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三十六章 图谋山西道

大明嫡子 第五百三十六章 图谋山西道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曹震的声音,在黑夜的旷野里显得格外的清楚。

只是他却满脸凝重,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殿下乃是监国皇太孙,是国本,是根基。殿下一人之安危,牵扯无数人,更干系天下那亿兆百姓。」

「殿下乃千金之躯,当高坐明堂。朝中文臣武将,皆可由殿下驱使。殿下要治理天下,则有文臣辅左,若要征讨四方,自有无数良将可点。」

「臣等忠心大明,追随殿下之志。固有殿下荣,则臣等满门荣耀之私情。却亦有殿下稳固,则天下稳固之念。」

「殿下若是有事,则太子忧伤,陛下神伤,臣不知那时候宫中会生出何等事故。但臣等知晓,殿下若是出事,臣等必然会受牵连,如是高阁老亦有可能被废黜。」

「朝堂之上,洪武新政大抵便是如那昙花一现。臣等固然一死,但是人皆有一死。可新政若是骤然停下,天下百姓又将如何?殿下这些年之布局,又当如何?」

曹震双手竖起,重重的锤着胸前铁甲,砰砰作响。

「于公于私,臣都不同意殿下入山西道!若是殿下一意孤行,臣便要行那僭越之举,扣下殿下。臣届时自会自戴枷锁,回京请罪!」

黑夜里,清化镇明军大营外,气氛一瞬间冰冷到极点。

大明开国景川侯曹震,脸色凝重,双目坚毅,毫无更改之意。

高仰止等人亦是面色沉下,纷纷望向脸色平静的皇太孙殿下。

良久。

寂静了许久的旷野里,朱允熥轻笑了两声。

他伸手指着曹震,笑道:「这里竟然有个不怕死的。」

曹震此刻心中却也是万分紧张,如此当众劝谏反驳皇太孙的意志,往小了说那是不尊教令,往大了说那就是僭越大逆。

就是冲着他刚刚那番话,现在皇太孙将他斩了,谁也不能说出什么反对的话来。

然而在曹震,乃至于更多人看来,皇太孙很多时候是不清楚自己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曹震觉得,哪怕是拼着自己今夜被皇太孙严惩,也得要让他知道,他自己对天下的重要性。

大明朝堂之上,百万明军里头,最是直爽的曹震,难得的当了一回硬脖子。

高仰止在一旁看了眼曹震,显然对于这位景川侯今夜有别于过往的表现,感到一丝意外。

他轻声道:「殿下,景川侯今夜乃是赤诚之言,便是有所唐突之处,也是情有可原。」

朱允熥侧目瞅着高仰止,挪嘴道:「孤可还没有说要给他定罪。」

曹震眼瞅着朱允熥脸上露出的一抹轻笑,赶忙脸色一变,恢复成了往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模样,弯着腰缩着脑袋,搓着双手。

「俺就知道殿下不是那等听不进劝的人,更是那通情达理的。俺这是担心殿下安全,若是殿下真要进山西道,俺曹震肯定是冲在殿下前面,为殿下挡刀。就是拼着俺死在贼子手上,也定然要叫殿下安然无恙!」

朱允熥有些无奈的瞪了曹震一眼:「你少撒泼打诨,小心回头孤让你儿子吃挂落!」

景川侯嫡子曹炳,如今就在应天城讲武堂里上学,和常继祖是同学。

他们那帮在朝功勋子弟,都是这两年陆陆续续进的讲武堂,差不了几届。

曹震一听皇太孙提到自家老大,赶忙闭上嘴,连连摇头,表示自己不敢再瞎逼逼了。

朱允熥轻叹一声,这帮开国功勋、军中老将,自己固然有威严的时刻,但是这些都是皇室统治的根基,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多亲近一些。

恩威并重,方得始终。

他开口道:「山西道,于孤而言,固然

还是要去的。」

曹震眨着眼,表露着自己原先就有的担忧。

高仰止和王信陵二人则是微皱眉头。

「孤打算先下手为强,抢在反贼们起事之前,寻得机会,四面合围山西道,一举全歼贼酋!」

朱允熥望着黑夜里的太行山脉。

这一条山脉于分布在山西道境内的众多山脉,将整个山西道挤成了一条狭窄的缝隙。

但是同样的,也为山西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

在那崇山峻岭之间,凡是能让大批人马通行的地方,皆设有关隘,驻防兵马。

山西道要出来,难。

但是外面的人想要进去,只要山西道封锁各处关隘,也难进。

「殿下心中应当是已有定计了吧。」

年轻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王信陵,低声滴咕着。

他觉得殿下不是那等莽撞之人,固然他当初在交趾道的时候会身先士卒,抢先登城。

但这些年下来,殿下定然是知晓以他的身份,已经不必再做这等以身犯险的事情了。

这太行山后面的山西道,现如今是个什么情况?

那可是随时都有可能会生出遍地反贼的凶险之地。

而且这帮反贼还完全不同于以往。

他们手中有钱有粮还有人。

山西道现在就是一个还不曾喷发的火山,在那高高的山口下面,正有汹涌的岩浆在激荡着,每一次碰撞都会激发出剧烈的火焰。

而这个火山也随时都有可能会完全喷发出来,将山脚下的一切都给淹没吞噬干净。

如果皇太孙没有十足的打算,是断然不可能说出要改变计划,做那以身犯险冒进山西道的事情来。

朱允熥转头看向王信陵,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清空太原府以南各府境内卫所兵马,前番以行文山西都司,皆以提防河南道生变为由,调诸卫兵马南下。

而今,再以筹谋明岁开春,朝廷征伐关外为由,再调山西都司卫所兵马北上大同,转由凉国公蓝玉统御。

以大同兵马,暗中看管镇压山西道境内北上之卫所兵马。」

将山西道境内的卫所兵马清空,只保留太原府境内有限的兵马。

这便是朱允熥的计划之一。

高仰止眼睑动了几下,明显是在思考由此而带来的影响和可能性。

他开口缓声道:「将山西道卫所兵马南北调离,固然可减轻后续压力,即便是晋商过往有所收买。但在所调卫所周围亦有朝廷别处兵马威慑,大概是不会生变的。如此,殿下要进山西道,可能遭受的风险也就小了很多。」

身为内阁大臣,即便是最年轻的那位,高仰止还是措辞的很谨慎。

曹震则是滴咕道:「风险变小,却不代表就完全没有风险了。」

高仰止接过话:「是这样的。而且若是大举调动山西道兵马,也必然会引起反贼们的注意。即便是朝廷有所掩饰,也不可能消除反贼们的揣测。」

朱允熥笑道:「太原城里,还有晋王府的三卫兵马可以供我们调用吧。」

这时候,一旁的孙成却是脸色微微一变。

他赶忙上前:「臣请罪。」

朱允熥愣了一下,转头看向孙成:「你又有何罪之有?」

孙成脸色涨红,当即就跪在了地上:「回禀殿下,刚刚入夜之前,臣接到了山西道那边传回的一则消息,尚未来得及禀告殿下。」

曹震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嚷嚷着:「你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悬在这里吊人胃口?」

孙成小声道:「殿下

前番行文晋王府,要晋王殿下北上大同,和凉国公一同坐镇大同,控扼山西道北部。晋王殿下已然抗令不尊,言称要与太原城同在,死守太原城不落于贼子之手。晋王府三卫兵马,也……也要调往宁武县那边……」

大明朝的晋王爷要和太原城同在?

黑夜里,分明看不清每个人的脸,却又能从彼此脸上看到那一抹抹浓郁的惊讶。

朱允熥惊讶之余,却是有所感叹。

「三叔这才是以身犯险,明知可能会身临险地,却面不改色,与城同在啊。」

高仰止则是急声道:「晋王这不是胡闹吗!到时候贼子若是擒住晋王,叫殿下何以处置?若放贼子作乱而不顾,则叫天下寒心,百姓受灾。若是强行镇压,则晋王危矣,殿下必遭宗室攻讦!」

曹震亦是面露不满。

他知晓晋王向来都与太子殿下亲近,也是九边诸多宗亲藩王里面,对太子殿下最是鼎力支持的一位。

但此番选择,却明显是在打乱这边的布局。

朱允熥目光有些恍忽。

他想到了正在大本堂里进学的晋王府世子朱济熺。

在老爷子那一众皇孙里面,朱济熺是如今最年长的那一位。

但是在应天,他也是最低调,最不爱与人说话的一个。

在朱允熥的印象里,朱济熺不如炽哥儿多智,不如炳哥儿勇武,但他却有着另一种让人愿意留在身边的感觉。

在不多的交往接触中,朱济熺那耿直的性子,最让朱允熥记忆犹新。

而且,似乎是因为三叔和太子老爹的关系,朱济熺总是愿意和自己闲聊。却从来也不说朝堂上的事情,只说大本堂里各家堂兄弟每日发生的事情,也会偶尔说些大本堂放假后,他在应天城里遇到的新鲜事。

这就是一个老实且耿直,没有多少心思的人。

而后,朱允熥又想到了将来晋王一系所遭遇的变故。

心中不免又多了几分唏嘘。

想着当初那个能在藩国当众车裂人的三王叔,又听闻这几年晋王朱棡颇有改善,更是多了不少的贤名。

朱允熥脸上露出笑容,转口道:「三王叔要与太原城同在,此乃我宗室之骨气!便是有所违令,但我们为何不换个方向去想?」

曹震连忙好奇道:「都这样了,殿下还能怎么做?」

朱允熥轻口道:「既然三王叔也留在太原城,手底下必然是有所准备的,断然不可能只有那要被调离太原城的王府三护卫兵马。到时候,我们何尝不能在太原城里应外合,彻底肃清太原城,令山西道正本清源!」

高仰止见皇太孙已经断然不可能更改主意,心中虽然紧张,但还是不断的思考着若是北巡行在真要进山西道后的各种安排。

黑夜里,这位着红袍,手握帝国内阁大臣之权柄的年轻人,沉声道:「殿下若跨太行入山西,北巡兵马不可少一人。景川侯麾下兵马,若左右护卫,或短日尾随。」

高仰止的脸上露出一抹狠色:「山西道可乱,关口可失,百姓可临危。然!殿下之安危,重如泰山,不可有一丝闪失!」

……

在距离怀庆府很远的北方九边长城上。

冬季的雪,已经将长城内外覆盖的严严实实。

冰冷刺骨的风,叫长城上的大明边军只愿缩在戍堡里烤着火取暖,而不愿到外面去。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的冰雪威力。

一场接着一场的雪总是下个不停。

一直下到整个北方都变得人迹罕至之后,方才停了下来。

似乎,北方的雪,就是在提醒人们,没事别出门。

只是帝国的运行,却总是需要人们走出烧着火堆的温暖的屋子。

宣府镇,和西边接壤的大同镇,共同组成了山西、河北一带长城的重要军镇关隘。

宣府镇境内共有十一卫、七千户所,合共超过六万大军云集一处。组成了河北道西北一侧最重要的防御线。

敌军过宣府,则可直入北平府,继而畅行于整个河北道,乃至于继续南下逼临黄河,威胁中原安宁。

而在宣府镇前出最远的东北侧。

依山而建的长城,巍峨且肃穆,安静的护卫着帝国每一天的安宁。

开平卫,与开平忠武王常遇春有着同一个称谓的大明卫所,正是宣府镇东北侧最核心的防御力量。

开平卫中军治所,坐落在一片山脉之间的独石堡。

独石堡往北,出东栅子口、北栅子口,便可冲出大山进入大漠草原。

此时的独石堡已然与所有整个北方长城一样,被皑皑白雪所覆盖着。

山脚下的独石堡因为驻扎着开平卫的主力,偌大的独石堡周围一遭倒是被战马给踩踏出黑色的泥土来。

从独石堡往北边山上,也暴露着一条条黑色的痕迹。

那是独石堡这边的役工们修缮长城所留下的印记。

在北栅子口和西栅子口之间的山顶上,沿着山嵴线而修建的长城蜿蜒崎区,最高峰修建有一座砖石材质的望楼戍堡。

此刻在戍堡顶部的城墙跺后面,正聚集着一群披甲外罩大氅的明军将领。

这些人正对着长城外指指点点,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