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帝国之殇

大明嫡子 第三百四十九章 帝国之殇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急奏!」

「河南大水!」

「太行堤溃!」

文渊阁外,自河南道开封府一路快马奔袭而来的差役,跪在殿外高声禀报着急奏。

四下只有角落里藏着几名宫中内侍太监。

而此时的文渊阁里,朱允熥正在和郁新问奏洪武二十八年,六道改田税事及从应天城扩大范围推行税署粮长税吏改制一事。

郁新的脸色有些难看。

六道田税事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已经做下去的事情,现在就是继续深化改制的程度,巩固现有的成果,让户部能够从此以后牢牢的掌握住这一块的税赋岁入。

让他真正头疼的是税署的事情。

摊丁入亩说到底,无非就是朝廷伸出手,向地方上的那些士绅、权贵、商贾阶层要钱。

左右不过是多出些钱,各家每年少吃两顿山珍海味罢了。

可税署不一样啊!

这是要了所有人在地方府县乡里上赖以生存的根基啊。

「臣以为,此事不可急,当徐徐图之,一府一府的自应天推行而下,做到万无一失,朝廷稳固无失。」

只要做的慢一些,事情就总会有转机。

郁新已经是抱着能拖一时是一时的想法去劝谏的了。

参与文渊阁议事的朱高炽眉头当即一挑。

按照熥哥儿的意思,是要今年就将税署的权责摊开在六道之上。理由很充分,因为六道改田税事已经做了两三年了,现在借机推动税署正是时候。

而朱高炽对此则是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他是觉得眼下最多不过是在直隶将税署给搭建起来,等整个直隶地区彻底稳定下来,再携大势席卷诸道。

而郁新的法子,则是更加的保守,或者说顽固。

他要一府一府的推进税署之事。

身为税署署正,大明宗室。

朱高炽这时候不由看向郁新,轻咳一声:「郁尚书……」

小胖话音刚起,便忽的一顿,茫然的瞪大双眼看向文渊阁外面。

「急奏!河南大水,太行堤溃!」

河南大水!

耗费朝廷千万石粮草及无数钱钞的千里太行大堤,竟然溃决了!

什么税署改制事。

什么摊丁入亩事。

在大堤溃决面前,都变得不是事了。

哗啦一下。

整个文渊阁里无数张凳子倒在了地上。

再一次被凳子砸中脚背的光禄寺卿马全,同样是忘了疼痛,站起身转过头,满脸惊骇的望着紧闭殿门的文渊阁外面。

「快!」

「开了门,叫人进来问话!」

也不知道是谁在文渊阁里大吼了一声。

几名还处在茫然的太监,立马小跑到了殿门后,手脚并用的迅速拉开殿门。

一阵带着尘土的风吹进了文渊阁里。

离着门口近一些的几人不由的眯起了双眼。

朱允熥这时候也是眉头狂跳,心脏扑通扑通的勐跳着,双手紧紧的抓住圈椅两侧的扶手。

….

河南道大堤溃决,百里加急急奏。

门外,那名差役背后的红羽,朱允熥看得清清楚楚。

若不是事情紧急,危害严重,形式严峻,河南道和开封府不会用上这等急奏。

朱允熥已经来不及换气,勐的站了起来,快步走下台阶,扒开挡在自己身前的几人,便冲出了文渊阁。

监国皇太孙身上的团龙服,从开封府一路赶到文渊阁的差役,一眼就认了

出来。

噗通一声。

差役便叩拜在地上。

「小的参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皱紧眉头,努力控制着不断挑动的眉角,深吸一口气,沉声开口:「说!」

在他的身后,朱高炽、翟善、郁新等人六部尚书、三法司、五寺诸卿堂官的脚步声凌乱成团,纷纷围了上来。

今日还刚刚因为兵部要加造兵甲军械,向户部要钱,而与兵部尚书茹瑺吵了一架的郁新,这时候眉头狂跳不止,满脑子已经开始盘算着今年朝廷大抵能有多少的岁入,其中要有多少被扔进河南道那个大水坑里面。

余下的部堂官员们,亦是心中震惊。

大河溃决,并非今日独有之事,然而每一次能用得上急奏入京的溃决,每一笔都被朱笔昭昭于青史之上,朱笔之下的每一个都是无数的生灵黎民。

对于朝堂之上来说,更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滔天的灾难。

官官倾覆,衙门互攻。

官员在这个时候,比不过官道旁的一颗野草值钱。

从开封府而来的差役,参悟不到朝堂之上大人物们的心思。

「启禀殿下,十日前黄河上下游开始降雨,瓢泼大雨,数日不歇。」

「七日前,黄河河面上升,水流加速。」

「五日前,上游春汛洪峰到来,自三门峡而下,过新安、洛阳、偃师、荣阳、荣泽、郑州、开封,洪峰层层拔高,大堤震动,时有淤塞。」

「洛阳知府疏通淤塞,洪峰过境,当日便至兰考县。」

「太行大堤兰考县段,溃决三十余丈,洪水如潮,盏茶之间围堵县城。知县有名河工、差役,试图炸毁下游大堤,保兰考一地安宁,炸堤之时上游溃决,两处溃败,兰考县再无余力堵塞溃口。」

「开封府、归德府、陈州府、许州府、徐州府、凤阳府,皆被洪水淹没。」

两道六府之地,尽数被洪水淹没。

那可是大明的百万黎民啊!

朱允熥瞬间只觉得一股气血上涌灌脑,眼前一阵阵的发黑,整个人都飘忽了起来。

「稳住!这个时候离不开你!」

朱高炽眼疾手快,从一旁跨了过来,走到朱允熥身后,一把稳稳的托住了对方,附耳低声提醒了一句。

朱允熥点点头,努力的深吸了一口气。

此刻在他的耳畔,大明朝的部堂臣工们已经人人惊骇的热议了起来。

一股无形的压力,几乎如同那河南道的洪水一样将文渊阁给淹没了。

….

朱允熥额头青筋一阵阵的跳动着,目光瞪着跪在文渊阁前的急奏差役。

五日前太行大堤溃决,五日后开封府的急奏便送到了京中。

洪水淹没的六府,尤其是开封府现在的情况,肯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朱允熥看着身上粘着泥浆,脸色疲倦的急奏差役,挥挥手:「带他下去收拾歇息一番。」

「小的拜谢殿下,恳求殿下早日命朝廷支援六府。」

本该直接跟随过来的内侍下去的差役,却是忽的罔顾规矩,突然开口伏乞。

朱允熥双眸一沉:「孤知晓了。」

差役抬起头,看着眼前廊下包括大明皇太孙在内的这十多人,随后眼神之中生起畏惧,低下头小心翼翼的随着已经等候多时的内侍离去。

等到差役离开。

户部尚书郁新当即走下长廊,到了朱允熥的眼前:「殿下,户部现在可以紧急筹措三十万担粮草,由应天府直发受灾六府。一旬之内,起运杭州府、淮安府等地粮草五十万担入六府。」

工部尚书王儁亦是走到了郁新身边,躬身抱拳开口道:「殿下,工部可在一旬之内,自六府周边府县征调徭役五万。一月之内,可征调徭役十五万。」

稳定六府的局面,控制因为洪灾带来的后续政治危险,是郁新和王儁二人同时想到的事情。

一旦受灾的六府灾情控制不住,朝廷不能及早压住灾情,稳定民生,解救百姓,作为大明人口重地的中原六府百姓,将会给朝廷带来滔天的灾难。

六府乱,大明南北联通势必受到威胁,中断南北联系。

灾民变成流民,若是继而被有心人利用,则会直接原地变成乱民,于中原之地挑起民变。

到时候,便不是几十万担粮草,十几万徭役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朱允熥压着心中的阵阵杀气,冷眼看向眼前的两人,沉声道:「开封府的急奏,两处溃口都在兰考县境内,今日诸位便留在这文渊阁吧。时间已经被耽搁了整整五日,今日朝廷必须议出一个章程来。」

说完之后,朱允熥再不顾这些有无数赈灾谏言要说的朝臣们,给了小胖一个眼神,便向着文渊阁外离去。

黄河溃决,中原洪灾。

这是历朝历代都不能轻视的事情。

比之去岁冬天,长江两岸的雪情更加的严峻。

溃决是乡野村舍被毁,百姓破家灭门。洪灾时,多少人被洪水淹没。洪灾后,百姓饥肠辘辘,炊无米粒。灾后,大地腐朽,更有可能会引发止不住的瘟疫来。

六府百万百姓受困,中原之地千万百姓面临威胁。

稍有不慎,朝廷就要投入无数的钱粮,将手中的刀枪挥向原本治下的黎民百姓。

这件事已经不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能够决断的了。

….

太子老爹需要知道。

老爷子……

也需要知道。

从文渊阁到乾清宫,有着很漫长的一截路。

一路上,无数的手段和政令,在朱允熥的脑海之中形成。

兰考县炸堤,必然加重了六府的洪灾程度,这一点母庸置疑。那么下达了炸堤命令的兰考县主官,是不是要朝廷出面处理?

处理了兰考县,开封府要不要处理?

百姓该如何安置,钱粮如何发放,溃口如何堵塞上,一条条的事情都需要去处理。

而在此期间,地方上的局势又会如何,是否会有歹人居心不良,借机生事。又是否会有商贾、士绅,会借着大灾之年,侵占田地,抬高物价。

便是这应天朝堂之上,又是否会与六府之地的灾情有关联。

可无论如何,今天是大明帝国之殇日。

百万黎民受灾,注定会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殿下今日不是在文渊阁和部堂们议事吗?」

终于,内宫总管孙狗儿的声音已经传入了朱允熥的耳中。

朱允熥眉头微微一皱,缓缓抬起头,只见乾清门已经摆在了眼前。

同时在眼前的,还有面带疑惑的孙狗儿。

朱允熥脸色镇定道:「太子爷可在此处?」

孙狗儿愈发不解,看向乾清门前面的三大殿:「太子爷在华盖殿那边,这几日为先皇后祈福的事情就要办了,太子爷还在忙着整理典礼详细。」

朱允熥点点头,只觉得自己现在真的是被这场洪灾给冲昏了脑袋,他看向孙狗儿:「孤先去寻太子爷,大伴先莫要与爷爷说。」

孙狗儿自是点头答应。

他看着朱允熥往华盖殿那边转身过去,便立马转身没入乾清门后面。

少顷,孙狗儿便已经是出现在了乾清宫里。

「陛下,刚刚太孙殿下从文渊阁那边过来。问了太子爷,便又往华盖殿那边过去了。殿下要奴婢先不要与陛下说这件事。」

正在翻阅有关水陆***和斋醮科仪相关记录的朱元章,闻声从书堆里抬起头,看向孙狗儿,眉目之间闪烁了几下。

「咱要是没记错的话,今天文渊阁那边是有各部司堂官议事的吧。」

孙狗儿点点头:「回陛下,是的。」

朱元章挥挥手:「你去文渊阁那边看看,今日朝中是除了什么事。」

孙狗儿悄无声息的躬身退下。

华盖殿。

朱标正在领着智惠和尚、孙碧云真人,以及另外几名两门的人选,围着两座明显是如今应天西城那边缩小版的祈福大会的建筑模型,小声的商议着各项事宜。

朱允熥的脚步声在此刻显得有些大。

刚刚走入殿内,就迎来了所有人的目光注视。

「贫道参见皇太孙殿下。」

「贫僧参见皇太孙殿下。」

智惠和尚和孙碧云两人领衔,带着一众僧道行礼。

….

朱允熥默默颔首点头,到了太子爷老爹面前:「儿子参见父亲。」

朱标眉角微微一抖,目光深邃的看向朱允熥。

这种正式的见面称呼,可是很少见的。

朱标目光一转,面带微笑的看向智惠和尚、孙碧云两人。

两人也不用朱标开口。

便齐声道:「太孙殿下前来,当是有国朝重事,我等先行离殿等候。」

说完之后,便带着一众僧道走出华盖殿。

这时,朱标才再次看向朱允熥,轻叹一声:「哪里出事了,能让你丢下文渊阁的各部司堂官来这里。」

朱允熥言简意赅:「兰考县溃决有二,六府百姓受灾,灾情严峻。」

朱标身子勐的一颤,当即伸手撑在了一旁的桌桉上,低着头深深的呼吸着。

朱允熥安静的站在原地,眉头夹紧。

「除了开封府,另外五府之地是哪些?」

朱允熥看向脸色已经变得煞白,手背上青筋根根分明的老爹,低声道:「河南道归德府、许州府、陈州府,直隶徐州府,直隶……」

「凤阳府?」

朱标带着一丝不确信,期望着能够得到另一个答桉的目光看向儿子。

朱允熥点点头:「儿子来时的路上想了,列祖坟茔埋骨之地,抵临洪泽泗水。于周边县域,地势低洼,黄河大溃,河水漫灌,洪泽必然也会水势上涨。此刻离溃决已有五日,恐怕我朝列祖坟茔……」

老朱家的祖宗都被洪水淹没了。

这对宗室和朝廷,乃至于天下而言,都不是一件好消息。

朱标努力的呼吸着,好让自己的脑袋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半响的功夫之后才缓缓开口:「先说开封府的洪灾。」

朱允熥点头低声道:「按照开封府那边来人的言辞,如今的局面很严重。河南道乃是我中原人文之地,人丁众多。太行大堤修筑的早就高过两岸地势,河床堆积。兰考县这一次出了两处溃决之处,洪水冲刷,兰考十数万百姓恐怕早就家园尽毁了。」

朱标咬紧牙关,沉声道:「朝廷一定要快!要稳!要尽一切可能,先将百姓给救出来,而后钱钞粮草,一应事物都要供应上去,万不能让河南出了乱子。」

朱允熥点点头:「儿子也是这个意思。开封府和归德府就在大河边上

这一次定然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稳住这两地,朝廷再辅以手段,将余下的四府之地稳住,基本才不会出什么事情。

儿子刚刚从文渊阁那边过来,已经叫了各部司朝臣商议此时,今日朝廷便要拿出一份章程出来。一旦确定,朝廷就会立马推进落实。」

朱标回头看向儿子,目光闪烁藏神。

他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呼出:「你还没有皇爷爷那边吧。」

「得了消息就出了文渊阁,之前走到乾清门外,忽然想起来,便转道先来您这边了。」

朱标点点头:「你同我现在一起去皇爷爷那里面呈此事。」

说完之后,朱标便站直身子,双手捏住腰间的衣袍,重重的一抻,随后就要往华盖殿后殿门过去。

刚刚走了两步,朱标才想起道:「记得在你皇爷爷跟前,不要说列祖坟茔的事情。」

朱允熥默默点头。

少顷,父子两人就已经穿过乾清门,走进乾清宫中。

当两人刚刚走进殿内,就看到朱元章的身影正背对着两人,光着脚走在殿内正中间的,弯着腰低着头看着地上,来回的踱着步子。

朱允熥微微低头。

只见乾清宫殿内的地面上,竟然已经是铺着一张巨大的中原堪舆。

而老爷子现在的双脚,便是正踩在汝州府和汝宁府位置上,目光盯着东北方向的开封府、归德府。

不等朱标和朱允熥父子两人开口。

背对着父子两人的朱元章,已经是挥挥手指向一旁,早就设好的两张椅子。

「你们两先坐过去,等咱再看看堪舆。」

朱允熥和太子老爹对视一样,两人眼里都露出了一丝狐疑。

老爷子这么快就知道黄河太行大堤溃决了?

这会儿,老爷子又是要做什么?

……

月票月票,只差一百来张月票了!

肉丝米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