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八十九章 老虎亦有衰老时

大明嫡子 第六百八十九章 老虎亦有衰老时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为了确保老爷子在回京途上的安稳,不至于因颠簸而导致身体病情加重。

朱允熥等人和太医院商量之后,选择了最慢但足够平稳的水路回京。

船只从澧水河开始,出西南大山进入湖广道洞庭湖平原,驶入洞庭湖水域,继而转入长江水道。

等船队驶入长江水道,只要一路顺流而下就可以抵达应天城外的龙湾码头。

这样的选择,可以保证老爷子回京这一路上不会受到颠簸跋涉之苦。

水路虽然慢了一些,但胜在平稳,而且有太医院的人随行。也能确保老爷子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诊断。

而老爷子所在的船舱,也被改造了一下。

大概是因为身体患病的原因,朱元璋现在每日都觉得周体寒冷。

好似是年迈被扒了皮的林中虎王一样,拖着消瘦衰老的身躯,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其出现剧烈的反应。

整个船舱内外,都被包裹了厚厚的棉布,窗户只在正午阳气最足的时候打开通风。

舱室里,也整日整夜的点着炉子,确保舱室里的温度始终恒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楚王朱桢留在了大庸县,接手主持尚未结束的革除西南土司制度的事情。

朱高炽和朱尚炳是当初跟着老爷子一起偷偷离京的,现在朱允熥护送老爷子回京,他们两人也不能长久留在外面,自然是跟着一起回京的。

朱尚炳倒是无所谓。

他在京中也只在禁军里头任职,有他没他都不耽误事情。

反倒是朱高炽身上担着税署的事情,虽说税署还有其他官员在主持日常,但他这么久不在,很多大事还是被暂时放在一旁,等着他这位税署署正处理。

回京的路上,所有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不语的。

老爷子的病情虽然没有加重,但也没有好转的迹象,每日吃的很少,全靠太医们开出的汤药滋补。

等船队赶到武昌城外,靠岸补给的时候,先前出京赶往大庸的太医院老院使山永年和院使水三年,也刚刚好带着人赶到。

两个队伍合并到一处。

出京没多久的新老两位院使也登上了船,开始接手诊治皇帝的任务。

有了这两位大明医术最顶尖的人出手,老爷子的病情才总算是看到了些缓和。

“如今入了冬,气温骤降,西南山里更是寒湿并存。陛下能离开西南回京,倒是明智之举。只是陛下终究上了年纪,早些年又不曾注意,所以现在到了岁数,身子骨差了,很多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

老院使山永年似乎是越活越年轻,脸上不见苍老,皮肤更是细腻红润。

只是微微皱起的眉头,表明了这位大明医术最精的人,对于皇帝的病情和身体并没有太好的期望。

朱允熥了解之后,摇头叹息道:“能让爷爷稳住病情,等这一次回京好生调理,就算是好事了。不求爷爷能万岁,至少也要长命百岁,多看看咱们大明朝当下的变化。”

山永年点了点头,心中开始思考着如何修改给皇帝开出的方子。

太医院现任院使水三年则是在一旁低声说道:“殿下勿虑,陛下这一次病情反复,多因久居应天,南下西南而水土不服导致。回京之后,臣便与师傅轮流值守宫中,能明年开了春天气暖和起来,陛下的身子大概也就能恢复过来了。”

这两位都是大明朝的医学翘楚。

加上因为大蒜素和青霉素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也让中原的医药技术发生了改变。

更多样的治疗手段和药材提炼更加纯熟。

不论是山永年还是水三年,都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朱允熥觉得,如果在大明开一个医学期刊的话,山永年和水三年这对师徒,会直接成为指数最高的大佬。

“有二位这番话便好,如此……孤也就能放下心了。”

朱允熥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自从老爷子在大庸县第二次病倒,直到在这武昌城外接到山永年师徒二人少,他几乎就没怎么合过眼。

当时一夜之间长出来的胡须愈发的长了,因为不曾打理,显得凌乱无比。

再加上他憔悴的脸色,发黑的眼圈。

这时候的朱允熥看着倒更像是患了病的。

他面露笑容低声的念叨着。

山永年却是皱着眉头,上前一步抓住了朱允熥的手腕。

手指按在脉络之上。

山永年的眉头便渐渐凝重起来。

见师傅如此神色,水三年也在一旁开始细细观察朱允熥的脸色。

半响之后。

山永年才再次睁开双眼,目光凝重的看向朱允熥。

“殿下,不是老臣大胆,只是殿下此刻也该好生歇息一阵了。山中湿寒,殿下又一直忧心陛下圣体,恐怕也是昼夜难眠,神思不宁,五脏不调,若不加以调理,恐怕会有阴阳失衡之势。”

山永年不等朱允熥开口,便已经继续说道:“殿下此前还不曾有须,这一次徒生胡须,亦是因殿下周体失衡所致。只是眼下,殿下身体未曾调和均衡之前,还不宜净面修须。

殿下当下可去歇息小憩,老臣去为殿下开一副调和心神的汤药,每日按时进下。等回京时,殿下的身体大概就能调理回来。”

若是换做别的太医来说,朱允熥或许并不会同意。

但当下,老爷子的情况已经被山永年师徒二人了解掌握,加之对方在医术上的造诣。

朱允熥很顺从的就同意了对方的要求。

去歇息前,朱允熥去了一趟老爷子的舱室,却不见老爷子的人。

听了守在外面的官兵解释,才知道老爷子去了船尾。

朱允熥心中一跳,赶忙抓了一件大氅赶往船尾。

到了船尾,就看见老爷子正躺在一张椅子上,身上盖着一块羊毛毯,微微眯眼看着无数的水鸟在水面上捕食着因为船只滑过而浮出水面的鱼儿。

朱允熥小声上前,将带来的大氅也盖在了老爷子身上,这才开口询问道:“您怎么到这里来了?这几日虽然天晴了,可外面还是冷的紧,您该在舱室里,万不敢再吹风受了凉。”

“屋子里待的发闷,爷爷就出来透会气,等下就回去。”朱元璋皱着眉头。

自己病了,就成了所有人都能来管自己一下。

这让他很不爽。

朱允熥瞧着老爷子的反应,脸上露出笑容,安抚道:“您想出来透气和孙儿说就是了,孙儿让人提前给这边立几面挡风,再放上炉子,也不用担心爷爷会吹到风。”

朱元璋皱着眉头,哼哼道:“俺就是不爽利,这病了就觉得浑身不得劲,手上也使不出力,暮气沉沉病恹恹的。”

朱允熥只能继续安抚道:“孙儿刚刚也问了山院使和水院使,都说爷爷是水土不服,等回京调理几个月,就能和过去一样生龙活虎。”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都是这样。

只要病了,就会开始胡思乱想,联想到很多身前身后事。

这是不好的。

但人们的习惯就是如此。

朱元璋却是啧啧了两声:“谁也没见过龙是什么样子。可就算是山中虎王,也会因为年老被夺去虎王的位子,驱逐出山林,最后或许就会在一场大雪之后,因为捕捉不到猎物,饿死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

朱允熥目光闪了一下,低声道:“爷爷可不是虎王,爷爷乃是真龙天子!

爷爷带着人南征北战,舍生忘死,这才将元贼赶出中原,赶到长城外面去。

天下人都念着爷爷的好,都在为爷爷祈福呢。爷爷定然能长命百岁。”

朱元璋歪着头,看向蹲在自己身边的大孙子,眼中闪烁着笑意。

“爷爷这一次回京啊,就不准备替你们操心了。”

老爷子的语气很平静,但朱允熥却是心中一跳。

只听老爷子又说道:“爷爷从前元一路走来,已经有四十多年了。这辈子过去了大半,爷爷其实只干了一件事情。”

朱允熥低声道:“爷爷一直在做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事情。”

朱元璋笑了笑,接着说:“是啊,爷爷就做了这一件事情。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爷爷投了起义军。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爷爷立国大明,杀贪官,北征草原。

只是现在啊,爷爷虽然还是想让百姓们的日子更好,但做的却没有你们好了……”

朱允熥正要开口。

朱元璋却举手止住,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等这一次回京,爷爷就下旨退位,让你爹当这个家。爷爷啊,往后就不操这个心了。你小子也别劝爷爷,难道你还指望爷爷干死在位子上?”

这话自己可不敢说。

朱允熥嘴唇动了动。

其实他内心很清楚,老爷子这个时候退位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首先老爷子就能松一口气,退下来专心修养调理身体,过上含饴弄孙的养老生活。

而太子老爹上位,并不代表洪武新政就会中断,只会更加全面的执行,不过这里面很多人都会松一口气。

而能让秦王将整个直隶道杀个底朝天,也早就树立了太子老爹无与伦比的权威和地位。

更重要的是,朱允熥觉得中原一直以来的权力传承是有问题的。

就譬如,如果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末年驾崩,那么他在后世人心中又会是个怎样的形象,大唐又是否会发生后来的那些事?

任期制目前不可能做起来,将来也不见得合适。但权力应当始终掌握在脑袋清楚的人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可以试试以年岁为界限的传承方式。

朱允熥心中胡乱的想着。

朱元璋则是笑着将手从羊毛毯下抽出来,轻轻的拍在大孙子的脑袋上。

“爷爷还记得啊,好几年前你还没成年的时候。那时候的你,性子内敛,从来都是斯斯文文的。”

朱允熥蹲在老爷子身边,脸上露出笑容。

时间过得真快。

朱元璋幽幽道:“那时候啊,爷爷可是要愁死了。再早些年,若是你哥哥雄英没有早夭,恐怕这个皇太孙就是他的了。

自从他和你奶奶一走,爷爷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了。

当时爷爷就想着,俺得再多活几年,将这天下整治好了再交到你爹手上。

等到那个时候,再让他好生的培养你们几个兄弟,看看谁更出众,往后就往谁来接这个位子,当这个家。

你小子啊……真的是给了爷爷好大一个意外!”

大明这些年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能想到,一个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就能让清理出那么多的隐蔽。

然后又是交趾道、占城道的设立,为大明解决了粮食问题。瀛洲四道,则让大明有底气创立大明银号,开始纠正宝钞存在的风险。

更不要说一场北征,彻底解决了跗骨千年的北方贼子,让关外草原彻底成了大明的放牧场。

这些还只是地缘上的改变。

在国中,一座座工坊的兴起,一样样新生事物的出现,无不在为大明盛世做着铺垫。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朱元璋微微眯起双眼。

他想了起来。

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自己和太子去了大本堂,意外撞见了和先生辩论的皇孙。

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明就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

朱元璋的手从朱允熥的脑袋上离开,抓住了对方的手臂。

“扶俺起来,有些冷了,送俺回屋。”

朱允熥立马点头,手臂用力,搀扶着老爷子起身。

站起身后,朱元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脸色有些涨红的看向朱允熥。

“看吧,爷爷现在就是起个身都要累的喘气。”

朱允熥夹紧眉头:“爷爷只是还没有修养好而已。”

朱元璋摇摇头,笑而不语。

爷孙两人走在甲板上。

朱元璋低声道:“回京后,俺会让钦天监挑个好日子传位给你爹,到时候你要做好准备。”

朱允熥顿了一下。

老爷子这意思,无疑是在说要让自己做好当太子的准备。

他点点头。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笑容,停在了舱室门口,拍拍大孙子的肩膀。

“老虎虽然老了,当不了虎王了。”

“但虎崽子们也都长大了。”

“这高山大河,永远不会少了虎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