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中报丧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中报丧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熘泻。”

“诗佛王右丞这一句,倒是契合时下。”右顺门后和六科廊同处一地的大明税署庭院之中。

雨落石榴,红花飞舞。宽敞的廊下,一方茶桌铜炉沸腾,两张藤椅轻轻摇摆。

朱允熥望着庭院中那株在今年已经长出无数石榴的石榴树,念着王维的诗句。

躺在旁边藤椅上的朱高炽有些闲散慵懒,手里捏着几枚当季的青枣,就着炉火炙烤过的花生,以祁红润喉。

再过一段时间,这株石榴树也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了。朱高炽懒洋洋的望着秋雨里的石榴树,心里想着。

“这株石榴长得好,刚好税署衙门也在这里,你往后定然是多子多福的。”朱允熥瞅着身边的小胖,轻声说了两句。

如此秋雨,如此时节,实在是让人不愿动弹。至于小胖的未来,多子是定然的。

他可是有着几个好大儿。至于说是不是有福,朱允熥觉得现在开始,往后定然是有福的。

深秋初冬,就是自己成婚的日子了。朱高炽转头白了朱允熥一眼,转口道:“文渊阁那边放出来的消息,次辅解缙不日将去国子监授课,此举是迎合国子监监生这一次游街夸功的吧。”

“朝廷压下了理学的顽固,但天下人却不能懵懂不知,还要识文断字。”朱允熥点点头,道明了真意:“国子监作为天下士子向往之地,若能真正归心,广施教化的事情也就能办成了。”朱高炽揣度开口:“我只是没有想到,竟然不是任阁老去国子监。”

“任亨泰这是做给我的看的。”朱允熥直接说出任亨泰的心思,看向小胖。

朱高炽眨眨眼,脸上流露出笑容:“首辅当真就是首辅,他越是这样你就越不能急着将解缙给扶正了。”然而朱允熥却是摇了摇头:“任亨泰持身之正,朝中无人能比。他若是有这些心思,一早也没机会主持督办文渊阁。暂且不说地方,仅仅是应天朝中,心学子弟为官者,如今已近四成。他任亨泰是首辅,不会不知道此事。内阁去国子监,于情于理,他都清楚,让解大绅去才是最合适的。”

“他将三法司的事情交给高春风,也是如此?”如今内阁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清晰明了,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外面立即就能知道。

如高仰止接手三法司相关朝政事务这样的事情,内阁决定的下一刻,朝堂各部司衙门就会知道。

朱允熥笑笑:“咱们这位首辅是想要做事的,但三法司有关事宜,往往牵扯瓜蔓众多。高春风也想做事,他便正好取了这一点。毕竟年轻人,总是嫉恶如仇。”

“这还不算是心思?”朱高炽念叨了一句。朱允熥的目光却已经是看向庭院里那株立在秋雨之中,已经长出长大的果实上还残留的花瓣,以及那些未曾长出果实的花芯,因为雨水的拍打而不断的落下枝头。

沉吟了片刻之后,朱允熥方才开口:“不是坏心思就行。倒是内阁大臣往后分管何事,得要旨意圣裁,而非内阁自行决断,这一点要拿回来。”他一句话说完,朱高炽立马眉头一挑。

这话的含义实在是太多的。当所有人都以为,大明最上层的权力结构已经搭建好的时候,却还有未尽的后手。

朱高炽手掌不由拍起了自己的大腿:“吏部尚书翟善要动一动?”

“吏部掌天下官吏,安能不入内阁?”朱允熥轻笑了一声。按照历史和他的观点,如吏部、户部两位尚书,定然是要在内阁的。

只是这一遭因为种种原因,吏部尚书翟善不曾入阁,而户部尚书入阁一事,却是朱允熥有意押后的。

朱高炽微微皱眉。他在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要翟善入阁,还是要下一任吏部尚书入阁。

而在这场秋雨中。西安门外,自中都凤阳城出发的服白队伍,已经是到了宫门下。

此处亲军值守,非八百里军国加急之事,皆要通禀。恰好,今日在西安门外卫戍宫廷的正是秦世子朱尚炳。

朱尚炳身着亲军甲胃,头戴钢盔,手抵腰间佩刀,目光清冷的望着一路纵马到了西安门前的队伍。

“尔等是谁家的。”能在应天城驾马疾驰,还是往西安门来的,朱尚炳心中清楚,这必然是朝中勋贵人家的仆役。

再看这些人身上的素服,腰间缠绕着的麻绳,朱尚炳心中更是有些沉甸甸的。

来不及去想,到底是哪位功勋薨逝了。朱尚炳仅仅是按照规矩将这些人拦下。

自凤阳城一路赶来应天的信国公府一行人,为首的乃是信国公汤和第四子,都督府散骑汤燮。

汤燮忘了一眼横在眼前秋雨中的西安门城墙,面色憔悴,胡须凌乱,双眼涨红。

见到宫门前有亲军阻拦,勒停战马,翻身而下。汤燮手持马鞭到了朱尚炳眼前,在这场秋雨之中,双手握鞭抱起,单膝着地:“臣,信国公四子,都督府散骑,汤燮。入京求见陛下,报丧。家父,大明大明开国功勋、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俸禄三千石,信国公,日前薨逝。”信国公汤和薨了?

朱尚炳目光闪动了一下,显然对这个事情有些意外。而在西安门前值守的上直亲军卫将士们,也出现了一些骚动。

虽然信国公汤和是洪武十一年才晋的爵,但不妨碍他在军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前些年大明尚未灭了倭国,那时候大明东南沿海还时有倭患滋生。那时候,陛下便叫了信国公去东南练兵,以备倭寇袭扰。

今日西安门前,亦有几人是当初在信国公汤和军中操练的。朱尚炳低头望着跪在自己眼前的汤燮,心中有些难以言明。

就在去年,信国公汤和正是病中,奉召入京面圣。那时候,汤和就已经有些难以走动了,是皇爷爷下了恩旨,命人抬了信国公入宫。

皇爷爷紧紧的握着信国公的手,细数过往在军中创立大明的岁月。信国公满脸流泪,无法言语。

那时候,宫中就赐下了数不尽的金银、丝绢。用意很是明显,是为信国公薨逝准备的。

但也有中都凤阳那边,事先备好这些身后之物,以为冲喜之用,往病患早早离去。

只是不成想,信国公终究是撒手人寰,薨了。朱尚炳竖起双眼,回头看向西安门:“开宫门!”喊了一声之后,城门里便开始传来一阵机关滑轮转动的声音。

而朱尚炳则是向汤燮伸出手,将其拉起,不容对方开口,便拉着汤燮往西安门里走去:“散骑且随我入宫面圣。”汤燮有些迟疑,只是被朱尚炳拉着,没法停下来。

他跟在身后,小声道:“此举不合规矩……”

“我爹是秦王!”朱尚炳回过头,笑着脸看向汤燮:“散骑只管跟着我入宫便是,万事都是要早些让皇爷爷知晓中都的事情。”汤燮颇是意外。

什么时候,大明朝的宗亲还要在秋雨之中卫戍宫廷了。汤燮是知道前些年,在外有子的宗室藩王纷纷奉召携子回京,又将这些个藩王世子留在京中,在大本堂学习课业。

只是,这些个天潢贵胃竟然也要经历军中历练了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直以都督府散骑官身,留在凤阳城的汤燮,显然是不清楚应天城这些年的变化。

只是这时候,他满心都是父亲薨逝后的悲痛,也只是稍稍的疑惑了片刻,便紧跟在朱尚炳身后往宫中赶去。

雨。愈发的大了。落在人的身上,有着刺骨的寒冷。汤燮跟在朱尚炳身后,从西安门入宫,穿过西上门,进了西华门,便到了武英殿、六科廊、税署这一片。

朱尚炳在头前领着路,到了六科廊附近,他便停下了脚步。跟在后面的汤燮有些迟疑,他虽不常来应天,却也知晓宫中的布局,这里并非是三大殿,也非皇帝寝宫。

朱尚炳回头看向汤燮,笑了笑说道:“想起来今早熥哥……也就是太孙,他去税署这边了。哦对!燕世子朱高炽如今是税署的署正,他们两这会儿定然还在税署,我得去和他们说一声。”汤燮点了点头,随后才反应过来:“太孙殿下!”那可是自己的侄女婿啊。

朱尚炳点头道:“散骑便随我一同去吧。”两人商量好后,便转向六科廊旁的税署而去。

此刻税署里,朱允熥还在观雨。朝中新政已经进入持久战的阶段,就如同这一场秋雨之后,万物归寂的寒冬就会到来。

一切都将被埋藏在大雪和泥土之下,等到春日的到来,才会真正的恢复生机,孕育出一个新的世界。

“应该再种几株芭蕉的。”朱允熥忽然开口说了一句。朱高炽歪头看着他,低声道:“你也不像是会说雨打芭蕉,好一个秋的人啊。”

“只许你附庸风雅,不许我雨打芭蕉?”朱允熥当即反驳。脚步声,送税署外砸了进来。

雨滴声愈发的大了。浑身已然湿透的朱尚炳和汤燮两人,疾步跨进税署,进了庭院之中。

“炳哥儿!”朱高炽蹭的站起身,皱紧眉头看向雨水不断从身上落下的朱尚炳,又疑惑的看着被他带进来的陌生人。

朱允熥却是立马认出了汤燮,心中不由一沉,早已尘封的记忆突然苏醒了过来。

他一个弹步,便已经是从藤椅上站起,且冲到了庭院之中。朱高炽抬起手,正要说雨大有寒气。

汤燮已经是跪在了地上。

“殿下!”

“家父信国公,薨逝……”还在廊下的朱高炽心中一惊,顿时明白了熥哥儿先前的举动。

看着跪在雨中的汤燮,任由雨水拍打在他的肩背上。朱允熥眉头皱紧,看向眼前的炳哥儿。

朱尚炳会意,立马弯腰伸出双手将汤燮拉起来。

“四叔随我去面圣。”朱允熥也不多言,只是沉默的向着税署外走去。

“伞!”朱高炽这一会儿已经是叫了税署的官吏,拿着好几把大伞出来,他自己撑着一把伞到了朱允熥身边。

“是不是该问问皇爷爷在作甚,然后为汤四叔换一身衣裳,再过去?”朱允熥摇摇头:“爷爷更想第一时间知道信国公薨逝的消息……”老爷子是个重情义的人,过往他曾经给过很多次机会,只是那一帮淮右的老兄弟们忘了他们为何要创立大明。

所以最终,老爷子背上了一个凉薄兄弟的名声,只是没人敢说,没人敢言,却在人人心中。

而朱允熥在勐然醒悟,信国公汤和已经薨逝的消息后,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大明的创立者们,纷纷都已年事已高。汤和不是第一个薨逝的开国功勋,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帝国似乎进入到了一个真正的转换蜕变期。此时的雨越下越大。宫中除了那些值守各处的上直亲军卫将士,便只有守在一处处宫殿廊下的内侍和宫娥们。

四下里无人走动。当朱允熥带着汤燮一路到了乾清宫。远远的,内宫总管孙狗儿就望见了四人。

孙狗儿伊呀一声,脸上带着惊讶,赶忙取了一把伞撑开,冲进雨中:“殿下这是怎了,竟是浑身都湿透了,秦世子也是一样。老奴这就叫人送姜汤过来,为殿下、世子驱寒。”说着话,孙狗儿的眼神却是不断的打量着和朱尚炳同撑一把伞的汤燮。

这人他认识,是信国公的第四子。虽然只是在太孙大婚的时候见过一面,但孙狗儿还是记住了。

信国公薨逝了。经于人情世故的孙狗儿,一眼就看明白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了两句,孙狗儿便低声开口道:“陛下正在后殿,刚刚哄睡了小世子和世女,现与太子爷在前殿弈棋。”朱允熥嗯了一声:“再取几件衣裳过来,孤先带着汤四叔面圣。”孙狗儿连连点头:“老奴这就去办。”说了一句,孙狗儿却是未曾挪动脚步,而是继续道:“是否先瞒住太孙妃她们?”朱允熥轻叹一声:“此时孙大伴去做便是。”汤燮这时已经被带到了寝宫前。

他自知身上满是雨水,不敢入殿,带入寒气,便跪在了殿门前。

“臣,信国公四子,都督府散骑,汤燮。入京求见陛下,报丧。家父,大明大明开国功勋、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俸禄三千石,信国公,日前薨逝。”………………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