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政反对派出手了

大明嫡子 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政反对派出手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日朝会上的内阁成员是不满编的。

而实际上在京的内阁成员,始终都是不曾满员的。

文官这边,以首辅任亨泰为首,解缙、高仰止为辅,三个人如今高仰止已经随着朱允熥出京北巡。

武将那头更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满员在京过。

一开始,朝廷敕令魏国公徐允恭、凉国公蓝玉、西平侯沐英为武英殿大学士,入值内阁。而除了魏国公徐允恭之外,蓝玉和沐英当时一直是领兵在外的。

便是直到现在,蓝玉和沐英都不曾回京,没有一天是真正履行内阁大臣的职责。

随着内阁制度建立接近一年之久,内阁的属性和特征也渐渐地明确起来。

内阁大臣代表着皇室的意志,维护君王的威严,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平衡中和皇家和臣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凡内阁大臣,并没有专门的官阶品级。

一切都是依照原本的官阶品级,加以内阁大学士的头衔,入值内阁,参与帝***政要务,掌握票拟百官奏章的权力。

对于现如今的帝国朝堂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尝试的了。

一个巡抚衙门,权责不过涉及瀛洲四道而已。

设立与否都无关重要。

相比之下,权责涉及整个帝国的税署都运转了数年,没有什么新事物是不可接受的。

只是,让六部之中的户部、工部尚书去往瀛洲巡抚衙门,却是一件需要考量的政治问题。

徐允恭抱着笏板,双手兜在一起。

这件事情不关大都督府的利益,就算是瀛洲四道多出一个巡抚衙门,东征大军照样还是归属大都督府调派指挥的。

于是,在京的三名内阁大臣之一,选择了闭嘴不言。

解缙盘索了半响,目光若有若无的看了眼今日出班屡屡反驳王儁的朱高炽。

既然邹学玉现在能继续留任在应天知府位置上,那他也没有必要再站出来说话了。

免得自己到时候也被扣上一个师生连手,结党营私的罪名。

最终,在问题到达皇帝面前之前,就只剩下任亨泰一人了。

任亨泰抬头望了一眼宫门下的皇帝陛下和皇太子殿下,随后微微转身侧目看向出班的王儁,在其身边拉开距离的吏部尚书翟善,以及站在班列里的户部尚书郁新。

他对王儁、郁新二人没有太多的观感。王儁是个蠢人,至少在今年多次公开场合下,他充分的展现了自己的愚蠢。

倒是郁新,虽然在朝堂上的立场不同,但本事却还是有的。

若是户部和工部两位尚书巡抚瀛洲四道,即便是以尚书官衔兼任巡抚,可他二人一旦离京,朝廷势必要重新安排新的两部尚书承担部事。

而现在的户部和工部,所有人都知道,哪些人是受到皇室看重的。

如文华殿行走、户部侍郎夏原吉,大匠官、工部侍郎张二工。

一旦王儁和郁新离开应天城。

任亨泰相信,要不了多久夏原吉和张二工两人,就会接到升迁两部尚书的旨意。

夏原吉当初与解缙一同都是文华殿行走,张二工是太孙殿下一手提拔上来的。

恍忽之间,任亨泰忽然发现,如果事情当真这样发展,帝国朝堂之上,从内阁到六部,超过半数的官员都将是心向太孙殿下的。

从任亨泰的私心而言,他对皇太孙朱允熥这几年的改变,保持着高度的肯定和认可,以及掩饰不住的赞许。

但在此之上,却还有一个更严重,且似乎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到的点。

那就是皇帝健在,眼看着照旧龙马精

神。

而皇太子也正值壮年,虽然前几年出了那场事,可这几年也算是慢慢的恢复过来。

在这个情况下,皇太孙在朝中的力量却已经大到不得不让所有人都认真对待的地步,将来皇室内部的继承和权力的分配又会引发怎样的事情。

任亨泰在自己的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他最无奈的是,这样的局面还是皇帝和太子亲手推动的。

但凡是一想到陛下赐下的那道太孙出京权同皇帝的旨意,任亨泰就觉得自己一阵阵的犯晕。

自己能确定皇太孙的品行和秉性是纯良的。

可是眼前,今日朝会之上,那些站在太孙一方的文武大臣们呢?

在任亨泰的眼中,如今大明那最高处,立着三个太阳。

那是早晨的骄阳,是正午的烈日,是旁晚的夕阳。

清晨的骄阳总是充满了希望。

可旁晚的夕阳其实也是炙热的啊。

谁能保证,他们就会一直处在固定的位置上吗。

首辅很头疼。

可是身后,官员们的目光正在盯着他,前面皇帝和太子也在等着自己开口。

任亨泰想要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最后却无可奈何的开口道:「臣以为,瀛洲四道可设巡抚衙门,左右巡抚共同总领四道政务。」

首辅说完话便很干脆的闭上了嘴。

瀛洲本就不大,之所以要设立四道,完全是为了分化瀛洲本土原来的文化和制度。

在四道之上设立巡抚衙门,也方便朝廷管理瀛洲。

只是,他却没有说朝廷该如何选任这瀛洲巡抚衙门左右巡抚的人选。

问题最后还是被踢到了皇帝面前。

朱元章手指轻轻的敲着椅子,目光平静的注视着奉天门前的文武大臣。

他笑了笑,缓缓开口:「瀛洲新征,不似交趾自古便为我中原统御。方年,前元欲驾船东出征讨瀛洲,却横遭风暴,无疾而终。

今次,大明得天庇佑,延中原正统。将士东出,平定瀛洲,收为疆土。当设四道三司衙门,四道之上宜设巡抚衙门总领地方。

东征十数万兵马屯驻瀛洲,巡抚衙门当有革新复建瀛洲之能臣。

朝廷官员各司其职,事有不同,权则不同。瀛洲巡抚衙门左右巡抚,当以工部、户部尚书东出兼领,加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衔,暂领瀛洲四道民、法、刑、赋、税事。

宜早稳定瀛洲四道,化为我中原疆域,使我中原子民畅通往来,咸使布告中外,宣威大明。」

在皇帝一旁的朱标默默一笑。

老爷子不光是拍板子定下了瀛洲巡抚衙门左右巡抚的人选,还顺带着嘲讽了一遍早就死去的前朝。

而奉天门前的王儁和郁新二人,齐齐的心中一个咯噔。

完了。

皇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将他们赶出应天。

那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的虚衔不过是一个安慰罢了,实实在在的是他们要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的位置上挪开屁股让于其他人。

而他们两人,则只能是灰熘熘的被赶到东海之外的瀛洲四道上面去,远离中原,远离朝堂。

甚至于,都不知道归期何在。

只是哪怕王儁、郁新心中多么的不乐意,在皇帝面前却不敢有半分的迟疑。

甚至郁新还快步走出班列,站在了王儁身边。

两人脸上露着惶恐,整齐的挥袍跪拜在地。

「臣领旨,谢恩。」

事情按照自己的设想在进行着。

但朱高炽却还是目光

皱紧,澹澹的看向最开始提出这桩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蒋毅。

他原本就是是工部侍郎,算起来和王儁也是一处为官许久。

不可能突兀的提出瀛洲四道三司官员任用,顺带给王儁送去瀛洲的。

而且今天本该是有关河道事故一事的问题,为何到现在都没有提出来。

虽然将王儁和郁新两人给弄去瀛洲,也保下了邹学玉,可朱高炽心中却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起来,反倒是生出了一丝不安。

严格算起来,他们今天可是一次损失了两个帝国尚书的位置。

正当这时,解缙却是忽的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瀛洲增设四道,南方亦是接连开辟疆土,四方军国大事日益趋多,朝政繁杂。文渊阁如今在阁之人,不满员,事难行。臣奏请陛下准允填补文渊阁阁员,为国朝军政畅通确保无误。」

朝廷刚刚走了两个尚书,空缺出来的位置还没有填补上。

这个时候,解缙忽然当众提出希望能增加内阁成员人数。

一时间,奉天门前百官顿生惊讶。

试问若是他们身处文渊阁,做那内阁大臣,就算是忙的脚不着地,夜夜回不了家门,也绝不会想着要和陛下奏请增设内阁成员人数。

这是给自己分权啊。

就连已经心灰意冷,想着去到瀛洲之后该如何过日子的王儁、郁新两人,也皱起眉头。

朱元章向前一步,盯着解缙看了几眼,随后终于是缓缓的坐在了椅子上。

他轻声道:「内阁可曾议过,是何定论。」

任亨泰亦是有些不解,这事情解缙事先就没有在内阁里与他们说起,纯属对方今天突然提议。

只是皇帝问内阁的意见。

任亨泰身为首辅,不得不再次出口:「陛下,内阁原定六人。因凉国公、西平侯长期领兵在外,内阁始终只有四人。而今,小高阁老随太孙北巡,文渊阁仅剩三人。解学士所言,阁内军政诸事日益繁多,确也可增进阁员。」

说完之后,任亨泰双手兜在一起,眼底生出疑惑。

当下里他又想不明白解缙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只是对方都这样说了,自己做个顺水推舟的人情也不妨事。

次辅提议,首辅附议。

翟善立马是眼前一亮。

放眼整个朝堂,若这一次真的要增进内阁人数,自己这个吏部尚书,怎么看都是有资格进的。

朱元章沉吟着,侧目看了太子一眼。

刚刚才坐下的朱标,则是目光深邃的望了一眼解缙。

心中盘算了一番后,朱标嘴唇微微的动了两下,吐出两个字来。

「吏部。」

朱元章哼哼一声,挥了挥手,朝着宫门前百官朗声道:「允。朝廷公正,选官取材,皆有章法。内阁总领军政票拟,俺总要选朝中的忠良之臣入阁。翟善履任吏部天官年久,众卿合议可否为允妥之选。」

朱高炽眨眨眼,自己忽然有些看不懂眼前的局面了。

解缙是脑子坏了,竟然要放翟善入阁吗。

他难道不知道翟善是吏部尚书,一旦入阁,手中还掌握着吏部的部事,在内阁中就算排位低于他,可权力却远比他要更大。

翟善已经是心中狂喜。

原本未曾有内阁的时候,自己堂堂吏部尚书,可以说是举朝最显赫的人。

可有了内阁之后,自己这个吏部尚书,干的是真憋屈啊!

现在自己终于是等来了入阁的机会了。

他不由躬身:「臣谢陛下隆恩。」

说完之

后,他便微微侧目环顾四周,倒是要看看会有哪些人在这个时候出声反对他入阁的事情。

良久之后,整个奉天门前都无人出班反对吏部尚书翟善增进文渊阁的事情。

朱元章点点头:「都没有要说的,那即日起,翟善便入文渊阁当差吧。」

翟善深吸一口气,跪在了地上。

「臣,叩谢隆恩。」

随着翟善入阁一事确定下来,官员们心中也多了些新的考量。

户部和工部要换人,吏部进了内阁,这朝廷又要有些不一样了。

而正当此时。

在内五龙桥南边,却是传来一声。

「臣,工部都给事中冀凯,有本要奏。」

六科言道的官。

这一声,将奉天门前诡异的局面打破。

没人知道工部都给事中冀凯这个时候是要说什么。

只是孙狗儿在看到皇帝陛下点头之后,便踮脚看向五龙桥南边。

「传冀凯上前。」

班列两侧的内侍将大总管的话一路传到了南边。

少顷,在众人的注视下。

面有胡须,脸颊方正,穿着一件绿袍的工部都给事中冀凯,已经是出现在奉天门前。

「臣工部都给事中冀凯,有本要奏。」

冀凯手抱笏板,跪在宫门前。

朱元章眯着双眼,抬抬手:「说。」

冀凯抬起头,环顾四周,望着周围满场红袍,脸上微微一笑。

「臣弹劾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及总督衙门上下官员。

弹劾河南道布政使司布政使裴本之。

弹劾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高于光。

弹劾河南道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于马。

弹劾河南道、直隶道境内一应涉及河道事务之官员。

臣请陛下严查有关涉桉官员,明正典刑,彰显朝廷公允!」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