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三十七章 让这些土包子长长见识

大明嫡子 第六百三十七章 让这些土包子长长见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原人是知道经济战的。

前宋的时候,王安石便用粮食狠狠地做过一场。

但是,大概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又或是大明朝过往的金融体系成分,今人对金融的概念还是模糊的。

信息的不对等,必然注定了结果会是怎样的。

秋收的日子已经临近。

直隶道一十八府地界上的名门望族以及那些巨商们,一个个都筹措到了足够的银两,时刻准备着,只等秋收开始,他们便会用马车拉着银钱下乡,然后再将低价收上来的粮食高价卖出。

这些人家往日里精心打造的后院,这些日子里一一被毁坏,方便将地窖里已经开始发黑的银钱取出来晒太阳。

明面上,所有人都在等着今年注定会是丰收的秋季,但是在直隶道一十八府下面,却早已暗流涌动。

今岁直隶道一十八府粮食收购价,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完全的统一下来。

远低于过往的价钱。

而这些人为了显得不曾压价,便开始以各种手段抬高银价。

以至于到了最后,银价兑金价,远远突破此前的一比四大比例,升到了一比三。

现如今更是有人开始观望着,银价兑金价最后会不会在直隶道地界上,被这些人强行拉升到一比二的地步。

“典当!抵押!”

“就是给咱们这栋宅子抵出去,也要给老子还回来银子!”

抵临应天府的镇江府城里,一户商贾家中,主家满脸涨红的冲着家中的管事们咆哮着。

而这样的场面,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直隶道一十八府上演。

抢银子。

所有人都在抢银子。

那么是付出比过往更大的代价,这些人也要将银子给拉回来,好在过几日秋收开始,换成价值更大更多的粮食。

按理说。

地方上出现如此疯狂的情况,地方官府应当及时出手,将这股浪潮给压下去,稳定地方民生经济。

但几乎是所有的地方官府衙门,都默契的保持着安静,衙门紧闭,作势外头风起云涌。

便是偶尔有那么一两座衙门因为胆小,而下发行文,可是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的动作了。

在外头的喧闹和疯狂之中。

应天城北边玄武湖畔,几挂鞭炮声扩散了出去,在湖面上引起一层层涟漪。

北方属水,主玄武。

水则生财,有源源不绝之意。

在接连不歇的鞭炮声下,随着湖面吹过来的风,将此地弥漫着的烟雾吹散,露出了两座临湖官衙。

左近衙门匾额上书:大明商号。

右近衙门匾额上书:大明银号。

商号,银号,似乎都是与经济有关的。

在场为这两座朝廷新衙门揭幕的,除了户部的官员,却还有内廷二十四衙门大总管孙狗儿在场。

户部尚书夏原吉和孙狗儿簇拥在朱允熥身边,看着一辆辆装满银箱的马车驶进大明银号衙门。

“总共是五百万两白银,前期户部解送三百万两与银号,待明岁开春瀛洲四道银矿产出送回,便补上缺下的二百万两。”

户部尚书夏原吉笑吟吟的看着马车,将这一箱箱的银子从户部大仓拉到大明银号,一副本尚书天下第一有钱人的模样。

从这位户部尚书的脸上,全然看不到半点心疼的模样。

这若是放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前,谁要是想一下子从户部拉走五百万两银子。

不!

便是现在摆在眼前的这三百万两银子,户部上上下下能将对方给生吞活剥了。

想从户部手上拿钱?

没门!

但是现在,户部说拿五百万两银子,就实实在在不打一分折扣的给出。

孙狗儿则是笑吟吟的说道:“夏尚书升任户部,这几年朝野上下都是有目共睹的。国家稳定,可是离不开夏尚书您这位财神爷的。”

夏原吉则是含蓄的笑了笑。

毕竟这大明商号和大明银号,虽说都是刚刚设立的,但却属于皇室管理。

商号和银号掌事的,都是秦王殿下。

自己这位户部尚书和孙狗儿这位内廷大总管,都只能在两边各自担任左右副差。

按照皇太孙的说法。

这大明商号和银号,既不属于皇室也不属于朝廷,不论是皇室还是朝廷,派来的人也只是拥有管理权。

至于商号和银号日后赚到的盈利,则完全是独属于商号和银号。

皇室拥有两处的所有权,而无处理权。朝廷则拥有监督权,防止贪墨**发生,而夏原吉这位户部尚书便担任了朝廷的监督代表。但其实在他之下,还有三法司的人会担负起这边的监察职责。

若非皇太孙亲口所言,商号和银号赚到的钱,日后不会擅自用于皇室,而是要实实在在用在百姓和地方上,夏原吉是绝不会这么干脆的就将三百万两银子拉过来。

而更让夏原吉动心的是,他过往一直想要促成的事情。

以朝廷之力,统一恒定天下金银钱钞兑比。

以朝廷法度,确定天下货物价值范围。

做成了这些事情,那些个奸商便再难有机会,和现在一样那般肆无忌惮的剥削百姓了。

而这也正是他心甘情愿,为刚刚设立的大明银号送来五百万两本银的真正原因。

商号和银号匆匆忙忙的便也就开了张。

众人簇拥着朱允熥便鱼贯走进了银号里。

朱允熥望着眼前的朝堂大臣,想到直隶总督衙门那边送来的消息,心中不由冷笑。

直隶道一十八府上的那些人似乎是忘了,又或者说是低估了,大明朝现如今到底是多么的有钱。

“天下经济之道,在于民,在于生产。”

众人坐定之后,朱允熥便缓缓开口,定下调子。

生产到底有多重要,朱允熥可是很清楚的。

建立在生产之上的经济结构才是最稳定的。

“朝廷设立商号、银号,并非是要与民夺利,而是要为民造福。”

“幸得陛下信赖,孤得以暂领两处事务,托付希望。”

“近些年,大明宝钞贬值过盛,百姓对朝廷发行之宝钞,信心亦是日见低密。为此,孤于圣前奏对,得以铸金银钱及铜钱,稳定民间万民之所需,控抑钱价,以此造福百姓。”

“百姓多生产,而苦于无路。商号可解百姓之困,福百姓家资。倘若有人经营短缺,银号可借贷,商号可占股。若有朝廷所需之物民间难寻,疑惑民间难以独立制造,商号亦可自设工坊,为国生产。”

“诸位都是朝堂贤能之辈,值此新政如火之际,万民翘首以盼,当勉力而行,勤恳做事,朝廷不吝封赏。”

这是对所有人说的话。

等到大多数人散去,场内便只剩下了零星几人。

能留在这里的人,那都是朝堂之上的核心人物。

朱允熥这时语气也松缓了一些:“金银铜钱的事情,还要等内府库那边将钱范弄出来,才能铸造。但三者之前的兑比现在便要晓谕百姓知晓,容不得出错,也不能让百姓有所损失。万不能将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给办砸了办成了坏事。”

夏原吉当即拱手道:“此前内阁会议,殿下有过提议,臣等也几番商酌。深以为,钱钞兑比当固定下来,视天下之情形若有需要,再行更换,如此方可稳天下之经济。”

朱允熥点点头。

按照他的想法,金银铜钱之间的兑比是一比十比一万。

一两黄金等同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则可当一千文铜钱。

大明过往是因为缺铜少金银,所以国初的时候才创造性的,以前宋交子为灵感,弄出了大明宝钞。

可是宝钞只是没有根底的纸,朝廷这些年弄出来的太多,民间愈发的不能接受。

而这两年朝廷税赋增多,新政推行迅速,海外金银不断涌入,更有诸多铜矿探明并加以开采。

大明朝现在不缺这些东西。

完全有能力重新制定一套新的钱币体系。

坐在一旁的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则是眼生欢喜。

现在外头的金银兑比已经是一比三了。

要是这个时候银号代表朝廷,确定下来一比十的兑比。

邹学玉情不自禁的便笑出声来。

到时候,恐怕就是遍地悬尸了。

众人对邹学玉的笑声,选择了无视和包容。

毕竟这些天,邹学玉承受了太多的诽议。

这位大明朝第一位直隶总督大臣,如今所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

商号和银号的设立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在略显仓促的情况下开张。

所为的,就是支持直隶总督衙门,在直隶道为朝廷先行尝试洪武新政的再次革新。

夏原吉继续说道:“微臣以下令户部,凡直隶道一十八府百姓,可于随后设立于各府县之银号分号,以宝钞按市价兑换钱钞,或再往后以宝钞兑换银钞使用。”

朱允熥当即肯定,并说道:“银钞不可发行过多,此乃朝廷之信誉,当以银号总号压仓金银为准,依照数额发行,不可使之成祸乱社稷之物。”

金银铜钱的铸造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至于银钞,也就是银票,皇室和内阁都很慎重。

提醒了一句,朱允熥的目光便移向了一旁的孙狗儿。

银号和商号,虽然都是由宫里和宫外一同管理的。但银号却还是以朝廷为主,用的人也多是从朝廷调过来的。而商号却几乎都是内廷二十四司衙门出的人。

毕竟即便是现在,在朝堂之上那些官员看来,商人依旧是不入流的。即便是为国生财,对于他们而言同样是不能触碰的。

这就给了内廷二十四司衙门的人一个能得以出宫当差办事的机会。

孙狗儿见太孙殿下的目光看了过来,便当即起身。

“回禀殿下,商号已从银号借贷百万两,用以此次直隶道秋收之际,下乡收购百姓粮食。”

朱允熥面带笑容。

既然直隶道那些人想要借计亩征银一事,准备着大发一笔,他就不会介意趁此机会狠狠地敲打他们一番。

“孤前番去过一趟上林苑监,少师说的很中肯,今年是少有的丰收之年,稻谷长得很不错,收成想来也会有惊喜。加之近来天公作美,收成之际也无风雨,谷子打下来晒两日就可入库。商号是为百姓造福的,粮价当比照往年,以此为基础,万不可短缺了百姓。”

孙狗儿连连点头。

到这里,今天的事情大抵也就定下了。

商号、银号,这个时候设立,确确实实就是为了针对直隶道境内的那些想要在对抗总督衙门之余,趁机大发一笔的人。

朱允熥目光幽幽,他与邹学玉一样,很想看看到时候直隶道地界上,到底能有多少悬尸。

对这些已经知道或以垄断、或以抬价压价等方式,肉鱼百姓的人,朱允熥向来是痛恶的。

既然他们能用抬高银价的方式,来低价收购今年秋收下的粮食。

朱允熥不介意让这些土包子看一看,金融战争到底是怎样的。

尤其,是在以强权的统治下,进行的金融战争。

从玄武湖回宫的马车上,朱高炽默默的坐在靠窗的位置,眼神不时的瞥向朱允熥。

朱允熥被盯得有些烦了。

睁开双眼,瞪了朱高炽一眼。

朱高炽立马说道:“你别说这些事情,都是你才想到的!我深以为,你是在回京之前,就想好了这些事情,对不对!”

他没有疑问,而是很肯定,这是在质问。

朱允熥默默的点点头。

“新政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必须要做出新改变。”

“直隶道的设立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没想到咱们家老爷子还是会有这么大的魄力。”

朱高炽抿了抿嘴:“所以你就借机,将这些事情办下来了?”

“对啊。”朱允熥露出笑容:“既然地方上人的敢抬高银价,甚至是不惜抵押也要筹措银子,就为了能从百姓手中剥下一层肉,好肥了自己。那孤……自然不吝用银号定下一个钱钞等比,叫他们这一回个个都成破落户。”

“仅仅是直隶道?”朱高炽有些怀疑。

朱允熥摇了摇头:“银号自然不限于直隶道,宝钞现在已经开始有败落的苗头了,但朝廷现在很有钱,只能说是刚刚好踩在这个时机上。但真正要紧的还是后面的银钞,以金银锚定,日后我大明再对外交易上,才是真正大显神威的时候。”

用一张张的纸还回来海量的资源,继而彻底掌控这个世界上所有已知地区的经济命脉。

朱允熥很想尝试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做成。

朱高炽又说道:“那商号?”

朱允熥看了一眼小胖,轻声道:“有些事情可以交由民间去做,但有些事情,我以为还是得掌握在朝廷手上为好。”

车厢里安静了下来。

朱高炽想了想,最后轻轻的靠在车厢上。

他现在很想看到,那些筹措了一堆银子,最后发现却花不出去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