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七十六章 红薯地里的国子监

大明嫡子 第四百七十六章 红薯地里的国子监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应天城的这一场秋雨接连下了好几天。

朝中要在钟山和汤山营造功勋陵的消息,也传到了朝里朝外。

这场雨似乎就是在缅怀薨逝的信国公,也是在呼应着朝廷对功臣的恩重。

接连几天的秋雨,总是带了些秋殇的意味。

内阁也在最后一天行文应天府,要求谨防秋讯,防备京师堵塞。

应天府自然是俯首听命,只是关起衙门后,一帮人就对内阁这般多此一举的行文嗤之以鼻。

且不说京师地处江南,依靠长江,泄洪河道众多。就是如今应天府一直在挖的长江、玄武湖新水道,也足够保障京师安危了。

「俺们挖呀挖呀挖,在玄武湖边挖出一条长长的水道。」

「娘的,朝廷就看不见俺们做的事情?」

应天府衙门里,通判有些怨愤的低骂了两句内阁。

应天府同知伸头朝着窗外望了一眼,连日秋雨昨夜终于是停了下来,外头天光放晴,万里无云。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想而知,虽然当晚没有闹出人命,到应天府一个渎职懈怠的罪过却是结结实实的背上了。

内阁行文问话,都察院发函质询。就连国子监这个正主都行文过来,为什么应天府不看好秦淮河。

邹学玉第二天接到那一份份公文的时候,可是满头问号。

内阁行文是应该的,都察院也在情理之中。你国子监凭什么也来质询应天府?难道不是你们国子监该看好学生的吗!

邹学玉可谓是一肚子窝火,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是担下罪过。

当时应天府的颜面,就因为那帮国子监的兔崽子,也一并尽数都丢进了秦淮河里。

此时通判再提此时,邹学玉耳根子不由滚烫起来,冷哼一声:「派人去!给本府盯紧了这帮兔……监生!再告诉秦淮河那边的店家,今晚谁要是敢卖酒给国子监的人,本府明天就封了他们的门!」

邹学玉真的发狠了,唯恐应天府最后的那点颜面被国子监那帮兔崽子给嚯嚯光了。

应天同知在一旁正色,拱手道:「下官稍后便行文江宁县,知会秦淮店家。再叫上元县点了三班差役去国子监附近。」

邹学玉重重点头:「若是太孙去国子监,定然会有宫中亲军护卫,国子监里面如何,本府不必管,但国子监外头,谁也不许制造混乱!」

邹学玉在心中发誓,只要今天国子监那帮兔崽子再敢闹出事情来,他就敢给国子监的门也封了。

朝廷若是不满,到时候大不了卸了自己应天知府的官帽子,回头自己也好安心挖沟修码头和货运集散地。

「去!现在就去安排!」

邹学玉站起身,看向众人。

……

「去上林苑监?」

「为何解翰林授课,要选在上林苑监?」

「走吧走吧,这是内阁的要求,我等除非不想继续在国子监就读,不然谁能不去?」

应天府众人还在为前些日子丢了颜面而尴尬难堪的时候,国子监的监生们已经是换好了听课的儒服,以各自的课室在国子监教习们的带领下走出国子监大门。

今天没有彩旗,也没有口号。

而有了上一次国子监游街夸功的铺垫,今天国子监再一次倾巢而出,已经不能引起京师百姓的注意和好奇了。

毕竟,此时的大明应天城,乃是这个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一座城池。

尤其是这些年,随着朝廷册封的那位夷人欧监使回了一遭欧罗巴,又跟着大明的水师回京,应天城每一天都在接纳着无数来自欧罗巴的夷商。

每一天在应天城里,都有着无数热闹的事情发生。

监生们出国子监,走成贤街往南转东到珍珠桥,又往东过西十八卫街,如此方才转向西北。走府军右卫附近的东大影壁,一路到了太平门大街。

出太平门,便一眼可望玄武湖,波光粼粼。

太平门外有大明三法司,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官署衙门所在,亦有地坛,另有京畿道及应天板仓等官府设施。

只是国子监今日出城,非是去三法司观政,也非去玄武湖游湖。

出了太平门,一众师生便贴着城墙,折向东边,沿着钟山山脚继续前行。

过了龙广山外的应天城墙,属于上林苑监管辖范围的琵琶湖就已经出现在国子监师生眼前。

一堵不高的院墙,似乎只是为了告诉人们,院墙内是大明上林苑监属地。

而在院墙下开着的院门处,早就有上林苑监的官员等候多时。

「诸位,今日解阁老设课上林苑监,乃本衙荣幸,本衙以按阁老之需,备好课业所需

还请诸位随在下去往。」

上林苑监如今是朝廷里的火热衙门。

光是一个袁少师在,就引得无数人想要调到上林苑监为官。

只是朝廷衙门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两年里,上林苑监拢共也只填补了那么一两个官员。

倒是听闻上林苑监招募了不少能耕善种的举子,雇佣了应天周边好些个农户。

来上林苑监为官,亦是此间不少到来的国子监监生心中所愿。

今日先有解阁老在上林苑监授课,亦有可能得见袁少师。现在再看上林苑监早就安排妥当了一切,更是早早的就安排好了人等候多时。

一众监生心中不由热切起来,对即将开始的解阁老的课业兴趣倍增。

便连现任国子监祭酒胡季安也倍感欣慰,内阁大臣为国子监监生授课,本就是国子监的幸事,尤其是在这几年有讲武堂专美在前的局势下。

如今他们刚到上林苑监,对方就已经将课业所需都给准备好了,这不得不让洪武二十四年由景州学正升任国子监祭酒的胡季安动容。

胡季安算的上是个老理学,他本是前元明经科进士出身,在河间府景州为学正多年,加之年事已高,本该在这几年朝廷革新之中被夺官还乡。

只是上上回朝廷科举舞弊桉,朝廷调和南北,中正公平,让胡季安这位老理学明白皇家心系社稷。后来朝中屡次动荡,胡季安这位老理学便向来都是置身事外,只管一心教学。

说起来,老家江西道南昌府的胡季安,在前几次朝堂动荡之时,已经屡屡去信去话,告戒那些江西道的故交要以天下社稷为重。

只是那些人啊,总是更关系自家那点得失。

这几年讲武堂愈发兴旺,朝廷眼看着也愈发重视武人。

胡季安有心无力,更加专注于国子监里的监生课业。

早已满头白发的胡季安眺望了眼院墙后的上林苑监,拱手上前:「有劳上林苑监诸位,国朝教育干系社稷,诸位此般重视,老朽感激不尽。」

不论出发点如何。

满头白发的国子监祭酒胡季安,总理天下官学的人,能这般客气,等候在此的上林苑监官员亦是给足了恭敬。

心知今日上林苑监里是如何安排的官员,更是小声道:「祭酒谬赞,今日解阁老授业,乃举朝监生大事,我等何敢怠慢。只是望祭酒知晓,今日阁老选定本衙授业,那便是与过往大有不同的。」

胡季安眉头一挑:「哦?解翰林今日授课,别有不同?」

上林苑监的官员张张嘴,还是按下心中的告知欲:「祭酒接下来带监生们入内便知晓了。另外……本衙如今已有不少锦衣卫抵达,另有不少天子亲军游曳各处。」

「太孙当真也要来?」胡季安双眼一动,对这几日朝中的传闻,有些意动。

人人都知太孙喜爱讲武堂,隔三差五便要过去一趟。

而国子监呢?

胡季安摇摇头。

不提也罢!

若是今日,解翰林授课,太孙当真要来,那对国子监而言,可是意义重大。

至少也说明,太孙这位国家储君心中,并没有真的重武轻文,欲行穷兵黩武之事。

上林苑监迎接的官员小小的点了点头:「祭酒还是随在下入内吧,想来解阁老也快要来了。」

胡季安压住心中的期待,回头看向身后的监生们:「要知礼,慎行,随老夫入内。」

国子监乌泱泱一群人,鱼贯跨过院门,入了上林苑监。即将开始,今天这场将会是别看生面的一场内阁大臣授课。

众人乌泱泱的进了上林苑监。

入目。

琵琶湖旁的沙土地,已经被开垦出了更大的一片,连绵不绝,一路往前湖而去。

而在这片沙土地里,一垄垄的红薯,那茂盛的藤蔓铺满了整个沙土地。

而在红薯地旁边的草棚下,已经堆放了成堆的农具,细细的看着,竟然都是利于挖掘收获红薯的。

在草棚外,亦有不少上林苑监的官员和雇佣的农户等待着,眺望着走过来的国子监师生们。

而在胡季安前面领路的官员,亦是将众人待到了草棚下,便不再挪脚。

胡季安本来心中已经有了无数的设想,却没有想到,上林苑监,亦或者说是解翰林竟然是这样的安排。

胡季安不由开口道:「今日解翰林的课业在此?」

「正是在此。」

「这里……」

胡季安望了眼草棚里那成堆的农具,心中还是有些不确信。

那些监生们望着那些沾满泥土的农具,再看向旁边已经开始枯黄的红薯藤,不少人已经反应察觉过来,不由吞咽着喉咙。

不应该吧!

不至于吧!

肯定不是!

等候在凉棚下的上林苑监官员,此刻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内阁行文,今日解阁老于上林苑监授课,时值红薯成熟,等待开挖收获入窖,命上林苑监准备农具,国子监监生持农具,收挖红薯,亲农桑,知社稷。」

胡季安眉头皱紧,如果这是内阁行文要求,那他自然也不能说什么。

至于解翰林授课变成了监生挖红薯有些意想不到,但亲农桑的事情,他也不可能去阻止。

而那些监生在听到内阁竟然要他们挖红薯,在看到这一大片连绵不绝的红薯地,已经有人开始双眼打转冒着金星。

有人小声的试探着:「只我等挖红薯?」

「内阁行文,只监生挖红薯,上林苑监此处有红薯数百亩,回望诸监生今日尽数挖出,送入地窖,以备来年留种。」

终于是得到了准确却并不是想要的答桉。

一众监生瞪大了双眼,长大了嘴。

天呐!

这么大一片红薯地,得挖到什么时候啊!

说好的解翰林授课,人又在何处?

说好的太孙亲临,又在何处?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