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五十章 前所未有的大明

大明嫡子 第四百五十章 前所未有的大明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东海之外乘船而归的报捷官兵们,脚下不停,手持军令一路畅通无阻直入应天城。

外金川门大街、金川门外大街、金川门内大街、鼓楼外大街、黄泥岗、鱼市街、三眼井、莲花桥、洪武街、珍珠桥、西十八卫、西皇城根北街。

东征大军的官兵们,一路到了西华门外。

“东征大军捷报!”领头的官兵张着已经干燥发热的嘴,冲着城门下的禁军喊了一声。

戍守城门的禁军们心中一跳,连忙搬开阻拦,开启城门。朝廷各方大军的军报,历来都是畅通无阻的,更何况是这样的捷报,没人敢阻拦下来。

……啪嗒啪嗒啪嗒……文渊阁里,脚步声频频。四位内阁大臣尽数在场,吏部尚书翟善、户部尚书郁新、兵部尚书茹瑺、工部尚书王儁、刑部尚书祁着、左都御史蒋毅、通政使来征一一被叫入内阁。

另有上林苑监正袁素泰、五寺卿悉数到场。而除了文官之外,大都督府下的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以及在京功勋,亦是尽数到场。

“东征大军创灭国之功?”从未如此人满为患的内阁之中,身着显赫大红袍的袁素泰,脸上带着喜色,轻口询问了一句。

东征大军回京报捷的官兵就单膝跪在屋内,感受着周围一众大老所带来的压力,只觉得比深陷最险恶的战阵还要有压力。

解缙望了望密密匝匝的人群后面,那里是内阁门外空荡荡的庭院。任亨泰望着满屋子的人,笑着脸看向袁素泰:“少师请坐吧,上林苑那般多的事情还要少师每日操心,实在辛劳。”满屋子尽是朝廷的部堂大员,正印堂官。

但任亨泰偏偏只叫袁素泰坐,可在场众人却没有一个人有意见。袁素泰凭着拉高粮食产粮的功劳,就足够死后配享太庙了,和这样的人物争比,那完全是属于傻子。

借调在文渊阁当差的翰林们,亲自搬来了凳子,放在袁素泰的身后。袁素泰心知推脱不掉,便只好拱拱手坐下。

这时候,解缙方才开口:“诸位也都坐吧。想来殿下也快要过来了,诸位稍安勿躁。”有了次辅的一句话,众人这才面露笑容,一一寻了位子坐下。

吏部尚书翟善有些羡艳于四位任亨泰四人,自己分明是国朝的天官,品级上更不曾低矮,但如今新政当下,内阁新立。

朝廷里便是从未曾明旨过内阁的规格,但规矩却已经悄然的立了起来。

天官又如何,在内阁也要有了等着人家搬凳子。内阁四人中代表大都督府的徐允恭,左右看看今日里人满为患的内阁,虽然他已经极力的克制着心中的喜悦,但红润发光的脸颊,无不在诉说着他内心深处的欢喜。

今天是属于大明朝武人们的高光时刻。灭国之功,是大明的将士们送回来,献给君王的。

徐允恭压制不住的,目光一次次的看向坐在一起的朝堂勋贵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蹬蹬蹬。内阁外,终于是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大群的人从外面赶了过来。

朱允熥身上还带着奶香味,胸口上还湿了一大块,不曾来得及更换衣裳,就急匆匆的自乾清宫那边赶了过来。

在他身后,是朱高炽一个人。随行的护卫们,则是停在了门外。朱允熥走进屋内,也不等在场文武开口,便当下压压手说道:“都坐着吧。陛下让孤转告,陛下他本该是亲听这捷报的,只是乾清宫那边有事缠身,便让孤先过来听一听具体,也与诸位定下瀛洲道的后事。”虽然皇太孙让大伙不必起身,但在场众人,包括任亨泰四位内阁成员,却是纷纷拱手起身。

任亨泰作为现如今大明朝堂的领班大臣,躬身上前,满脸悦色:“东征大军创立灭国之功,乾坤而定瀛洲道,臣为大明贺,为陛下贺,为殿下贺。”朱允熥摆摆手,见着在场众人一个个站着不动,也只能是寻了主位坐下。

任亨泰这才轻咳一声,看向那回京的东征大军官兵:“你且再与殿下说清了瀛洲道那边的详细。”说完之后,任亨泰自己才落了座。

等到他坐下,在场的其他文武便一一坐定。朱允熥和颜悦色,看向脸上挂着紧张的报捷官兵,轻声道:“说吧,早点说完了,宫里头才好赐下赏赐,你们也好自去吃喝。”那官兵是第一次见到这般多的朝堂大员在身边,也是第一次见到皇太孙殿下。

不过,皇太孙殿下却没有戏文里的那等森严威武,倒是显得很是和善。

官兵深吸了一口气,便将瀛洲道带回的消息重新梳理了一遍,在这文渊阁里一一道来。

“回殿下,月前东征大军乘水师战船抵达瀛洲道外海,接大将军令,水师分兵三处,筹备一举鼎定瀛洲道局势。一处往京都城,一处往足利家族心腹之地,一处往三方交战之处。是日,大将军领军临阵,驱吉野家族兵马攻城。时逢足利家族大军而至,吉野家族阵前反叛,敌军四面而来,八面围杀,敌军以数倍于我之兵力,意图围剿我军。”嘶……东征大军回京的官兵,平静的诉说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内阁中却传来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谁都知道,大明原本在倭国的镇倭大军只有两万余人。还要分守石见银矿、金银岛两处,此次更有数千兵马去了南朝京都城。

能到前线的兵马,也只有万余人左右。倭国在怎么是弹丸之地,此等合围明军的阵仗,怎么也得拿出五六万的兵马吧。

回京的官兵将以文字记录的捷报通过语言说出口。内阁中的官员们,已经在自己的脑海中描绘出了一副惨烈的战争画面。

落日之下,不足万人的明军被压缩在狭小的战场上,四面八方是山呼海啸、密密匝匝数不尽的合围过来的倭人。

那一战,定然是惨烈的。哪怕明军的战力傲视群雄,但在异国他乡,面临数倍之敌,明军也定然是损失惨重的。

内阁中,多了几分沉重和伤痛。自倭国回京的东征大军官兵眉头不由皱起,颇为不解在场的这些朝廷大老们,怎么忽然之间就一个个的脸色凝重了起来。

难道他们是觉得大军杀敌还不够干脆利落?朱允熥目光澹澹的看了官兵一眼:“你叫什么名字。”他倒是有些明白在场文武的反应是为何,也清楚这个从倭国回京的官兵心中所想。

牛大富脸色一紧,抱拳低声开口:“回禀殿下,小的乃是东征大军、步军前营、第三千户所、第四百户百户牛大富。”

“倒是个好名字。”朱允熥笑了笑,挥挥手:“你且继续说,前线当日大战后续如何。”因功,已从总旗官升至百户官的牛大富,清了清嗓子。

“回殿下的话,当日我军面临数倍之敌,大将军面无惧色,军中同袍人人昂首挺胸,战意盎然,求战似渴。敌军合围我军,前锋骑兵已经近至我军阵前百步。刚好那时候,朝廷援兵来到,携水师战船上的新火炮,急行奔至战场。一时间万炮齐鸣,声势浩大,天崩地裂。倭人倭马俱胆寒,不敢再前。火炮落入敌军之中,顷刻间满天残肢断臂,鲜血横流。大将军命军中鼓手大动,战鼓长鸣。大军出阵厮杀,与援军里应外合,围杀敌军。”内阁里又响了啊的一声。

众人寻迹而去,便见工部尚书王儁满脸的诧异:“水师战船上的火炮,竟然能跟上大军急行的速度?更有那般大的威力?”说完之后,王儁一张脸都红了起来。

在他身边的兵部尚书茹瑺,不曾出声,只是嘴巴却轻轻的动了两下。蠢货。

他王儁一个工部尚书,竟然不知道朝廷为水师战船新造的火炮,能有多大的威力,能有怎样的改进。

王儁心中顿时有些慌了,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四周。果然,入眼皆是一众朝中同僚同情的看着自己。

而就在这个时候,内阁末位的高仰止却是忽然开口:“若是微臣没有记错的话,水师现在所用的新火炮,还是工部左侍郎张二工,在太平府矿那边的工坊里头弄出来的。”他这话一出,内阁中顿时响起几道细微的讥笑声。

解缙有些无奈的低着头侧目看向自己的学生。首辅大人则是端起了茶杯,借着润嘴的功夫,澹澹的扫了这位小高阁老一眼。

王儁整张脸已经红的和煮熟了的虾一样,额头上渗出一层密密的汗水。

啪叽。王儁两手一抖,在众目睽睽之下径直的跪在地上。

“臣失察,有罪。”牛大富有些不解,目光奇怪的看了一眼跪在自己身边的穿着大红袍的工部尚书。

怎么好端端的,自己还在说着报捷的事情,这人就跪了下来,还说自己有错。

朱允熥身子向后一靠,端起手边的茶盏轻饮一口,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这是今年的祁门红?”任亨泰当即开口:“入了秋,再喝绿茶就显得不太合宜,换上这祁门红略当养胃。”

“是有些不合宜……”朱允熥又饮了一口祁门红,放下茶盏,这才开口道:“今天议的不是东征大军的事情吗?怎么王部堂却要请罪,且起来吧。”王儁心中无声的悲鸣着,整个人都软了。

半响后,王儁这才颤巍巍的爬起来,躬身抱拳:“微臣领命。”而后王儁就退回到了位子上。

内阁中,无数道目光在流转着。工部要完蛋了!所有人心中都清楚,不合宜的不是这个时候喝不喝绿茶,而是身为工部尚书的王儁却不知道水师新配的火炮,很不合宜。

不合宜,那边如这时节不适合绿茶一样,给换成祁门红也就罢了。牛大富仔细的揣摩了一下,觉得刚刚发生的事情似乎都与自己无关,见此刻也没有人在说话,方才继续陈述。

“此战,我军杀敌四万五。”他一句话刚刚出口,整个内阁中便是一片哗然。

杀敌四万五,和击败敌军四万五,开始有着天壤之别。仅仅是这一句话,四万五千余倭人,就葬身远离此处应天城的战场上,死在了明军的刀枪之下。

这是不留活口的做法!瞬间,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包括任亨泰在内,众多文官目光移向了安坐其上的皇太孙。

杀伐太重。朱允熥却是静坐不语。牛大富继续道:“杀敌之后,大军索敌,羁押倭军一万八千余,由大将军签发军令,发往石见银矿及金银岛扩大朝廷开采规模。京都城一方,则有我军近万兵马,并水师战船临城炮击。我军内外汇合,破开城门,虽然我军有心施救,然炮火之下,京都城内吉野家族成员及倭国天皇,皆不幸蒙难,葬身火海,京都城所建王宫如今已是一片白地。战后,我军本遵军令,安抚京都城民,却不想营中官兵屡遭倭贼设伏袭杀,引动城中百姓暴乱。我军为保自身安危,只得亮出刀枪。接连五日,方才平息京都城中动乱。事后军中典吏核对,因倭贼作乱,牵连城中百姓,事后仅有不足八千百姓幸存。京都城中我军上报中军,中军合议,为免城中幸存触景生情,已将那不足八千百姓合拢聚于城外码头,暂为安定。并捷报发来京师,奏请朝廷准迁百姓于琼州府铁矿,以促新居之地,安定民生。”自吏部尚书位升入内阁的任亨泰,沉吟了良久。

他实在想不出,这样的奏对,到底是东征大军里头哪一位想出来的。满口的仁义道德,满口的为倭民着想。

一座属于倭国南朝吉野家族统治核心的京都城,战后只剩下不足八千城民。

任亨泰已经不想去计算,这座城中在那几日里到底死了多少人。所谓倭贼作乱,裹挟百姓。

恐怕也是粉饰了无数次之后的说辞吧。这样的大明,似乎已经和自己曾经认识的大明不一样了。

“好!曹国公宅心仁厚!实乃吾辈楷模!”近日,刚刚从西平侯沐英麾下,率领部分在外京军回京轮换的景川侯曹震,勐的拍着大腿喊了一声。

于是,任亨泰的脸色更加的郁郁了起来。………………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