家又能没个病没个痛的。

得罪谁都行,唯有太医院的人不能得罪。

于是,就是在这种沉默之中,太医院的医学水平,又开始了进一步的飞跃。

尤其是在外壳皮肉筋骨上的医疗手段更是可以用一日一新来称赞。

……

“太医院你是知道的吧。”

“最近他们很奇怪,大概是因为这段日子的大雪,竟然对冷热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产生了兴趣。”

“这不是纣王干的事情吗?”

“我不过是个锦衣卫的百户,哪里懂什么医术?”

“所以啊,我就问了太医院的水三年。我问,要怎么研究这冷热对人的影响。”

“他就骂我是个杀才,屁都不懂还要他来教,丢下句熔铁之热、刺骨之寒的话,然后就骂骂咧咧的走了。”

幽暗的锦衣卫昭狱里,原本很是魁梧的百户张辉,现如今显得格外的消瘦,两腮深深的凹陷着,眼窝里泛着碧绿碧绿的幽光,让人只是看一眼就会不寒而栗。

而张辉此刻手中正提着装着铁水的长臂勺,一手拿着柄剔骨刀,眼睛里泛着激动兴奋的光彩,盯着被绑在老虎凳上,身上京军红袄布甲都未曾被脱下的一名小旗官。

“你看,太医们就是这么的奇奇怪怪。”

“他们要我研究这个,我也不懂,那句话也是一知半解。”

“我脑子笨。所以啊,我就想着复杂的东西弄不来,那就简单的来。”

“既然是熔铁之热,那我就熔了铁水,浇在皮肉上,看这些地方会有什么反应,然后这把剔骨刀就可以刮了肉,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哎……”

“我是真的不懂医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