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八十二章 抵中都,将见炆废人

大明嫡子 第四百八十二章 抵中都,将见炆废人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洪武二十八年秋。当朝监国皇太孙,领旨出京。皇帝的旨意下的很清楚,皇太孙奉旨代表朝廷前往中都,参加已故信国公汤和的丧礼。

随后皇太孙继续奉旨北巡,察河道总督府,结瓦剌部之好。当旨意从宫中发出,应天城里的人们可谓是人生百态。

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也有人担心新政接下来是否能继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皇太孙乃是国家储君,不该如此轻易离京,更要去九边关外那等凶险之地,若是出了什么差错,皇太孙殿下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就是国家的不幸了。

只是这一片各怀心思下,朱允熥终究还是带着高仰止、白玉秀、马洪庆、牛大富这四个由老爷子亲自指定的随行之人上了路。

同行的,另有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孙成,暗卫田麦,并锦衣卫缇骑、上直亲军羽林卫千余兵马。

自龙湾码头登船渡江,于应天府江浦县浦子口登岸。趁着官兵们运送战马上岸的空隙,朱允熥举目望向浦子口周围。

浦子口是离应天城龙湾码头最近的一个北岸渡口,大多数要往北方去的人和货物都会云集于此。

而如今的浦子口也如龙湾码头一般,远超过往的热闹。整个浦子口上,好似是每时每刻都有数不尽的人,拥挤不堪。

而远处,一根根黑漆漆的烟囱,不论是白天黑夜,时刻不喷涂着浓烟。

巨大的仓房,时刻都有成堆的货物被拉出或是送入。高仰止看向皇太孙正注意着那些工坊和仓房,不由一笑,上前轻声解释道:“原本这些工坊和仓房都应该是放应天往太平府那一片地方上的。后来还是应天府的知府上了奏章,说有些东西放北岸更加方便,所以才都挪到了这边。”

“应天知府不是你的师弟邹学玉?”朱允熥澹澹的提了一句,目光幽幽的从高仰止脸上扫过。

知道太孙什么都明白,高仰止脸上也不尴尬,依旧是笑着道:“自回京,臣倒是一直不曾再见过这位同门师弟了。”我们是清白的,你就算是皇太孙,也莫要搞事!

朱允熥呵呵的笑着,转口道:“邹学玉是不是等上元门码头建好,连通玄武湖的新水道挖好,就要江浦县这边新建码头了?”说完之后,朱允熥便目光平静的注视着高仰止,看着对方脸上的表情微微的有了些变化。

高仰止终于是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小声道:“臣似是瞧见过这道奏章,内阁倒是也批红同意了。”

“你们都是交趾道积攒了数经验的人,为官之道自是熟稔。如今多少人回应天了,既然回来,就将当初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施政于京师之地。”朱允熥说着话,瞧着高仰止欲言又止的模样,便举手继续道:“虽然如今只是开始,但应天周遭若是太多工坊冒着浓烟,也不好看,迁来江北,让京师远离浓烟,又可方便江北货物发送,邹学玉想的很好。”高仰止颔首拱手:“倒也是存了私心,这些工坊和仓房留应天府,则税赋自然也留应天府的。”朱允熥撇撇嘴:“这是他们应天府的本事,别人看上了这些工坊,只管自己去建。”从应天城外皇庄里头的女子集中纺纱织布开始,再到太平府矿那边因地制宜建起来的一座座工坊。

如今整个应天府周边,已经有数的集中人力工坊建成。有那些络绎不绝的外商前来,至少当下朝廷是不用担心做出来的东西人问津,最后只能尽数收进仓房里面吃灰。

这话高仰止选择沉默。按着殿下的意思,这是要地方上的官府打起来才成。

朱允熥有些索然味,望着人头攒动的浦子口,转口说道:“应天府要建上元门码头的事情很不错。凡是此类涉及军国之事的东西,朝廷往后还是要一步步的有官民之分。”高仰止立马回道:“内阁已经安排应天周边有关事宜,争取往后不会误了百姓商贾行运,也不能耽搁了朝廷的军国大事。”这时,码头栈桥上,京军千户牛大富已经是抵着刀,威风赫赫的走了过来。

牛大富到了近前,立马是抱拳低头,砰砰作响。

“末将参见太孙殿下,见过高阁老。”朱允熥侧目看向牛大富:“可是战马都已上岸?”牛大富点头:“回殿下,现便可继续启程前往中都凤阳。”

“那就出发!”朱允熥低喝一声,田麦带上来的官兵簇拥下,穿过人群拥挤的浦子口。

等出了浦子口的范围,又有一片另一种热闹的场面出现朱允熥的视里。

已经骑马背上的朱允熥,挥着手中的马鞭指向前方:“这是通往凤阳城的水泥路吧。”高仰止望了一眼,便侧目看向一旁骑马背上的白玉秀。

“这事情,微臣倒是知之甚少,还是有劳白主事与殿下奏对吧。”他这就是揣着明白装湖涂,且如此的明显。

朱允熥从善如流的看向一旁的白玉秀。年轻的吏部清吏司主事多少还是有些紧张,轻咳一声道:“回殿下,此处确为通往凤阳的水泥路。工部两端同时开工,预计明年就能修好。”朱允熥看了看白玉秀,随后目光便移向水泥路工地上。

白玉秀皱了一下眉头,继续道:“根据内阁的行文,朝廷督造修建的几条水泥路,都有招募沿路百姓为工,从事部分工序。大多则是以……瀛洲诸道劳工为主。”几人纷纷观望过去。

朝廷大肆使用瀛洲诸道劳工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甚至朝廷官员们看来,只要给一口吃的就能让这些劳工卖力替朝廷干活,但凡是有一点不满,直接砍了脑袋就是。

如此简便的事情,满朝人人乐意。国家的建设,以能一种方式进行着,人人都知道背后藏着的鲜血,但没有人会主动将这件事情挑出来。

众人望着工地上,基本分不出来自何处的工人们。只有仔细的观察,才能分辨出,从沿路附近招募的大明百姓,脸上更多的是带着喜悦的表情。

其实朝廷完全不用从沿路招募百姓用工。只不过但凡是涉及到地方上的事情,稍微有一个处置不好,便有可能引起百姓们的愤怒。

让沿路的百姓参与水泥路修建,与其说是用工不够,倒不如说是朝廷多出一份钱粮来安抚这些沿路百姓,也算是提前知这些百姓,往后当要有一份护路的心思。

朱允熥点点头:“工部做的不错。只是往后那铁路,恐怕不会这么容易就能修建的……”水泥路还可以原本的道路上进行修建,只有部分道路崎区的地方,或许才有可能改道亦或是改变地形。

但铁路却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火车的通行安全,铁路修建的准则之一就是尽可能的保持笔直。

这就让朱允熥想到自己当初的各种听闻。其中就有数是牵扯到地方宗族风水等问题的,也因此引发了数的动乱。

不过大明要建设铁路,大抵还要些时间去准备。队伍离了浦子口,便沿着通往中都凤阳府的官道驿路北上。

往凤阳过去,不过三百里的地,紧赶慢赶也只要四五日的时间就能到。

皇太孙代表朝廷亲临凤阳,参与信国公府的丧礼。消息太孙的队伍抵达凤阳前,就已经入了城。

凤阳又不似其他地方,满城住着的都是大明开国的功勋。当初皇帝陛下起于淮右,凤阳作为老家,乃是功勋臣子最多的地方。

但凡是数得上数,排的上号的,都要凤阳城里置办起一套家业来。一早。

凤阳城外,信国公府老老小小便已经齐出,等候官道旁。连带着,中都留守司、凤阳府,以及城中各家也都派了人出城。

原本依着中都留守司衙门和凤阳府的意思,是要去六十里外的红心驿为皇太孙接驾。

之前那头先遣的官兵却是提前过来通报,凤阳府不必大动干戈,莫要惊扰地方百姓。

如此,才算是让凤阳城里的人只城外等候。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此时秋高气爽,便是等候的久了一点,也不觉得累人。

当日头还没走到正午,远远的,官道上就已经有了动静传来。官府便立马派了差役赶过去打探消息。

等不了多久,官府的人便骑着马赶了过来。

“是太孙!”

“是太孙殿下来了!”差役骑着马,高声呐喊着。凤阳府的官员们便立马举起手招呼了起来:“都打起精神来!莫要殿下面前,丢了咱们凤阳的脸!”若非是信国公薨逝了,凤阳府定然是要安排上三班鼓乐,敲锣打鼓的迎接皇太孙驾临凤阳府。

中都留守则是余光看向汤家那帮老老小小,随后高声道:“太孙殿下少来中都,这一次也算是回祖宗之地,谁要是殿下面前失了礼数,就是和整个中都作对!”今日出城的汤家人,老老少少加起来总有几十号人。

信国夫人胡氏里面穿着诰命,腰上系一根麻绳,几位女儿的簇拥搀扶下立汤家队伍的最前面。

早就从应天回凤阳的汤家老四汤燮,则是领着家中一帮男子静静地等候着。

如今任职五军都督府的汤醴,当时也随着四哥汤燮一同回了凤阳。至于汤家老二汤軏,他这些年都太原中护卫当差,虽然汤和薨逝那一日,汤家就派了人去太原府报丧。

但按照路程,汤軏还得要几日才能赶回凤阳。官道上,皇太孙行、锦衣卫北镇抚司、上直亲军羽林卫,各色旗号林立。

就连高仰止也有一面属于他的,文渊阁大学士旗号。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当队伍前面的兵马向着两侧挪开,将驾马而行的朱允熥暴露中都凤阳各司各家人面前,众人纷纷躬身颔首作揖。

这可是皇太孙殿下为数不多的,第二次回凤阳啊。容不得中都上下人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不太孙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

朱允熥坐马背上,看着城下的人群。这里有中都留守司衙门的人,也有凤阳府的人,更有凤阳府下直辖的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衙门的人。

除此之外,凡是能叫得上号的淮右功勋,悉如当年的六公二十七侯人家,也都一一到场。

“诸位都起了吧。”朱允熥打马到了近前,亲兵护卫上前牵马,他则是轻身下马。

朱允熥之后,则是高仰止、白玉秀等人,以及六部三法司的随行官员。

“臣等谢恩。”城下,中都人等恭敬起身。中都留守封云松当即上前:“殿下舟车劳动,中都今日已经设宴,为殿下与诸位上差洗尘。稍晚,可移居中都留守司别苑。”中都留守司衙门这是抢人!

一旁的凤阳府知府丘凤珍目光澹澹的扫了中都留守封云松一眼,将自己想要引殿下下榻府衙别苑的话给咽会肚子里。

朱允熥澹澹的轻咳一声,目光斜向身边的高仰止。高仰止当即上前,面对中都众人开口:“殿下今日入城,先行往信国公府,代朝廷祭奠已故信国公,稍而转居中都皇城,祭大明列祖。”中都留守司留守封云松和凤阳府知府丘凤珍两人顿时哑然,皇太孙这是哪里也不去,先去祭奠了信国公,再去皇城居住。

完全不给他们献殷勤的机会。这时候,高仰止却是又道:“随行兵马,由中都留守司安顿。随行官员,由凤阳府安顿。”中都留守司本就是中都地界上诸卫兵马的顶头衙门,安顿随行兵马也情理之中。

随行官员则由凤阳府安置,也是附和常理的。倒是显得不偏不倚。只是一旁的汤燮、汤醴两兄弟却是有些紧张。

殿下入城要去家中祭奠亡父,这是朝廷的恩典,汤家只会满门荣耀。但殿下却要去中都皇宫入住,这却是叫人头疼了。

那炆废人,可是就被圈禁凤阳,住中都皇宫里头的。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

殿下难会与炆废人撞见。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