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三十五章 老三欠我一个天大的人情

地窖里。

朱允炆说的很认真,让张辉找不到半点作假的痕迹。

要弄一条能够悄无声息出入太原城的密道,其难度远超挖一条连接到朱允炆这个院中地窖里的地道。

张辉脸上有些凝重。

能有一条秘密出入太原城的密道,固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值得的事情,但其难度也是巨大的。

灰暗的烛火在地窖里摇曳着,将两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有些扭曲。

泥土深处的气味密布整个地窖,土腥味带着些凝固着的许久不变的味道。

朱允炆的眼中倒映着两人中间摇摆着的烛火,无比的明亮且坚定。

「刘宗圣和韩明王不是一条心,一直都是借韩明王的身份在白莲教行事。而白莲教和晋商又是互为利用的关系,白莲教不会容忍起事功成之后还留着晋商。而晋商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也只是借助白莲教的人手挑动天下大乱而已。」

幽暗的地窖里,朱允炆语气平静缓缓的分析着当下所处局势之中的关系。

张辉面露讥讽,这些个反贼想要成就大业,却不知昔年大明皇帝陛下是何以励精图治,与当初那一帮开国功勋是何等的精诚一致。

他相信朱允炆所说的白莲教内部以及白莲教与晋商的关系。

「只是这一点,与当下之局势有何关系?」

张辉脸上露出疑惑,不知朱允炆是要如何利用太原城里如今的局势关系。

朱允炆这时候想了想,又道:「对了,关外鞑靼部也有人进了太原城,那日李府大院设宴,倒是听反贼们提及,只是尚未与鞑靼部的人会面。这一点,倒是也可被我们利用。」

张辉眼中的疑惑愈发的浓郁起来。

过往不曾相处,他只对炆废人当初的那些事情有所耳闻,却不知晓这位竟然也能会有那么深的谋略。

朱允炆望着沉默的张辉,忽的站起身走到墙角,将墙角处两根***顶部的一高一低竹筒底下的塞子打开。

一股新鲜的空气很快就从上面涌了下来,地窖里劣质的空气顺着管道被挤压出去。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开口解释道:「我近来思前想后,先前定下的敌不动我不动的策略,或许需要改一改。」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良久之后朱允炆重新抬头看向张辉:「晋王府那边怎么样?」

张辉眨眨眼:「晋王殿下未曾听从太孙教令,不愿去往大同,与凉国公一同坐镇大同边军。且已叫人写了请罪的奏章,以及请太孙殿下准允晋王妃及王府幼子南下应天的奏章。」

晋王叔不愿意去大同?

朱允炆双眼微微眯起,思索着三叔为何会冒着违抗太孙教令的风险,而选择留在太原城。

张辉见朱允炆在皱眉思考,小声揣测道:「或许,晋王殿下也是有与你此刻一样的想法?」

「三王叔也想抢先下手?」朱允炆倒是有些意外,想着晋王府是否会有这样的考虑,而后摇头道:「三王叔不会想到这一点。按照这些年三王叔的行事,他或许是想做那守土之王,不因自己而让我大明皇室威严扫地。」

凡天下臣子皆有守土之责,宗亲藩王更甚。

凡是遭遇兵事的地方官府,但凡是固守城池的,官府官员几乎都会得到朝廷的褒奖和晋升,便是战死也会有所抚恤,对其子嗣后人亦有恩荫赏赐。

可若是你地方官员,闻听敌军奔袭而来,便丢弃城池、抛弃百姓,私自逃离。

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朝廷定然是要给你定一个失地的罪责,斩立决,更甚至乃至于会祸及家人三族。

张辉突然问道:「你对晋王府有所想法?」

朱允炆嘴里念道着:「白莲教、晋商、鞑靼部、晋王府……容我再想想,容我再想想!」

张辉点点头,闭上嘴,默默的向着进气的竹筒挪动了两步。

半响之后。

朱允炆双手拍响,将有些想要走出地窖的张辉给拉了回来。

「还有我!」

朱允炆脸上带着一丝红光,目光紧盯着张辉。

一直看到张辉脸上露出紧张,朱允炆这才因为激动而站起身。

却是忘了这地窖里的高度。

哎幼一声。

朱允炆双手抱着头顶,弯着腰,涨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张辉,随后朗声道:「老三这一回要欠我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张辉眨眨眼,有些好奇。

他很想知道,此刻朱允炆脑袋里到底都想到了什么事情,竟然能叫他如此的兴奋。

朱允炆却是重重的拍着张辉的肩膀:「张百户,想不想升官?」

望着朱允炆那闪烁的双眼,张辉忽的有些紧张起来。

他低声道:「违法乱纪的事情,我不做。」

朱允炆已经伸手勾住张辉的脖子,凑近道:「咱们都是忠君爱国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去干那些事情?我们又不是反贼!」

张辉却越发的不放心起来,总觉得朱允炆现在是装着一肚子的坏水,一副坏心思。

朱允炆幽幽道:「只要你点头,我保你一个官升三级!」

官升三级?

张辉立马眯起双眼。

自己现在是百户,乃是正六品。

官升三级,也就是从四品的官衔,足可担任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了!

那可是孙镇抚现如今的位置呀。

张辉立马默默的摇着头。

不敢想!

不敢想啊!

直到张辉爬出地窖,翻出院墙,回到众人在太原城中暂时的藏匿之处,方才清醒过来。

回想着先前在朱允炆那边听到的话,他忽然默默的笑了起来。

自己竟然有那么一刻,当真信了这个明明已经是宗室废人的话。

他一介废人,竟然还敢妄图说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只是瞬间,张辉又愣住了。

自己竟然也忘了询问朱允炆,他到底是想到了什么法子,能让太原城中的局势改一改,也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思前想后,张辉有些忐忑起来。

「该不会还是要挖地道吧……」

他低声呢喃着,却是叫身边的麾下一时间有些发懵,不知百户官今夜这是怎么了。

……

河南道怀庆府治下,河内城以北数十里,太行山南侧清化镇。

随着朱允熥对山西道的布局,此时的怀庆府境内已经驻扎了数万朝廷兵马。

其中有河南都司辖下卫所兵马,亦有早已前往大同镇而留下来的蓝玉麾下兵马。

从清化镇出发,过万善驿,在太行山里走上七八十里路,便可踏足山西道境内,进入泽州府。

随后过一十六座驿站,就可抵达太原城。

清化镇外,数万大军安营扎寨,偌大的营盘在夜晚灯火通明。

按照太孙行在给出的解释,这是为了防备河南道因河道事故以及流传的谣言,地方上可能爆发的民变。

景川侯曹震浑身披甲,腰佩长刀,双眼在头盔下处于阴影位置。

他目光有些担忧的望着站在营外北望太行的皇太孙,挥手让亲兵留在原地,自己则是走上前去。

「末将参见太孙殿下,见过高阁老,王知事。」

披甲的曹震很有礼节,便是对朱允熥身边的孙成、田麦、马洪庆、牛大富三人,也拱了拱手。

朱允熥默默回头看了一眼曹震:「景川侯也来了。」

曹震点点头:「末将方才带着人巡营结束,见殿下不曾歇息,便过来看看。」

朱允熥摆摆手:「无妨,只是忧思山西道之事,有些睡不着。」

曹震作为怀庆府内这数万大军的统兵将领,自是清楚这支兵马在这里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他小声道:「末将听闻,殿下要改道,不去关外。」

「要入冬了。」

朱允熥低吟着,解释道:「范虫那厮跟着马哈木去关外,这时候关外早就降雪,朝廷和瓦剌部的互市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谈。马哈木要返回瓦剌部,范虫会留在关口上。孤这个时候去关口,也做不成什么事情。」

「那殿下不如就留在怀庆府,臣……」曹震有些支支吾吾,全然不似过往那等豪爽的性子。

高仰止在一旁侧目看了过来,笑道:「景川侯在担心什么?」

「末将担心殿下之安危。殿下此番不去边关,却来此处,想来是要入山西道的。」曹震不曾看高仰止,而是目光注视着皇太孙。

朱允熥笑笑:「景川侯如今倒是会揣测孤的心意了。」

曹震立马拱手抱拳,低下头:「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想,殿下若是留在清化镇,有这数万大军护卫,殿下便不会有什么事。可殿下一旦进了山西道,周身孤立无援,微臣担心贼子们会闻讯而动。」

朱允熥摇头道:「朝廷的计划是一回事,但是孤想了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先于反贼们动手?何必要等到反贼起事,惹得地方上民不聊生,百姓哀嚎,那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出兵镇压反贼?百姓何苦?」

曹震终于是听到了自己心中的猜想,脸色愈发的凝重起来。

「殿下……您这是要以身犯险?」

他开口轻呼一声,这时候目光方才看向一旁的高仰止,希望这位内阁大臣能在太孙面前劝说几句。

朱允熥往前走了几步,将自己融入到今晚这个黑夜里面。

他开口问道:「你们说,为何孤要对山西道下手?朝廷又为何

要强推新政?」

曹震闭上了嘴,眉头愈发皱紧。

年轻的通政使司知事官则是默默的摇着头,他总觉得自己心中想的就是答桉,却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

高仰止则是轻叹一声,低声道:「殿下说过,大明之所以是大明,便是因为那亿兆百姓。陛下当年是得了淮右百姓的支持,才有了入主应天,继而重塑中原江山的事情。

百姓是大明的根基,得了天下民心,大明才能真正走向盛世,才能万世长存。」

朱允熥点点头。

「是这么个意思。既然如此,又怎能叫反贼真的起了事,霍乱天下,让百姓再徒增伤亡?」

曹震心中有些无奈:「殿下仁爱,体恤百姓。可若是殿下有所闪失,才是天下之大不幸。殿下若是要在这个时候去山西道,反贼必然会伺机而动。」

朱允熥不曾回答曹震的疑虑,而是看向孙成和田麦二人。

「老二应该已经到太原城了吧。」

孙成转身抱拳:「前几日传回来的消息,张辉已经远远的跟在后面,快要抵达太原城。想来这个时候,早就已经在太原城里安顿了下来。」

朱允熥看向高仰止:「既然都这个时候了,也没有传回来他们出事的消息,就说明反贼应当是对老二有所放心了。」

高仰止想了想默默点头:「应当如此。」

朱允熥便道:「既然如此,那么反贼里面都有哪些人,老二应该也清楚了。」

「殿下想要照名抓人,只是……」高仰止清楚皇太孙这个时候想要干的事情,却还是有所顾虑道:「只是目下并不清楚,山西道都有哪些人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不曾知晓山西都司各卫所会如何选择。景川侯所言亦有道理,殿下若进山西道,自不会携带大军,届时若是地方卫所叛变……」

高仰止没有说下去。

除非是朱允熥现在带着曹震麾下这数万兵马进山西道,可如此就会打草惊蛇,若是不这样做,一旦山西道的兵马被反贼策动了,则皇太孙必然遭遇围杀。

曹震更是直接嚷嚷道:「臣不同意!」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