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寻找新大陆

大明嫡子 第六百二十三章 寻找新大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方是什么时候,开始从那满地屎尿的混乱秩序中,一下子跨越了时代的鸿沟,走到了世界的巅峰。

在过往无数个岁月里,朱允熥始终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如今。

他大致想明白了。

是中原人一次次的向西而去,将神秘而富饶的东方神话传到了西方。

是自两宋开始,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将中原的知识和书本,在征伐的过程中带去了西方。

是之前百年,加上当下数百年,中原积攒传承了五千年的厚重历史,被源源不断的窃取到了西方。

知识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

以中原为例,每一次新的王朝建立,新的执行施行,便是社会新的一次飞跃。

以此就可以反推,当一个社会长期处于混乱和分离的时候,整个社会里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科学,是不可能有长久发展的。

那么。

远比春秋战国还要纷乱,国家整体力量还要弱小的西方,为何能在那样的格局下,发展起一个霸占了将来数百年的世界霸主地位?

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就像是一条从苍穹之上殒落下来的神龙,痛苦的卧倒在大地之上,任由那些西方还生活在混乱和无序之中的人,有了那么一丝可以悄悄蚕食的机会。

只是从来就没有人敢直言,那时候的一切,都是伪造的。

因为一个体系的建立,没有绝对的力量之前,是不可能被打破的。

外部的敌人很多,且强大。

于此同时,内部的敌人也格外的多。

可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朱允熥同样相信,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不过。

那些都已经不是现在的他该考虑的了。

现在,作为帝国的皇太孙,朱允熥只需要确保这个世界,东方将一直屹立在世界之巅,将帝国之外的所有族群都给死死的压制住。

那么一切的灾难,都将会被避免。

“大明可以不去占领新的土地,但大明必须弄清楚,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朱允熥说出了一句决定性的结论。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朱高炽亦是点头道:“如此说的话,倒是可以让炆哥儿和孙成带着人,走一趟那条海峡。”

朱允熥点点头,却又摇起头:“不光是那条海峡,也不光是那条海峡对面的陆地。我准备发一道太孙教令,传告天下人知。”

传告天下的太孙教令。

朱高炽来了兴趣,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朱安(顺安王阿卜只俺)默默的跟随在两人身后,心中一阵的欣喜。

还好自己对大明投诚的快。

不然,恐怕自己现在早就已经横死于呼伦湖那边了。

而往后,自己将会以大明顺安王的身份,享受着帝国所带来的一切荣耀。

朱允熥开口解释道:“传告天下,凡出海、出关,得见中原未曾可知之地,记下其地族群、人丁、风貌、资源等见闻,只消带回大明,朝廷便以厚赏。”

西方人只靠着几条破船就能寻找到新大陆。

没道理,坐拥一支庞大舰队的大明,以及民间拥有的无数海船,不能寻找到那些还不为人知的土地。

西方当初的那几条破船,放在如今的大明能算得上什么?

朱允熥很认真的比照思考了一下。

大概就是连大明水师的后勤辎重营序列都进不去,更不要说成为大明水师的主力作战舰船了。

至于和民间的那些海船比较?

他又认真的想了一下。

前番出京北上之前,他就听闻,以中山王府为首的那帮做着海运营生的功勋人家,已经将旗舰的载重提高到了三千料。

更有传闻,中山王府正在和内阁以及工部商议,能否让朝廷放开五千料以上的海船建造及拥有权。

并不是只有工部掌握着天下间最顶尖的匠人。

中山王府等人家名下,也有数不尽的能工巧匠。

甚至是有传闻,只要朝廷能放开民间海船载重,他们就能打造出上万料的海船。

前所未有的货运载重量。

明人,已经开始爆发出与过往大为不同的风貌。

以国家之力,探索如今的世界。

朱允熥甚至幻想出,当将来的某一天,大明探索海外新土地的海船,在海洋之上遭遇西方人的海船。

大概都不需要发起进攻。

只要船身压过去。

西方人那所谓的战船,也只能是沉入海底了。

一帮海盗的后人,当真能自己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朱允熥又开口,提醒道:“传信蒋瓛,让他准备好人手,凡是出海、出关的人,严查随行所带之物。”

朱高炽立马接过话:“一切书籍和文字,不得出大明?若是如此的话,是否要再提醒蒋瓛一下,尊教令而出的人,身边都要安插上锦衣卫的人暗中跟随?”

“可。”

朱允熥平静的回了一个字。

三人沉默了一阵。

在他们身后的大青城方向,牧民和明人不分昼夜的建设着。

而在城外,同样也有着建设任务。

一座大青城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容纳下去。

作为将来北控草原的政治、军事中心,大青城必然会驻扎数量庞大的明军以及众多的官府衙门,及其延伸的附属官府机构。

而如今已经坐拥近二十万人的大青城,也定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挤在城中。

笔直的道路,连转角处都被修成了直角。

一处处的村庄,四四方方的不带半分偏离。

靠近河流的区域,被开垦出了水田,依旧是四四方方板正的形状。

在大青山下,所有肉眼可见的东西,几乎都是笔直方正的。

而河流之外,则是广袤的草场。

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也被认为的用木栅栏分割出一片片方正的草场,用于让牧民们驱赶牛羊轮换草场,保证草场的牧草能稳定生长。

几人漫步在城外平坦的道路上,不时便能遇到那些做活忙碌着的牧民和明人。

这些人往往也只是有些意外,随后恭恭敬敬的站在远处施礼,而后便继续做着自己手头上的活计。

建设总是一件能让人喜悦的事情。

朱允熥轻声开口:“要和邹学玉说一声,让他在应天府找些有经验的人过来,看看能不能在大青城弄些工坊出来。

大青城不行,那就在大同或是宣府建造工坊。如此,北方也能有些基础,看看往后能不能借此将北方给拉起来。”

应天城发生的事情,在大青城总是遥远和迟缓的。

不论是朱允熥还是朱高炽,目前还不知道,他们嘴里的那位应天知府邹学玉,即将走马上任手握重权的直隶总督大臣。

朱高炽点点头,将朱允熥吩咐的事情记下。

朱允熥又转头对朱安吩咐道:“告诉牧民们,他们饲养的牛羊,朝廷会收购的。但大青城要探索出一条,能长期保证牛羊肉新鲜度的法子,如此才好将大青城和草原上产出的牛羊肉,给送到应天城去。

百姓目下大概没能力日日吃肉,但军中的将士们却是要保证的。朝廷前番再次下旨增建地方学堂,供给百姓子女学习,诸如这些地方,也还是要多些肉吃。

只有我大明的孩子们长得更壮实一些,才能保证将来不会如前宋一般。百姓健壮,便是国家健壮。百姓有学识,便是国家有学识。”

对此,朱安似乎早有应对。

只见他沉声开口:“臣下先前也与牧民们商议过,准备打造一个可以由马车拉动的冰窖出来,到时候或许能改善一二,将北方的牛羊肉运到南方还能保持新鲜。”

“哦?”朱允熥面有好奇。

朱安则是笑了笑:“倒还是从殿下这里来的法子,臣下准备以硝石在途中不断造冰,保持那马车上冰窖里的温度。

至于这冰窖,则是内外以棉花充实。臣下等人发现,这棉花不光可以保暖,还可以保冷,想来用在这里也应当是可以的。

只是现在还在实验,路程只能在百里左右,还需要继续改进。”

这不就是自己很久很久以前见过的那种夏日移动冰棍贩卖桶吗。

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朱允熥点头道:“若是不成,便晒成肉干,或是腌制也可。”

毕竟从大青城到应天城,中间可是隔着好几千里的路。

朱允熥也不可能强人所难,让朱安他们将新鲜的牛羊肉运到应天城里去。

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

一旁的朱高炽,却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两人。

“你们为什么不能将活着的牛羊,赶到应天城外宰杀呢?这样,不就是最新鲜的牛羊肉了?”

说完之后,朱高炽脸上还满是疑惑的摇了摇头。

一阵风刮过。

朱允熥和朱安两人对视一眼。

他们绝不会承认,自己刚刚像个傻子一样,在那里讨论着如何保持牛羊肉的新鲜度。

“今天的天真蓝啊!”

朱安抬头望天,嘴里发出了一声感叹。

朱允熥在一旁点头附和着:“我家老爷子和老爹若是能来看看,就好了。”

朱高炽抽抽鼻子,看着这两个傻子,却是迟疑着说道:“不过若是将牛羊赶到应天,却是要留意路上还得保证牛羊不能走路走瘦了。

但是出了关,南边却是牧草稀少,这样算起来也不是最好的法子,却只能是保证肉质新鲜罢了。”

该表明自己不是傻子的时候到了!

朱允熥大手一挥:“只要在沿途官道两侧,交于驿卒择地种植牧草便是!选那些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的地方。如此,总是能尽力保证南下的牛羊不会饿瘦了。”

对于能用人力解决的事情,便不可能成为困难和麻烦。

仅仅是呼伦湖一战,前线报上来因伤而无法再在军中的将士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这些都是重伤。

接下来,按照这几年的规矩,自然是要被分批安排到各地官道驿站或是官府衙门里去的。

至于那些负伤,却不一定就要退出军伍的将士,也会有税署的人前去甄别,再弄去税署衙门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税兵,为国家征收赋税。

弄一条全是牧草的南下官道,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朱高炽张张嘴,最后却是默默的闭上。

毕竟这法子几乎是挑不出毛病来的。

不过,朱允熥却是叹息道:“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一条能从大青城直通应天城的铁路,只要在火车上装满牧草,只需要十来日的时间就能将牛羊拉到应天去。”

朱安眨眨眼,脸上满是好奇。

这是他第一次听说,从大青城到应天城只需要十来日的时间。

若是以八百里加急,到也是能做到。

但要是驱赶着成千上万的牛羊,那这样的时间,只能用神迹去形容了。

朱高炽却是歪着头,狐疑的看了朱允熥一眼。

“你是不是要上奏,赞同解缙的那个提议?”

说完之后,他的目光便紧锁着朱允熥。

朱允熥点点头,不置可否。

“大明需要寻找到新的陆地,需要掌握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但也不能忘了,那些固有的旧地,还有不少是失落在外的。”

大明需要西域。

就像……

恩。

就像人要吃饭喝水一样。

看着朱高炽皱起的眉头,朱允熥心知对方大概也是不赞同现在就开始修建直通哈密卫那条铁路。

他轻声解释道:“衣食住行,大明现在在吃的上面,暂时有所缓解。

百姓的住房,只要在给张二工他们一点时间,总是能让百姓的房子不会因为一场雨就垮了。

出行一事,水泥路、铁路等等,已经与过往大相径庭,可谓是日新月异。

可是穿衣上呢?

总不能说我大明的百姓,将来人人都能穿得起绫罗绸缎吧。”

这真的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事情。

朱高炽点点头。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朱允熥说道:“西域虽然苦寒,满地戈壁沙漠。可是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那里将会成为最好的棉花种植地。

只要朝廷能在西域种下足够多的棉花,就能为天下的百姓多弄出些棉衣出来。”

少雨、日照足。

西域可不光光是能种棉花。

还能种很多旁的东西。

只要那些出海、出关的人,能将那一样样新奇的物种带回来。

朱允熥认为,西域将会成为一个世人完全没见过的西域。

朱高炽还是有些迟疑。

他哼哼了两声。

“还是等咱们班师回京了再说这件事情吧。”

………………

月票推荐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