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明奥斯卡影帝

大明嫡子 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明奥斯卡影帝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洪泽湖畔的芦苇地。朱允炆表现的很是急切,几乎就差将什么时候造反的话说出口。

湖面上微波荡漾。几缕秋风拂过人面,本该是秋高气爽,怡然自得的时节。

只是此刻湖畔,却充满了权谋。刘宗圣很意外于眼前这名被大明宗室除名废黜的宗亲。

在原本的计划和设想中,他仅仅是认为,此人会心中不甘,会心生怨念。

只要朱允炆心中有着这些不甘和怨恨,就能被加以利用。而他也仅仅只需要能利用朱允炆的这份怨恨。

倒是今日这一路上,在得知了自己等人的身份之后,朱允炆竟然能够表现出要与明廷不死不休的态度,让刘宗圣完全没有料想到。

此子乃可造之材!

“北上。”刘宗圣说的很是简短,并没有在完全信任朱允炆之前,透漏出更多的计划和筹谋。

然而朱允炆却是双眼闪亮,紧紧的盯着刘宗圣,眼神里透露着无限的期待。

在他身边的秋娘到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心中满是畏惧和不安。她从没有离开过凤阳城太远,而这洪泽湖更是第一次见到。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秋娘只能用手紧紧的抓住朱允炆的手,让自己在这些明显不是好人的人面前,不露出更多的慌乱,避免招惹对方恼怒,从而对自己和二郎下狠手。

朱允炆却更加的镇定。尽管他的心中也有着不安,可是一个大胆而又危险的想法,却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滋生和成熟。

巨大的风险却带着同样巨大的收益。自洪武二十四年开始,那一年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朱允炆心中难以迈过去的阴影和一道坎。

在那漫长的时间里,自己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一点输了因为自己重文轻武?

因为自己权衡利弊?朱允炆想了很多,当他在凤阳城看到那些即便是身居大明祖宗之地的百姓,日子也过的十分清贫的时候。

当他看到自己将那百亩良田分给十多户人家,每家只能分到数亩田地,便能让那数十人跪在自己的面前,道着说不完的感谢时。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会不如老三。因为他从那一年,那一次落水之后,所想的就是大明,所思的就是天下的黎庶。

百姓们那最淳朴,最简单,不断重复,没有任何华丽词藻堆砌。他们就是用着那些简单的话语来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感激。

然而就是这一份感激,却让朱允炆一直铭记到现在。他想为更多的人做些事情,让更多的百姓能如凤阳城那十多户人家一样,能满面笑容。

不能社稷天下,却也要多做一点。老三能如此。自己亦能如此。

“母妃,我们当初真的做错了。”朱允炆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念了一声,瞪大双眼看向眼前的刘宗圣以及韩明王等人。

这些人都是白莲教的人。而这一路,尽管这些人没有表明身份,但朱允炆却还是猜测到,这两个人大抵在白莲教中有着不低的身份和地位。

尽管那个年轻人,被这些人簇拥着为首。但这个叫刘宗圣的男人,却是实际掌握着这些人的那位。

刘?朱允炆目光闪烁了一下,心中又多了一份猜测。他的脸上露出笑容,没了先前的愤怒和怨恨,倒是多了一些人畜无害的纯良,转口道:“北上?难道是去山西道!”刘宗圣脸上亦是露出笑容,默默的看了一眼身边正在怡然自得眺望湖面秋光的韩明王。

相较之下,眼前这个才头次见面的朱允炆,更加的聪明,也更让自己看重,合乎心意。

他很聪明,最少的讯号,却能猜中众人的目的地。朱允炆望着刘宗圣脸上露出的笑容,带着憨憨的笑容:“山西道是个好地方!地长而狭窄,当初前唐李家起义,亦是在此地。而今,山西道因为朝廷的恶行,若是我等于此地举事起义,或可事半功倍!”这话顿时让刘宗圣起了兴趣。

他不由开口,说出更多的话:“明廷恶行?是何?为何你会认为,我等会在山西道举事起义,而再次又可事半功倍?”

“因为山西道的地形!”朱允炆的脸上,已经露出只有在学堂上,那些知道答桉,又刚好被先生点名的学生才会有的自信。

他脑海里回想着当初在曹国公府,与老三一同研习兵事,有关于天下诸道地形以及兵家行军布阵的内容。

“山西道南北而行,地长而狭。若是我等举事起义,只需攻占几处关隘,以重兵把守,便可阻断朝廷兵马进山西道。”

“而山西道境内的朝廷卫所兵马……”朱允炆语气停顿了一下,看向刘宗圣:“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诸位与山西道晋商亦有联系。大明开国二十八年,洪武三年施行开中制,二十年的时间早就够这些晋商收买山西道卫所兵马了。”

“即便他们没有被尽数收买,但只要有那些被收买的人在,便可裹挟各处卫所大军加入我等。如此,山西道内部,也足可平定,不起风波。”刘宗圣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轻笑着询问道:“你如何保证,整个山西道的卫所兵马都会甘心加入起义?要知,明廷如今复行那暴秦酷法,却让明军军心大振。”他很享受现在的这场谈话,挥了挥手,示意周围的教众各自散开,等待船只的到来。

而刘宗圣本身则是带着朱允炆走到了芦苇丛的边缘。朱允炆冷笑一声:“军心?只要刘先生能确保,山西道卫所兵马有被我们收买的,就能保证这些兵马会俯首臣称听命行事。只要以我们的人,去裹挟那些不愿举事之人的家小,再从各处晋商募集钱粮,以重金许诺,两项权衡,由不得那些官兵不与我等一同举事!”

“夺下山西道各处出入关隘,关起门来,再以你之计,裹挟整个山西道!”刘宗圣梳理了一下朱允炆的思路,双眼已经流露出了不同于先前的光彩。

朱允炆也不急切,只是面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对方。想要取得此人的信任,还得要将自己藏好,有些事情也必须要做。

只不过。晋商经营山西道这么多年,朱允炆不相信山西道能有多少清白。

倒不如借此机会,好让朝廷分辨出,到底都有多少奸佞歹徒,日后也好一并清算了,如河南道一般,还山西道一个朗朗乾坤。

不破不立。老三当初在河南道可不就是如此做的!刘宗圣沉吟良久,眼神逐渐放光,掷地有声道:“此计可行!”此刻他望向朱允炆的眼神,满是惊喜和感叹。

朱允炆满脸笑容,分外清晰,赶紧道:“而在行此事之前,我等还要让天下乱起来。朝廷如今倒行逆施,做了无稽之谈的洪武新政,天下间人人怨恨在心。只要我等操作得当,便可让天下乱起来。只要天下乱起来,朝廷便顾不上一地得失,我等便可更从容的去应对。而且……”朱允炆停顿了一下。

这时候的刘宗圣已经是满心期待,急声道:“而且什么?”不远处,眺望湖景秋光的韩明王,不由默默的看了过来。

夺回韩家当初失去的一切,才是自己最终的目的。韩明王轻叹了一声,蹲下身子,捡起脚边的一枚石子,将其抛出一个弧线,远远的落入到湖水之中。

石子落水,顿时掀起层层涟漪。朱允炆面对着已经被自己吊起胃口的刘宗圣,笑道:“而且如今朝廷在山西道,恐怕已经安置了不下十万倭工。这些人名为倭工实则倭奴,每日死伤无数,朝廷从不理会在意。他们心中亦有愤怒和怨恨,只要将这些倭奴解救出来,便可立即为我等拉起一支十万人的冲阵死士!有他们在前面冲击明军大阵,届时我等便可坐享其成!”

“好!”刘宗圣当即喝彩。山西道的倭工,他是当真没有筹谋过。今日,眼前这个被自己意外截获的明廷宗室弃子,已经给了自己太多太多的意外之喜。

他已经下意识的询问道:“随后呢?以你所想,接下来我们还可如何行事?”朱允炆的脸上笑容更加的灿烂了。

自己说了这么多,铺垫了这么久。终于是从对方的嘴里听到了‘我们’这两个字。

“如刘先生与晋商先前所议,送于在下的书信一般,引兵入关!”朱允炆面色轻松:“但以在下拙见,引兵入关却要好生筹备,绝不能叫旁人摘了桃子。引兵入关,却引来了一头盘踞不走的老虎。”刘宗圣连连点头:“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事情,只是一直不曾能有妥善解决的办法。此前,一切都是以推翻明廷为要,能用得上的地方,都要尽数用上。”就你们这帮躲躲藏藏的硕鼠,只敢在夜间行事,白日里几乎不敢抛头露面之辈,还能成大事?

朱允炆面上带笑,心中却是有着几分嘲讽。这天底下到底有多少坏人,谁也不清楚。

但天下间发生点动静,自家应天城里的那位老爷子啊,定然是一清二楚的。

没人能躲得过老爷子的目光。便是这些人要引兵入关,能在地方上制造混乱,能引出那些对洪武新政心怀不满之辈。

朱允炆却坚定的认为,这大概会是老爷子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已经好几年了,除了今年朝廷在河南道大开杀戒之外。

老爷子已经好几年没有开杀戒了。他开头道:“只要掌握关外之人的口粮,便能掌握这些人的命脉。”

“何解?”刘宗圣忽然有了那么一丝的疑惑。难道在那皇城之内,受皇家培养的人,便是一个弃子,也能有远超常人的见识和计谋吗?

他再一次的看向水边的韩明王。脑袋轻轻的摇晃了两下。除了那个身份,毫无可取之处!

朱允炆轻声道:“关外之人本就不事生产,他们驱马南下,粮草物资定然不会携带太多。我等只要提议供应粮草,必然能拿捏住他们的命脉。只要等他们为我等开路,制造出足够的乱子,将朝廷拖进泥潭,明军损失惨重。便可断其粮草,甚至是与明军通风报信,让明军与关外之人厮杀。朝廷在中原,必然远胜被断粮的关外之人。一方殊死搏斗,一方清剿进犯之敌。双方都不会留手,只能有一方彻底战败才会结束。到了那个时候,我等虽然势弱,但此消彼长,我等便可轻容破了明军。只要朝廷有那么几次败仗,地方上自会有无数人举事起义。刘先生那时候便可竖起大旗,招揽天下义士,徐徐图之,步步蚕食。出山西,西入关中,东出河东之地。聚北方兵马,南下碾压朝廷。那时候,刘先生入主应天城,指日可待!”刘宗圣的心彻底被朱允炆勾动了起来,掀起层层的涟漪。

他的眼前,好似已经出现了应天城的轮廓。在一抹夕阳余晖下,自己统御着大军,驾马踏入应天城,纵马走进那座皇城之内,坐到那张皇帝宝座之上!

甚至于,刘宗圣藏在衣袖中的双手,已经是紧紧的攥成拳。望着眼前面带笑容,无比真挚,可谓是计谋频出的朱允炆。

刘宗圣忽然没了要在起事之后,杀了对方的念头。白莲教里大多都是草莽。

便是偶有几个英才,可是眼界却从来都是存在于一地得失之间。似朱允炆这般全局谋划的,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说一个都没有!这样的人才,须得留在自己的身边,日日夜夜为自己出谋划策。

便是等自己夺下天下的那一日,便是他有着明廷宗室的背景,大不了自己赏他个安乐侯的位子,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不沾权柄便是。

朱允炆察言观色,悬着的心终于是彻底的落了下来。他轻轻的捏了一下秋娘的手,方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满是汗水。

只是结果却是好的。自己今日这一番长篇大论,藏匿形色,假面示人,也终于是在刘宗圣的心中走出了信任的第一步。

借壳生蛋。朱允炆忽然想到了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该如何形容。借白莲教和晋商,乃至于关外前元余孽之手,将大明内部那些一直藏在暗中的人尽数勾出来。

还天下百姓以笑颜!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松开秋娘的手,双手抱起,面朝刘宗圣躬身作揖。

“允炆愿以先生马首是瞻,共举义事!”

“惟愿先生能纳允炆于侧,便是那坠马执鞭事,亦可大慰平生!”………………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