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大明嫡子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朱元璋说的一样。

当他们一行人爬到山顶的时候,远方的天边,一抹淡淡的灰蒙蒙的暗淡亮光,将漆黑的夜色擦去了一点。

微风在山巅拂过,吹动着林间枝头,也吹在了人们的脸上。

钟山的东面,那一抹暗淡的亮光,渐渐变得明亮起来,颜色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

当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骤然升起后,整个天地之间徒然放亮。

“好一个旭日东升!”

朱元璋双手叉腰,顶着先前在上山时被太子披在身上的披风,而山顶的风便从披风下吹过,带动着边角不断的拂动着。

“俺都忘了,得有多少年不曾见过这等景象了。”

皇帝是勤勉的。

但地点却被牢牢的局限在了皇城之内。

如此刻这般的日出,却是看不见的。

再往前算,那也得是几十年前,皇帝还在务农的时候,或许会赶着时辰早早的出门忙活,方有可能瞧见过那么一两回。

只是那个时候,皇帝大概也没有心思,会去看什么旭日东升,高挂天空。

皇帝当时更关心的是,低头之后,自家那几分薄田里这一年到底又能长出多少的庄稼。

至于头顶上的事情,不是皇帝当时该考虑的。

李景隆有些困,也有些累。

昨晚上被常老二揍了一顿,又被皇帝打了一棍子。

这时候他是又困又累。

可他还是习惯性的,出声附和道:“此等场景,亦如我大明之现状,如这旭日一般,冉冉升起。”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他回过头看向山下的应天城。

此时,城中已经开始有人烟出现,百姓们将要开始新的一天,官员们则要为了国家继续去贡献力量。

“该回宫了。”

“今天,是你们的日子。”

……

“月前,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奉召自东征大军、南征大军部回京。

朝廷以厚礼迎之,皇帝降旨,晋开国公常升为开平郡王,曹国公李景隆为岐阳郡王。

常升加太保、左柱国。

李景隆加太傅、右柱国。

朝廷明发旨意,昭告天下。而后钦天监择吉日,于京中为开平郡王、岐阳郡王制礼。”

随着春日的到来,河套平原上的大青山积雪融化。

泥土吸收了足够的雪水后,便让大青山越发的郁郁葱葱起来。

山下的草场上,河流水量增多,浅草已经长得快要没过膝盖。

一座已经有人高的城池,渐渐显露在人们的视线里。

城中被率先加急建造出来的高楼上,朱高炽盘腿坐在垫子上,手中捧着一份最新的邸报,与在场众人通晓朝廷最新发生的事情。

他如今再上这座高楼,却是不再如当初那样畏畏缩缩担惊受怕的了。

虽说高楼外面和下面还在加紧装饰。

但顶层却是最先被弄好了的。

以中间那根巨大而牢固的水泥柱为支撑点,顶层四面只竖着窄窄的木柱,将一面面门窗固定在一起。

只要稍稍的走几步。

整个顶层便是四面洞开,可一览整座大青城全貌。

朱允熥坐在背靠大青城,面朝城南方向的位置上。因身后有一张凭几,便可让他坐在垫子上,身子向后稍显放松的靠着。

“岐阳郡王大概是要留在京中,去大都督府当一段时日的差。开平郡王定然是留不久的,便要回南边去继续主持南征大军诸事。”

朱高炽放下手中的邸报,抬头看向朱允熥,补充了一句。

朱允熥点点头:“算着日子,应当会在功勋陵大致修好前后的事情。”

朝廷要在钟山上修功勋陵,这桩事情倒是满朝上下无不赞同的,纷纷夸赞朝廷是仁义的。

而且这桩事情也不需要耗费多少钱粮。

划一块地,平整好的地,种上些树木花草,再弄些石雕之类的,便也就算是成了。

倒是供奉功勋神位的大殿和几座偏殿,倒是有些年头。

但是便如已故的信国公汤和,大概要不了多久就要入葬功勋陵的。

信国公是头一位进功勋陵的。

朝廷到时候定然还是会有一场典礼要办,那新晋的开平郡王和岐阳郡王,作为如今朝堂之上活着的功勋里,爵位最高的二人,也定然是要到场的。

朱允熥则是转口问道:“最近有些人在猜测,这一次朝廷以倾国之力北征,是否也会出那么一两位活着的异姓郡王。看来,军中的将士们,对此倒是颇为关心的。”

朱高炽只是微微一笑,便继续低头,去翻阅那些从前线各处以及后方传来的奏报。

一旁陪坐的顺安王阿卜只俺,倒是接过话,语气里还带着些羡慕:“开平郡王、岐阳郡王晋封,典礼想来是颇为盛大的。”

说这话,他倒是想起自己这个顺安王的爵位。

只是领了朝廷发来的旨意,便是连王服也没有做好,更遑论会有什么册封的典礼了。

朱允熥笑了笑:“顺安王有这座大青城。”

阿卜只俺便也笑了起来,继而转口道:“先前殿下言及军中讨论北征是否会有封王一事,此般之事出现,也是将士们想着自己能多获几级战功。军心振奋,人人求功,这是好事。”

“只是鞑靼王庭依旧下落不明,时日越久,恐军心有变。”

朱允熥淡淡的回了一句。

直到现在,前线都没有传来半点有关于那消失不见的鞑靼王庭的消息。

阿卜只俺笑着宽慰道:“一切定然会如殿下设想的一样,鞑靼王庭会向东,试图进入辽东。”

驱狼吞虎。

前线的战事,从来都不是一尘不变的。

只有前宋才会干的出,后方的人画一张图,便要前线的将领们,严格按照图纸去行军打仗的事情。

如今的大明就是那只黄雀。

在前面,鞑靼人是螳螂,辽东便是那只蝉。

朱允熥点点头:“倒是不知道炳哥儿如今走到哪里了。”

……

朱尚炳觉得自己快要死了。

接连快有一个月,带着人在茫茫的草原上追赶前方四叔的东路军,让他现在嘴里面都能吐出来草沫子。

每日里,除了赶路便是寻找水源。

喝着草原上干净的水,吃着行囊里存放的肉干和冲水可食的米粉糊糊,早就让他的嘴巴淡出鸟味了。

“没有十个鞑靼人多,难消老子的心头恨!”

马背上,朱尚炳低声暗骂了一句。

“不!”

“得一百颗鞑靼人的脑袋!”

自己砍不完,就让亲兵围了鞑靼人,等着自己一个个的砍过去大概也是能凑足数目的。

连日的赶路,让朱尚炳开始胡乱的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想了一遍。

朱尚炳又觉得自己要是真的这样做,被熥哥儿知道了还没什么,可一旦被那个混蛋胖子知道了,自己肯定会被嘲讽很久很久。

他重重的摇了摇脑袋。

抬起头,看向都已经看的麻木了的草原。

朱尚炳冲着前头大喊了一声:“到哪里了?我四叔在哪里?”

前头立马就有将领驾马折返回来。

“将军,前几日咱们就过了胪朐河,按照路程来算,也就是这两日就能赶到斡难河。”

朱尚炳张着嘴,眼前除了草地还是草地,他低声念叨着:“斡难河!斡难河!这条该死的河到底在哪里啊!”

他不由大声骂了一句。

在他身边的将领和亲兵们,则是面不改色。

将军的骂声,也正是他们心中想要说的话。

连日的赶路,朱尚炳撑不住,这些将士们也快要撑不住了。

要不是后方为了不让前线的大军饿肚子,一路上铺路架桥,豁出去了的建设粮道,让他们能从大青城出发一路横跨草原,不时还能遇到粮道上的人。

他们恐怕都要开始怀疑,这个草原上是不是只有他们这些人了。

“河!”

“河!”

“将军!河!”

两匹战马驮着两名探马斥候,从前面赶了回来。

斥候的脸上充满了喜悦。

战马踩断了无数的青草,冲到了朱尚炳的跟前。

“将军!是斡难河!”

朱尚炳立马勒住缰绳,瞪大双眼:“有没有看到燕王的东路军?”

“燕……有!大军就驻扎在河边!”

斥候大口的吸着气,脸上的褶子因为笑容,愈发的堆积如山。

“哈哈哈哈!”

“四叔!俺来了!”

朱尚炳一阵疯狂的哈哈大笑,嘴里胡乱的喊着话。

“走!全军加快速度!”

朱尚炳高举着手中的马鞭,朝着整支队伍呼喊着,随后马鞭重重抽下,他身下的战马便是发出一道嘶鸣声,瞬间冲了出去。

“阿嚏!”

斡难河边,大明北征东路军大营里,身为东路军主帅的燕王朱棣,忽然之间打了一个喷嚏。

不等他生出疑惑,自己最近已经格外注意避寒,且身强体壮,为何会突然打喷嚏。

便听有脚步声从中军大帐外头传了进来。

“启禀王爷,秦王世子朱尚炳领兵,带了太孙殿下的教令赶来了。”

朱棣皱起眉头,看来跪在帐下的亲兵:“炳哥儿怎么忽然来了。”

他念道了一声,却是立马站起身。

朱棣一边走向外头,一边询问道:“他现在人在何处?”

“就在帐外。”

“哈哈哈哈啊哈!四叔!四叔!”

“四叔啊!”

“侄儿来找您啦!”

“四叔!您在哪啊?”

朱棣带着人从帐内走到外面,眼前的视线出现一阵黑旋,而后渐渐适应帐外的光线。

随后他就看到浑身沾满了草沫子的朱尚炳,正状若癫狂的朝着四周呼喊着。

“在这!”

朱棣不由翻了翻白眼,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和老二说一声,他家的世子可能是个傻子。

噗通。

一声脆响,在东路军中军大帐前响起。

朱尚炳以朱棣无法反应过来的速度,抱着他的大腿就跪在了面前。

“四叔啊,我可总算是找到您了……”

朱尚炳大叫了一声,便紧紧的抱着朱棣的大腿,一阵的呜咽。

朱棣快要傻眼了。

这小子难道真的是脑子坏了?

他看向跟着朱尚炳走过来的亲兵。

“你家将军这是……”

话没有说完,朱棣的手已经是摸到了朱尚炳那满头都快要结块的头发。

再低头。

此刻仔细一看,朱棣不由生出了几分心疼。

只见满身都是草沫子的朱尚炳,脖子上已经淤了一层厚厚的泥垢。甲胄下面的里衣,都已经开始反着穿的了。

再看因为这小子跪在地上抱着自己的大腿,而亮出来的脚底。

那双靴子中间,也因为长久的落在马镫里,而有了明显的变形,边缘处更是已经被磨的有些破碎了。

这是一路从关内赶过来,中间都不带歇息的。

朱尚炳的亲兵这时候也上前,低着头小声说道:“回禀王爷,我们领了太孙的教令,便一路从大青山那边赶过来的,中间只在三路大军的粮道上取了些补给,中间不曾歇息。就是夜里头,也是靠着战马睡一会,就继续赶路。”

“这么急作甚?”

朱棣皱着眉,语气有些心疼的问了一句。

朱尚炳猛的抬起头:“熥哥儿让您放鞑靼王庭去辽东!”

“嗯?”

朱棣的眉头又紧了一分。

在他身后,跟着从中军大帐里走出来的将领们,也是眉头微皱,面生疑惑。

定远侯王弼更是皱眉说道:“我军斥候,已经打探到了鞑靼王庭的踪迹,离着此处也不过三两日的时间罢了。为何这个时候,太孙要我们放这帮狼崽子去辽东?殿下难道不希望我等挡住鞑靼人?”

“嗯!”

朱棣又发出一声,只是目光却是有些阴森的回过头,看了王弼一眼。

定远侯王弼立马低下头。

压住了王弼之后,朱棣脸色这才松了一些,转过头看向面前的朱尚炳,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起来了,随我进帐仔细的说。”

朱尚炳仰着头,泪水在眼眶里不断的打着转。

他重重的点着头,然后小声的说了一句:“四叔,我饿了……”

“哈哈哈哈!”朱棣顿时大笑了起来,伸手将朱尚炳托起来,大手一挥:“传令,给炳哥儿做顿吃的,要有酒有肉,还得要有绿菜!”

朱棣的亲兵立马领命,转身便要去传令。

朱棣这时候又说道:“给跟着炳哥儿过来的将士们也送去吃食。”

那亲兵再次应了一声,这才终于是往火头营那边过去。

朱尚炳则是紧紧的抱着朱棣的手臂。

朱棣看了一眼,也不多言,便任由这小子抱着自己。

两人转身,便往中军大帐走去。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