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五十九章 洪武三十年

大明嫡子 第六百五十九章 洪武三十年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虽然解缙现在已经知道该如何解决西部铁路建设,最后的难处了。

但他还是按照高仰止说的,去寻朱允熥。

毕竟解缙思来想去,这件事情不单单是要在内阁过一趟阁议,最重要的还是得要将这件事情由太孙先提出来为好。

若是他解缙强行搬迁百姓祖坟,那么这件事情他势必会一口咬定不关任何人的事情,是他一人所为。

但朝廷开恩,皇帝下旨,为百姓迁坟,那就是国家体恤百姓,给与百姓以隆恩,这件事也就成了皇家展示天家恩德的事情了。

他解缙虽说是大明的内阁大臣,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分一个先后上下尊卑的。

朱允熥却没想到,解缙竟然会想出这么个法子,仔细的斟酌了一番前后,觉得想要破除百姓心中那个问题,恐怕还要很久,但能让百姓不觉得铁路是什么洪水猛兽,而阻拦铁路建设,这倒确实是个好法子。

“解阁倒是想的好法子,皇家旨意,恩于百姓,西部铁路建设的最后一个难点,现在已经迎刃而解了。”

解缙不敢居功,开口坦白道:“回殿下,这哪是臣想到的。若当真是臣能想出来,前些日子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急的都上了火。”

朱允熥端着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面露好奇:“哦?如此说来,这个法子不是解阁想到的,那是谁想出来的。”

他近来先是在忙着直隶道以及围绕应天城所建设的基础工业发展,然后就转到西南土司彻底改土归流的事情上,对解缙和内阁那边的事情确实甚少过问。

解缙笑笑:“也不是旁人,是春风他想出来的。春风说,殿下昔年在朝堂之上提出,要朝廷在钟山为我大明功勋修建陵寝,又在城外修建功臣陵。

此举一开,满朝文武欣喜。

如今西北地方百姓因铁路过境祖坟,而不满朝廷欲要修建西部铁路,沟通西域。则可效仿殿下昔年之故,在西北地方上建造陵墓,督造功德牌坊,官员吏目清明冬至祭奠,百姓心中的不满必然会消除。

臣想着这倒是个好法子,便来与殿下商议。”

朱允熥双手捧着茶杯,目光深邃的盯着面前恭恭敬敬的解缙。

他的脸上微微一笑。

“法子是个好法子,让老爷子降旨也不难,每座陵园都打造功德牌坊也不是不可,便是叫了地方上那些个官吏每逢清明冬至入园祭奠,也只要朝廷一道旨意的事情。”

朱允熥轻声开口,目光则是默默的盯着解缙:“只是啊,虽说这样做是为了西部铁路,但既然要做这件事情,那么何不如便将这件事情给做到极好,叫百姓挑不出半点毛病,更不能让百姓觉着朝廷只是因为西部铁路才会如此做。”

解缙小心的上前一步。

“殿下的意思是?”

朱允熥笑笑:“叫了钦天监的人,并上僧录司、道录司协办,请佛道两门大师,让西北铁路沿线走一趟。勘探出风水上佳的地方,先办上水陆法会,便说是应朝廷之意为风水之地开光,为百姓祖坟积攒阴德,打造福地。

再立一个有别于清明、端午的祭奠之日,凡地方官民皆可入园祭奠,专为园内亡者祈福。

朝廷再下一道旨意,往后每逢清明、冬至、祭奠日,西部铁路沿线停运火车,转为运送沿线迁坟百姓,入陵园祭奠先祖。

如此,便是离着陵园较远的迁坟百姓,也可方便祭奠先祖。不会出现让百姓迁了坟,就此便祭奠不上自家先祖了。

陵园外,每年这三日由朝廷出钱,置办祭奠所需香烛、纸钱,让百姓也可节省些。”

细。

解缙听得是两眼放大。

他原本觉得,只要在西部铁路沿线建造陵园,就可以解决沿线百姓阻止铁路修建的问题。

但现在经由朱允熥这般补充。

他觉得自己便是那些百姓,也再没有半点理由可以拒绝的了。

除了清明端午之外,朝廷还要另外选定一个日子作为祭奠日。更是每年这三天都停运西部铁路,专门让那些百姓去祭奠先祖。

还有免费的香烛、纸钱。

这一样样可是细致入微,将百姓可能的麻烦事都给想到了。

朱允熥放下茶杯,瞧着面前哑口无言的解缙,只是微微一笑。

“解阁回内阁起一道奏章吧,到时候叫人送到孤这里来,孤回头便转呈陛下亲阅。”

解缙抱拳躬身。

“臣告退。”

……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终于是在一场瑞雪之中度过了。

年底前的最后一段时间。

朝廷上上下下显得格外的繁忙。

首先就是西平侯沐英,累功晋封黔国公,算是彻底坐稳了内阁大臣的位子。

对于沐英晋封黔国公这件事情,朝野上下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按照大伙的想法,若不是因为黔国公沐英早年和皇家的关系,加之这两年成了太孙府的外戚。

他沐英早就该晋封国公了。

如今成了国公,已经算是拖了许久后该有的结果了。

再然后,就是朝廷在晋封沐英为黔国公的当天,同时下旨改凉国公为梁国公。

只是等蓝玉接到旨意,知道消息恐怕得要等到来年了。

他这时候还在贝加尔湖一线,为大明打造新的边疆戍堡防御线。只是谁都知道,当旨意送到的那一天,蓝玉恐怕是要大醉一场的。

毕竟当年蓝玉本来就该是梁国公的,只是因为那时候做的事情过于跋扈嚣张,所以才将那个梁字改成了凉字,以示警告。

如今算是得偿所愿了。

旨意下来的当天,蓝玉的长子蓝春就进了宫,替父亲谢恩。

听有遇见的官员说,蓝春和红着眼进的宫,挂着泪却满脸笑容走出皇宫的。

而年前除了这两桩涉及国公的事情之外。

便就是朝堂各部司衙门,合议结算有关于洪武二十九年大明朝的财政收支情况。

总体来说,洪武二十九年的大明朝,算得上是有了盛世的景象。

虽说朝廷耗费无数进行了北征,可是对财政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甚至于还远比不上修建那座还没有建成的大青城耗费的多。

朝廷愈发的有钱,这让户部尚书夏原吉成了年终会议上,脸色最好看的一个人。

会上一算,户部今年不光有钱了,还替朝廷存下了大把的钱粮。

只是除了内阁和各部九卿之外,其他人却是不知道这一笔钱粮到底是多少罢了。

但通过户部财大气粗的一挥手,让工部在玄武湖北边开建整整九十九座仓房的事情来看,户部现在真的是存下来了很大一笔钱粮。

因为是直隶道总督大臣的缘故,邹学玉也参与了那场年终决算会议。

眼看着工部尚书张二工点头之间,便说只要半年时间就能替户部建好了九十九座仓房,邹学玉脸上就笑开了花。

应天府也是他直隶总督辖下范围,这么多座仓房同时开建,势必要雇佣数量众多的百姓做工。而且必然不仅仅是限制于应天府,因为现在应天府竟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

因为无数的工坊兴建,还有无数手工作坊投入使用。

应天府地界上,竟然是罕见的出现了用工荒的事情。

现在应天府已经开始请求直隶总督衙门,协调周边府县,将那些空闲的百姓给弄到应天府来做工。

百姓们做工的越多,赚到的银子就越多,那么也就表明直隶道的经济水平越好,百姓越加富足。

那他这个直隶总督大臣,也就算是合格了。

会上基本是所有人都很开心。

到最后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会议的皇太子朱标,在和皇太孙商议之后,更是开口趁着户部有钱,加之年关将至,便按照朝廷官员品级,纷纷都有一份实实在在的赏赐,算是年节礼。

这一下,便是所有人都开心了起来。

如此这般,朝廷对洪武二十九年的结算会议,加上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总算是商议完了。

随后便是朝廷关于即将到来的洪武三十年的财政预算,以及工作计划安排。

等到了这个时候,户部尚书夏原吉就立马变成了守财奴,便是一两银子的事情也要带着部员和一帮同僚锱铢必较。

不过目前朝廷的大头开支其实并没有多少。

一来是黄河河道的修建,这件事情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早就做好了预算,送到朝廷也只是走个过场。

毕竟河道现在修建的成果,朝廷也是知道的,都是实打实用的好料子,做的好工艺。

二来就是应天城连通各处的水泥路修建,除了当初的几条水泥路需要继续延长以外,现在还要新增几条路线,用于增加应天城连通周边地区的货运能力。

这幢事情又是让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好一阵的喜悦。

毕竟不论这路线怎么走,总是要从他的地盘上出发路过,而铺路所带来的一系列衍生,就表明户部花出去的钱粮,有很大一笔是要落在他直隶道地界百姓身上的。

三来就是朝廷在大青山下那座大青城的修建支出。

这是大明针对草原归化的国策。

就算是已经化身守财奴的夏原吉也没有理由反对,甚至表明就算大青城以后没有半点收入,是个赔钱地,户部也能挤出银子投入到大青城建设当中。

而除了这三个大头支出,便只剩下南征大军那边的常规支出了,左右不过是军需粮草物资的供应。银钱的支出还是集中在抚恤阵亡将士上面,而朝廷又不可能不讲仁义,将阵亡将士的抚恤和对遗孤的赡养银钱给砍掉。

再之外,到了最后,便是新增的两项大头开始。

其一就是解缙这位内阁大臣提出的西部铁路建设计划,以及衍生的重开西域丝路的征讨计划。

这是一桩大抵就是五千万两白银支出的大工程,还不算西征大军的组建和粮草军需的打造运输。

不过好在铁路要一点点的修,反倒是大军所需开支算不得什么。

而有关于针对铁路沿线百姓祖坟搬迁一事,朝廷也已经下了旨意。从地方上传回来的情况来看,百姓现在倒是没有反对的,不少人更是开始盼着朝廷快快的将铁路修起来,好让自家先祖能葬进皇帝下旨建造的陵园里头,期盼着自家是不是也能承蒙先祖福分,好让自家子孙沾一沾天家的福气。

朝廷用了另一种方式,解决了西部铁路开工修建前的最后一个问题。

而有关于风水气运之说,也被皇家下旨修建的陵园给砸碎。

反倒是皇室内部,对于偶尔传入耳中的,有关于什么铁路修建会破坏龙脉的说法嗤之以鼻。

这大明江山是皇帝亲手打下来的。

到底有没有龙脉,开国皇帝还能不知道?

至于最后一处财政预算,便要落在数万里之外的新大陆了。

朝廷已经确定了要大力开发新大陆的政策。

为此更是组建了两支支援队伍。

一支是以北方边军为主的陆路队伍,以先头探索新大陆的队伍留下的轨迹,沿线修建官道、建设驿站,顺带着探查沿线资源。

另一支则是从海军舰队里面抽调出来的跨海舰队。

数十艘大小舰船,载满了新大陆开发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器械。他们会在应天城补给完毕,然后前往瀛洲四道完成最后的准备,就会沿着海岸线出发,先打通海上的大物资运输通道。

然后就会探索距离最短的海路,缩短中原和新大陆的往来时间。

关于新大陆的开发,朝廷内部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大力支持开发新大陆,认为只要朝廷将新大陆开发出来,缩短两地之间的往来时间,大明将会获得极大的战略利益,平衡中原内部的矛盾和压力。

另一派则认为新大陆虽好但距离太远,前期投入太多,且在未来可能会有着裂土称王的风险。

只不过皇帝一家子都坚定支持开发新大陆,朝廷里的反对派也只能是念道几句。

对于新大陆的开发,最后还是以调动庞大资源而结束争论。

只是在除了内阁和六部尚书之外,无人知晓的地方。

朝廷在洪武三十年的财政预算内,添加了一笔改善湖广道连通四川道、广西道、云南道基础建设的预算。

明面上是用来改善西南各地的官道交通,但实际上这笔预算只是批上了一层掩饰的西南土司改土归流的军费预算。

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换了个由头罢了。

而当所有的事情结束。

应天城里那满堂朱红,顶着风雪,留下一只只脚印,走出皇城后。

大明。

也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洪武二十九年。

迎来了洪武三十年。

………………

月票推荐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