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屠铁铉回京

大明嫡子 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屠铁铉回京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场泼天的荣华富贵,此刻正摆在马哈木的面前。

而代价,则只是要他对大明低下往日里高傲的头颅,对大明俯首臣称。

镇远关关所衙门。

堂前,风雪纷纷扬扬,却被堂下的火炉将寒冷阻挡在外。

范虫双手兜在一起,身上的青袍自然垂下,随着堂前挤进来的几两被烘暖的风轻轻飘动。

他缓缓开口,语气平静的不起波澜。

“上谕:大明望安,垂拱天下,天下之大,关外之地,可与马哈木王之。”

范虫以一种绝对平静,却又充满威严的语感,将他放在马哈木面前的那份大明皇太孙教令上的内容默诵而出。

马哈木的眼眶不断的收缩着,然后猛的放大。

他的呼吸开始缓慢了下来,直到自己产生了一种窒息感。

且不论那写着大明要将关外之地尽数给予自己的内容,便是那方殷红的大明监国皇太孙宝印,也是做不得假的。

他的身子已然变得僵硬起来,却还是一点一点的抬起脖颈,双眼死死的盯着面前神色平静的范虫。

“这是真的?”

半响之后,马哈木的嗓子里发出一道沙哑急促的询问。

站在堂前的镇远关关所知事官胡永宁,亦是心中生疑。

那方太孙的宝印做不得假啊。

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范虫再一次张开双臂,走到了马哈木的面前。

马哈木迟疑着站起身。

范虫当即笑道:“谁人敢作假?”

嘭!

马哈木张开双臂,与范虫重重的拥抱在一起。

“朋友!”

“从此以后,您就是我马哈木最真挚不可分割的朋友了!”

……

“朋友?”

“胡兄,你说朋友能值几两银子?”

还是在镇远关关所衙门,后衙暖房里,范虫站在窗边,望着外头渐大的落雪,未曾回头,静静的询问着。

躬身站在他身后的镇远关关所知事官胡永宁,微微颔首。

“下官以为,得要先论一论,这是怎样的朋友。”

范虫端起手抵着下巴,眉头微微皱起,似是在估算着价格,而后方才缓缓说道:“那本官和那马哈木的朋友之情,大抵只值半颗萝卜的价格。”

似乎是说了一个笑话。

可站在范虫身后的胡永宁却脸色紧绷。

他思量再三之后,还是忍不住上前小声道:“少卿,您用萝卜私刻太孙宝印,于那马哈木面前作假。事后若是被殿下知晓,恐怕会有灾祸加身……”

范虫伸出手。

窗外,一片晶莹的雪花落入他的掌心。

只是很快就融化在了掌心,化作一滴晶莹的水珠。

范虫摇摇头,转过身看向面前的胡永宁:“胡知事,本官为何会在这里?”

“少卿身负皇命,在此与瓦剌部商议结好互市一事。”

“不。”

范虫仍是摇头,冷笑一声:“本官在这里,就是为朝廷榨干瓦剌部最后一滴血,将瓦剌部最后一根骨头磨成骨粉!”

胡永宁心中有些不安:“可马哈木不会仅仅因为少卿拿出的那道假……教令,就真的归附我朝。”

“那我们现在就给他能拿到手的实惠!”

范虫双眼在一瞬间沉了下来,眼睛里透着幽光。

胡永宁抬起头,迎上了范虫的眼睛:“少卿为何要冒死行此僭越之事?”

范虫目光平静的注视着挺起胸膛,直起脖子,定定的注视着自己的胡永宁。

“本官若是说,是为了大明呢?”

……

少而。

天色未晚之前。

大明陕西道宁夏府镇远关内。

自关所衙门签发的行文开始,便不断的有囤积此处的粮草和兵械,被送到瓦剌部使臣居所处。

出离的是,整个镇远关上下,竟然无人过问。

中间也只有镇远关将军衙门派人到关所衙门询问了一遍,而后也就没了更多的动作。

……

三千里之外的应天城。

往日里热闹非凡,拥挤不堪的外金川门龙湾码头,未曾有官府清场封锁,竟然是罕见的平静了下来。

甚至,可以用空挡来形容。

偌大的码头上,那一条条从岸边延伸进江水里的栈桥左右,竟然是稀稀疏疏的只停着十几条大小官船。

过往那数不尽的商船、船工、水手、力工和应天府征收商税的户房差役,再也见不到。

此刻。

时值正午,天空中艳阳高照,却因为时节寒冬,而没有多少的暖意。

只有在避风的地方,久久的停留,才能让人觉着温暖。

这时候,江面上自下游出现一支总数十余条的大小战船。

战船停在了码头不远处江边,放下船帆,落下船锚,缓缓的停了下来。

唯有那一艘巨大的宝船,降下那十二面可以遮蔽天日的船帆之后,凭着惯性,在码头上小船的协助下,缓缓的开进了码头栈桥。

嘭。

栈桥上,随着宝船停靠,发出一连串沉闷的声响。

船上的水兵将粗大的绳索抛下栈桥,交由栈桥上的水手将其捆绑固定在那些垛子上。

一架斜梯从码头上被推到栈桥上,随后缓缓的靠在了宝船船体上。

这时候,便有人栈桥上高声呼喊着,告知宝船上的人,一切就绪的消息。

随后。

在几名早就等候在此的礼部官员和码头上水手们的注视下。

只见宝船上,竖起了几面旗帜。

“大明东征大军副将军。”

“大明文华殿行走。”

“大明兵部左侍郎。”

旗先由旗手持下宝船。

最后,只见身穿三品大红袍,外披一件通体雪白大氅的年轻人,站在了宝船边缘。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踩在梯子上,一步一步的走下宝船到了栈桥上。

于是。

早就等候在此的礼部官员们,立马颔首躬身,满面笑容的走上前。

“下官,拜见铁学士。”

离京数载,终于渡海归来的铁铉,双眼深深的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应天城墙。

随后他的视线缓缓落下,放在了面前礼部官员们的身上。

铁铉面露笑容,微微抬手:“诸位免礼,请起。我等皆为朝廷当差办事,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请起。”

然而,在场的礼部官员们却无一人,当真敢无礼了。

尽管眼前这位年轻的红袍官员,方才只竖起了三面官旗。

可还有一面刚刚加封还未送到的官旗,才是最重要的。

“朕闻铉臣多功,多智多才,加武英殿大学士。”

皇帝今早刚刚明发朝堂的那一向简短直白的旨意,此刻还清晰的印刻在此处礼部官员们的脑海之中。

谁人又敢怠慢了眼前这位朝堂新贵。

如今,朝廷上下谁人不知道,朝中那大学士的官衔,虽说官品不高,只有五品,可这却是入值内阁的前置啊。

非大学士,不可入内阁。

这已经是朝廷里默认的规矩了。

虽说现在陛下还没有下旨让铁铉入值内阁,可谁不知道,这是等着在朝堂上将铁铉这几年所立功绩,一一道明。

然后,才会名正言顺的降旨,让铁铉入值内阁。

而且等开春之后,开国公和曹国公就要回京了。

那两位回京之后,就是晋封郡王爵。

此番铁铉先行从东征大军回京,也算是打前站的意思。

为铁铉在朝堂之上夸功,使其入值内阁,也相当于是为开国公、曹国公晋封郡王爵铺垫的。

礼部官员们愈发不敢懈怠,纷纷躬身,齐声道:“下官谢铁学士。”

铁铉脸上的微笑,自下船之后便一直不曾消失。

见礼部官员们都起了身。

他方才继续道:“劳烦诸位在此等候多时,等这几日本官忙完述职一事,届时定是要宴请诸位以为感谢。”

众人纷纷推辞了起来。

他们不敢怠慢铁铉不假,可也没有人敢和铁铉深交。

谁不知道,眼前这位爷,在瀛洲数载,可是凭着那一副书生心肠,活生生的为自己挣回来一个人屠的名头啊。

只要一想到铁铉的名头,哪个人眼前不是浮现出瀛洲四道满地尸骸、血流成河的画面。

这位能加封武英殿大学士,甚至可能很快就会入值内阁的年轻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封赏,那可是实打实用瀛洲四道那数不尽的倭人性命作为功劳换来了。

领头的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满脸堆笑的上前道:“铁学士此番回京,还有诸多事宜需要交办。加之此番学士数载之后归来,朝廷定然还另有封赏,委以重任。我等不敢耽误学士歇息,到时候若是累着学士,便是我等的罪过了。”

这人说完之后,一旁立马有人转口道:“学士还是入城吧,按照规矩,今日学士是要下榻北安门外番林寺。

只不过陛下皇恩,降下口谕,要学士今夜宫门落下前,入太社稷坛,明日朝会。”

即便没有任何的风声。

可仅凭铁铉被恩准,今日回京住在太社稷那边,就足以说明接下来**不离十,定然是要入值内阁的。

上一次回京后住在太社稷那边的,可还是入京大明朝那位最年轻的内阁大臣高仰止啊。

铁铉却是久不在应天,自然不知道高仰止的事情。

他闻言之后,不由皱眉:“陛下此举……”

他倒是不敢将皇帝这样安排,和规矩制度不合说出口。

只是那意思却是明白的。

仪制清吏司郎中笑着摆摆手:“学士放心,上一次高阁老回京,就是住在太社稷里头的。”

说罢,他还意味深长的看了铁铉一眼。

铁铉看懂了对方的眼神。

这是在暗示自己,不日就将入值内阁,成为大明内阁成员之一。

铁铉微微一笑:“宫门落锁前入宫即可?”

仪制清吏司郎中点点头:“陛下隆恩浩荡,学士可要铭记于心啊。”

铁铉嗯了一声,拱手朝向皇城:“臣下铭记,不敢忘却皇恩。”

见铁铉明白了,仪制清吏司郎中便伸出手:“学士,咱们入城吧。”

“入城!”

……

“如今回来,进了这座应天城,所行诸事,且莫再如瀛洲那般肆意了,万事都要思量再三,而后行之。”

今日特意早早在内阁处理完公务的解缙,便抛下早就看穿他的任亨泰等人,出宫到了东城墙下的书报局里。

书报局后院,那株已经落光了叶子,却愈发茁壮的杏树下,建着一座亭子。

凭着亭中的火炉,解缙和赶到此处的铁铉两人,未曾感觉寒冷。

铁铉点点头,端起面前的茶杯,借以茶汤暖胃。

“今日在码头,礼部的人暗示我,此番回京,不日将会入值内阁,不知此事是否确凿?”

解缙望向那株光秃秃的杏树,笑了笑:“你想进内阁吗?”

铁铉愣了一下,随后摇摇头:“拘束!”

“拘束?”

铁铉目光淡淡的瞥了解缙一眼:“自你入值内阁以来,多久未曾走出这座应天城了?”

解缙眨眨眼,忽然大笑了起来。

铁铉也不作反应,只是看着解缙笑够了,慢慢的收起笑声。

解缙这时则是拍着桌子,随后伸手指向铁铉:“我就知道,似你这样在外头鬼混了好几年的人,是不可能在内阁里坐得住。说说吧,这一次有什么想法。事先与你说,陛下和太子虽然不曾明说,但他们二位大抵是有意让你入值内阁的。”

“陛下和太子?”铁铉微微皱眉。

解缙解释道:“没忘了陛下给你加的是武英殿大学士吧,如今内阁里,魏国公、凉国公、西平侯他们几人,也是加的武英殿大学士。”

铁铉目光闪烁了一下:“陛下和太子是有意,要我去军中监察诸军?”

“如果我猜的没错,大抵便是这样的打算。”解缙转着手中的茶杯,缓缓说道:“你在东征大军多年,熟悉军务,又是兵部左侍郎。让你去监察诸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陛下和太子就算对军队万分放心,可该有的规矩还是要在现在慢慢的立起来。亦如,锦衣卫监察百官一样。”

铁铉的眉头愈发皱紧:“可锦衣卫也不归大都督府管啊。”

解缙看了满脸疑惑的铁铉一眼,摇摇头,转口道:“既然不想入值内阁,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铁铉默默的思量了一下。

而后开口道:“眼下有一些想法,只是还未曾梳理成条。”

“不过……”

“总的方向,不是九边,就是新政于地方之推行。”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