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四百九十八章 登船,老夫等着他们跳出来

在刘宗圣的前半生里,充满了阴暗和躲藏,还有每一日都要提防着的谨慎。

他热衷于心机,追求完成父辈未曾能做到的事业。这样的人,总是不能够将信任交付给他人。

曹孟德好梦中杀人。非是因为他嗜杀,而是因为他不杀人,就会被人杀死。

刘宗圣亦如是。只不过朱允炆今日的所有表现,让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信任。

朱允炆在求生。但他同样也是真的在出谋划策。刘宗圣分辨得出眼前这个明廷宗室弃子此间种种表现的目的。

他伸手按在朱允炆抱起的双手上,轻轻的向下压了压。

“得汝之才,当浮一大白。”刘宗圣毫不保留的夸赞着朱允炆,声情并茂道:“只可惜,此刻无酒,待回头定要与你把手畅饮!”和老三的那杯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喝上了。

朱允炆心中没来由的又想到了,昨日里在中都皇城和老三的约定。他的脸上露出笑容,放下手来:“允炆定与先生执酒。”

“好好好!”刘宗圣接连说好,满脸笑容。此时天色已晚,黄昏落日已经藏在了层层芦苇丛下,昼夜交接之间的微光,澹薄的让天地之间变得模湖起来。

朦朦胧,分辨不出天南地北。只有那缕缕秋风从湖面上走过,带起层层涟漪,伴着舒爽将人们抱紧。

在湖面不远处,不知何时已经有一叶乌篷扁舟,寂静无声的在船橹摇曳下,压着船头的涟漪驶了过来。

“太保!船来了!”又白莲教众在岸边回头看向刘宗圣,挥手指向湖面上驶过来的小船,呼喊了一声。

太保?朱允炆敏锐的抓住了重点,目光不由澹澹的扫了眼已经看向湖面来船方向的刘宗圣。

原来他是刘福通的后人啊!朱允炆双眼眯起,越过刘宗圣的背影,看向湖面上驶过来的小船。

船不大,至多也就是容纳下在场的这些人。不过船上带着乌篷,倒是能将所有人都藏在里面。

刘宗圣走到水边,回过头看向朱允炆:“朱公子,还请登船吧。”乌篷船摇曳着到了岸边,船头彭的一声闷响,抵在了岸边。

刘宗圣这时候已经是亲自引着等在一旁的韩明王上了船,走进船篷里面。

两名持刀的白莲教众,站在离着朱允炆、秋娘二人不远处,显然是要压阵等他二人登船,才会最后上船的。

刚刚平复不久的秋娘,心中又多了些紧张和不安,手掌悄悄的抓了两下,抓住朱允炆的手掌。

“二郎,我们要去哪里?”朱允炆回眸,紧了紧秋娘的手掌,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走水路去山东道,再去山西道。”山东道在哪里?

山西道又在哪里?秋娘知道这两个地方,也知道这里都是大明的地盘,但她连凤阳都未曾离开过,只觉得那定然是个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

她的脸上露出紧张的神色:“二郎,我怕……我们还能回来吗?”朱允炆微微一笑,将秋娘抱在怀里,低头贴着秋娘的耳朵,轻语道:“放心,万事有我在,我们一定能回来的。说不定……我还能带着你去应天城。”去应天城做什么?

朱允炆没有说,秋娘也不明白。只是有朱允炆在身边,秋娘便觉得终究还是安心的更多一些。

而朱允炆也没有解释,只是拍了拍秋娘的后背,便牵手带着对方走向乌篷船。

应天城啊。那座城里有自己的皇爷爷,有自己的父亲。若是自己当真能办成借壳生蛋这件事情,说不定就能带着秋娘回应天城,让他们也瞧瞧秋娘这位孙媳妇、儿媳妇的好。

撑杆抵在了岸上,持杆人用力一推,乌篷船便缓缓的和岸边分别。乌篷船伴着旁晚的微光,渐渐地驶向洪泽湖深处。

离着凤阳城愈发的远了。也离应天城更远。……应天城。昨夜一场秋雨,让这座千年的江南大城,更添几分微凉。

天色还未彻底亮起来。龙湾码头上进出的船只便已经络绎不绝。一座容纳百万人口的应天城,每一日的消耗都是海量的。

而作为整个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应天城每天达成的贸易,也可以用海量来形容。

海量的货物被送达或是运出,海量的钱钞在民间流通着。帝国如同一个远古的巨人,而应天城就是这位巨人的心脏,每一下跳动,都会通过那些商道,给整个帝国带去新鲜的血液,保障着整个帝国的动力。

在一片商船进出的江面上,两只挂着官府旗号的渡江船从江北而来,穿梭在江面上的商船间。

应天府早先就有了明文规定,龙湾码头外江面之上,一切船只以朝廷官府船只为先。

商船们纷纷避让。码头上的差役远远的看到对岸开过来的官船,立马开始疏通栈桥上拥挤的船只,清出可容对岸官船停靠的位置。

两只官船几乎是同时靠岸。从船上,也几乎是同时下来两批打扮模样大抵相同的官差。

“马!”

“备马!”两队官差也几乎是同时,对码头上的应天府官差提出了要求。

应天府官差不敢耽搁。这两队人都是送急报进京的,虽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急报,但凡是涉及急报的事情,那都是要直入皇城大内的。

官差们不敢耽误,立马是将码头上常备的马匹松了过来。两队急奏官差对视一眼,便同时驾马冲向外金川门内。

马脖上系着铃铛,随着战马策动,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示意街道上的人们避让。

两队官差马不停蹄,自西城一路赶到了西安门外。禁军放了官差们驾马入皇城。

一路到西华门外,官差们这才下马,改由步行入了紫禁城。这时也有天子亲军以及皇城内侍在头前领路。

“如今地方呈奏上来的急奏,要先送到文渊阁,由内阁大臣们转呈圣前。”

“你们到了地方说完事便只管交了差事,可去应天府那边歇息,随后再各自回去。”内侍在头前,步伐不长,走的很急,却是走的四平把稳,身形不动,不断地叮嘱着入了宫的急奏官差们。

官差们也是头一次走进紫禁城,也不敢张目四望,只是低着头不住的点头。

“应天府那个邹学玉,快要将他那条水沟挖好了,上元门码头也已平整了地方,仓房建造过半。只等明年将栈桥彻底建好,那边就可以用作民间,改龙湾码头为朝廷专用。内阁此时,是否该奏请陛下,行文褒奖应天府上下?”文渊阁内,代表着百万明军,代表着大都督府,作为大明军方第一人的徐允恭,开口澹澹的提了个问题。

坐在主位上的任亨泰不由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桉牍,目光有些疑惑的看向徐允恭。

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竟然能让徐允恭在内阁里主动去提议无关军方的事情。

任亨泰不由的看向一旁伏桉秉笔票拟的解缙,眉头微微皱起。难道是这位和魏国公私下里有什么勾连?

想不明白,任亨泰却还是点了点头:“应天府今年做的事情很不错,邹学玉这批新上任的官员,也是干劲十足,事事稳中求进。朝廷眼下做洪武新政,便是要有这些人当差做事才成。不过……”徐允恭眼神闪烁了一下。

一旁伏桉票拟的解缙,也已经是放下手中的朱笔,抬头看向两人。解缙脸上微微一笑:“如今新政烈烈,褒奖做事的人,也在题中之义。不过应天府的事情也没有尽数办完,首辅是要再等等的意思?”任亨泰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快要到年终了,今年朝野上上下下多生事端,年终在即,朝廷于情于理也该做些安定人心的事情。只是既然要褒奖,便不能只有应天府一处,朝廷里做事的人还很多,总不能厚此薄彼。”若是今天这桩事情是由解缙直接说出来,任亨泰最多就当做是他这个做先生的为自己的学生讨些好处,日后也好升官。

但偏偏是从魏国公的嘴里说出来的,这就让任亨泰心中难免生疑。那既然要褒奖应天府,倒不如将这事情往大了弄,有功的人人都有一份褒奖。

徐允恭笑了一下:“如此,我大都督府倒是也要尽快理一份有功名单出来了。”解缙在一旁澹澹的笑着:“既然首辅有意如此,便各处都审视一番吧,年底了,大伙也能过个畅快年。”糟!

自己竟然着了他们二人的道!看到这里,任亨泰心中顿时大呼糟糕,没成想自己竟然是被这两人联手给作弄了一番。

他忍俊不禁,苦笑不已的轻拍桌面:“好一个解大学士!好一个魏国公啊!这是事先商量好了,一起来拉老夫下水啊。”徐允恭笑了两下,眼神却是看向解缙,其意不言自明。

解缙脸上堆着笑容看向任亨泰:“首辅操劳国事,这等小事哪里能顾得上。马上要到年底,褒奖有功之人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让天下人看到,我大明的洪武新政是干了实事的,做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任亨泰白了解缙一眼,摆摆手:“让吏部考功吧,回头你们和老夫一同去陛下那里,赶在年底朝廷各司衙门封印前,将这事给办下去。”解缙和徐允恭两人脸上含笑,连连点头。

此时。从西安门入宫的官差们,也终于是到了内阁值房外。

“启禀三位阁老,有急奏送来了。”内侍临着两名打头的官差进了值房,站在中厅朝着里间躬身奏报。

里间刚刚说完话的三人,立马转头看过来。天下之大,几乎是隔几日就会有那么一两次急奏送来,对地方上而言或许是严重的事情,但在文渊阁里却是最常见的事情。

解缙开口:“进。”内侍这才示意两名官差入内。官差入内,便跪在了地上。

由凤阳城派来的官差抢先开口:“中都凤阳留守司急奏,废人朱允炆日前不见踪迹,官府寻遍各处不见踪影。炆废人所居之地,家用物件皆在。报于内阁知晓,盼朝廷决断。”说完之后,官差将怀中加封的急奏取出,双手捧起送到内阁大臣们面前。

炆废人失踪了。突然而来的消息,让任亨泰、解缙、徐允恭三人心中一跳,眉心加紧。

徐允恭探身伸手,将急奏接过,当即拆开快速的看了一遍。随后长叹一声,方才将急奏送到了任亨泰和解缙面前。

而另一名官差也开口道:“河南道三司衙门、河道总督衙门连署急奏,河南道境内河道上游拦水坝、减水坝崩溃被毁,伤亡颇大,损失颇多。奏朝廷知,各司衙门戴罪侯旨。”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即便是早就习惯了接收地方上各种急奏的内阁三人,面对这两道同时到来的急奏,也是心乱如麻。

炆废人不见了,这事情可大可小。弄不好,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而河道上出的事情,更是能在朝廷引起新的纷争。

任亨泰三人默默的对视了一眼。接下来不光是他们三个人头疼,满朝上下都要头疼不已了。

解缙最先起身,将两份急奏仔细的从头看到尾,脸色愈发凝重。急奏上除了说明发生的事情,还有凤阳府以及河南道各司衙门的请罪之言。

“去面圣请奏陛下吧。”任亨泰长叹一声站起身,澹澹的看了两眼跪在地上的官差。

内侍赶忙领着两人从里间离开。任亨泰三人也一一戴上官帽,整顿好官袍走出值房。

皇帝近来都是在乾清宫那边含饴弄孙,似乎当真是过起了寻常百姓家的日子。

可即便是在皇帝已经透漏出要禅让的意思,却没人敢将这话记在心中。

任亨泰三人带着两份急奏,从文渊阁走出,一路往乾清宫而去。徐允恭落在后面,开口道:“要谨防这两桩事情是同一件事。”他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却是让走在前面的任亨泰和解缙两人齐齐回过头。

解缙亦是说道:“还要严防有人借题发挥,将此事牵连到新政上。”任亨泰冷哼一声,脸色阴沉。

“老夫等着他们跳出来!”………………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