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二十二章 传说之中的地方

大明嫡子 第六百二十二章 传说之中的地方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尚炳觉得自己现在过的日子一点也不好。

北征的决战已经在月余前结束了,按理说各路大军都该是班师返回关内,只留下少量的兵马驻守在草原各处要点,方便接下来的建城计划。

但天知道四叔是怎么回事。

这些天发了疯一样,将北征军中功勋人家的子弟,统统拉到了一起。

每日不看天的在草原上拉练。

如果只是拉练的话,朱尚炳还能接受。

可关键是,四叔竟然说要研究大明朝往后军中要用的新战法,而他们这些功勋和众矢之的,将来又必然都是军中的领军人物,那自然是要最先掌握的。

便是这样,朱尚炳还是不会说什么。

最最最关键的是,四叔最里的新战法,竟然一上来就是炮步协同、炮骑协同。

每天,那数百门火炮,几乎是贴着他们的头皮飞跃。

要不是火器营的炮兵们将攻击距离拉远了一些,朱尚炳发誓,仅仅只是这段时日的拉练,早就已经是死伤惨重了。

以至于现在,导致朱尚炳即便是睡着了,但凡听到稍微大一点的动静,都能从睡梦中惊醒。

噗通一声。

刚刚结束了今日份拉练的朱尚炳,夹着屁股从马背上跳下来,便重重的躺倒在草地上,歪着头看向身边同样躺在地上的常继祖。

“你说,四叔到底是怎么回事?”

常继祖的双手按在大腿内侧,咧着嘴轻轻的揉搓着。

长久的骑马,便是他们骑术再好,这双腿终究还是受不了的。

以至于现在军中,到处都是夹着屁股张着腿走路的倒霉蛋。

每一次他们从诸如凉国公蓝玉、颍国公傅友德那帮军中老将面前路过,就会收获一大波的嘲讽。

常继祖深深的叹息着,面带悲伤:“我觉得燕王殿下这是受刺激了。”

朱尚炳双眼茫然无神的躺着头顶上跑过的云朵。

在常继祖的另一边,是另一面朝中勋贵家的子弟。

听到常继祖这般说,立马来了兴致。

那人依旧是躺在地上,只是侧过身子,用手掌撑着脑袋。

“燕王殿下受什么刺激了?”

常继祖歪过脑袋,苦笑了一声:“你们没回味过来,这一次海剌儿呼伦湖那场决战,结束的太快了?我军现下愈发倚重火炮和火器。我觉得吧,燕王这是没捞到带着人冲锋陷阵,和敌人厮杀在一起,这才受了刺激。”

“呜呼哀哉!”

朱尚炳长叹了一声。

常继祖则是继续说道:“燕王大概也觉得,往后的战争可能会和以前越来越不一样了。他是什么人?宗室诸王里最喜带头冲锋的人,若是现在不掌握了新战法,往后的战事,你们让燕王殿下如何再带着兵马上阵杀敌?”

“所以我们就成了倒霉蛋?”

那名功勋子弟,满脸忧伤的念叨了一声。

朱尚炳则是恶狠狠的低喝一声:“扶我起来,老子今天非得要找火器营那帮混蛋!那火炮一天比一天压得低,这帮混蛋是不是想将咱们给一炮轰了?”

“放心吧。”常继祖念叨了一声,解释道:“按照我估算的,火器营这次也不过是为了将带出来的炮弹用完。之前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和鞑靼人作战的机会,带来的炮弹也仅仅是用在了呼伦湖那边,等最近用完了,也就不会再这样了。”

朱尚炳刚刚直起的身子,又重重的躺了下来。

“希望朝廷来一道旨意,快点将四叔召回京师。”

……

然而,朱尚炳的美好希望,注定是要破灭的。

如今已经有两层楼那么高的大青城,建设的热度依旧未曾落下。

随着大青城一日高过一日,来往的朝廷官吏和信马斥候,也愈发的多了起来。

肉眼可见的,大青城将会成为向北遥控整个草原的重要城镇。

一条横穿大青山的道路,正在伴随着每日的炮火轰鸣声,不断的被拓宽。

“工部正在带着人实验,铁路在草原上通行的可行性。”

朱高炽双手抱在一起,袖子里藏着几份最新的奏章。

朱允熥带着几人,走在大青城城北方向的草甸上,望着布满烟尘的大青山。

“听说他们现在的打算是先修石子路,然后再实验水泥路和铁路?”

朱高炽点点头:“不论是水泥路还是铁路,都需要稳固的路基,石子路就是最好的选择。现在这样做,也方便日后改进道路。”

朱允熥嗯了一声,抬起头说道:“大军正在缓慢回撤关内,如今前方都有什么消息。”

朱高炽立马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章。

“西路军在继续向西进发,准备将瓦剌部的地盘占下来,然后部分将士驻守西部草原,一部分从西边返回关内,驻扎在河西一带休整,等待朝廷轮换的兵马上去,才会撤回原籍。”

“中路军和东路军则是在按照计划撤回,只留下部分兵马驻守草原要地。”

“凉国公奏请,请朝廷与北海一线设立边关卫所戍堡,以成我大明囊括草原之局势。”

“辽东都司也发来问函,是否要兵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还是固守山岭以南地区。”

几样涉及关外的事情,从朱高炽的嘴里说出。

如今已经改名朱安的顺安王阿卜只俺,跟在两人身后,安静的听着两人的对话,默默的想着往后草原上的格局。

朱允熥想了想,开口道:“虽说这一次北征,发生的大规模战事没有几场,但将士们出来许久,还是先尽可能将前线的将士们依次轮换下来。”

朱高炽点点头:“这件事情已经在做了,估摸着要到年底前才能将前线的将士全部轮换下来。”

掌握了时间节点之后,朱允熥又道:“草原拿下来了,余下的就是治理的事情了。铁铉要做孤臣,那就让他先在草原上做事。发文给他,让他尽快处理好战后的事情赶来大青城坐镇北控草原。”

“是。”

朱允熥继续说:“凉国公所请一事,照准。不过这件事情既然是他提出来的,孤又听闻他在北海岸边的崖壁上刻了到此一游的字,那就由他带着人负责这桩事情了。

要带着我朝的将士们,熟悉了草原乃至于北海的环境,边关戍堡的建设可以一步步的来,只要多花点时间,草原终究能成为我大明一家的草原。

至于辽东都司的问函,回文辽东都指挥使谢霸,让他做好辽东都司改为辽东道的准备。一旦这件事情开始,他就可以去做东北奴儿干都司的指挥使了。

大兴安岭以外的地区,则参照现今东北奴儿干的样子。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做事也得要一步步的来。”

这时候,朱安(顺安王阿卜只俺)抬起了头。

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朱高炽侧目看了朱安一眼,笑着询问道:“顺安王是知道什么?”

朱安立马微微躬身颔首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听最近南下大青城的牧民说起了一件事情。”

牧民带来的消息?

朱允熥亦是停下脚步,询问道:“是什么事情?”

朱安再躬身:“回殿下,其实也是牧民们听说的。他们听说,东北奴儿干那边的人,好像开始往北迁徙了。”

“往北迁徙?”

朱允熥眉头微微皱起。

在如今这个小冰河,气温持续不断下降的时期,北方可是比过往更加的寒冷。

难道东北那边的人要去西伯利亚地区?

朱安点点头道:“是往北迁徙,但却不是定居极北。听牧民们说,似乎是在极北的东北角有一条海峡,以前都是海水隔绝,波浪比山都要高。但是现在似乎是海水都被冻起来了,只要向东走上几日,就能到对岸。”

白令海峡!

一瞬间,朱允熥就明白了朱安说的是什么地方。

他的眼里不由的露出一丝闪亮的光芒。

朱安自然是察觉到了,不敢拖延,继续说道:“按照牧民们听说的,似乎是要穿过那条冰封的海峡到了对面,就有一片不比中原小的土地。只要他们继续一路南下,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

朱高炽微微皱眉:“他们要做什么?”

说完之后,朱高炽的脸上立马露出了几分不太好意思的表情。

东北奴儿干地区的人为何要北迁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大明现在在辽东以北地区采取的进攻态势导致的。

东北待不下去了,极北地区又格外的寒冷。

那些人大抵不知道是从哪里听到的传闻,所以才会去尝试着,能不能穿过那片传闻之中冰封的海峡,到对面去寻找一片新的定居地。

朱允熥则是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而后看向了朱高炽。

朱高炽被他的这个眼神看的有些疑惑。

不由开口询问道:“怎么了?要不要让谢霸出兵,将那些人拦下来?”

朱允熥摇摇头,然后说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殷商遗民的事情?”

朱高炽眉头皱紧,似乎是陷入到庞大的记忆搜寻之后。

良久之后,他的身子不由一颤。

随后瞪大双眼,抬起头看向朱允熥。

“殷人东渡?”

朱允熥点点头:“传闻之后,往东跨海两万里,有大地似如中原。当年牧野之后,便有殷人北逃,只是真假与否,这些年也没人能给个准确。”

朱高炽挑了挑眉头。

很显然,他已经将脑海中的记忆整理了出来。

“梁书五十四卷东夷列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春秋僖公十六年记载:六鷁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

朱高炽眉头微皱,语气缓慢:“这些,都是有关东海以东的记载。若殷人当初真的东逃,那定然是去了这些地方。”

朱安在一旁眨了眨眼。

燕世子嘴里说的字,他都懂,可是合在一起,就成了自己完全陌生的事情了。

他在心中默默的感叹了一番,燕世子那庞大的知识储备。

朱允熥则是面带笑容。

身为大明宗室子弟,可不单单只学四书五经的。

但是,像小胖这样的记忆和阅读宽度,却仅此一人。

“所以,在海的对面,确实是有一片全新而陌生的土地存在。”

朱允熥淡淡的说了一句。

“传说之中的地方啊。”朱高炽亦是感慨了一下,随后立马抬头看向朱允熥,他有些迟疑道:“你想去看看?!”

说完之后,朱高炽又立马摇起头。

他似是自顾自的说道:“你没机会去那边的,眼下战事平定,你也该回京了。但你肯定要派人过去亲眼看一看的,按照你以前说的,若是当真有那么好的地方,我大明没有理由弃之不要。

加之这些年,我大明与外的往来,现在也都知道,除了西边有一个欧罗巴外,几乎再无大国存在了。便是欧罗巴,也如上古先秦一般,诸国混乱,国力弱小。”

大明是如今这个世界上,当之无愧最大、最强的国家。

这一点,在朝中有着明确的认知。

即便现在大明的势力辐射,还仅限于周边,但并不妨碍聪明的大明人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认识。

当初范虫回国,朝廷给予了很多的东西,但唯独没有给一本书籍。

这一点在朝中有着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

大明的书籍,严禁外出。

没有哪个人会傻到,用大明的知识,去武装一个目前还孱弱的地区和势力。

朱允熥淡淡说道:“至少要去看看才好。”

“派谁?”

朱高炽问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尽管秦朝时,有关于徐福出海,培养出了一个倭国的传说,并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真正的答案。

但如果是真的呢?

如果现在有一群明人东渡去往大海对面的那片土地,然后发现竟然和中原差不多,便定居在那里,那么大明到时候如何应对。

想了一遍又一遍。

朱高炽渐渐的瞪大了双眼。

“你不会是想让他去吧!”

朱高炽想来想去,如今也之后还在草原上的朱尚炳是最合适的人选。

只要给他点齐兵马,就可以直接一路向北,寻找到那处冰封的海峡,然后代替朝廷去对面仔细的看一看。

“他办事不牢靠。”朱允熥当口给了一个评价。

朱高炽立马安下心来。

随后,又露出好奇的目光,很想知道在朱允熥的心中,到底会选谁去东渡大海。

朱允熥并没有吊胃口,很快就开口出声。

“孙成现在还和炆哥儿在北征军中吧。”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