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三十八章 直隶道即将遍地哀嚎

大明嫡子 第六百三十八章 直隶道即将遍地哀嚎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朝廷设立大明银号及大明商号的消息,是伴随着洪武二十九年的秋收正式开始的。

深秋里,江南大地上是一望无际的金黄。

而那些田埂和山上的林木,就成了装点着一块块金黄琥珀的翡翠镶嵌。

这是富饶的场面。

田间地头,无处不在的,都能听到百姓们发出的喜悦的笑声。

这是有关于丰收的日子。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是个难得的丰收年,家家户户的田地里都引来了粮食增产的消息。

百姓们走进放光水又晒干了的稻田里,将那些被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的稻谷杆子割下,捆扎在一起。

当一片片的金黄琥珀是留下一丛丛短短的根茎,百姓们便会带着满脸的笑容,将远比身子更重的稻谷挑在肩上,送到村庄外的晒谷场。

家中的妇人们便会立马将那一颗颗饱满的稻谷,从沉甸甸的稻穗上分离出来。

各家各户都有一块专属的晒谷场。

打下来的稻谷,就会立马被摊平在晒谷场上。

今年的光景甚好,秋收前好一段时间开始,便是整日整日的万里无云,如今秋收开始了,也不见会有什么雨水落下。

这时候已经到了正午,温度最高的时候。

秋老虎阵阵灼人。

从天未亮就开始出门的百姓们,按照过往的经验,开始从稻田里走出来,几家人聚在一起,躲在田埂上种植的分界树绿荫下。

几家人的伙食被孩子们装在竹篮里,送到了田埂上。

忙活了一阵天的大人们便开始大口大口的补充着能量,像这样在正午还能有干饭吃的日子,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会出现。

便是这些年大明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们也开始逐渐流行起一日三餐来,但正午和晚上还是以稀饭伙食汤饭为主。

孩子们在家里,早就围着娘亲、祖母吃饱了肚子,这时候便在田地里逮捉着各种昆虫。

稚童的欢声笑语,取代了百姓们农活时那吭哧吭哧的声音。

应天府靠近镇江府的江边庄子上。

男人们放下了手中的镰刀,躲在林荫下,吃着家中孩子送来的干饭,随着肚子里装进去食物,闲聊也就开始了起来。

“今年老天爷开眼,过年时咱们家也能多些肉吃了。”

一个穿着短袖,戴着草帽的汉子,黝黑的脸上挂着浓浓的笑容,淳朴憨厚。

“要是年年都能有这般好年景才是真的好哦。”有人感慨了一声。

大明立国已经快三十年了,便是鱼米之乡的江南,也是少有像今年这样的好年景。

“放宽心吧,咱们现在用的粮种,可不都是上林苑监的袁少师带着人弄出来的?就算是往后有坏年景,天老爷瞎了眼,有袁少师在,咱们还带怕的?”

有人忽然提到了袁素泰。

而对于百姓们来说,尤其是对于应天府的百姓们来说,袁素泰就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物。

谁都知道,如今家家户户粮食增产,渐渐都能带着饱肚子上床睡觉,都是因为朝廷仁政,少师袁素泰操劳辛苦,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

“听说袁少师现在已经满头白发了,还整日都在衙门里带着人,想着怎么让咱们家的地增产。你们说这次忙活完了,咱们是不是去一趟,也给老人家送点各家的土特产?”

淳朴的大明百姓,很单纯的想着是袁素泰让他们吃饱了肚子,那他们就不能忘了人家的好。

却有人在一旁嘀咕道:“少师那可是个大官,天天都在忙着大事情,咱们还是不要去耽误少师老人家的大事情了。”

“心思总是要做到的,大不了咱们给东西放在门口就走,这样也不耽误少师老人家的事情。”

事情似乎就这么确定了下来,几家男人商量了一下,该带些什么东西送给袁素泰。

随后话题便开始宽泛了起来。

“你们听说了没有,朝廷这一次要在咱们这里变法子了,不再收粮食,该收银子了。”

“这是好事啊,卖了粮食把银子给前面村子那头的税署小年轻们,咱们也不用再去服徭役了。官府要是有事,还得给咱们银子去做活。”

“合该是说咱们大明朝要盛世了。”

作为京畿之地,百姓们对朝廷的各项政策的了解,总是掌握的更加全面。

向心力,也远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更深一些。

众人对直隶道如今要改行计亩征银,革除徭役,改为官府雇佣做工,保持着一致的看法。

“就是有点麻烦咯,还得拉着粮食卖给那些粮铺。要是这帮奸商趁机压价,咱们还能凑足银子?”

百姓并非真的愚钝,经验告诉他们,商人是不靠谱的。

尤其是在这种事情上。

“嘭!”

有人将手中的镰刀,重重的扎在地上,眼神恶狠狠道:“哪个奸商敢压价,咱就去找税司的税兵们主持公道!”

“让税兵抄他们的家!”

田埂上,所有人一阵恶狠狠的发言。

而在庄子外的小道上。

一名从镇江府赶过来的粮商,正带着家中的活计,坐在赶着的空马车上,满脸得意,悠哉悠哉的摇头晃脑,望向道路两侧已经收割完的田地。

“今年有个好收成啦!”

粮商满脸的笑容,似乎已经看到家中那藏银的地窖,需要再次扩建的场面了。

掌柜的则是坐在马车前面,亲自为主家赶车。

听着主家的笑容。

掌柜回过头,脸上同样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主家,还得是您会算,知道咱们镇江府的秋粮都被别人盯着了,独独这应天府的秋粮还没有人下手。今年咱们家,定是能狠狠赚一笔的。”

那粮商得意的笑着,盘腿坐在马车上,手掌一下一下的拍打着大腿:“他们哪个晓得,邹学玉先前就是在应天府干知府的。他当了直隶总督大臣,这应天府天然的就是他的自留地。应天府的商家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做事?”

掌柜的有些不懂,疑惑道:“那咱们就能做?”

粮商奸笑了一声:“咱们又不是应天府的人,就算是被总督衙门知晓了,也得行文镇江府的老爷们来找咱们。”

粮商点到即止。

掌柜便更加欢喜的笑了起来。

镇江府的老爷们会来找他们吗?

官府衙门里的那些位老爷们,恨不得他们多赚些银子呢。惟有这样,官府老爷们才能同样过一个好年。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前头的伙计已经是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老爷,这边庄子已经到了,那帮田汉正躲晒呢。”

粮商眼前一亮,从马车上站了起来,看向远处田埂下聚集着午休的农户们。

“走!快过去谈妥当了,咱们就往下一个村子赶。”

……

“这点银子?俺们不卖!”

村外田埂上,百姓们望着眼前这位陌生的粮商,脸上露出不悦。

只有去年五成的粮价,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将自家今年种出来的粮食卖给对方。

粮商也不表露,只是看了眼面前的这些个乡里巴人,笑着说道:“乡亲们有所不知,谁知道今年这银价噌噌的往上涨。现如今的银价,二两五就能换一两金子,这是往年里能有的事情?

这银价上去了,咱们这粮价自然是要对等的,也不是在下要压价,都是足数的给。

不信?不信你们可以让人去别处问问,可都是这个价。如若不是,我这钱袋子便是你们的了。”

说着话,粮商还将自己腰上挂着的那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拍在了停在路边的马车上。

百姓们悄悄看了过去。

估摸着,也能有个十来两的样子。

看粮商的样子,似乎并没有作假,百姓们开始有些迟疑起来。

“要不让人去问问?”

粮商立马附和道:“让人去问。”

“那就让狗蛋儿去前面村子问问,顺便让他去镇子上问问最近的银价到底是多少。”

远处天里头,在一众孩子里年纪最大的狗蛋儿,立马得了大人们的指派,撒开腿就往周围最近的一个镇子上跑过去。

那粮商也不急切,更是确定了自己的想法,这应天府的粮商还没有动起来。

自己这一回算是抢占先机了。

百姓们观察了一下粮商,便送来了装着碎茶叶的茶壶。

“天气热,你也不要嫌弃咱们这些人家的茶水。”

粮商满脸笑容,拱了拱手:“正是口渴的紧,多谢诸位了。”

不多时。

狗蛋儿便赶了回来。

顺带着,也将最近的粮价和银价都说了出来。

果然是和这赶来村子里收粮食的粮商说的一样。

看着眼前这些百姓,还在算着那笔账到底对不对的时候。

粮商放下手中的茶碗,在马车上站了起来。

他竖起一根手指头:“我再加价一分,今年田里稻子长得好,这一分该是加的。只要诸位现在和我签了契书,等稻子晒干了,我就让人送来银子,拉走粮食,绝不亏待了大家!”

这是个好粮商啊,不是奸商!

随着加价的话说出来,周遭的百姓们开始觉得这陌生的粮商,应当是个好人。

“我签!我家今年的粮食,都卖给你!”

“我也卖!”

一时间,百姓们瞬间变确定了下来。

正当那粮商的掌柜拿出契书,要与百姓们签下的时候。

小道上,却有一队不同于其他军队的兵丁,簇拥着一名骑在马上的文书一样的人赶了过来。

“直隶总督衙门告示!”

“直隶总督衙门告示!”

“直隶总督衙门告示!”

直隶总督衙门。

这可是现如今直隶道一十八府顶头管事的。

百姓们的动作瞬间停了下来。

而那粮商却是脸色一变,心中有些不安,不知接下来是不是会有什么变故。

官怀恭的脸色很难看,他远远的就看到那粮商正聚拢着一帮乡亲,似乎是在游说着百姓们将今年秋收下来的粮食卖给他。

这帮奸商!

从直隶总督衙门带着人出来的官怀恭,眼底闪过一丝杀气。

他骑在马背上,轻轻一挥手。

立马便有一队税兵向着前面冲了过去,很快就将前面那一帮人给围了起来。

“你们要干什么?”

粮商隐隐约约的有些不安。

望着眼前这些身穿饕餮服,凶神恶煞围过来的税兵,粮商不禁便想起了过去的那些传闻。

这些穿着饕餮服的税兵,可都是杀心深重的啊,只要他们出现,便都是家破人亡的结果。

然而,粮商只是喊了一声。

便立马被离着他最近的一名税兵,从马车上给拉了下来。

粮商脚下不稳,一个踉跄便栽倒在地。

这时候,官怀恭也已经骑着马赶了过来。

他翻身下马,便从已经吓傻了的粮商掌柜手中,将那一叠契书夺了过来,只是草草的看了两眼,官怀恭便将这一叠契书尽数丢在了地上,最后还用脚将其深深的踩进软泥下。

官怀恭冲着还趴在地上的粮商啐了一口。

“就这?”

粮商见自己的事情被发现了,一时间心惊胆战,全然不知自己现在应该要做什么。

官怀恭却是从怀里取出一份公文,爬到了马车上站着,看向同样处于茫然的百姓们。

“直隶总督衙门,转内阁令。”

“今昔,朝廷设立大明银号、大明商号。银号乃国家经济之本,为民造福,恒定钱币钱钞兑比。今通传天下地方知晓,自此之后,大明金银铜钱兑比,乃一比十比一万,无朝廷及大明银号公文,一应人等勿得擅自操纵钱钞兑比,违者以大逆论。”

一比十!

村子里的百姓们不知道大明银号具体到底是做什么的,但他们却清清楚楚的听明白了现在的金银铜钱的兑比。

“娘希匹的,这小子先前竟然还诓骗咱们,现在的兑比是一比二两五!这个奸商!”

“奸商!”

“奸商!”

一时间,所有人都叫骂了起来。

若不是有在场的税兵阻拦,这些刚刚被狠狠骗了一次,差点就要将今年家中的粮食尽数贱卖给那粮商的百姓们,定然是能将其活活打死。

官怀恭给了百姓们足够的时间去唾骂那粮商。

最后才再次开口。

“大明商号行文,凡大明境内一应物价,皆需大明商号确定范畴。今岁秋收粮食之粮价,比照去岁粮价,只许高不许低,若有犯,百姓可上告,便有契书,官府亦不认可。”

完了!

破家了!

被官怀恭拉倒在地上的粮商,心中大呼。

依然是哀嚎了起来。

官怀恭已经是脸色一冷,低头看向了粮商,现在只是这奸商一人哭嚎,接下来便是整个直隶道那些试图大赚一笔的人连绵成片的哭了。

“来人啊,将此奸商拿下,转交直隶总督衙门,审议其搅乱粮价,私定钱钞兑比之罪!”

………………

月票推荐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