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一十二章 皇帝又双叒叕溜出宫了

大明嫡子 第六百一十二章 皇帝又双叒叕溜出宫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帝连说了三句好。

就在李景隆准备喊冤的时候。

朱元璋已经是将手中的棍子抡了起来。

嘭。

棍子实实在在,结结实实的落在了常升的肩膀上。

常升本就有了准备,脸上表情却还是微微一动,只是身子仅仅是晃动了一下。

朱元璋冷哼一声,愈发冒火:“好啊!现在都敢硬顶着挨打了!连眼皮子都不带动一下的!”

砰砰砰。

于是,接连三棍落在了常升的身上。

可他便就是纹丝不动。

一旁刚刚还准备开口喊冤的李景隆见此情形,顿时闭上了嘴,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朱元璋当真是火冒三丈。

望着便是接连挨棍子抽在身上,也不动一下的常升,心中的火气愈发的大了。

朱元璋顺势便又抡了一棍子在常升身上,而后抬起脚便重重的踹在了他的肩膀上。

这一脚终于是让常升向后倒在了地上。

朱标站在一旁,看的是眉头皱紧,见着常升的胸口竟然有一丝血水渗出,不由上前劝阻道:“父皇,升哥儿身上还有伤……”

已经再次抡起棍子,将要落下的朱元璋,不由停了一下。

视线里,夜里头宿在这社稷坛,已经脱了外套的常升胸口,单薄的里衣上,已经晕开了一圈淡淡的血色。

朱元璋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可是皇帝手中的棍子已经抡了起来,便落在了一旁的李景隆身上。

“他连身上有伤,都能给你打成这样,你这些年是干什么吃的!”

棍子落在身上。

是真的疼啊!

李景隆涨红着脸,瞪大了双眼,望着打了自己,正在骂着自己的皇帝。

自己可什么都没做啊。

怎么现在自己也要挨打了。

“不成器的东西,尽给你爹丢人!”

朱元璋怒气冲冲的骂着,手中那根棍子被他抡的呼呼生风。

随着咣当一声。

李景隆被吓得下意识举起双手挡在脸上。

却听棍子只是落在了自己的身边。

丢了棍子。

朱元璋便叉起双手,怒视着两人。

“说吧,因为什么打起来的。”

李景隆立马爬了起来,跪在地上:“陛下……”

他喊了一声,却是立马闭上了嘴。

而在他边上的常升,这时候也已经是重新跪在了地上。

朱标看了一眼两人,又看向屋子里的宫中内侍和禁军官兵,挥了挥手:“都出去。”

屋子里的人,立马应声鱼贯而出。

等到屋里只剩下皇帝、太子和两位即将晋封郡王爵的人之后。

朱元璋这才重重的吐着气,拖着一张椅子,张着腿就坐在了常升、李景隆两人跟前。

“现在说说吧。都是自家人,你两也算是一家的兄弟,明天是大日子,偏生今晚闹出这么大动静。”

李景隆揉着挨了打的胳膊,又揉揉有些发青的嘴角,抬头双眼可怜巴巴的看了一眼皇帝陛下,最后却又默默的低下了头。

常升则是双手一扣,匍匐在了地上。

“是臣失仪孟浪,狂妄之下打了曹国公,万般有罪,罪在臣下一人,陛下要罚便只罚臣一人吧。”

朱元璋冷哼一声:“你小子就嘴硬吧!混账东西!”

骂完之后,朱元璋却是长长的轻叹一声。

没有坐下多久的他,又重新站了起来。

“今晚被你们两个混账闹得睡不着了,既然你两还有精力干架,就陪着俺出去走走。”

说完,朱元璋已经是转身走到了门口。

朱标很是麻利的上前,为老爷子打开了屋门。

朱元璋站在门口,转过头看向还傻着眼的两人。

“朕的话都不听了?”

他刚说完,常升和李景隆两人的腿上,便像是安了弹簧一样,立马就站了起来。

屋外。

大群赶到此处的禁军官兵们,见着皇帝走了出来,立马是再次退向四周。

“父亲要去哪里走动?”

朱标望了一眼外头,有些不放心的低声询问了一句。

朱元璋回头再次看向跟在自己身后的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冷哼一声之后,低声念道:“去山上走走吧。”

山上?!

朱标的眼神晃动了一下,目光不由看向了皇城东北角的钟山。

夜幕之下,钟山静悄悄的,只露出被月华笼罩着的山脊轮廓。

山林里,隐隐约约只有少量的亮光。

那是驻守在钟山上的官兵们值守的哨塔发出的亮光。

“此时已经深夜,宫门和城门都落下了。”

朱标有些为难,自家老爷子如今愈发的爱往宫外跑了,现在更是在这等黑夜也想要溜出去。

皇太子劝说了一句。

朱元璋便立马瞪起了眼:“怎么,落了锁,朕就出不了朕的应天城了?”

朱标立马哑口无言。

朱元璋则是指向在场的一名禁军指挥将军。

“安排人,别惹了外头的人知晓。咱们从北安门出去,走府军左卫大营那边,从城墙上吊下去。”

皇帝吩咐了一句,便不管不顾,带着两个乖乖听话的跟屁虫就往皇城北面走去。

北安门在玄武门北,乃是皇城最北的宫门。

出了北安门,就临了钟山。

那边平常白天也是人烟稀少,更遑论是这个时候了。

那禁军指挥不敢抗旨,皇帝也说了不开城门,只从城墙上吊下去。皇帝金口玉言便是旨意,他也只能是带着人照办。

朱标无可奈何,跺跺脚只能是急急忙忙的跟上去。

黑夜里。

大明朝的开国洪武皇帝,又双叒叕偷偷溜出宫了。

不过这一次倒是不曾被外头的人发现。

皇帝只带着太子,还有常升、李景隆两人。

在一帮提心吊胆的禁军官兵掩护下,悄无声息的到了府军左卫那段城墙上。

然后在禁军官兵们持续的心惊胆战之下,从城墙上以箩筐吊到了城外。

双脚踩在城外的土地上。

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在他左近是琵琶湖,右手不远处则是前湖。

此刻夜里,地气上升,空气中有些微凉,却让朱元璋觉得分外清醒。

他信步走在山脚下。

一队禁军官兵们,则是通过绳索自城墙上滑下来。

这些年,朝廷在钟山上的工程始终就不曾停下来过。

即便是朝廷财税最艰苦的那几年,亦是如此。

整座钟山周围,有着好几条上山下山的路。

朱元璋背着双手,走在上山的阶梯上。

朱标越过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将自己身上的披风搭在了老爷子的肩膀上。

“夜里头冷,湿气重,您可不能着凉了。”

朱元璋眉头皱着,可听着太子的话,最后还是没有拒绝太子的这份心意和孝敬。

皇帝不说话,只顾着走上山的路,常升和李景隆两人便只能是紧跟其后,不敢说半句话。

等上到半山腰。

朱元璋大概是走的有些累了,站在上山阶梯中间的一段平台上。

常升和李景隆两人跟在朱标身后,见皇帝停下了脚步,三人便也停了下来。

而远远跟在后面的禁军官兵们,更是立马便停了下来。

他们这些在宫中当差做事的人,最是会看人眼色,查看形势,审时度势。

今晚皇帝陛下必然是有些不好在宫中说的话,要与开国公、曹国公二人说的。

朱元璋站在原地,抬头看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山顶,轻叹一声说道:“俺到底是上了年纪,若是放在头十年,也就是几脚的功夫就上去了,如今却是要在这半道上喘口气。”

李景隆小心翼翼的打量着皇帝的脸色,随后露出少许笑容,轻声说道:“您现如今也是龙马精神,刚刚赏微臣的那一棍子,一般人可没有这等力道。”

朱元璋瞪了这小子一眼:“你是说俺打你打的厉害了?”

李景隆立马弯着腰,笑着脸说道:“微臣可不敢这样说您,微臣只觉得您身子骨硬朗。”

朱元璋看了李景隆两人。

这小子样样都好,可偏生不如他父亲那帮行事沉稳,多了几分油滑。

他叹息一声:“老了便是老了,也就你们这帮混账说着让俺开心罢了。便如俺与你们一样,俺走到这半山腰便没了力气,你们却还能往上走。”

这话的延伸就有些多了。

李景隆闭上嘴,不敢说话。

朱元璋则是继续说道:“大明朝往后还得要靠你们,而不是俺这个老家伙。今天打你们,也是因为你们混账。”

李景隆立马拱手弯腰,随后又觉得不对。

便拉着身边的常升,一同弯下腰。

“是臣太混账了。”

朱元璋不理这厮,叹息道:“俺不是那等会忌惮臣子的人,也不会觉着你们立的功劳太多,往后没东西可赏了。

便是没得赏了,你们就不会为俺当差做事了?就算是没东西赏给你们,俺请你们吃饭喝酒,总也是可以的吧。”

李景隆满脸笑容,连连点头。

常升的眼眶却是红了,深深的低下头:“臣知错。”

朱元璋摆摆手:“你倒是也没错,做臣子的哪能不多想想这些事情。只是咱们大明朝,不兴这样的事情罢了。

明天本是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日子,是你们两给那早就死了的老家伙们长脸的日子。现在倒好,明天朝会上,俺还是得要在群臣面前,训斥你们。

吃饭喝酒的事情,俺就留在下一回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便再次提起脚步,往山上走去。

他大概是歇够了,走的脚步比之前快了一些。

又似乎,是他不愿意输给这些晚辈后生们。

常升则是跪在了地上,重重的磕了几个头。

李景隆本是想要追赶上去,见常老二这样做,自己也只能是照样做了。

等两人跟上了磕完头之后,追上前面的朱元璋,便听到皇帝再次开口。

“瀛洲的事情,俺估算着大概算是了结了,九江这一次回来便好生歇息一段时日,在京中帮着大都督府做些事情。

南边不安生,听说升哥儿你们已经快要打到高原背面去了?”

听到自己这一次回来,就不用再去瀛洲,李景隆的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常升则是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南征大军如今自交趾道,西进不过两千里。

实在是打下来的疆土,需要从交趾道以及广西道、广东道、云南道等地迁徙百姓定居,如此方能稳固地方,却又会迟缓进军速度。

臣等估算着,大抵还要两三年才能真正打到高原背面去。”

朱元璋点头道:“俺也是这样估算的,那就等今年过完了,九江去陕西行都司,到时候或许西进,再或南上高原。总是要将这西边和南边连成一体的。”

刚刚还因为不用再去瀛洲,而暗自喜悦的李景隆,脸上的笑容没有停留多久,便立马消失不见。

瀛洲固然不好,可也比西北那边好上无数倍。

至少,自己在瀛洲那边做点什么事情,不会有谁胡乱指摘。

可西北却不一样了,那边本就是大明的疆土,地方上都是大明的百姓。

常升则是想来一下,而后才说道:“陛下有意西进,收复西域?可是……”

“可是俺却否了解大绅的那条铁路?”朱元璋回头,淡淡的看了常升一眼,而后笑着说道:“他太急了,即便俺有意要让大明重现强汉盛唐的景象,也得等北边的事情落定才行。

况且,他的理由并不充分,朕和朝廷还需要足够的理由,才能动那条铁路。”

常升不再言语。

朱标这时候,便接过话:“升哥儿这一回也多在京中留些日子,也好让前线的将士们能暂时缓口气,整顿歇息一段时日。

等你和九江这一趟晋封郡王爵的事情忙完了,钟山这边还是要再来一趟。

信国公要葬于此地功勋陵,开平老王叔和岐阳老王叔也要在这里重新起一座衣冠冢。

到时候你们都要来观礼,也是让老王叔们在天有灵,能看上一眼如今咱们大明的儿郎们,都长大成人,能够为国家操办一方差事了。”

有太子起了头。

朱元璋这时候才又说道:“还有功臣陵,东征和南征的将士们,都是有功与国家的,我们不能辜负了他们。应天的风水不错,朕也在这里,还能有空去看看他们。”

若说那功勋陵,是为了拉拢朝堂功勋将门的心,历朝历代也都君王做出类似的事情。

可那功臣陵,便从古未有。

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对视一眼,齐齐跪在地上。

“臣等代东征、南征牺牲将士,叩谢陛下皇恩。”

“起来吧,到山顶大概就能看到日出了。”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