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八十三章 功勋、废人,二哥许久不见

中都众人见皇太孙决意已定,人再敢置喙,便簇拥着朱允熥入城。凤阳府和留守司早已城中布置了兵马差役,又有人急忙清空去信国公府的街道。

一路之上,百姓们只能远远的观望着皇太孙一行人。这是中都官府衙门以及淮右功勋人家的重视,以及对皇室表达忠心的举动,朱允熥并没有拒绝对方的这一份示好。

只是望向那些簇拥自己周围的淮右功勋人家,心中不有几分别样的感触。

当初大明创立,老爷子封赏有功臣子。除了那些战死子,纯粹只是给个名头的,朝廷前后共计封赏公侯伯六十多人。

而仅是淮右一系,朝廷下旨凤阳城建造公伯侯宅邸的,就有六公二十七侯。

近乎国初半数得到封赏的公侯伯爵,是出自淮右一系。然而这些年下来,凤阳城里的六公人家,韩国公李善长一系已经尽数被株连。

余下五公人家,这两年倒是相对安稳一些,只是郑国公府现更名开国公府,魏国公府、曹国公府到了二代,宋国公府和卫国公府又长期外领兵。

至于那剩下的二十七侯府,除了个别早死的,有近乎半数的人家是洪武二十三年被朝廷定位党谋赐死,乃至株连。

“陛下能记着我等老臣人家,殿下更是亲自来中都,朝廷恩典深重,是我等老臣人家的殊荣。我等人家皆是与陛下同出淮右,这些年当家的或老或死,但小一辈却还是习得武艺。朝廷若要旨意,小一辈的儿郎们,自会如父辈一样,为陛下、为朝廷领兵出征,上阵杀敌,便是马革裹尸而还,我等人家也绝怨言。”信国夫人胡氏拉着朱允熥的手腕,面有哀容,却语气坚定的诉说着。

满凤阳城,信国夫人胡氏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这些年,仅仅是汤家一门,就为朝廷献出了好几位族中儿郎的性命。

洪武二十三年,信国公嫡子汤鼎,病故于班师回京路上。洪武十八年,信国公三子汤鼐从征,战死军中。

若是一切都按照原本的历史去进行,那么之后的洪武二十九年,信国公五子、六子,都将征讨五开蛮的战事中牺牲。

随着信国夫人开口,周围的中都淮右功勋人家纷纷开口附和。但凡是国有战,淮右功勋必然倾尽全部,将族中子弟送入军中,为国效力。

高仰止跟后面,默默的注视着此时此刻的场面。这几年朝廷大开大合的推出种种革新之策,更是今年确定了新政的方向。

追其缘由,有因为大明已经创立近三十年,很多国初的政令已经开始不适应当下。

而另外,也有因为这些淮右功勋的原因。便是朝廷再如何动,只要保证眼前这些淮右功勋的忠心和支持,朝廷就不会有大的伤害到根基的动乱。

这让高仰止不得不想起,交趾道那边连绵的良田,那一家家的户主,可都是眼前这些淮右功勋人家啊。

朝廷对淮右功勋看管的很严,这些年多少人家被赐罪赐死。但是陛下对淮右一系也是格外照顾的,每年的赏赐以及用人之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淮右一系的老臣。

想到这些,高仰止又想到了讲武堂。这几年下来,淮右功勋一系,似乎都有将族中的儿郎子弟送入讲武堂学习。

这便是朝廷的底气啊,也是这些淮右功勋为何会坚决拥护皇室的原因。

与国同休,非是一言两语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朱允熥轻声开口:“我家起于淮右,陛下昔年得淮右功勋老臣鼎力辅左,淮右南征北战,多少儿郎赴死疆场。国初开,天下定。陛下堪合昔年功绩,定朝廷功勋爵位,凤阳城中六公二十七侯,乃举朝盛况,亦是陛下公正心系功勋。朝廷如今新政初开,军队征战四方,正是用人之际。我淮右子弟,当不忘父辈之志,习得武艺,通晓兵事。着父甲,提父刀,披甲蹬马,卫国家安宁,守父辈荣光,与国同休矣!”今日为何还能留凤阳城的淮右功勋,尽数都出城迎接?

为何又会让信国夫人打头说出那番话?朱允熥心知肚明。他们要一个态度,自己的态度,老爷子的态度。

淮右前些年,多少人家涉及到了胡惟庸和李善长两人的桉子里,如今这些还存留的淮右功勋当真都是个个清白?

这些年,朝堂功勋的封地被严格限制,名下的田亩也都被一一发还百姓,兑换与交趾道。

皇室对淮右终究还是宽容的多一些。只是人远虑必有近忧。新政之下,淮右各家,多少还是会生出忧虑。

朱允熥目光扫过场的淮右功勋,他清楚自己这一遭奉旨出京,前来凤阳,这些人看来是代表着老爷子的意志。

而事实上,自己也确实代表了老爷子。信国夫人满是哀容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冲着另一头的老四汤燮看了一眼。

汤燮立马拱手上前:“臣等自当不忘皇恩,勤于武事,细心教导家中子弟,时刻谨记为国效力,为我皇尽忠。”场魏国公、开国公、曹国公、卫国公、宋国公各家的人,也都纷纷再次附和,表达忠心。

望着前头街道尽头已经是要到信国公府。朱允熥忽的开口道:“京中讲武堂如今便有不少武生,是出自我淮右之地。孤这一次奉旨,亦要继续北上,若是各家有适龄的儿郎,皆可披甲带刀,随行北上。”淮右是把刀,是一把必须要紧紧的抓大明皇室手中的刀。

既然如今淮右一系已经明白,如何才能真的与国同休,朱允熥不介意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这份合作能够更紧密一些。

信国夫人胡氏脸上立马露出欣喜。各家接驾的人,也都面有喜色。谁不知道皇太孙是陛下和太子亲定合意的国家储君。

而太孙本就有着淮右的血液,天然和淮右亲近。不论是太孙的母族还是妻族,可都是淮右一系啊!

如今能带上各家适龄儿郎北上,这便是给了一份功劳。倒是惹得中都留守司和凤阳府的官员们,双眼露出一阵的羡艳之色。

这份恩典,可不是常人能够得到的,也只有淮右一系才有这等资格和殊荣。

羡慕不来。中都留守司和凤阳府的人,生出一丝羡慕的情愫。前头。人们也终于是到了信国公府。

入目,皆是素缟。汤家的仆役们,从外跪到了里面。朱允熥作为朝廷的代表,奉旨前来中都祭奠信国公汤和,自是要到灵前执礼的。

汤府也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殿下不必跪礼,此于礼不合。”到了汤府前厅灵前,众人分位而站,汤燮一旁看着皇太孙欲要以跪礼祭奠,赶忙挪动脚步到了其身后,小声开口劝阻。

朱允熥摇摇头:“信国公乃开国功臣,与陛下亲如兄弟,更是太孙妃的娘家母族,孤该要行此礼。”想到自己离京前,老爷子单独叫了自己,几个时辰都与自己说淮右一系的过往和当下朝中的位置。

朱允熥没有多犹豫,便众目睽睽之下,以最严谨的态度行了全套的祭奠之礼。

礼毕。汤府上下,已经是一片哭声,自信国夫人胡氏开始,皆还礼。随后,场的淮右各家,并着中都留守司、凤阳府的人及随行离京人等,也都一一到了灵前祭奠。

到这里,众人也都分与各处,由着汤家的子弟陪同。朱允熥也有了机会到信国夫人胡氏跟前。

他望向胡氏周围的汤家女卷儿郎,轻声道:“鹊清今年刚过了一遭鬼门关,信国公的事情,宫里头一直都瞒着未曾说,就是怕她会心思淤积,到时候徒生伤疾。所以这一次,也就没有叫她回来,还望祖母见谅。”胡氏赶忙摇头:“宫里头所思所想,一应安排,自是最好。太孙妃能入宫廷,有殿下如此爱护,亦是她的福分。老身只愿她能相夫教子,贤淑稳重。”朱允熥又道:“信国公的爵位,府上也不必担心。郑国公一系转爵开国公,曹国公一系如今是李景隆袭了爵,魏国公那边也是袭爵了的。鼎伯前些年为国病故,朝廷亦是时时记着的。这一次,朝中已经定下要应天钟山造功勋陵一事,等信国公的灵柩送往钟山暂安,以待功勋陵造毕便可入土为安。到时候也会将这爵位给袭下去。依着皇爷爷的意思,自是要遵循嫡长而袭的。不过又听闻,成哥儿的身子,有些不太好?所以……最终该如何,府上也可以商议商议,给应天递个奏章。”他嘴里的成哥儿,也就是汤和嫡长子汤鼎之子汤成。

汤家该如何袭爵,这件事情宫中可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如今汤家官职最高的自然是庶五子汤醴,官至五军都督府都督。

而最合适的又是汤家老二,太原中护卫镇抚汤軏。但于情于理,又该是汤鼎这一脉继承信国公的爵位。

朱允熥觉得,原本信国公一系没能袭爵,有朝廷节制控制爵位的心思,也有汤家袭爵问题众多的原因。

忽然话题涉及到袭爵上,场众人纷纷沉默了下来。汤醴算是最坦然的。

自己本就是庶子,再如何都轮不到自己。而自己如今也走到了五军都督府的位置上,便是往后不能令封爵位,但只要立下些功劳,总能为自己这一脉的子孙挣回来一个世袭指挥使之类的位置。

汤燮也没有太多感想,他是嫡子,但却是老四。上头老大家的侄儿虽然身子不好,但终究是嫡孙。

另外还有老二,自己沾不到边。唯有不远处,人群里脸色有些苍白的少年人,眼神中带着些紧张。

朱允熥眼神汤家众人间扫过,瞧着那少年人,想来便是汤成了。信国夫人胡氏几度沉吟,当即开口:“老二这些年勤恳国事,忠君护国,若是陛下入眼,老身是希望他能承了这份父业的。”胡氏心中满是挣扎。

可是万般种种,总不能汤家的信国公爵位袭了没多久,就又要再寻人袭爵吧。

汤家的颜面不说,朝廷也是要颜面的。让老二袭爵是最合适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大公子!”人群后面,有汤家的侍女低呼了一声,后方有些骚动。有女卷上前,胡氏耳边小声道:“大事,只是成哥儿有些体力不支,祖母不必担心。”朱允熥望着眼前所生的一切,低声道:“孤会将祖母的话,传回应天,等信国公的身后事办完,朝廷会另降旨意的。”说完之后,朱允熥便冲其拱手作揖,随后出声辞。

待出了汤府,高仰止等人已经等候外面。

“人都已经安顿好了,留守司和知府衙门很是殷勤,城中各处也都有孙镇抚撒出去了人手暗中盯着。”高仰止上前小声说着各处的安排。

朱允熥开口道:“你们和孤去皇城。”中都皇城,早洪武六年就建成。

因为皇帝的意志,甚至于凤阳城里出了皇城之外,更是建造有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圜丘、方丘、日月社稷山川坛、太庙、百万仓、钦天监、观星台等等于城中。

似乎,只要皇帝今迁都凤阳。明天朝廷就能凤阳城里点卯当差。而事实上,当初最一开始,皇帝也确实是有这样的打算。

高仰止等人自是纷纷点头应是。孙成和田麦指挥着官兵,前后散开。自信国公府往中都皇城而去,并不远,估摸着也就一刻多钟的脚程。

皇城这边自是早就得了消息,皇太孙凤阳城将会一直居住皇城,皇城内的内侍和宫女,赶着时间上上下下的清理了一遍。

中都皇城的形制于应天皇城基本一致,而这两处宫廷营造,也是整个大明宗亲王府的建造范本。

中都皇城的内侍和宫女们,对于皇太孙的到来自是受宠所惊,多少人想着若是能被皇太孙一眼看中,带去应天,那便是足足的要飞黄腾达了。

只是很显然,朱允熥的心思不这些人身上。入了皇城,一应布局都与应天皇城一般。

问清了炆废人这皇城内的住所位置,朱允熥便领着高仰止等人,自往那边过去。

少顷。一方不大的庭院下,一袭身形背对着众人,正挥着斧头噼柴。而一旁的厨房里,也已升起了烟火,飘出饭香。

朱允熥站院门口,望着院内,低声轻呼。

“二哥,许久不见。”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