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三十八章 战争是政治的衍生品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三十八章 战争是政治的衍生品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明是仁慈的。

绝对是仁慈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当大明需要一样东西的时候,那么你就是呼吸,也是错误的。

这一点,在新一代的皇室子弟之中,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一种共识。

如今的大明从蒸汽机延伸到火车和铁路,于是大明原本的钢铁产量就变得短缺起来。而火车和铁路,无疑是优点远胜时下缺点的,所以大明需要更多的钢铁来供应这一事业的发展。

于是,问题就产生了,需求也产生了。

所以,倭国就有罪了,倭工也更急需。

这个问题的解题答桉,就是需要大明动用政治及军事力量,去促成火车和铁路的建设。

那么战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必选项。

逻辑成立,理由充足,无法反驳。

至于倭国会如何,南征大军铁蹄和炮口下的敌人会如何,这不在大明新一代执政者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是年轻的权力参与者里,必须要保证拥有持反对意见的人,发出反对的声音。

朱高炽完美的充当了这样的一个角色。

在皇室第三代成员,都变得渴望军功的时候,他充当了最冷静的反对者。

“朝廷现在大力整治黄河河道,耗费千万。解缙当初提议的另外两条新式水泥路,也开始筹备,亦是耗费颇多。

还有这几年一直在做的北征南讨,现今朝中的革新,钱粮所需诸多。

便是这几年朝廷岁入增了不少,可……朝廷这时候,恐怕难以支持曹国公那边军略倭国。”

朱高炽语气很平和,将如今朝廷的几项大头支出和困难点出。

军略倭国,便是能够为大明提供源源不断的倭工,以及按照镇倭大军提报回来的有关倭国境内其他各处金银矿。

但这些都是要在占领了倭国全境之后才能拿到手的。在此之前,朝廷还是要付出不可预计的钱粮去供应前线的真倭大军。

朱允熥看向今天大放异彩的小憨,眼神示意对方继续破局。

朱尚炳也不负期望,神色镇定的看向小胖:“炽哥儿,如今朝廷推行军功爵之法,将士们求战之心似火。有镇倭大军在前,我军也不必担心前线情形不明。

至于粮草耗费,今年北征也快要结束了吧。淮安府那边的府仓调运的也都是去岁从交趾道送回来的粮草。今年的夏粮和秋粮,想来用不了多少时日也就能送回来了。

到那时候,我朝官兵战意昂扬,兵强马壮,粮草不缺,前线又有熟稔地方的大将坐镇,何以担忧?”

这是二伯家的小憨?

朱高炽眨着眼睛,有些不太敢确信,此刻站在自己眼前昂首挺胸器宇轩昂的朱尚炳,还是不是自己过往所认识的那个炳哥儿了。

朱尚炳却是嘴角夹着澹澹的微笑:“这一次却是过急了。若是依我看,朝廷大可先找找李氏朝鲜的过错和问题,先经略李氏朝鲜,花费三四载的功夫抚平地方。

而后再以李氏朝鲜为跳板,我朝可调动山东道、河北道、北平都司、辽东都司各处力量,源源不断的跨海而过,经略倭国。如此,才算是最稳妥的法子。”

朱高炽张张嘴,他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现在的心情到底是多么的震撼。

炳哥儿不仅仅是想到了如何解决此刻经略倭国的问题,甚至还想到了更长久,更稳妥的法子。

二伯家的祖坟……?

呸!

那也是自家的祖坟啊!

朱高炽心中诧异万分,倍感不解。

朱允熥却是轻笑的挥挥手:“经略倭国的事情,便交给炳哥儿了。写一道奏章,送到文渊阁,交魏国公及任阁老审议票拟吧。”

从来只在一旁看着朱允熥和朱高炽商议国朝社稷大事,将一样样的事情办下去,朱尚炳只能是做那陪衬的绿叶。

如今,大明正式全面经略倭国的事情,就这么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这无疑让朱尚炳心中欣喜不已。

他甚至是拱手道:“那我现在就去?”

朱允熥眼睛眯起,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去吧,记得字写好看点,莫要让任亨泰给你的奏章丢了。”

“晓得晓得。”

得了同意,朱尚炳脸上满是笑容,藏不住的欢喜,一熘烟的就消失在众人眼前,也不知道是要跑哪里去写奏章。

朱高炽有些无奈的看着小憨带着欢喜离去,无声一叹,他看了一旁的新任工部左侍郎张二工一眼。

也不用说话,张二工很是识趣的拱手道:“殿下,火车的验证今天也算是快要结束了,容臣带着人过去检查一番。”

“嗯。”朱允熥点了点头,目光澹澹的看向身边脸色紧绷着的小胖。

小胖那忧国忧民的心思,都已经尽数挂在了脸上。

朱允熥也不说话,只是背起手转过身,看着张二工带人往前头的铁路上赶过去。

朱高炽则是双手兜在了一起,压着脚步的走到了看台边缘。

“说吧,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大明朝的燕世子想不通的。”

朱允熥没有转身回头,只是静静的说了一句。

站在他身边的朱高炽却是翻了翻白眼,哼哼两声:“我只是觉得,经略倭国不是坏事,甚至于朝廷更是大有益处。”

“但你还是觉得此时全面经略倭国,是不妥之举。”

朱高炽点头道:“军政民,民有分。如今朝廷推行新政,内政修行,涉及民生,朝廷九成九的精力都放在了国内。此时若再开军略,朝廷当真能够全盘掌握?”

镇倭大军那边要全面经略倭国,应天这边必然是要增兵过去的。

而且还不能只是几千人。

军阵上需要足够的兵马,战后镇压地方则需要更多的官兵。

朝廷怎么也得再派两三万的兵马过去,才足以让所有人都放下心来。

可一旦动用这么多的兵马增援,朝廷就得前前后后忙活好一阵子,牵扯到数个衙门。如今新政如虎似火,朝廷有能否有多少的精力,将增兵的事情给样样都做好?

这在朱高炽的心中是个大大的问号。

朱允熥终于是转过头:“九边北征,可要朝廷大费周章?南征大军可要朝廷费心竭力?”

朱高炽长叹一声,无奈道:“今日你之所以带我来这里看张二工验证火车、铁路,就是为了要经略倭国的事情?”

此刻的朱高炽也算是看明白了,为何今天一早,自己前脚刚刚走进税署衙门,熥哥儿就跟在后面赶了过来,不由分说就将自己给拉出应天城。

这就是先抛出一个大明没法拒绝的好处,然后再点出问题,最后给出解决办法。

解决办法是什么?

那就是经略倭国。

其实不论自己同意不同意,熥哥儿都会将全面经略倭国的事情给拍板子定下。这从熥哥儿过往,有意无意,对倭国透漏出来的态度就可以说明一切。

大明朝的皇太孙殿下不喜倭国。

这在不少宗室和朝堂官员之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就是因为如此,朱高炽才觉得左右为难。

熥哥儿征询自己的意见,这是对自己的信任,同样是对自己的信重。

肩头上,有着无形的压力。

朱高炽目光几度变化。

朱允熥伸手拍拍小胖的肩膀:“其实还是那句话,战争永远都是政治的衍生品。大明此刻全面经略倭国,不只是因为我个人的喜好,也不是因为我大明当真就缺了那些倭工。”

“那你究竟是为了什么?”

朱高炽外头,目光不解的盯着朱允熥。

朱允熥解释道:“大明除了现在的新政之外,还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革新。”

这是一个巨大的命题。

朱高炽顿时皱起眉头,脸色板正。

“愿闻其详。”

朱允熥看了看脚下的看台,又在小胖的肩膀上拍了两下,随后便自己率先做了下来,将双脚悬空在看台外面,双手向后撑在看台的木板上。

“大明的百姓实在是太苦了,或者说中原的百姓,这数千年来,为了湖口的法子实在是太少了。”

“朝廷现在新政如火,可改变的是官员,是军队。但是百姓们呢?”

“每一次我翻阅史书,很不解历朝历代的革新者们,为何好似是默契的忘记了百姓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就只是站在那高高的庙堂之上,用他们以为的善政去做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

“可他们有问过百姓们是否需要吗?”

“前宋王公是不是能臣?我想,他算是的。可他的新政,当真照顾到了百姓们的需要吗?王公真的有问过百姓们,他所做的新政是否是正确的?”

“我想,同样是没有的。”

朱允熥目光忧愁。

他不相信所谓的王朝周期律,可在人治的中原,庙堂之上的大人物们,从来就不会去真正的体察民情,去询问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他们真正需要的什么。

“百姓们需要什么?”

朱允熥再一次发问,抬着头看着这一片工坊上空,因为那一根根烟囱,而变得灰蒙蒙的天空。

他轻声开口:“百姓们需要吃饱肚子,需要有余粮,需要有余钱,需要有更宽敞的屋子,他们的孩子也需要上学堂,而不是爹种田儿种田。”

“摊丁入亩,上林苑监大力提高粮食产量,这些都只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吃饱肚子。可百姓们想要的其他东西呢?”

“为何我会让文渊阁票拟通过另外几条水泥路的修建?为何又要授予潘德善近乎无尽的权力,在整个黄河河道上大用工?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试图建造铁路?”

“我朝的百姓们,需要有一部分人从田地里走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或者说,去做能赚到更多钱,让日子过的更好的事情。”

“倭工只能是去做最艰苦的事情,去挖矿、挖煤、修筑边塞。我朝百姓,便可以去做水泥路的修建,河道的修建,铁路的修建。”

“这几样事情,朝廷都没有征辟徭役。即便是有征辟,也是给足钱粮,不让百姓们再如过往,自备干粮,为朝廷白做事。”

朱允熥的声音很平静,也很悠长,却有着让人说不上来的信服。

朱高炽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开口:“可如此做法,朝廷哪来那么多的钱粮?便是钱钞充足,可一旦过多,民间物价必然抬高,百姓们的日子还是不会有改变。”

这是最浅显的经济学问题了。

一旦天下间的钱钞多了起来,物质总量却没有相应的增多,那么多出来的钱钞就只能被附加在缘由的物质上,也就是涨价。

赚的越多,涨价也就越多。

“所以开国公还要在那边待上数年,乃至于十数年。”

朱允熥不假思索的坦白着:“南边就是一个聚宝盆,南征大军前进十里,大明就能多十里地的产出,就能都给运回来,平抑物价。”

“我在书上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朱高炽低叹一声,低声呢喃着。

这样的说法,他没有看过。但这样的说法,他却明白,是没有错的。

这几年,随着倭国越来越多的金银被运回应天。

应天城里的物价,已经隐隐有所上涨,只是有朝廷坐镇所以才没有显得太过明显。可变化,却是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

经济学是个大问题,朱允熥不觉得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人。

他转口道:“这是长远的事情了,大明也不能仅仅只有修路、修堤这两样事情,招揽大量的百姓做工赚钱养家,从而过上富足的日子。

而近在眼前的,是要让朝廷上下内外,看到新政是正确的,是不会错的。

复行秦法军功爵的旨意,已经下来许多时日,不说京军诸卫还是上直亲军卫,就是地方上的卫所官兵们,也确如炳哥儿所言,如今是求战望战的。

朝廷要让天下人知道,朝廷说出去的话,便是一口唾沫一个钉子,若是当真有人立下不世之功,那就给他封王!

大明需要让自家人看到诚信,封王亦真也!”

朱高炽目光闪烁不断,他学着朱允熥的姿势,双手背到后面,撑在了地上,却才察觉到自己的肚子被绷的有些紧。

而他则是低声道:“所以,全面经略倭国,不论从哪一点来说,都是为了朝政。”

朱允熥重重点头。

“这一战,非打不可!”

“不破倭国,誓不罢休!”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