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添一把火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一十四章 添一把火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墨点在奏章上一点点的晕染开。

斑斑墨迹,好似风雨江南下的泼墨一般,由深及浅,向着四周,沿着纸张的脉络扩散开。

解缙的眉头夹紧,神色显得有些凝重。

他的声音在文渊阁里回荡着,让年轻的学生不禁有些意外,先生还会有这种模样的时候。

前来的锦衣卫百户躬身上前:“学士,殿下今夜回京,是离了行在单独而行,京中百官尚不知晓。”

解缙抬起头:“消息可否送到太孙府和陛下那边了?”

百户官摇摇头:“殿下只叫我等来寻学士。”

太孙回京,却特意藏匿行踪,单独离开行在回城,又不告知太孙府和宫中,单单是将消息送到了自己跟前。

解缙一时间浮想联翩,心中的忧虑也更重了些。

半响之后,他才重新抬起头,看着还等候着在自己眼前的锦衣卫百户。解缙脸上露出一抹歉意,轻声道:“有劳诸位了,臣已知晓殿下行程。”

“下官告退。”

锦衣卫百户躬身抱拳,领着两名总旗官轻步退出文渊阁。

殿内,解缙目光紧锁在那染着墨迹的奏章之上。

接任通政使司知事官的年轻学生,安步上前,为解缙倒了一杯茶。

年轻的知事官又将染了墨的奏章从解缙的眼前取走,低头看了两眼:“是四川道的奏事,无甚大事,学生补了这一块便也无事。”

说着话,年轻的知事官便从一旁的木兜取出工具,裁切贴合奏章,在一旁补录奏章内容。

解缙则是抬起手压在桌面上:“今日朝中如何?”

年轻的知事官愣了一下。

皇帝是勤勉的,自登基以来每日都要上朝,与群臣商议国策。只是这两年,因为太子愈发年长,太孙也越发的沉稳起来,这才少了些朝会,国朝大事几乎近乎交由太子处理。

目下,朝中一直都保持着一个相对平和的节奏在推动着大明前进。

但是很显然,先生想要问的不是这些。

年轻的知事官想了下才开口道:“各部司衙门近来都在按部就班,但诸位师兄学长想要做些事情,虽然不曾有过阻碍,却是比先前要拖沓了不少。”

将近来朝中的大致说出口,年轻的知事官悄悄的看了一眼解缙,目光转动了一下。

随后,年轻的知事官小心低声道:“先生,昨夜里的消息,听闻殿下这一次抄了整个孔家,那些孔家人已经在被押入京师的路上了。”

“大明以孝治国,以大明律治国。”

解缙轻声应了一句,目光审视的看向年轻的学生。

年轻的知事官脸上露出尴尬,搓搓手道:“学生在想,殿下此举之意,是否是要在朝堂之上做些更迭之事?若是如此,殿下此刻藏匿行踪,今夜回京,学生们是否又该做些什么准备?”

解缙冷哼了一声:“为臣者,岂可妄自揣测上意乎!”

说着话,解缙便将手边的一本奏章,砸在了年轻的知事官胸口。

知事官将胸口的奏章接过,涨红着脸嘿嘿笑了两声,便低头打开奏章,几眼观望看下去,年轻人脸上便露出一抹震惊。

“高学……方伯,已经到钱塘码头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解缙哼哼了两声:“交趾道这两年的施政,因为远离中原,与朝中历来所行大有不同。诚然,有不妥之处,但所幸成效斐然。这一遭殿下西巡兼行赈济,河南道、山东道两地大乱,却也是恰逢其时,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机会……”年轻的知事官眉头皱起,却掩不住年轻人的俊俏,他沉吟道:“孔家便是这个机会。借孔家行事,殿下所图……”

年轻的知事官自顾自的念叨着,忽的停了下来,脸上一片诧异。

解缙颔首低眉,双手揣在兜里:“去吧,叫了小白他们。”

年轻的知事官疑惑道:“白学长?”

“告诉他,就说先生近来偶的佳酿,今夜玄武湖畔,北湖烟柳之侧,做东请他们品鉴一番。”

……

是日。

应天城官场之上流言四起,百官无心政务,人人窃窃私议风闻。

各部司衙门,一日间便收到了大半个衙门的病休假和请罪书。

需知,洪武朝的官员们几乎是没有休息的日子。一年里,也只有三天是可以休沐在家的,除此之外便只能是自己找时间偷懒,还要谨防被都察院的御史们发现。

此般种种,皆是因为皇帝是一个勤勉的人。

严于律己,则可严于律人。

便是官员病重,也需要各方核查确凿了,朝廷才会批假给休。

头些年,不少人便是因此,活生生的病死累死在了官位上。

但是这一次,大明朝的官员们很硬气。

说病了那就是病了,上了文书便待在家里不出门了。

那些个挑着自己犯了错的官员,亦是在交了请罪书之后,紧闭家门,摆出一副自行圈禁,留待朝廷核查的样子。

诡异的气氛,瞬间充斥在应天城里。

便是那些寻常百姓,也察觉到了应天府放到街面上的差役更多了一些。更不要说武城兵马司的官兵,已经悄然的走出了营房。

官场上的一草一木,都能引来无数人的关注。

“三叔,现在这个时候。咱们家是不是该请徐家、汤家、沐家还有蓝家的人过府一聚了。”

开平王府常家,作为第三代的领军人物,身穿一件亲军百户服的常继祖,坐在前厅,看向刚刚下值出宫到家的三叔常森。

常森端着茶杯灌了几口茶,伸手解开领口。因为一整夜都在宫中卫戍值守,常森的脸上带着些憔悴,眼袋也有些重。

他打了个哈气,看向常继祖:“家里粮食太多了?”

常继祖愣了一下。

如今开平王府大事基本都是常森做主拍板子,自己也是今天得了些消息,才会有此一问。

常继祖小声道:“三叔,孔家的人正在被押回应天,想来熥哥儿要不了多少时日,也就能回京了。这个时候,若是我们这几家不有所动作的话,恐怕到时候熥哥儿那边会有不少麻烦缠身。”

常森似乎因为缺觉,显得有些烦躁,又扯动了两下衣领:“你想要有什么动作?是召集兵马,还是入宫面圣?亦或是,叫各家点了家丁,给那帮文官的嘴都抽烂了?”

常继祖被问的是哑口无言。

一时间愣在当场,不知道该说什么。

常森轻叹一声:“你大伯走了没两年,你父亲如今正在南边领兵征伐,为咱们大明开疆拓土。陛下信赖我们常家,太子、太孙两人也是对我们常家推心置腹。所以,三叔才能领了禁军的差事,卫戍宫廷,护卫陛下。

这个时候,不论是我们家,还是徐家、汤家,亦或是蓝家,都该少说少做。只要不是触及底线的事情,不是要让我们这些人家过不下去的事情,那就稳住。

若是需要我们这些人家做些什么,你觉得陛下不会暗示?还是太子和太孙,会放着我们这些人家,去找旁人来做事?”

常继祖点点头:“是侄儿心急了。”

常森摆摆手:“你想的,三叔明白。陛下如今龙马精神,太子爷也稳坐东宫,熥哥儿这个太孙位也有两年了吧。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急。我们是大明开国的勋贵,是将门,是为天子领兵在外征讨不臣的大将。

可谓是荣辱一体。便是说句不好听的,只要我们不做谋逆之事,那就是与国同休的人家。陛下要我们做什么,便作什么。

你别看朝堂之上,文官们权倾朝野,六部五寺三法司的官儿,一道公文就能叫万民更迭。可你不看看,这些人能一直稳如泰山?

便是詹徽,替陛下做了多少年的吏部尚书,如今他人呢?还不是替文官们背了一次锅,此刻默默回乡含饴弄孙罢了。”

常继祖站起了身,双手合十,躬身作揖。

他的神色显得有些凝重,目光却是真诚:“侄儿受教了。”

“罢了罢了。”常森挥挥手,脸色平静的望向厅外:“孔家不过是个牌坊而已,至多不过是立了千年的牌坊罢了。如今倒了也就倒了,你当天下有几人会真心向着孔家的?

无非是孔圣人的功德,惠及后世千年,那帮读书人是吃着孔圣人的遗泽,才能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

现在孔家倒了,他们便慌了。是因为他们怕,他们怕了。他们怕太孙连孔家都能弄倒,也能毫不留情的将他们给扫走。”

常继祖眉头皱紧,迟疑道:“现在文官已经有所动作了,各部司衙门不少人都撂挑子回家了,难道他们不怕陛下秋后算账?”

常森冷哼一声:“他们无非是想着抱团取暖罢了,觉得只要上下一心,陛下就会投鼠忌器,未免社稷动荡,会对他们手下留情。”

“陛下可不像是这样的人……”

常森轻咦了一声,意外的看向常继祖,却是笑道:“往前,陛下确实如此。只是现在或许真的不一样了。”

常继祖疑惑道:“现在不一样?”

“朝廷这两年一直在推陈出新,新政新人都在上马,但还没有到彻底转变的时候。”

常森轻口解释道:“陛下早年不曾读书,可这些年哪一日不看书不读史的?前宋历次革新为何无疾而终?便是没有足够的筹备,便急急推到台前,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的摆到台面上,又少了助力,才会屡屡失败。

你再瞧瞧咱们大明这两年,多少次是顺势而为的事情。再想想,仅仅是摊丁入亩,咱们家的田地现在都在哪里了?”

常家前厅,叔侄两人安静了下来。

常森不时的打着哈气,常继祖则是皱眉沉吟思索着。

便是厅外的侍女,这时候也不敢进来添茶。

管事的亦是守在外头,远远的瞧见了人就会挥手赶走。

半响之后,常继祖才开口道:“这个时候,只等殿下一句话,只要殿下发了话,我们便遵令行事即可。”

“是这个道理。”

常森长出一口气,打着连天的哈气站起身,挥展着双臂:“且等着吧,如果猜的不错,殿下定然会比孔家的人先进城。”

说完之后,常森便转身往后宅过去。

常继祖起身恭送,等常森离去之后,他驻步原地,目光流转。

少顷之后,常继祖便冲着外头喊话。

“来人,牵了马,点齐人手去讲武堂。”

……

“张志远来报,漕运畅通,沿岸叛贼伏诛。”

“山东道三司衙门上了请罪奏疏,山东都司正在出兵,配合张志远清剿余地叛乱。三司衙门立下军令状,月内彻底平定山东道叛乱。”

“浙江道锦衣卫百户所密奏,交趾道布政使高仰止此行回京述职,三日内即可抵达应天。”

茫茫长江,夜色下,月色洒在江面上,有几分温柔。

气温有些微凉,朱高炽裹着衣衫,站在船头,脸色有些苍白。

为了隐去行迹,众人还未到扬州府,途中的时候便换了一艘商船。

商船不比官造大船,行在江面上总是要颠簸的多一些。

朱允熥身穿曳撒,英武不凡,目视着远方已经肉眼可见,灯火通明的应天城,在夜色下露出的轮廓。

“应天城有什么消息?”

朱高炽退后了一步,看向旁边的田麦和张辉两人。

田麦上前,躬身道:“最新的消息,朝中不少官员开始闭门不出。”

“不少?又是多少?”朱允熥冷笑一声,随后嘲讽道:“恐怕现在还上衙的官员才是少之又少。”

田麦不敢说话,回头看了眼张辉。

朱高炽瞧着朱允熥阴晴不明,开口说:“今夜就能到应天城外,若是想要继续藏在暗中,便不能敲开城门入城。”

“去玄武湖吧,去那边寻一处暂时歇息。”

朱允熥右臂一挥,定下主意。

而后他转身看向田麦。

田麦立马抱拳:“属下在。”

朱允熥沉声吩咐道:“派了人入城,将消息散出去。就说,孤欲夺了天下读书人的一切优待,凡我大明子民,理当一体同之。”

朱高炽眉头一挑,脸色瞬间精彩万分。

他闷声道:“你这是要给应天城再添一把火啊!”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