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四十九章 灭国!除倭国之名!吾皇万岁!

全面战争的开始,由在大明压力下破天荒合流的倭国南北朝共同阴谋下发起。

到战争的结束,却始终掌握在数万磨刀霍霍的明军手上。

倭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然而,当明军将水师战船上装配的新型火炮,从海上搬到陆地上后,所有的一切都在火炮无情的轰鸣下粉碎。

战争一开始的形式,是人与人的搏斗。

到了后来,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搏斗。除了人,各种更新更强大的军械,逐渐的成为了战场上拥有决定性因素的存在。

如今的大明尚不曾掌握真正的战争收割机器。

但是全新铸造的开始走向合金的炮管,可以承受更频繁次数的射击。炮弹拥有着更大的杀伤力,射程更远。

或许,九边塞外的前元余孽,还能凭借那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骑术,用高速机动来躲避明军火炮的攻击。

但倭人不行。

斜阳西照,天边橙黄的夕阳,今天透着一份妖冶的猩红。

一道道的黑烟,自地面升起,飘浮到半空随风散入云烟之中。

远方的山林,着了山火。火焰被风推动着,不断的向着山岭深处渗透。空气中,传来了树木在烈火下的轰鸣声,山也好似是要被灼烧的烤裂开。

几匹血淋淋的低矮倭马从染火的山林中嘶鸣着奔出,血水撒了一路,马身皮开肉绽。

倭马在山林外的旷野上奔走了一段距离,最后哀鸣着倒在了地上。

一旁高低起伏的地面上,是潺潺的流水,进了些才会发现是那殷红的鲜血在流动。

血流上撒着夕阳,倒影着斜插在地上的旗帜。

旗面残破,随风而动,却显得无力不堪,犹如那渐渐老去的人,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

倭马的哀鸣声渐渐的小了,走远了的山火也只是将光投射了过来,天空中飘过的风安静了下来。

只是,被无数血流布满的旷野上,一道道低沉的声音却在不时的响起,是残存的刀剑声和人类痛苦的呻吟声。

牛大富隶属东征大军,步军前营第三千户所第四百户总旗官,御下小旗官五人,兵丁五十。

作为合共五十五人的头头,牛大富只需要对顶头上司百户负责,接收百户下达的命令。

如今,牛大富接到的军令就是带着自己的麾下,一直摸排到战场最边缘。

“要是有倭人还没死透怎么办?”

“我军军粮不足,尚未运抵,尔等当以全军生存为重。”

这是不久之前,牛大富和百户之间的对话。

百户是新上任的,听说是从讲武堂里出来的武生。

牛大富不知道百户的名字叫什么,只知道百户让人都称他为常百户。

常百户很年轻,肚子里有不少墨水,这就让牛大富很头疼。

什么叫做我军军粮不足,要以全军生存为重?

明明军粮是随着东征大军,一船一船运上岸的。

但既然常百户说军粮不足,那大概就是军中没有余粮去收留那些还没死透的倭人了。

既然没有死透,让他们死透就能解决问题了。

“噗……”

牛大富脸色冷漠,手中的长枪抵到前方,探入刚刚躺在地上动了一下的倭人胸口,胸腔里顿时发出一道声响。

早就被染红了的枪头从倭人的胸口抽出,艳红发深色的鲜血就像是泉水一样的涌出来。

跟在牛大富身边的一名士卒,立马提着刀上前,将那倭人的左耳割下来,收进一只血淋淋的布袋子里。

大明复行军功爵之法,累军功以晋,自是要有凭着的。

割人头的法子,虽然豪迈,可放在如今太过残暴,最主要是不方便。

割耳朵装袋就方便了,且同样不易蒙混。

士卒替总旗官装好又一只耳朵,心里默算着如今这沉甸甸的袋子,够不够让总旗官升到百户官。

牛大福却不曾想及此处,而是盘算着自己得要有多大的功劳才能得一个进讲武堂的机会。

眼光和格局,于此处便有了差距。

只是右近前忽的传来一阵嘈杂。

“小虎子,小心!”

“这帮该死的倭人,跟踏马的鬼一样。”

一名小旗官愤怒的嘶吼着,原本平整的地面忽的掀起一阵尘土,三名满身灰土的倭人持刀窜出,倭刀已经是扎进了那叫虎子的明军士卒胸口。

“手雷!”

“用手雷!”

小旗官怒吼着,眼睁睁看着小虎子还带着上一刻收获一级军功后满脸笑容的倒下。

手雷,其实在明军中正式的名称是手丢雷。

数种大小规格不同的铁疙瘩,以药绳点燃丢入敌群之中,铁疙瘩炸开,破片杀伤敌人。

只是如今将作监弄出来的手丢雷还时好时坏,有时能炸有时却就是个哑弹,光冒烟不起作用。

而随着小旗官的怒吼,在他身边的几名士卒,已经是相继点燃三枚手丢雷,扔向了那三名正在抽刀的倭人脚下。

彭!

彭!

接连两道爆炸声,三分之一的失灵率,却还是将那三名倭人给凭空击飞。

无数的铁片溅射着,扎进倭人的身体里。

牛大富眼底流过一抹悲痛,那小虎子亦是自己麾下的兵丁,更是与自己同村的后辈。

来不及去想,到时候该如何和小虎子的家中长辈说及此事。

牛大富眼露杀气:“补刀!地上所有的倭人,尽数都要补刀,给劳资全都捅一遍!”

“遵令!”

散布在周围的士卒们齐声回应着。

牛大富心中却还是有些担忧,继续喊道:“结队,任何人都不许单独前进。盾在前,枪在后,刀两侧。军功首级均分,勿要贪功!”

“遵令!”

有小虎子被那些和鬼一样出人意料的杀死在前,没人想要在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出现意外,军功遍地皆是,没必要让家中的妻儿换一个爹。

整个总旗队再一次更加谨慎的推进着,搜查补刀战场上的幸存倭人士兵进行补刀。

终于,当牛大富的队伍到了战场的最边缘,眼前再无倭人士兵的时候,一支响炮被牛大富射向高空。

火光在高空中炸开,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而在整个旷野下,已经开始不断的有响炮在空中炸开,向中军回传着讯息。

彻底变成废墟的城墙下上,被清理出来的最高点。

吉野寺麻浑身染血,随着天空中传来的那响声,身体一下下的打着寒颤。

似乎,每一下响炮声,都是在为整个倭国敲响亡国灭种的丧钟。

不远处已经变成残垣断壁的城下撕裂处,家族将军早已陈尸许久,鲜血早已流淌干净,只余下那坠落着的衣袍,随着充满血腥味的风轻轻的晃动着。

“寺麻君。”

轻轻的一声呼唤,让吉野寺麻整个人惊起满身的寒毛。

他重重的匍匐在了地上。

李景隆一手握着刀鞘,腋下夹着头盔,轻步上前,另一只手撑在膝盖上,缓缓半蹲下来,脸色平静,可眼底却泛着轻笑的到了吉野寺麻跟前。

“寺麻君,今日胃口如何?本公在这城外杀阵之上,设有一席大明庆功酒,不知能否赏脸?”

呕!

吉野寺麻忽然开始干呕了起来,他努力的捂紧自己的嘴巴。

吉野寺麻心中充斥着无尽的懊恼,为何自己没有死在阵前,而是被明军生擒。

李景隆的脸上露出一抹失望,拍拍吉野寺麻的肩背:“寺麻君,我们也是多年的老友了,这个时候你不必如此,抬起头来吧。”

吉野寺麻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缓缓的抬起头。

在他入眼处,就是李景隆那场只会在风月之地出现的笑脸,是吉野寺麻熟悉的样子。

吉野寺麻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大将军……公爷……您……”

“寺麻君,你我无需多言!”李景隆斩钉截铁的打断了吉野寺麻的话,脸色郑重道:“寺麻君,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不论倭国将来如何,只要你有需要,我能保证在能力和权责范围之内,保证你的需求。”

一旁正在收集各营上奏军功的铁铉,忽的看了过来,望着许下承诺的李景隆,眼睛里却闪过了一丝狐疑。

吉野寺麻却是长叹一声:“倭国没有了……从今以后恐怕都不会再有了……”

李景隆点点头:“寺麻君没有说错。也就是在今日,京都城那边会有五千明军抵达,想来京都城中今日无活口。至于北朝足利家族?水师的主力其实是去那边的,这两日大抵也就能传回城破的消息了。如此说来,倭国倒也真的算是没了。”

“何必如此……”吉野寺麻嘴里低声的念叨着:“大明想要什么,只要发一道旨意,倭国上下安敢不从?”

李景隆连连摇头:“不不不,寺麻君你想错了。你忘了我大明有一句古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倭人不是明人,从前唐开始,你们便遣使入中原学习。

是什么时候,你们开始有了袭扰我中原沿海的行为?

我想想……嗯!大抵是从前宋之时就开始有了的,就算是前元之时,你们不是也差点和前元打了一场大战?

你们就是一只孤魂野鬼,是一只游离在大明东海外的孤狼,只要中原有乱,你们必然会扑上去咬一口。”

吉野寺麻无言以对。

中原人有个很可怕的行为和习惯,那就是他们总是会将已经发生的事情,条理清晰的记录下来,称之为史书史料。

有了这些东西,中原人才能在一次次的动乱之后重新站起来,重新找到曾经的传承,而不是被外物取代。

也正是有了这些东西,中原人总是有底气说出君子之仇,十世可报的话来,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敌人是谁,并且一直传承下去。

“大明实在是太大,太富有了。”

“那也不该是你们能够觊觎的!”李景隆冷喝一声,继而说道:“寺麻君,为王前驱,可保一命。”

这句话,吉野寺麻听得懂。

只是他却摇了摇头:“大明会如何处置倭国?”

李景隆脸色一正:“此后再无倭国,史家抹除。”

这是属于皇太孙的意志,经由内阁拍板子确定下来的核心政策,抹去倭国一切存在的痕迹,彻底断绝起文明存在。

吉野寺麻满心悲凉,犹如丧家哀犬:“那些倭人呢?”

这是他心中仅存的一点念想了。

李景隆却是轻笑了一声:“已无倭国,何来倭人?”

说完之后,李景隆轻轻的拍了拍吉野寺麻的肩膀,缓缓站起身。

吉野寺麻彻底的心灰意冷。

他熟悉这些明人,知道他们的说话方式。

李景隆的意思,绝不是没了倭国,那些倭人便不能称之为倭人了,也就没了倭人。

而是那些倭人,真的会伴随着倭国一起消亡。

“令。”

站起身的李景隆,立于废墟之上,望向城外早已开始重新集结起来的大军。

一声令下,传令声层层下达,最后变成了一股洪流声。

铁铉止住了军中司马和书吏们上前,起身走到了李景隆的身边。

李景隆望向城外的大军,沉声道:“今日,大明灭一国,尔等皆为灭国之功臣!”

“大明威武!”

大军山呼,回应着大将军嘴里的灭国之功。

李景隆锋芒显露:“今日,大明除倭国之名!通令东征大军上下,凿界碑,书大明瀛洲道,立于四方,扬我大明威,诉我大军赫赫战功!”

“大明威武!”

李景隆最后道:“传令三军,本公暂代朝廷赐酒赏肉三军,中军亲卫营今夜戍守。”

酒肉似乎远比其他的一切,在这个时候更能鼓舞士气军心。

整个战场上,山呼声彻底的躁动了起来。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远在东海之外的小小瀛洲。

再大的战场,再多的流血,也到不了海对岸的大明,更进不了日益繁华的应天城里。

龙湾码头上,每一日都是船帆挂满,栈桥拥挤。

码头两侧的空地接连不断的被开辟成为停货地,却总是装不下那海量的货物。

红头发、白头发、金头发的商贾越来越多。

甚至于,外金川门后,开始出现了以外商为主的居住区。

今天没有在上元门外挖沟的应天知府邹学玉,带着府衙官员出现在了外金川门外的龙湾码头上。

望着人头攒动,货物堆积成山的码头。

邹学玉眉头微微皱紧,望着杂乱无章的龙湾码头:“这里需要整改,要大改。官商民皆混在一起,更有军马往来,如此混杂,岂不是要误了朝廷的大事?”

“让让!”

“都让让!”

“紧急军报!”

“都让让!”

远处,码头栈桥旁刚刚停下的一艘战船上,冲下来数名官兵,在拥挤的码头上不断的高声呐喊着。

邹学玉眉头皱的更紧:“你们都看看,这样是不成的!”

忽的,邹学玉张开了嘴,望着那些在人群中穿梭的官兵。

“这是哪里来的军报?”

邹学玉转头看向府衙随行的官员。

一人垫脚仔细的瞧了瞧那停靠的战船,疑惑道:“回知府,想来……应该是东征大军那一路的军报吧……”

邹学玉手一颤,也没有要继续视察龙湾码头的心思,当即转身:“走!回城!叫了一府两县的人全都到衙门,今天应天城怕是要闹腾的紧!”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