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爷子再次倒下

大明嫡子 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爷子再次倒下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冬天到了。

随着一夜北风呼啸,整个西南十万大山,便被裹上了一层雪白的妆容。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西南的革除计划,却是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在这数月里,接连有数地被裁撤土司,转为流府、流县。

朝廷的触角,已经抵达西南十万大山的深处,到了最后攻坚的时刻。

低处湖广道西南部的大庸县,虽只是西南十万大山的边缘地区,却也已经满地白雪。

县城南边的天门山,彻底被雾气笼罩,山顶批霜,凝晶挂满枝头。

冷热气流的交汇,在那个破洞里碰撞着,化作有形,交织、缠绕,随着气流的涌动,不断的翻滚着。

一座座山峰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似是仙境一般。

山下的军营,如同一座圆盘,被再一次坚固扩建的营墙外,是满地积雪,只有几条人和马车走出来的道露着地面的颜色。

营地里一堆堆的火盆,不断的燃烧着,为营地提供了并不多的温度。

此时大营里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

当初从应天出来的五万大军,现在只剩下一万多人驻守,余下的都被调往大山深处控制各地。

澧水河上的工程暂时的停了下来。

大冷天,没人敢让那些从深山里走出来的人,下到河水里去清理淤泥、修筑河堤。

百姓们自然是不乐意了,觉得这是有人不愿意让他们挣钱。

因此在早上的时候,还闹出了不小的冲突。

幸亏有大庸县县令李雨龙及时出马,将这些人原本在河道上做工的百姓,给分到了水泥厂、澧水桥、以及开山修路的几处工地上,这才算是止住了冲突的进一步恶化。

望着百姓们从河道工地转移向其他地方。

站在已经将桥桩建好的澧水桥北边的县令李雨龙,不由啐了一口。

“这帮混账,就不怕冻死!”

大庸县没有县丞,只有一名县簿。

县簿裹着厚实的大衣,站在县令身后,苦笑着说道:“恐怕不到年节的时候,这些人都不愿意停工。”

“那可不行!”李雨龙一仰头,哼哼了两声:“就算他们想干,那也得看能不能做才行。大冷天的,满天飞雪,天气严寒,这铺桥修路的事情都是做不得的。”

县簿摇摇头:“县尊宽心,属下这些时日各处走走,多带着人去游说游说,先铺垫好。等回头真的不能干活了,就让这些百姓带着银子回家过年去。”

李雨龙伸出双手,紧了紧胸前的衣襟。

这雪来的太突然,也太大了一些。

昨夜里挂起的风,后半夜就满天鹅毛大雪,等今天天一亮,外头已经积攒了没过脚脖子的雪。

李雨龙有些不放心道:“和大营那边说一说,看能不能增调一些棉衣过来,总不能让百姓们冻着。再和布政使司发急文,请调煤炭过来供百姓取暖。”

县簿在一旁点头应下。

而李雨龙已经是看向了城中县衙方向。

这位已经有了新的为官之道的县令,眉头微皱。

他压低声音道:“派人追上进山的人,告诉他们,就算是豁出了性命,也要多弄些老药回来,要是误了事情,本官不杀他们,老天爷也容不得他们!”

县簿重重的点着头,这时没敢再停留,立马转身进城去安排人手。

李雨龙则是目光沉重,嘴里低声呢喃着:“上天庇佑,陛下可千万不能有事……”

……

大庸县城。

知县衙门后衙。

庭院里这时候已经围了一圈的火盆,炭火和木柴混在一起,用用燃烧着。

让人靠近一些,都能忘记做昨夜忽然降下来的严寒。

而在屋内,更是通着几个排向帐外的火炉。

整个屋子里面,犹如暮春,气温暖和。

只是那一名名捧着药书和汤药进进出出的太医,却让这里显得格外沉重。

两名守在屋外的禁军官兵,不时的回头看向进出屋子的太医,脸上挂着担忧。

自昨天入夜后北风呼啸,气温骤降。

不到子夜,皇帝就忽然发起热来,等太医赶来请脉,却只听陛下虚弱的言语浑身发冷。

这一下可是吓坏了所有人。

前不久陛下才刚刚病倒,稍稍恢复了一下,这时候忽然又病重,谁都不敢预料这一次陛下的圣体到底会怎样。

尤其是陛下现在真的已经年事已高了,像这样的年纪,稍微有点不对劲都有可能发生所有人的不敢设想的结果。更不要说,这是皇帝第二次病倒了。

屋内外间,朱允熥脸上已经是胡茬凌乱,双眼布满血丝,神色不安的来回走动着。

朱桢和朱高炽、朱尚炳三人则是坐在一旁,同样的脸色紧绷,不时侧目看向从里屋进进出出的太医们。

“眼下该怎么办?要不要将老爷子送回应天?”

楚王朱桢看着三兄弟不说话,想着自己是长辈,便开口询问了一句。

他一开局,便是那副沙哑的嗓音。

朱高炽和朱尚炳两人看向朱桢,没有说话。

这事他们根本就做不了主,便是连主意也是不敢出的。

两人都默默的看向了脸色铁青阴沉的朱允熥。

朱允熥亦是没有开口言语,而是等了一会儿,见到随军的太医院领队从里屋走出来,这才立马上前,将其一把抓住。

“陛下到底怎么样了?”

他的脸色很难看,抓着太医的手有些发抖。

领队太医躬身,反手抓住朱允熥的手腕,半响之后才低声开口道:“殿下当注意歇息,眼下亦是气血迟缓,若是不加以注意,恐会引起梗塞。”

朱允熥还是不说话,任凭领队太医给自己号脉,只是目光定定的看着对方。

领队太医叹息一声,摇摇头小声道:“陛下现在的情况虽说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却也不容乐观。”

闻言之后,朱允熥手臂一颤。

原本还坐着的朱桢三人,也一下子站起身。

朱允熥嗓音沙哑,语气颤抖道:“到底是怎么了?可能医治?”

“回禀殿下,说到底其实就是陛下如今真的已经年事已高了……”

领队太医心中无奈,满腔不甘。

陛下是个好人,合该是要长命百岁的才对。

“前番,陛下悄然离京,一路跋涉而至大庸,虽然初始不见有何隐患。可稍一安顿下来,当时便病倒了下来。前些日子虽说臣等一直在外陛下调理身体,可早些年亏欠下来的,总不能一下子给补回来。”

“加之这些日子,亦是自春夏往秋冬,时节本就是渐藏衰败之势。人体五脏四肢,对应天时。昨夜骤降大寒,陛下应是吹了风或体受寒气,一时坏了阴阳调和,这才使其阳气泻下,阴气上涨,方才又了发热却体察寒冷之事。”

朱允熥脸色愈发凝重。

按照太医的说法,通俗一点说,就是老爷子之前大病初愈,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现在突然降温吹了风受凉了,然后就又倒下了。

领队太医继续说道:“只是陛下身子骨本就老迈,前番大病不曾痊愈,还在修养调理之中。如今又染疾,所以才显得病症沉重。臣等已经为陛下接连进药,驱寒、补气,暂时缓和病症。”

朱允熥急忙追问道:“那当下该如何安置陛下?”

“臣等也有些犹豫……”领队太医摇着头说道:“按理说,京师自然是最好的地方,一应俱全,方便陛下调理修养。但此地距离京师千里之遥,恐若起行,会让陛下再受颠簸之苦。而大庸县虽然短缺部分药材,气候寒冷。但有臣等在陛下身边精心伺候调理,亦可免受颠簸之苦。所以……陛下如今这个情况……”

他们不好拿决定。

不论是继续原地留在大庸县,还是返回京师,都有其好处和坏处。

朱允熥心中也明白,这是太医们不敢在这件事情上下决定,导致老爷子一旦有什么事情,他们便脱不了干系。

他挥了挥手,说了一句幸苦,便放领队太医自行离去。

转过身,朱允熥已经是看向了朱桢三人。

“老实说,面对当下这个情况,我也很能决断,到底该带爷爷回京,还是继续留在这里……”

朱允熥脸上带着犹豫,缓步走到一旁,身子软软的靠在后面的椅子上。

朱高炽和朱尚炳两人探头看向里屋,虽然领队的太医出去了,但还有几名太医守侯在里屋,随时观察留意皇帝的身体情况。

朱桢皱着眉头,左思右想之后,还是按照心里所想说道:“熥哥儿,其实按照六叔的意思,还是得趁着刚刚降温,给老爷子送回京师。不论怎么样……在京师总是好的……”

他话已经说的有些含糊了。

但这话的意思,却是清清楚楚的。

说完之后,朱桢又立马补充道:“但你也该知道,六叔的意思,最终还是希望咱们家老爷子能够安康百岁。只是大庸这里确实离着京师太远。你说,就连有些药材都没有,便是有快马急递,那也要好些时日。所以六叔觉得……还是回京的好……”

朱允熥也有些犹豫,倾向于回京。

毕竟在京中,老爷子才能得到最全面的照顾和调理。而且就算是最坏的情况和事情发生,大明也不会乱。

但他又有些担心,从大庸县到应天城这一路上,老爷子的病情会不会再一次的加重。到时候,自己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正当几人犹豫不决的时候。

一名太医已经是从里屋走了出来。

“殿下,陛下醒了,要召见殿下。”

朱允熥闻言立马起身,就往里屋走去,朱桢在他身后起身跟了上去,一直盯着里屋情况的朱尚炳、朱高炽两人,也紧随其后。

四人进了里屋,就见老爷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让人帮着靠在了床上,此刻正歪着头看着儿孙四人走进来。

朱元璋的脸色不太好看,灰白之中带着一股浓郁的暮气。

见到儿孙四人进来,也只是动了动眼皮子。

朱允熥和朱桢两人并肩上前,单膝跪在地上。

“您老好生休养,可万不敢再出什么差池了,叫这帮孩子吓得够狠。”

朱桢是最先开口的,说着话的功夫已经是双手紧紧的攥住了老爷子的手。

朱元璋眨了眨眼,轻轻的动了一下脑袋:“死……死不了。”

他这一生经历的太多了,早已无惧死亡,只是因为牵挂太多,才会不愿老去。

朱桢却是不依,抽出一只手指向身边的朱允熥:“你看看这孩子,之前都是当爹的人了,还是面白无毛,现在可是一夜之间连胡须都长出来了。”

朱元璋挪动了一下靠在枕头上的脑袋,看向朱允熥,脸上迟疑了一下,眼里则是已经流露出一丝责备和疼惜。

“不要怕……”

“不要担心……”

“爷爷没事,大明的路还很长……爷爷……”

“爷爷还要……还要长命百岁的看着你……坐上皇位……”

说着话,他的手动了一下。

朱桢赶忙松开手,看着老爷子讲手从被窝下挪出来,缓缓的抬起拍在朱允熥的脑袋上。

朱允熥的眼睛一下子红了起来,重重的点着头道:“爷爷定然能长命百岁,咱们大明还有好大一个盛世,等着爷爷亲眼去看的呢。”

朱元璋这一次沉默了许久,似乎是身体很是疲倦。

许久之后,他才低声开口:“回京……咱们回家去……”

见朱允熥欲要开口反对。

朱元璋立马说道:“爷爷还没有老到走不动道,你……你亲自陪着爷爷回京……西南的事……西南的事情都……”

他的手已经指向了朱桢,这是要将西南接下来的事情都交给朱桢去办。

朱桢立马点头道:“您放心,西南眼下诸事进展顺利,您让熥哥儿陪着您回京,这边的事情儿子自然会替您看住的。”

见老六答应下来,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随后挥了挥手,缓缓地闭上双眼。

这一次倒下,他实在是觉得累了。

朱桢和朱允熥守在床边待了一会儿,确定老爷子已经睡下,这才示意在此的太医们好生看护,而后退出里屋。

七日之后,西南放晴,气温渐有回暖。

身子稍稍恢复了一些的朱元璋,被移到澧水河边的船上,开始返回京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